03.08 印度的武器堪稱萬國造,連子彈都生產不了,為啥卻能造出原子彈?

catcatkk


網上熱傳的印度造不出子彈,其實有以訛傳訛的成分,像塔利班、也門胡塞武裝這種打游擊的“反政府組織”都能生產子彈,何況GDP世界排第六的印度。


所謂的“造不出子彈”,其實更多是“自產的不划算”。

畢竟,號稱“萬國武器展覽會”的印度軍隊中,各色進口輕武器實在是種類錯綜複雜。比如,AK47突擊步槍的各種版本、英國布倫輕機槍、以色列加利爾步槍、德國PSG-1狙擊步槍、南非NTW-20狙擊步槍、俄羅斯PKM通用機槍、比利時FNMAG通用機槍、奧地利格洛克G17 手槍、瑞士SIG551攻擊用步槍等等。

那麼,種類繁多的輕武器,其子彈自然互不兼容,如果國產配套的子彈,還需要逐一引進生產線,培訓技術人員等等,每種子彈都需要這麼個流程,想想都覺得麻煩。

而且,印度的軍工向來“良品率”非常低,在一堆產品中,只能挑出少量合格的,其餘全部報廢。如此一來,國產的話,反倒提高了子彈的成本,利潤率太低,所以,還是從國外購買更划算。於是,印度常年進口子彈,自然免不了被扣上“不會造子彈”的帽子了。

加之,印度號稱“不結盟運動”的老大,外交上左右逢源,跟世界幾個武器出口大國,關係都不錯。再看印度軍工體研發能力,跟咱們中國遠處“瞄一眼”就能仿製的逆向工程比,印度總是被戲稱“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學會,因此,各國賣給印度武器,還都算比較放心。

因此,印度小到槍支彈藥,中到戰車坦克,大到戰機航母,基本上都是靠買,花錢解決一切。

畢竟,很多軍工產品都屬於“國之利器”,這方面,換了一般的國家去求購,即便是再有錢,也並非“想買就能買”。所以,印度有這個“能量”花高價買到調低參數的“猴版”,已經很難得了,早就在一邊偷著樂呢。

然而,印度早在1974年就爆炸了的原子彈,還真是主要自己折騰出來的。很顯然,核武器不是你花了錢,想買就能買的,這涉及到了一國的話語權和威懾力,大家都有了就等於沒有。

首先,要造核武器,得有高質量的智力資源,還得把材料都湊齊了才行。

智力資源這方面,剛獨立的印度情形跟咱們中國差不太多,也有少曾經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研學的科學家回來“報效祖國”。不過,團隊的領導——印度的“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拉姆(典型的穆斯林名字)卻是個本土科學家,印度自1974年到1998年之間的5次核試驗都是在他的領導下完成的,他老人家在本世紀初還擔任過印度總統(印度是議會制,總理掌握實權,總統是虛的,類似一個享有殊榮的國家吉祥物)。

下圖,卡拉姆的總統就職儀式。

而且,印度的核工業起步也是相當早的,跟西方國家差不多。1948年,印度就建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打著民用的旗號,著手發展核工業。此時,咱們這邊還在打內戰。

再看原料方面,早在1968年就制定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明確限制了非核國家研發核武的行為。所以,此後,鈾礦石等相關原材料,只能去國際黑市上去搞。

這邊,印度本身就發現有鈾礦,此外,以民用的名義,還跟同為英聯邦國家的澳大利亞化整為零的悄悄購入了大量鈾礦石。

客觀看,鈾礦石這一步非常重要。比如,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連利比亞、伊拉克都曾掌握了相關技術,但卻卡在了原料來源上。尤其是利比亞的卡扎菲,最悲催,在黑市上買到的鈾礦石被美國攔了個正著,全球曝光後只能服軟,重重製裁下,放棄了核武研發,最終落得個身死國衰的結局。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冷戰環境下,一些大國的默許、縱容,甚至暗中相助。

