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阅读是好习惯,人们应该读哪些书让自己境界能提升呢?

止儿文学


我是手工艺小匠,阅读是个好习惯,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有用的书,才能提升自己境界。

有用的书,对于每个人来说概念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党来说,有关学习方面的书籍和以此扩展开的各类学科方面的知识就是有用的书。有的同学还对体育、音乐、书画等方面感兴趣,这方面的书籍也是有用的可以提升自己在艺术或体能方面的技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同时以后报考专业也有更多的选择,就业也有更大的空间。

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选择自己职业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还能参加一些职业技能考试,取得相应职称,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一个懂文化的人在言谈举止方面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文雅许多。所以这类人多读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很能提升自己的气质。








手工艺小匠


阅读确实是一个人一生都应该保持的好习惯,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关于提升境界这个问题,此处的”境界“是否可以理解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据此,只要读书有所收获,得到某个知识,想通某个观点,学会某个技能,应该都是境界得到了提升。因此,阅读应该是有具体目的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让自己在某个方面有收获的书。

下面,我分类别推荐一些个人感觉比较优秀的书,总的原则是有用、有趣,且自己看过的入门级读物。

一、了解世界的本源,学点哲学知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学哲学,就是从根上提升自己的境界,貌似无用、实有大用,可以让人思想更开放、思维更辩证、思考更有逻辑。

1.《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本书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带你彻底了解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穷尽毕生的经历和苦思后提交的最终答卷。读完此书,也许能让你从此爱上哲学。

2.《做哲学》( [美] 小西奥多·希克 / 刘易斯·沃恩):本书围绕哲学史上最主要的问题及其解答组织架构,介绍了88个历史上哲学家(以及一些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们为讨论问题而创作的思想实验,让读者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审辩性思维的能力。

二、了解人类自身,学点心理学知识。

学习人的知觉、认知、情绪\t、思维、人格、行为习惯、\t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领域相关知识,加深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了解。

1.《被讨厌的勇气》([日本]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本书通过两个人的辩论,带我们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阿德勒思想,教你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2.《心理学与生活》([美] \t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这是本心理学教科书,写得通俗易懂,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用心理学解释很多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三、了解人类经济活动规律,学点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经济学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转。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薛兆丰):本书在“得到”App相对应的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已售出48万份,主要围绕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帮你树立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四、了解人类过去,学点历史知识

学习了解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轨迹。建议从历史小说读起,中国部分:《大秦帝国》、《明朝哪些事》;世界部分:《罗马人的故事》

五、展望人类未来,学点科学知识

推荐科普读物,了解前沿科技。如关于量子物理的《上帝掷骰子吗》;关于时间和空间的

《时间简史》

推荐科幻小说,从更高的视角审视人类的未来。如刘慈欣的《三体》;艾萨克·阿西莫夫\t《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

六、关于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很多,不赘述。总的原则是根据兴趣,翻开前10页能读下起就继续,读不下去就另换一本,不要为了读而读。

以上,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所帮助。


一元章


最近看的新一期《十三邀》中,许知远对话民国历史大家、90岁的许倬云,里边有一些很经典的见地,我觉得可以拿来回复你的问题,可作为参考。[微笑]

他说到自己历史观时说到:"个人的地位最小,也最短,其次是政治,比政治长一些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学,更长的是大自然,自然条件最永恒。"

平行归纳到读书上,可以多在浓缩了人类智慧的经典书籍上下功夫,这些是属于自然、宇宙甚至是高维未知领域的范畴。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孔子学说,佛教的《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以及国外的代表性哲学著作,苏格拉底等,这些书饱含天地宇宙的大道、智慧,能够让我们从更高的视角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并且这些书因为历了一两千年的筛选和检验,也一定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并践行。

其次,了解古今中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参考,"把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都算作是我走过的路之一",也能让我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不狂妄,也更能安心于当下的事情。

再次,读文学作品、诗歌,好的文学作品不光能于无形中化育人心,让人提高对周遭生活点滴之美的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以及悯爱他人的能力,也能无形中提高我们的气质修养,腹中有书气自华嘛,实际点说,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当然,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明理,恢复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力,不断借助好书提升自己正的能量,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当然,有时也会常觉读的书越多也越觉得自己无知,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更加包容,更加开放了,还有一个好处是,人会变得更加通透,更加自然,更能以一颗赤子之心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向内走,安顿自己)




