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那些科學家們

據中國科學院建院的初期統計,在新中國成立後,僑居國外的科學家有5000餘人,到了1956年底已經接近有2000名科學家回到了祖國大陸。大陸在解放的前夕,蔣先生派了兩架飛機,但是北大、清華的大多數教授們都沒有選擇登機。

反而是選擇留在中國,為中國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想親眼見證新中國的成立。客觀的來講,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做出這番選擇的人,是十分了解新中國的“幼稚”,他們期盼能夠得到什麼好處。

只是因為對祖國的熱愛,想將自己的青春,灑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之上,才有了現今這個國泰民安、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這些僑居在外的科學家人才,又需要經歷多少痛苦和磨難,才能平安的回家。

在新中國成立之時,美國有強烈的禁令,禁止35名學者回到“紅色中國”

,但是他們卻因為對祖國的熱愛,抗爭到底,才有了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朱光亞、中國高溫合金之父師昌緒……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錢學森因為回國被美國軟禁5年,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回國的希望,並且在軟禁的5年期間編寫了工程控制論。正是這些愛國的偉大科學家,放棄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用盡所有力氣,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做出奉獻。也正因有了他們,中國才能是現在的中國。

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

在歷史長河中,一直都因為這些人,而讓中國變得熠熠生輝,2019年,又一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辭去了美國教授職位,回到了清華,決心為中國做貢獻,他就是段路明

段路明,何許人也?他從2003年就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任教,在2007年就已經獲得了終身教席,2009年當選上了美國物理學會的會士,2011年他兼任了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在美國和中國兩地來回的奔波,但是卻並沒有讓他放棄將知識帶回國內的想法。

他認為,

自己是中國人,取得的所有成就應該在祖國,所以到2018年,他辭去了美國密歇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的職位,全職回到了清華大學的交叉信息研究院工作。就此結束了自己美國中國來回奔勞的現狀,徹底的選擇回到中國,並且在 2019年,擔任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的講席教授。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為什麼段路明會選擇回國?其中有

兩個原因:第一點就是,段路明並不是在美國學業有成,而返回中國的,他出生於安徽桐城市,畢業於桐城中學,因為化學競賽的成績十分的優異,便被報送到了中國科技技術大學,並在此學校先後獲得了學士和博士兩個學位。

在畢業後,他擔任了母校的教授,直到2003年才去往美國擔任教授並且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他是真實的由祖國教育出的人才,所以他才認為,應該將自己在國外學習到的知識帶回祖國,為祖國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並且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國學子能夠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知識儲備更為豐富的教授,幫助學生能夠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長處,為祖國發展做貢獻。第二點原因自然就是對祖國的熱愛。遠在海外的遊子,無疑不是對祖國飽含深深的熱愛。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在國內的人可能情感不會那麼豐富強烈,但是到了國外,自己就變成了異鄉人,說的語言也是英語,周圍的朋友也大多數是其他國家的人,而在這種情況下,對祖國的愛,無疑是最為強烈的,想要利用自己的能力,為祖國出一份力的願望也是最強烈的。所以才有了他很長一段時間,在美國和中國奔波授課的經歷。

段路明的成就

段路明究竟有多厲害?段路明主要從事的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在科大讀博的時候就已經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2篇論文,2004年獲得著名的美國斯隆研究獎,成為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中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科學獎。

實屬了不起短短几年中,他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和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中,發表了論文已經近50篇,並且有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的“段-郭”界限。足以看出,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也是很了不起這足以見證了中國在教育事業上的發展迅速,在逐漸的追趕世界的步伐。

而也同樣因為有這麼多熱愛祖國,想為祖國貢獻力量的人才,想將自己的知識在中國傳播的人才,才讓在中國的教育事業進步如此迅速。相信過不了多久。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這種狀況就會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中國培養出的人才越來越多,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留在祖國為不管是教育事業還是自己所研究的領域貢獻力量,相信在這樣的循環下,

中國會變得更加的富強

那些值得尊敬的人

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為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一份力量,其實不是那麼稀有的事情,但是卻是一件十分值得驕傲,值得慶祝的事情。在新中國成立時期,毅然決心回國的科學家,需要經受住大國的重重“考驗”,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但是他們從不退縮,才會在新中國最 需要人才的時候,挺身而出。而現如今,雖然沒有當時的困境,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在這些研究上,資源和人才相對還是較少,而選擇回祖國效力的科學家們。

放棄了自己的一片光明的前途,甚至更深層次的研究,更加響亮的名號,選擇回國做一位默默奉獻的人,秉持著相信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的信念,回到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無論是什麼年代,那些放棄物質、放棄一切的中國科學家,只因為懷揣著對

祖國的熱愛,而回到中國,為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的科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用自己的餘溫,在祖國這片遼闊土地之上,發光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