此時,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看來,已經成為“擁核國家”的中國是個潛在的強大威脅。他們都試圖以印度來牽制中國(放現在,蘇聯換成了俄羅斯,但這個思路還沒變)。所以,印度能夠製造核武,很大程度也是特定地緣政治環境的必然產物,跟美國默許以色列成為擁核國家的套路差不多。

獨立後的印度與宗主國英國還保持著發自內心的親切感(到現在還是一樣的,莫迪不止一次感謝英國在殖民時代給印度發展做出的“貢獻”)。於是,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旗號,在英國幫助下,建成第一個民用核電站,引進了核材料和反應堆。此後法國、蘇聯、美國不斷幫助印度建立民用核電技術,這給印度製造核武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就是說,印度玩的是曲線救國,從民用到軍用的暗中轉變,而這其中,既有英法等國的幫助,也有美蘇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印度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和利益交匯點,佔盡了便宜。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巴基斯坦也緊追著,成功試射了原子彈。

然而,整個七八十年代,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原子彈技術還算不上穩定,運載工具也不行(比如中程導彈運載原子彈),遠程打擊能力就更談不上了。

直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各國就像神力“附體”一般,沒用很長時間,印度、巴基斯坦、朝鮮突然都掌握了相對成熟的核武器,雖然有早有晚,但是都在比較相近的時間內。

背後的故事,大家都懂的。近年來,印度正在積極構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目前號稱陸基和空基核力量已經具備核打擊能力,海基核力量也進展順利。這麼看,如果按這個發展趨勢,印度有望成為繼聯合國五常以外的,唯一擁有“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的國家。

目前,印度尚未掌握熱核武器技術即爆炸氫彈(雖然他自己說成了,但吹噓的成分極大,不可信)。眾所周知,引爆氫彈需要一枚性能先進且尺寸足夠小巧的原子彈作為“扳機”,不過,即使印度有了合格的“扳機”,但鑑於製造氫彈的科研水平要求和連美蘇/俄都吃不消的高昂維護成本,印度離掌握氫彈技術還是有相當遙遠的路程。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我又要把當年圓珠筆芯的梗搬出來的


諸位對中國造不出圓珠筆芯這個段子聽過好多次吧~ 確實,咱們的圓珠筆芯,尤其是高端圓珠筆芯相當多都靠進口,但我們真造不出來?

並不是,只是圓珠筆芯這玩意雖然簡單,但要將這麼微小的東西控制好公差和材料質量所需要投入的成本(精加工的機床,還要涉及到原材料提純)比直接進口還貴。

當然這個鍋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精加工並沒完全普及,換句話說,我們能造出芯片,能造出航空器,J20。但是像圓珠筆芯這種投入產出比很低的東西,沒必要投入大量資金去產業升級和迭代。

也許有一天我們普遍的製造業水平上升了一個維度,隨便一個廠子精加工都沒啥問題,那麼高精圓珠筆芯也就隨便產了,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印度的子彈也是一樣,他們那邊的製造業比咱們還落後一個量級。但他們國力的總體量擺在那邊,這麼大個國家造個原子彈這種技術上不算難的玩意很正常。而子彈這種東西看著小,但基數大、消耗量大,這就陷入到和圓珠筆芯一樣的困局了。自己想造出質量好的,那麼成本會大大提高,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成本都要比進口還貴很多,需要改造的下游產業鏈更多(冶金、化學、機加工)。


瘋狗的輕武


印度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武器進口大國,美國,法國,俄羅斯的都有,因為它本身的工業製造能力特別低,所以據說連子彈都需要進口,但是印度卻是世界上第七個成功製造原子彈的國家,很多人會有疑問,印度自身工業基礎這麼差,連子彈都製造不出來,怎麼會研製出原子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印度的核原料其實很豐富,從資源上來說不缺乏製造核武器的原材料,印度對核武器的涉足也非常早,只不過是用的時期長了點,這也附合印度人的作事風格,沒幾十年時間不可能出成果是。其實核武器也是一樣,從其尼赫魯任總理時就開始認識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但直到1974年印度才試爆了一顆核武器爆炸裝置,但隨後招來了美俄兩核大國的打壓。於是印度來始改變策略,先從民用核電領域入手,逐步發展。