心向内行走


林语堂说过:“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书阅读确实是一个好习惯,可以先挑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循序渐进地阅读…

首先不是很清楚你所指的境界是哪一方面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在各方面推荐一些书给你。

《自卑与超越》《自控力》《活出生命的意义》《极简生活法则》《清单人生》《人性的弱点》《活着》《平凡的世界》《傅雷的家书》 《白鹿原》《挪威森林》《麦田的守望者》《生即是死》《时间简史》《万历十五年》《杀死一只知更鸟》《人间喜剧》《罗生门》《终身成长》《史记》,,,

你读过的书里藏着你的气质,这些书都是值得读的,也可以去读一些《名人传》记,你会发现成功原来也是有迹可循的。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不同方面的,不同时代背景下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读思。

读书不光是读,还要去品,去思考。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知其形而不知其味。读完一本书要去消化,如此得到的营养才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一样,你吃到肚子里之的食物要得到笑话,在这个这个环节这些营养才会被你身体所摄取。

读和思要相结合。

祝你早日成为一个气质卓越,境界高超的人。



封灵散人


人类创造的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而承载知识的就是书籍,阅读就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最好途径,这里我推荐两类书:一类经过时间洗礼,可以称的上是名著的;一类“初出茅庐,但前程似锦!”,有价值的新书!

经过时间洗礼,称得上“名著”的书

都说知识的海洋,那承载知识的书籍可谓是满天繁星,这就给我们的选择带来了困难,毕竟一个人一生时间有限,而有限的时间里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用有限的时间来阅读一些更经典的,可以称得上是精华的书就显得很重要了,哪些书可以称的上是名著呢?我想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哪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的书就是,值得你读!例如《道德经》、《百年孤独》、《悲惨世界》…………

有价值的新书!

如今的世界,人们的创作能力可以称得上是爆棚了,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新书诞生,当然这些书也是鱼龙混杂,有精品,但更多的是垃圾,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除了从前人那里汲取智慧,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就要求我们要阅读一些当代书籍的精品,怎么寻找这些书呢?一些权威的网站公布的畅销书榜可以参考,一些名人的大力推荐也可以参考,具体书籍的种类就要根据你个人的喜好确定了。

这世上,进步得最快的办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题浮罗


我喜欢阅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新闻形式的电讯稿,小时候在农村偷偷地拿大米出去卖,买一些图文并茂的《三国演义》中的《战官渡》知道历史人物曹操、袁绍、还有军屯田制。通过阅读巜说岳全传》知道岳飞,岳云父子抗金与岳母刺字,默默无言中培养了我的家国情怀,还有后来读书时期接触的"唐诗宋词"等等使我开了更加的眼界,对阅读,我养成了习惯,从鲁迅的杂文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年,我看到书柜上有了《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又拿赵尔巽版的《清史稿》,其他如《论语》、《现代诗综》也购有,正是因为不断地阅读,使我养成好的习惯,从各种书籍吮吸了营养,下断提升了自己


羽落沧海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阅读都怀着一种崇尚的心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阅读并不是追求越多越好,而是要精,并且能够从书本和阅读中收获到一些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好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有人喜欢阅读,有人看到书本就头疼。其实在阅读之前,应该先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从自己的兴趣入手,效果会更好。

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懵懂阶段,这个时候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如果能够引导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将会受益无穷。

2.经典名著是财富

流传下来的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中的内容深厚,内容翔实,语言朴实优美。更为重要的是,名著包含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三观非常正,可以说是一道极其正确的道路。

比如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其中对自由的追求,对世俗和封建社会的反抗,不论是贾宝玉还是孙悟空,都不是一般意义上正光伟的人物,但会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3.哲学类书籍

相比于小说,哲学类书籍无疑很无聊。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哲学类书籍对自身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哪里?

