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2:呂氏,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0位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臺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在2018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位。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佈。呂姓在中國國內分佈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臺灣等省。


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嶽),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嶽,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2:呂氏,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0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源於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屬於以帝王賜氏、部族名、國名、居邑名為氏。


源流二:出自姬姓魏氏。


源流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源流四: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呂氏。


得姓始祖


呂姓始祖為伯夷的裔孫,為姜姓,是四嶽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建立姜姓諸侯國呂國(國都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並,其後裔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尊伯夷為開國始祖。


伯夷。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嶽),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嶽,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2:呂氏,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0位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轄晉西南地區。東晉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


淮南郡: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後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後為淮南郡,轄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


東平郡:漢有東平國,南朝為郡,治無鹽(今山東省東平東)。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治須昌,在今東平西北。宋宣和時以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即今東平。明清為州。民國改縣。


金華郡: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為甯越府,旋改金華府,治金華(今屬浙江省)。民國廢府。


晉江郡: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縣。泉州州治與晉江縣縣治同地。此時泉州領晉江、南安、莆田、龍溪、清源(今仙遊縣)五縣。治所在今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下游。


堂號


呂姓堂號有:“河東堂”“渭濱堂”“東萊堂”“錦上堂”“明煙堂”“敬和堂”“三相堂”“著存堂”等。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2:呂氏,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0位


宗祠對聯


宗祠


呂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際江南著名理學家、文學家呂留良的後人所建。位於齊齊哈爾市今建華區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古樸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築。


對聯


立朝正色;夾袋儲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歷仁宗、英宗兩朝,立朝正色。下聯典指北宋呂蒙正,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人才,次第薦用。


岳陽仙客;渭水耆英。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名巖,號純陽子,相傳為京兆人。會昌年間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遇鍾離權得到丹訣,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後遊歷各地,自稱回道人。傳說他曾在岳陽弄鶴,江淮斬蛟,客店醉酒,百餘歲而童顏。元代時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孕佑帝君”,通稱“呂祖”。道教全真道尊他為北五祖之一,又傳為道教八仙之一。下聯典指西周初年大臣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受封於齊,為齊國始祖。因東方夷族曾跟從武庚和三監叛亂,成王授予他征討周圍地區之權。相傳文王將要出獵時,占卜的人說:您將得到非龍非熊非羆的獵物,可作霸王的輔佐。文王果然在渭水之濱遇到了正在垂釣的姜尚。他已經八十多歲,被文王立為師。


尚父世澤;海陵家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周·呂尚,即姜子牙。武王尊之為“師尚父”。


性嚴有法;拳勇留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之妻,性嚴有法,教子成名。下聯典指清呂留良,字晚村,因文字獄闔門被害,獨遺女呂四娘得脫,練習拳勇,號為“女俠”。


渭水源流遠;河東世澤長。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安徽省旌德縣洪川呂氏宗祠聯。全聯典指呂姓的郡望和堂號,上聯說西周呂尚。下聯說當地呂氏。


濟世交中散;擅書登瀛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東平人呂安,字仲悌,有濟世念頭。與中散大夫嵇康關係很好,想念他時,相隔千里也要命人駕車前往。一次,訪嵇康時,恰巧不在,嵇康的兒子出來迎接,他並不進去,在門上寫了個“鳯”字就走了。嵇康回來見了說:“‘鳯’字就是‘凡鳥’啊!”下聯典指唐代涇州人呂向,字子回,學通古今,尤其擅長草書、隸書,能一筆連環寫出一百個字。玄宗時召入翰林,後官工部侍郎,為瀛洲十八學士之了。


字林千古典;韻集五卷書。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文學家呂忱,字伯雍。作《字林》,收字近一萬三千個,增補了《說文解字》的疏漏,唐代以前的《說文解字》並重。下聯典指晉代音韻學家呂靜,為《字林》作者呂忱之弟。他住仿李登《聲類》編有《韻集》五卷。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2:呂氏,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0位


字林千古典;韻集一家言。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渭水家聲遠;灃溪世澤長。

——佚名撰呂姓宗族通用聯

這幅對聯特指生活在渭水、灃河流域一帶的姜太公後裔,移民至山東、安徽一帶後,寄託紀念祖上、懷念家鄉的情懷。


好學家聲振,傳賢國則昌;發生維效友,積聚作忠良。

這首族譜相傳是溫倉壽(溫太師)當年為白城村呂姓所寫。


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周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釣於渭水之濱,文王出獵相遇,同載而歸。西周初年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下聯典出三國魏東平呂安,有濟世之念。少時與才子、中散大夫嵇康友善。


春秋既成,難增減一字;陰陽刻定,悉參訂五經。

上聯典指戰國末秦國大臣呂不韋(?-前135),嘗著《呂氏春秋》,置於咸陽之城門,曰:“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下聯典指唐代太常博士呂才,受詔刪寂靜陰陽家書,詔頒天下。


夾袋儲賢,推聖功之雅量;立朝正色;懍晦叔之遺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大臣呂蒙正(944-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進士第一。太宗、真宗時三度任宰相,以敢言著稱,知人善薦。太宗誇稱京城繁盛,他卻說城外還有很多因飢寒而死的人。能獎掖後進,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各類人才,每遇朝中選賢士,便從夾袋中取出名冊推薦。他所推薦的呂夷簡、富弼,後來都成了名相。辭官回鄉時還以“弭兵省財,古今上策”為言。下聯典指北宋大臣呂公著(1018-1089),字晦叔。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呂夷簡的兒子。慶曆年間進士,歷官潁州通判、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蔡州知州,神宗時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後任御史中丞,修《英宗實錄》。反對王安石變法,又彈劾奸邪。哲宗時,與司馬光等併為宰相,致力於廢除新法。司馬光死後,他獨秉朝政,續廢王安石新科舉法,位至司空、同平章軍國事。立朝正直,辦事公正。“懍”,謂嚴正。


視富貴如浮雲,人間清福;寄耕漁以笑詠,隱逸高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號純陽子,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傳為八仙之一。下聯典指宋代隱士呂徵之,居石山下。


呂氏厥攸居,前五指、後九龍、下有漪流,明知氣鍾靈在此;宗祠爰得所,左文峰、右筆架、中橫玉嶼,深思祖篤愛夫斯。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歙縣蜈蚣嶺村呂氏宗祠聯。上聯“五指、九龍”,為當地山名,“漪流”,指當地小溪。下聯“文峰、筆架”,為當地山名,“玉嶼”,指當地水中小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