2.印度在英國的幫助下建設了核電站,從反應堆到其它核裝置的到來為印度核武器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特別是用於提取核原料的提純技術,民用核能的原料並不是高純度的,而武器級的需要高純度,印度度通過原料的提純具備了製造原子彈的核材料。


3.印度利用當時的國際環境,接受了美蘇英等國的大量技術幫助,加之印度當時製造核武器的熱情非常高,政府更是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因此,核武器終於是搞出來了,並在1998年連續試爆了5次核武器爆炸試驗,這也預示著印度有了核武器,自那時起印度對外宣佈擁有了核武器。

綜上所述,印度能研製出原子彈,印度的核武器的發展一是靠美蘇英等國的技術支持和幫助,二是靠自己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但核武器是非常複雜的戰略武器,並不是研發出來就萬事大吉,需要體系支撐,據說印度核武器只屬於早期的髒彈狀態,屬於核武器的落後的一代,所以,印度在核武器的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米曹說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隨便用腦子想一想,不要說今天的印度,就算是80年前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的小軍火作坊,能夠大批量生產子彈。

那麼,今天的印度還能不如80年前的作坊?

當然是不可能的。

這又是某些媒體處於對所謂潛在敵人醜化、矮化的思想,胡編亂造的一些東西。

這事其實源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前武裝衝突時期,1996年印度向以色列進口5000萬發5.56mm英薩斯步槍的子彈。

最終這個訂單並沒有成功!

之所以購買英薩斯步槍的子彈,不是說印度生產不出子彈,而是數量不足。

因歷史原因,印度陸軍的自動步槍種類繁雜,共有4款型號,包括:英薩斯步槍(INSAS)、俄製AK步槍、歐洲的FN步槍、以色列X95無託突擊步槍.

薩沙去印度的時候,全部看到了前3種步槍,英軍的步槍就是這麼誇張。

而英薩斯步槍生產數量很少,在1997年前不超過20萬支。

因步槍數量太少,和平時期子彈消耗自然是有限的,印度認為沒必要擴大英薩斯的子彈生產線。

在1997年前,印度一共只生產了2.655億英薩斯步槍的子彈。

但96年印巴衝突居然加劇,印度感到了威脅,才加大各種彈藥的儲備。

預計英薩斯步槍子彈至少需要6億發,光靠自己擴大英薩斯的子彈生產線當然來不及,就乾脆直接購買一部分。

這事被以訛傳訛,竟然說成印度生產不出子彈。

之前還有媒體風傳,什麼印度彈藥只能維持10天。

人家美國報道的原文,明明說是印軍某些種類彈藥只能維持10天。

到你這裡,怎麼變為全部彈藥只能維持10天。

這是忽悠誰呢?


薩沙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多的國家,所以他們也有一定的自信想發展成超級強國,不過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軍事實力。據說印度所擁有的武器非常雜,幾乎是萬國集合製造,由於自家技術落後,有了武器連連生產子彈的技術還沒有,那麼印度為什麼能製造出威力強大的原子彈呢?

自從美國在二戰期間給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後,其威力震驚了世界,於是各國紛紛開始研製原子彈,而這項世界頂尖的技術僅最終落在少數大國手中,而一般中小國家都無法制造出原子彈。印度雖然人口多,但各領域都相當落後,他們製作裝備的能力更是十分低下,所以當初印度人大喊要製造原子彈的時候,世界各界都不看好。

根據資料到,印度於1972年開始聲稱要研製原子彈,從開始到成功僅花費二年時日,從全世界角度來看屬於較快製成原子彈的國家,相比當年蘇聯共花四年,中國則花了五年,那麼印度為什麼能在那麼短時間就研製出該武器的呢?

