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在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国和进口国里,俄罗斯和印度都分别位列前列,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军火交易数据显示,俄罗斯是2018年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印度的排名更高,只不过它是2018年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在这其中印度又有62%的武器进口来源就是俄罗斯,换言之,俄罗斯是印度的第一大军火商。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有意思的是,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最新发表2017年全球军费开支排行榜中,俄罗斯以631亿美元排在第四位,而印度则以579亿美元紧随其后排在第五位。虽然双方的军费相差不大,但在采购武器装备上,两国的思路就相差很大,俄罗斯基本都是以购买本国生产的军火,反而是军费少几十亿美元的印度几乎靠着“买买买”的节奏随意在地球上挑选自己心仪的武器。

说句实在话,俄罗斯近年来的军工科技水平已经不在巅峰状态了,其大部分产品都还在吃前苏联的老本,自己新开发的东西少之又少,俄军相当多的现役武器性能已经从世界一流的梯队中掉出来。但即便如此,人家俄罗斯就是要坚持购买自己的国货。反观印度,虽然其工业基础差点儿,科技水平低点儿,但好赖是全世界少数能够自主生产海陆空三军装备的国家,其军工产业还是有点底子的,那为啥印度人就爱在全世界“剁手”买武器呢?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印度军方“崇洋媚外”,谁让自家的研制的武器价格贵到“杀人”,综合性能却让印度军方一言难尽。比如印度自己“30年磨一剑”的“阿琼”坦克,其单车采购价格高达802万美元,而俄罗斯同类产品的T90S单车只需要250万美元。如果价格贵换来的是性能升级,那支持国货自然是责无旁贷。但这“阿琼”坦克简直是“阿囧”坦克,火力不行,装甲不行,悬挂不行,可靠性不行,总之就是统统不行,以致于印度国防部认为,这款坦克不适宜上战场。简直是天大的笑话,“陆战之王”的主战坦克不上战场,啥装备上战场啊?问题是类似“阿琼”坦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空中就有LCA“光辉”战斗机,水上有“蓝天卫士”航母等等等等。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表面看起来,俄罗斯不买外国装备是因为自己有发达的军工所以才不轻易的购买国外武器,而印度刚好相反,因为自己国家的生产研制的武器太不靠谱,不得已才外购武器。可凌霄却不这么认为,在凌霄看来,两国军购思路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极力避免同一件事情,那就是防止战时本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被人“卡脖子”。

熟悉俄国在武器发展路线的人都很清楚,俄罗斯/苏联在历史上不仅不排斥外购武器,甚至是历史上引进他国武器装备或技术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沙俄时代的“马克沁”机枪,30年代外购意大利军舰图纸,到40年代苏联空军从德国抢来的HD-43战斗机,再到50年代购买英国罗罗的“尼恩”发动机,直到前些年差点儿就落户俄罗斯的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可以说小到机枪大到军舰,只要适合俄罗斯/苏联的,那是来者不拒。可以说这些武器和技术的已进,苏联/俄罗斯的军事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可也正是在购买“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时,西方世界给了俄罗斯一记响亮的耳光。2011年俄法之间达成购买2艘“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的协议。“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法国海军现役最新一型两栖攻击舰,当时的俄罗斯并无这种类型的作战舰艇,本国也没有建造过此类军舰。俄罗斯原想着从法国这里直接买2艘,自己在建2艘,就差不多能够摸清两栖登陆舰的结构了。谁知道2015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世界直接关上军售大门,不卖给俄罗斯了。虽然这次交易没有成功,也深深刺痛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但也给俄罗斯提了个醒,西方世界永远是西方世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可你俄罗斯还是苏联,双方之间的成见也并没有随着苏联的崩溃而消失。俄罗斯只要购买了西方的武器装备无法及时仿制出来,那么在战时就极有可能面对西方世界随时“卡脖子”的行为。这样的情况对俄罗斯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所以我们看,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完备的军工体系,上能造核弹,下能造子弹。但由于其经济发展缓慢,拖累了自身军工产业的发展,以致于俄罗斯军队的武器已经相当落后于西方世界。在国际政治上来说,西方世界从未接纳过俄罗斯,即使俄罗斯已经“洗心革面”,可历史遗留原因和双方利益难以调和的问题让双方很难真正走到一起。所以在选择外国武器方面,俄罗斯是慎之又慎。俄罗斯即使购买了“苍鹭”无人机以后,还是坚持搞出了“苍鹭”无人机性能类似的的放大版“牵牛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止再次被西方世界“卡脖子”。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而印度为军队采购“万国造”武器,也是为了防止在战时出现被人“卡脖子”的现象。历史上,印度虽然没吃过这方面的亏,但在第一次、二次印巴战争中却实实在在的在装备来源单一,武器性能不如巴基斯坦上栽了跟头。比如第一、二次印巴战争中,印度装备的英国产“猎人”式战机性能上不及巴基斯坦装备的F-86“佩刀”和F-104“十字军战士”,在陆军方面,印度装备的“百人队长”式主战坦克的性能也同样落后于巴基斯坦装备的美式M47/48坦克。由于武器性能的限制,让对手在一二次印巴战争中占尽空优,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印度陆军数量上的优势。这对印度来说,也可视作另外一种变相的“卡脖子”。所以在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迅速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在购买苏/俄武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特别是在马岛战争以后,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武器装备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掌控战争进程。近年来,印度加速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可是在本国官僚主义的掣制下,其军工制造水平真的不敢恭维。在这种情况下,采购他国武器成了印度最后一条实现本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道路。于是像前苏联/俄罗斯、法国、英国、以色列甚至是美国的先进武器,全都进了印度的武器库。从这个角度讲,印度在采购武器渠道上的多元化,有助于印度军队的现代化,预防在战时被有心国家“卡脖子”。

俄罗斯和印度虽然在自身国防建设上所采取的政策看似南辕北辙相差很大,其实里面都是相同一个意思,就是为了防止在战时自己的武器供应国跳出来使绊子。受制于人对于这两个世界大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为何俄罗斯不爱用外国武器,印度却反其道,酷爱“万国造”?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