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想要真正開始學中醫了,該如何去培養中醫思維?

2673737茶語


中醫思想就是陰陽生克。雖然只有五個字加一個性,但是想靈活巧妙運用難之又難。如果一開始就從陰陽五行學感覺太宏觀了,知識面太多容易走彎路。可以從簡單的中藥治病學習,這樣一邊治一邊深入,還可以養活自己。

想到這就想起西醫了。為什麼西醫在學校裡學個五年就能出來可以當了醫生,而中醫學院卻培養不出來呢?如果西醫(現代醫學)的發展能有五千年的時間,我想西醫的理論會比中醫還難學。因為西醫根本沒有重點,說是模塊化數字化治病其實是沒有更高層次的治病理論。望聞問切查這些理論都是中醫的內核,現代醫學說的那麼牛超出這個內核了嗎?這樣沒有自身系統的醫學怎麼發展,天天提醫療高器械的科技程度就以為先進了。

中醫的治療理念還有一層解釋——昇華,這種昇華怎麼表述呢。就像得道成仙那種感覺,你想死都難。中醫理論就是人類的使用說明書。地球上的如何一個活物都可以用這個中醫理論對號入座。還需要怎麼研究,非要找到它的原子核結果才知道它是什麼嗎?


底線守護者


很多人都說要學好一門學科,首先就要具備這門學科思維。 學中醫也是如此,首先我們就要具備中醫的思維,才不會走偏。
中醫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經歷了長期醫療實踐的檢驗,逐步形成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學從整體恆動的觀點出發,研究人體各種內在聯繫和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而闡明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和疾病發生髮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及其防治方法。 因此,對於如何培養中醫思維,個人認為應該首先具備中醫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的思維,中醫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在學習中醫時,我們必須瞭解中醫學這兩大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在開始學習中醫時,我們就應該把人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認識人與自然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培養現代醫學的思維模式。
二,辨證論治。其思想的精髓就是根據疾病


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的做法。

此外,中醫學還有一些特有的思維方法,這裡簡單列舉下:1.司外揣內,又稱從外知內或以表知裡。 2.援物比類,也就是“類比法”。 3.以常衡變,也就是事物的異同比較。 4.試探和反證,也就是先對研究對象提出設想,從結果反證原因的一種逆向思維方法。 5.內景反觀,這與人體的自我感知能力有關。


天使穿了我的衣裳Lisa


所謂的中醫思維,就是先不要跟著西醫思維走,也先不要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過於較真兒。比如什麼是陰陽,什麼是五行。怎麼證明陰和陽,怎麼證明五行的存在等等。

剛開始學中醫,首先要從中國文化入手。除了學中醫學著作之外,還要對養生、道家、易經、甚至自然等學科有所涉獵,並且要學會慢慢理解,融會貫通。

中醫之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正如任何事物中都可以體會到人生的哲學一樣,,生活中的點滴,也都是可以感悟到中醫哲學的。什麼叫寒性收引,什麼叫溼性纏綿,什麼叫陰極陽生,什麼叫否極泰來等等,諸如此類。

學習中醫要靠個人的悟性。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習中醫的,就好比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說相聲一樣。中醫學是一個學科,也是一門手藝。外人看來似乎很神秘,其實想學好是非常難的,也是非常需要人刻苦努力,一生積累的。如果沒有十年的刻苦努力作為基礎,可以說是很難成功與邁過第一道門檻的。

正所謂天道酬勤,只要肯努力,只要對中醫感興趣,有無基礎,或者有無文化,都無所謂的,通過努力的學習與積累,一樣可以成為一代名醫。



中醫實戰筆記


中醫是逆向思維,觀察環境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水稻喜歡水田,麥子喜歡旱地,蘑菇喜歡潮溼陰暗,,,,,,,,,若改變其中一項,麥子種水田死,水稻種旱地死,蘑菇曬太陽死。為此中醫建立相生相剋理論。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土裡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花久不美


該如何培養中醫思維呢?