其實印度研究原子彈的時間比他們宣稱的還要早,在二戰剛打完印度開始獨立後,首位總統尼赫魯就已經提議研究原子彈,跟著還徵用優秀科學家開始組建了相關研究機構,只是那時候印度技術比較落後,共忙活了十多年都沒有取得任何成績。1974年,當印度獨立三十年以後,再正式展開首次原子彈試驗,這等於是花了近24年時間才迎來第一次的試射,相比我國從研發到試射僅用了三年左右時間。

就算如此印度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造出了原子彈,這其中原因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就是他們的土地蘊含有大量的核原料,因此不缺這方面的原料,想要就派出專業團隊去開採熔鍊就好。加上他們研發原子彈的時間也比較早,雖然進度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慢慢取得理想成果。

另一點可能跟印度人的行事作風有關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做好一件事,10年不行就花20年、30年,所以歷任印度總統都把研發核武器放的首位,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研發,因此皇天不負有心人,鐵桿也終有磨成針的一天。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亞洲多個國家相繼有核武器試爆成功,隨著一陣陣國際報道,印度人在膽戰心驚之餘,出於各方面考慮都想務必搞好核武器,於是受到了壓力影響,一個個更加積極努力,且抱著世界人口第二的優越感想憑藉原子彈的成功來在國際出出風頭。

然而在研製過程中,印度的原子彈經歷十八個月研製,不僅沒有爆炸成功,就連負責帶領團隊研製的核專家霍米·賈汗吉·巴巴在一次坐飛機的時候卻意外撞山爆炸死了。如此消息一度打擊了印度人研發原子彈的信心,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直到1974年,印度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此事傳出去後,很快就受到美國俄羅斯的強力壓迫,逼得印度修改策略開應對,並且表示只會用在民用核能領域方面而已。

說到印度的民用核能領域,據說其早期獲得英國人的幫助才建起了核電站,因此印度人在原有的反應堆中得到啟吸取經驗,從而給他們自己研發原子彈創下了良好基礎。提煉核原料方面,由於民用核能原材料純度不符合武器所需純度,還一度難住了印度人,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憑自己的努力以及這些基礎研發出了原子彈。


貓眼觀史


印度軍隊雖然被調侃成摔機之王,閱兵式上也愛表演摩托車雜技,但這只是印度人的一種性格而已,你要說印度連子彈都成產不了,那就大錯特錯了,首先就對不起世界第五大經J體這個榮譽稱號。印度發展到今天,雖然軍工生產能力不如中國,但在南亞地區還是首屈一指的。雖然印度國產武器,光輝戰機,阿瓊坦克連自己人都不想用,但生產子彈這種事情對印度來說只是小兒科,不然怎麼對付鄰居巴基斯坦和國內的武裝組織。

實際上從80年代開始,印度就有自己的子彈生產線,只是由於子彈需求量太大,導致生產的子彈報廢率太高了。此外,印度使用的外國牌武器太多了,看看手裡的武器,不是西方的,就是俄羅斯的,中東國家的槍械,這麼多武器口徑非常繁雜,導致需要的子彈類型就多種多樣,總不能每進口一種新槍械就開一條子彈生產線吧,如果真這麼幹,製造成本就會提上去,印度自己的軍工廠都不願意幹這種蠢事。

怎麼辦呢,印度為了圖省事,就只好在購買槍支的時候連子彈都買了,一來二去就被外界誤傳為印度不會製造子彈。實際上我國也有進口子彈的情況,只不過沒有像印度規模這麼大而已,所以大家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印度不會製造子彈。

再來說說印度為何能造出原子彈來。印度是全世界第七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1974年就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之所以能造出原子彈,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印度積累了原子彈製造技術。印度獨立之後,就從國外引進了一大批專家,投入巨資,組建了一支專門原子彈研究隊伍,經過十多年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第二,向外國求助。雖然印度自己研發的成果不少,但距離製造原子彈還有不少差距,特別是看到當時我國趕在他們之前成功弄出了原子彈,印度急了,馬上向蘇聯,美國,英國以及法國求助,這些國家都給予了印度很大的技術幫助,印度正好抓住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才造出了原子彈,這跟能不能造出子彈來沒多大的關係。


