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哈利波特》和《魔戒》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魔幻作品,但在中國,《魔戒》卻並沒有《哈利波特》受眾群廣,看過《哈利波特》的中國粉絲要比《魔戒》多上許多。當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絕不是《魔戒》系列不如《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優秀。因為即便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女士也對寫出《魔戒》系列作品的托爾金自嘆不如:“我14歲時就開始閱讀《魔戒》。到《哈利·波特》寫到最後一卷時,我仍然堅持認為自己不會超越托爾金。”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魔戒》電影海報

至於《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靈沖霄認為,主要還是對中國的粉絲而言,《魔戒》的理解難度比《哈利波特》更高,《魔戒》遭遇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式的窘境。

《魔戒》的故事構架比《哈利波特》更宏大

雖然托爾金和J.K.羅琳都在營造神奇的魔幻世界,但《魔戒》系列作品的世界構架比《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要更加宏大。世界背景宏大不一定就不精彩,但粉絲們在欣賞作品時的理解難度要比構架小巧的作品更大,因為單是弄清楚故事中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就得費更多的精力。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J.K.羅琳與哈利波特

  • 《魔戒》的時間軸遠比《哈利波特》要長

《哈利波特》全系列七部作品的主時間軸也不過僅僅是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的七個學年,即便是從四巨頭創立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開始算到第八個故事《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為止,也不過是一千多年而已。而《魔戒》系列作品中的主要時間軸從創世紀的巨燈紀元開始,中間經歷了雙樹紀元、第一紀元、第二紀元、第三紀元第四紀元故事落幕,每個紀元都是數以千年計的。如果說《哈利波特》是輕鬆活潑的校園日記,那《魔戒》系列作品就是厚重的編年史書。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德拉科.馬爾福演員對比

對觀眾來說,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七部作品也不過就是主角哈利.波特在上學期間的七個學年;但《魔戒》故事的話,單是理清故事的時間年譜就要費很大的勁了。《魔戒》三部曲《護戒聯盟》、《雙塔奇兵》和《王者歸來》和前傳《霍比特人》的時間線較短還好,讀者們看起來也不用費什麼精力去理時間線,但故事起源《精靈寶鑽》的時間線就要長得多了。不知道各位喜歡《魔戒》的朋友是什麼情況,反正靈沖霄自己在第一遍看完《精靈寶鑽》時,還沒理清故事的時間線呢。

  • 《魔戒》的空間跨度遠比《哈利波特》更廣

《哈利波特》的故事約有七成都是在英國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周邊發生的,期間涉及到比較遠的地點也就是伏地魔貓在阿爾巴尼亞黑森林中,查理.韋斯萊在羅馬尼亞養龍,格林德沃在紐蒙伽德(奧地利)被殺死,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韋斯萊一家遠赴

埃及探親度假。就算是隻看電影,不看小說原著的哈迷們,想理清《哈利波特》故事發生的地點,只要記住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霍格莫德村、對角巷、魔法部等幾個點就將整個《哈利波特》的地點理的八九不離十了。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中土地圖

在《魔戒》中就算不提一如·伊露維塔所居住的永恆大殿和魔苟斯被放逐的域外虛空,就是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中土世界就要比現實世界寬廣的多。不提《精靈寶鑽》和《霍比特人》,就算單看《魔戒》三部曲,其中故事就跨越了從夏爾到魔多為主的極遠距離,其中霍比特人的夏爾、精靈領主愛隆的瑞文戴爾、迷霧山脈、甘道夫殺死炎魔的卡蘭拉斯雪山、精靈女王凱蘭崔爾的國度羅斯洛立安、安都因河岸、驃騎國度洛汗、樹人的法貢森林、薩魯曼的領地艾辛格、魔多大軍的襲擊主要目標剛鐸、黑暗魔君索隆的魔多所屬的米那斯魔窟、黑門、巨眼之塔和末日火山等地都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只看小說或者電影的話,人們很難記得住如此多的地點,如果不參考作者托爾金本人繪製的中土地圖,更難以在腦海中形成整個故事的地點脈絡。

  • 《魔戒》的人物比《哈利波特》更多

從魔幻作品的角度看,《哈利波特》中出現的人物並不算少,甚至拍成電影的時候為了保證時長,還對其中不少的人物做了刪減(皮皮鬼、查理.韋斯萊、安多米達.唐克斯等人都被刪去了)。但跟《魔戒》相比的話,《哈利波特》中的人物還是要少得多。以作品中出場的智慧生命為例,《哈利波特》中出場的智慧生命除了人類(巫師、麻瓜和啞炮)外,有狼人、巨人、家養小精靈、妖精和馬人等極少數非人類智慧生命;而《魔戒》中除了人類以外,還有神族(創世神、維拉、邁雅)、精靈、矮人、霍比特人、巨鷹、樹人、半獸人、強獸人、戒靈之類的邪靈等眾多的種族。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魔戒》人物圖譜

《哈利波特》裡的人物是以巫師為核心的,而其中正式出場的絕大多數的巫師都是或者說都曾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哈利波特》故事的主線衝突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霍格沃茨校友內部的紛爭,理清楚這條線,再來看這故事就能很容易掌握其中脈絡了。《魔戒》中的人物,單是其不同的種族種類就夠很多新人去一一分辨了,更不用說其中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了。想理清誰是誰的親戚,誰跟誰有仇,誰跟誰打過,誰和誰又是盟友等關係,就夠大家畫一晚上圖譜了。沒接觸過《魔戒》系列作品的新人去看《魔戒》,其難度是和對中國歷史所知不詳的老外去讀《三國演義》和《東周列國志》等名著基本一致。