这三个终极问题,苏格拉底镌刻的“认识你自己”,这将是我们一生都要寻求的答案。

哲学类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拒绝肤浅,看起来确实没什么用处,但如果能够真正理解,才会从内心充满真正的快乐。





书虫十三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究竟当读哪些书呢?推荐以下书目: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内容简介: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这是本卷所探讨的内容。本书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1926年11月至1928年3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年3月辑成一书。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

《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身材高大的农场知青王二颇为独特怪异,独往独来且被视为不合作之人。女医生陈清扬被群众叫做“”,她自己很不能接受,偏要王二证明她不是。王二就这样与陈清扬走到一起,他们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肉体关系。成为“”的陈清扬反倒再没人说三道四了。这部作品叙述出知青时代的另一种生活,那是压抑和反压抑的生活,王二和陈清扬顺应本能欲望,自然而坦然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以青春率性而行的人性之真实,在这里身体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因而是青春生命中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自己如是说:“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学习之道》

内容简介: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这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作者重点提到拖延症是阻碍学习的关键原因,25分钟的番茄学习法是战胜拖延症的核心方法。利用记忆的科学原理,组块是建立长久记忆的方法,砖和水泥的比喻印象深刻。形象记忆、适度回忆、自我复述、默写梳理、测验考试都是学习的好的方法。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避免误区是观念,不要轻易画重点线颠覆我的认知,如雷轰顶。

《围城》

内容简介:《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

内容简介:书用一个生动的故事,阐述了一个简单却往往被人忽略的真理:变化总在发生,所以每个人都要预见变化、追踪变化,更要适应变化,并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从而能享受变化。这本书适合任何的年龄层,而且阅读这故事花费你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但其中独特的真知灼见却能对你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力和帮助。


王小艾儿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通过阅读可以学到真知,探索到知识的宝藏。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涤净我们的心灵。白岩松也说过“中国之大,找到一颗平静的心简直太难了。周围是乱的,自己的心里也是乱的,但好书像是一堵又一堵的墙,慢慢地升腾起来,把外面的车水马龙,还有那些喧嚣的声音都阻拦在了外面。这个时候,那颗躁动的心慢慢地安静下来,这个世界似乎又可以在白纸黑字里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的声音,大自然仿佛又回到了你的身边。”静下心来阅读,我们的情感会变得丰富,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我们内心充满了各种情感,以至于我们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们自身认识世界眼晴能看、耳朵能听,但是感官是受心的控制,只有制心一处才能定下心来感受世界。


人到中年依旧蓝


阅读是一个好习惯,但是,也不应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想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阅读书目选择应该注意有所选择:

第一,我们应该多阅读哲学著作。

哲学书的意义自然不需要多说,他是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观点思想的学问。如果我们可以遇到适合自己的哲学启蒙,就等于找到认识这个世界的路径,日后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或者生活,就会像拥有了一盏明灯,时刻指引引导着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哲学流派很多,观点很多,我们不一定一下就能找到它,它就像爱情,过尽千帆,可能都不是,但是当某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它很可能就在灯火阑珊处,前提是你要有主动寻找的心,但是一旦找到了,它就像我们人生的导师,艰难困苦时,给你动力坚持,给你方法解决问题,骄傲自满时,它会提醒你戒骄戒躁。它就像信仰一样,有了它,你的内心才会足够坚韧,坚持。

第二,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历经人类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之后流传下来的人类文化结晶,它对我们提升自己的谈吐能力,思维能力,气质提升,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文学作品必不可少,尤其经典文学作品,诸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国外经典诗歌小说等,都应有所涉猎。比如圣经故事,安徒生童话,托尔斯泰,大小仲马雨果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等,有时间最好都读一读。

第三,现代文学、文化读品

经典文学和哲学著作非读不可,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现代文学文化作品的阅读体验,毕竟,它们距离我们的时代更加贴近,情感更容易贴合共鸣,对我们认识现在的世界思考现今的问题更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比如路遥的作品,莫言的作品等等现当代作家作品,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很大牌的作家,现代时间还短,大浪淘沙的时间长度不够,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去发现现代还未定义为经典的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四,注意个人兴趣。

当然,上述推荐,也不是一成不变完全按照顺序来进行的,是可以交叉重叠的,同时进行的,阅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话题,同时,又是一个极其私人化的问题,别人眼里的经典,也可能让你读起来味同嚼蜡,这个时候,就不要硬啃了,说明你跟这本书,这个作家没有缘分,很难共鸣,勉强为之,很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读书兴趣,也耽误时间。在答者看来,选书就像选择爱人,眼缘非常重要。

最后,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对题主所有帮助,如有其它问题,欢迎评论里跟帖,我们一起讨论。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