晨曦談兵


用了心,啥事都可以,不用心則萬事皆休,這是最普遍的認識了。印度可以沒有子彈,但是不能沒有原子彈,這是因為在南亞,作為大國的印度,活得得意逍遙,而生活在他周邊的國家,沒有一個不為印度的存在而感到痛苦。當年英國加諸在印度身上的一切,並在印度三百年建立的勢力範圍,印度的政治精英們,以為可以理所當然地全部繼承下來。仍是大英家那一套,可以任意施為,拳打腳踢。其開國總理尼赫魯有句名言,道是,印度人的印度洋。所以在這裡,其南亞圈子之內,誰也不得染指,否則即被視為動了印度的奶酪。中巴正當的經濟貿易,也總被印度誤讀為“珍珠鏈”,所以印度自從1962,就這樣日懸夜系地活著,一直活到現在,不顧聯合國核條約的存在,在域外大國的慫恿與支持下,非法在1998年完成核試。


▲不叫搞三哥偏要搞。逆歷史潮流而動,非法擁核,實在不是一個好兆頭,現在國際局勢有利,不等於將來有利。有1998年被國際制裁為例,非法的就是非法的,有朝一日,印度還是要接受聯合國檢查的,這對印度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對其國際地位極其不利,聯合國擴常,印度每要躍躍欲試,有令不遵,不負責任,得不到國際社會內心的真正尊重,要想入常,實不可得。就印度自身來講,不靠譜的核武器,就像一個小破孩,搬起一塊大的石頭,天長日久,而且根本起不到威懾的作用。有號5000公里射程的“烈火”V,十之八九發射不成功,射往何方,並不掌握,印度擁核沒有什麼意義。在空中,居然沒有國防自主技術生產的飛機,在水下,只有射程區區700公里的導彈,要形成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為時尚早,擁核不能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反而隨時可能要受到聯合國的制裁,要與不要還有何意義?

▲子彈都不會造。核戰爭,誰都打不起,何況手中沒有幾枚的印度呢?100多萬陸軍,連枝像樣的槍都沒有,子彈都是買來的,依專利而生產,子彈加炮彈的數量,打不了一個月,不少士兵手中還使用著二戰的步槍,這樣的軍隊有何戰力可言,一到打仗,不是買槍,就是買子彈,槍,槍沒有;炮,炮沒有,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火炮採購,買到現在只買了幾百門,嚴重不符使用。這是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一支軍隊啊,就是這樣的軍隊,居然非法擁核,第一波打擊就會被秒成渣渣,不等自己打響第二槍,就會全部毀於一旦,擁核只能把自己國家變得更加危險,有的話,實在不如沒有的好。說實話,三哥莫要不高興,不管這排名那排名,印度這個國家整體還非常落後,人民還非常貧窮,有點言,投在這營生上面,不如先填飽肚子,這才是正道。

▲沒有什麼不可能。別人有的,印度全都要有,這便是三哥的志氣,之於南亞如此,在混在亞洲,混在世界,也要使印度有色有色,做一個大國,其莫名其妙的計劃,正充滿在印度的武庫中,如下水三次只建造了30%的航母,五年前就要打造的五代機,僅模型就改了三次,至今猶停留在紙面上,這便是印度的大志氣的寫照,心比天還高,本事著實不濟。所有看似不合理的亂象,都能在印度這,找到最完美的解釋,子彈要進口,自主製造了原子彈,其衛星都能去火星,居然造不出像樣的一門大炮來。不管有用沒有用,總是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不少人就挺服印度的算計,可以無限風光地活著,也許正因為此,印度才會更加得意和得瑟,弄出了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現在的印度,是多麼地任性啊。