相較於《哈利波特》,《魔戒》的內涵更深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造成作品欣賞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龍在東方神話中是代表吉祥和高貴的神獸,在西方傳說中卻是貪婪和邪惡的象徵。13這個數字在西方代表不詳的預兆和壞運氣,在中國卻是吉祥數字(佛教認為13是代表大圓滿的,道家認為人有七竅,加之下陰兩竅,計有九竅,加上四肢,合計十三,故十三這個數字代表了生命)。槲寄生是西方代表豐饒和希望的植物,很多西方國家都把槲寄生裝飾在家中,在中國,槲寄生卻只是一普通的中藥藥材。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哈利和秋張在槲寄生下接吻

作為西方魔幻作品,《哈利波特》中也涉及了不少西方人文要素(比如特里勞妮教授預言的不詳,哈利和秋張在槲寄生下接吻的名場面),不過《哈利波特》中此類底蘊要遠比《魔戒》少得多,《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女士在說到自己不如托爾金時,就曾提到過這一點。“他的作品裡有全新的語言和神話,而我的魔幻世界裡沒有這些東西。”

  • 《魔戒》的文化底蘊更深奧、繁多

《哈利波特》的故事本質上更像是以哈利和身邊人物的現代校園成長故事,J.K.羅琳女士為它披上了魔法的外衣,又用類似《福爾摩斯探案集》般的細節構造將這個故事寫得更為精彩,其中涉及到的西式文化的東西並不算多,哈迷們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以咒語為例,《哈利波特》中“阿瓦達索命(Avada Kedavra)”、“除你武器(Expelliarmus)”“鑽心剜骨(crucio)”等咒語經過漢語翻譯之後,中國的觀眾也能理解其中意思。雖然《哈利波特》中有不少細節上的東西是中國哈迷不甚瞭解的(比如羊毛襪象徵著親情之喻),但這對我們欣賞《哈利波特》整個故事情節也不會造成什麼困擾。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咕嚕與魔戒

身為詩人、語言學家和作家,托爾金老爺子在語言、歷史和文化方面的功底是J.K.羅琳不可比擬的(這一點羅姨本人也承認過)。《魔戒》的故事是托爾金根植於基督教文化土壤,又從北歐神話中汲取了很多養分,這使作品中兼有宗教和神話色彩。如果不是從小在基督教文化氛圍中長大,就可能體會不到咕嚕這個角色因魔戒而墮落,一心殺死比爾博和佛羅多,搶走魔戒,巴金斯叔侄倆對這可憐又可憎之人放下了手中之劍的行為,充滿了宗教式的憐憫和救贖的意蘊。《魔戒》系列作品中來自北歐傳說的精靈與矮人等傳奇生靈自然不必多說,就是全書中至關重要的物品——魔戒的原型,都是來自北歐神話故事《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中的魔法戒指安德瓦里諾特(Andvari)。

  • 《魔戒》所營造的時代離我們更遠

《哈利波特》的故事背景是現代社會,J.K.羅琳女士只是在現實社會的一角營造了這一奇幻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1991年哈利在十一歲時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在1997年哈利.波特打敗了他的宿敵伏地魔,19年後(也就是2016年)哈利、金妮和羅恩、赫敏送他們的孩子去霍格沃茨。雖然哈利的故事發生在離我們小半個地球之外的英國,但這個故事畢竟是發生在現代社會,在時代感官上《哈利波特》離我們的生活並不算遠。所以很多人在看過哈利的故事後,會覺得代入感很強,甚至不少孩子還有過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的真實想法。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19年後的哈利等人送子女去上學

雖然《魔戒》是個完全遊離於現實之外的,甚至擁有自己獨有語言體系(身為語言學家的托爾金老爺子真給作品設計了龐大複雜,且體系完整的中土語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精靈語)的魔幻世界,但這個世界的背景還是基於西方的文化歷史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構架而成的。《魔戒》中關於國度、領主、戰爭、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都有

西方古代社會的影子。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托爾金發明的精靈文

護戒聯盟中博羅米爾為保護皮聘和梅里而被強獸人殺死,雖然他之前有從佛羅多手中搶奪魔戒的惡行,但護戒聯盟的眾人感念他的英勇奮戰和壯烈犧牲,為他舉行了莊嚴的葬禮。阿拉貢等人會將博羅米爾和他生前的武器,號角等物品放置在一葉扁舟之上,目送其隨波而去,這種葬禮方式即是很有名的“維京式葬禮”中規格最高的(只有國王或者大英雄才能以這種方式入葬)。從這一幕來說,西方觀眾直接就能意識到博羅米爾的葬禮是“維京式葬禮”,而東方觀眾可能還要查資料或者腦海中頓一下才會想起這方面的信息。《魔戒》中類似博羅米爾葬禮的相關文化信息還很多,對中國觀眾來說《魔戒》中所跨越的時代更為久遠,所以作品的理解難度也較《哈利波特》更大。

同為魔幻鉅著,魔戒為什麼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

博羅米爾的葬禮

總而言之,同為魔幻鉅著,《魔戒》沒有《哈利波特》在中國這麼流行的重要原因,還在於《魔戒》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式的文化隔閡。很多觀眾欣賞不來《魔戒》的“酒香”,也都是因為托爾金老爺子把通往《魔戒》的巷子挖得太深了。對《魔戒》的忠實粉絲而言,當自己循著這條深深的巷子來到近前後,會發現原來托爾金精心釀造的《魔戒》系列醬釀

竟是如此香醇(真香)


開最大的腦洞,品最有趣的故事。我是靈沖霄,歡迎關注評論!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