魂舞大漠


被逼的!被逼的!被逼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印度造原子彈的心路歷程充分得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唯有堅持自力更生,才能發展出強大的國防工業,指望著造不如買的思維,最後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過在討論印度為什麼能造原子彈之前,我們先挑個刺,印度是不是真的造不了子彈?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普通的子彈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無非就是底火、發射藥、彈殼、彈頭這幾樣東西,難度稍微高點的就是金屬冶煉和彈頭殼衝壓技術,但是印度並不缺銅,所以也不用和我們一樣下大力氣研製鋼殼彈,因此難度係數又低了不少,解決這些沒有什麼大問題,就算解決突不了,直接買生產線就完了。現在連塔利班這樣的游擊隊都能利用簡單的機械小作坊式的生產子彈,三哥好歹也是南亞霸主,坐擁三百多萬土地和十幾億人口,生產子彈這種事情其實還是ok的。

(印度子彈生產線)

事實上印度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從蘇聯成套引進了7.62毫米子彈生產線,從那時起就已經具備了自主生產子彈的能力。在九十年代趕著小口徑的東風,印度自研了“集各家之所長”的四不像英薩斯步槍,但是有槍無彈,於是又從西方引進了5.56毫米北約制式步槍彈的生產線。所以你說印度有生產子彈的能力嗎?當然有。
(印度士兵配備英薩斯步槍步槍)

然而子彈這玩意兒消耗量大,光是會生產就行啦?由於印度人管理水平低下,子彈品控一直不行,而且印度槍支種類太多,各種口徑的子彈都要建立生產線肯定不划算,所以不僅子彈質量不行,而且產量也提不上去。在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中,英薩斯步槍高寒地區總是出故障,5.56子彈也根本不夠用,最後沒辦法只能緊急從以色列進口了五千萬發北約制式彈,又從羅馬尼亞蘇聯時期的倉庫裡扒拉了10萬支AKM和配套彈藥才勉強支撐了過去。


(哪種才是印軍制式武器?都是!)

時至今日,印度的槍支彈藥依舊無法完全滿足國防需求,這不前陣子又和俄羅斯達成了引進75萬支AK203和配套彈藥生產線的交易,主要目的就是替換自己不中用的英薩斯步槍以及提高自己拙劣的子彈生產水平。

所以你說印度能生產子彈嗎?能也不能,能的是具備初步的生產能力,不能的是無法生產高精度的高品質步槍彈以及永遠提不高的產量,但是無所謂,反正輕武器彈藥有的是國家賣,能不能又怎樣呢?反正三哥朋友遍天下,買就完了!對了,當年的清政府也是這麼想的呢!


(莫迪出席AK203工廠揭幕儀式)

至於印度為什麼能造原子彈呢?其實也並不複雜,自從1967年各核大國簽訂了《核不擴散條約》後,核武就已經成了明令禁止的武器,沒有任何國家會給印度出口。可是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湖,又面對著東亞大國和巴基斯坦強大的軍事壓力,沒有核武器是萬萬做不到的,既然買不到,只能自己造了!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印度人在核武研製上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的潛力,從1948年建立原子能委員會到1974年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再到1998年就成功實現了核武(原子彈)實戰化,所有過程一氣呵成,行雲流水,中間只用了半個世紀時間,比光輝戰機和阿瓊坦克靠譜多了。


(印度核試驗地點)

如今又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印度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堅持核武自力更生的原則,又成功實現了兩彈結合,開發出了最遠射程達到五千公里的烈火系列導彈,並且還成功研製出了殲敵者號核潛艇和配套的潛射導彈,成為五常之外唯一一個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雖然目前印度還無法掌握熱核武器技術(氫彈),但是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世界第六大核武大國。
(印度烈火導彈家族及其射程範圍)

對比輕武器彈藥的心酸歷程,印度在核武研製方面簡直像開了掛,而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依賴於外援遲遲沒有上進心,因此最後成為了一個爛攤子,而另一個只能依靠自己苦煉內功,所以迎來了碩果累累。最後最後改個題目:印度之所以無法大批量生產合格的子彈,但是卻能造原子彈,那完全是被逼的啊!
(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


軍武吐槽君


從世界歷史來看,原子彈產生之後就迅速成為世界最具威懾力的武器,因此,世界各國都想要。但是直到現在,也只有少數幾個世界工業大國擁有核武器,如英美法俄中,這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但是這其中還包括了印度,我們知道印度這個國家工業並不是很發達,連子彈都沒辦法生產,但是為何卻能造出原子彈呢?

印度是出了名的繡花枕頭,尤其是其軍事工業,那更是差到了極點。到現在為止,連最基本的子彈都沒辦法生產,更何況是其他的軍事武器。所以印度小到槍支彈藥,中到戰車坦克,大到戰機航母,基本上都是靠買,花錢解決一切。

所以整個國家的軍事其實就是萬國牌,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有法國的,俄羅斯的,美國的,甚至以色列的。很可笑的是,甚至印度每一支軍隊的軍事裝備都不同,來自不同的國家,這樣的狀況也只有印度如此。因此,從這也可以看到,印度軍事工業一塌糊塗,連子彈都沒辦法自己生產,整個工業差到了極點。


但是在武器最高境界的原子彈,印度卻生產出來了,而且在1974年爆炸了原子彈裝置,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有核武器的國家。對此很多人到現在也沒明白,印度工業如此之差,連子彈都生產不了的國家,為何卻能生產出原子彈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蓄謀已久。 在二戰後印巴分治,印度獨立開始。當時的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就將原子彈作為印度的戰略目標,在建國之初就成立了專門的研製機構,開啟了原子彈的研究。

當時印度認為,未來自己要做世界大國,不能做小國,而大國必須擁有核武器,以造成威懾力。 因此,從建國開始,就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引進專家,開始研製核武器。老話講得好,人就怕努力,印度這麼大的國家前面幾十年,將主要精力鋪在原子彈上面,自然能夠產生很大的效果,這幾乎是集合印度全國之力來搞。但是可惜的是印度技術還是太差了,自己研製了十幾年依舊是沒有進展,但是好歹打了一些基礎。

第二,和平民用的幌子。 印度自己人研製,研究了很多年都沒進展。於是換了個路子,說是搞和平開發,民用核。於是找到了宗主國英國,在英國幫助下,建成第一個民用核電站,引進了核材料和反應堆。此後法國,蘇聯,美國不斷幫助印度建立民用核電技術,這位印度此後製造核武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印度玩的是曲線救國,從民用到軍用的轉變,因此,這其中,英法等國的幫助至關重要。

第三,超級大國的默許。 在冷戰時期,印度那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都想將印度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不斷的拉攏印度,希望印度加入自己。因此在核武器技術上都對印度做了輸出,尤其是美國,直接賣了很多核武器的一手技術給印度,以拉攏它。而且當時美國和蘇聯明明知道印度在研製核武器,但是卻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像現在的伊朗那樣,肯定也研製不成。 但是當時美國和蘇聯都希望印度能有核武器,這樣就能夠牽制中國,減輕自己的壓力。於是印度憑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順利拿到了原子彈技術,在1974年研製出了核武器,成為有核國家。所以並不是印度人厲害,也不是印度人有技術,專門生產高難度武器。而恰恰是印度抓住了冷戰機會,在美國和蘇聯支持下,完成了自己原子彈的研製。


紅紅的小歆歆


印度這個國家這幾年經濟發展迅猛,隨著經濟的發展,軍費開支也日漸龐大。之所以印度能有核武器,背後藉助了俄羅斯的力量支持,同時美國為了拉攏印度對抗東方大國,也間接性給予印度核武技術支持。而印度因為工業基礎的落後,再加上準備的武器也是來源於世界各個國家,子彈的口徑都不一樣,所以印度很難實現自己的子彈製造,歸根結底,印度的工業基礎太過薄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