我首先要問,題主可是一時興趣,可是決定行醫一生,大醫至誠能否做到醫心公正。這問題很重要,請慎重回答。中醫之事不可兒戲,如若心志不堅不如趁早放棄。

勸你是為你好,免得走一路半拉拉放棄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因為現在中醫真的不好學。確切來說,就目前形勢,庸醫易做,真心難逢。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真正的中醫,是一條孤獨之路,當你懂得中醫真正的內涵後,你將不敢與人道言,因為你已經與這社會格格不入了。倒不如庸醫實在,不知道也不會擔心知道的煩惱,自在。

但我相信凡此時說學醫的,誰不想學三分真本事。醫道難生,做一些合乎潮流的事沒錯,如果不是心性大堅大勇之輩,勸君還是不要摻和中醫這檔子事了。為你好。


朝聞稻花香


《培養中醫思維,中科的合理性就在於中醫的實用性,在於中醫可以實實在在地治病救人》

筆者應邀寫過一篇《中醫也許不應該用“科學”二字解釋,先用“有用”二字解釋更合邏輯》,文章被訪問約10萬人次,點贊評論數百次。而這裡的問題同樣已有約40個收藏者,也可見大眾對中醫問題的關注。筆者計劃用較長的時間來分析中醫的實用性所在,或者說科學性合理性在哪裡。

一、中醫邏輯體系與現代醫學邏輯體系完全在不同層面研究,用西醫的“科學”邏輯來套用中醫的實用性只會帶邏輯上混沌;中醫是一種真理!

圖:現代醫學全部按照現代科學邏輯建立起來的分析診療邏輯體系統

在中醫“科學性”的驗證上,不能用“科學”這種概念來描述,只能用“實踐與真理”這兩個標尺來加以驗證。“實踐證明了中醫可以治病救人”,那麼實踐已經檢驗了中醫至少滿足了真理的標準。

二、理解了中醫學的“實踐實用性”結果就有了保證前提,中醫教育與宣講就有了底氣,無論如何,中國可能實實在在地為人類健康提供治療與保障;

中醫幾乎提煉了所有東方文明的一切成果,西醫甚至可以歸納為中醫的一個小小分支。

現在的醫實際也認可了中醫的實踐效果!至少國外部分醫家是如此使用中醫的!

很多西方人、韓國人、曰本人都虛視耽耽的奇珍秘方,比如雲南白藥、玉林正骨方,還包括針炙技術、刮痧技術等等帶點奇異性的療法現代西醫現代科學理論都不容易說明其中的原理。西方科學的實用主義思想與中醫的實用到上原則如出一門。

幾種草、幾種礦石,甚至幾種作料,再加上同不能精確解釋的砲制方方,出產的藥丸藥水就能治病救人。用西醫理論以至現代科學的理論體系不能解釋,但是使用中醫的思維方式卻可以分析清楚。

三、必須小心國外仇華文化勢力對中醫文化教育的故意干擾與混淆,讓中醫思維體系教育再被束縛高閣;

醫學是一門直接與生命相關的學科,背後同意存在文化的對比與經濟搏奕。大名鼎鼎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出版本過一本書叫《1999年:不戰而勝》。在這本書裡,他就一句專門針對針對中國年輕人的文化“和平演變”的一條策鑑略:他是這樣指導他的後來人的:“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這句話能說明的是他們知道中醫這類東方古文化成果與實用對對此存在著一種恐懼心理!

四、中醫的困惑:兩種文化、兩大經濟體的較量;

現代世界人類文明可以總體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西方科學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另一種便是以中華文明為代表東方文明。西醫隨著西方微觀科技推理手段深入到了分子大小水平,通過肌體病變狀態放大觀察,發現細菌,發現病毒,發現"與眾不同“進行數學量化。從而對靶施藥,消滅異相,人們得健康恢復。一種"結果有效就科學有用“的典型推理邏揖。


中醫的治癒標準在於恢復人整個生理系統的恢復。中醫的驗收標準卻不同,它強調的是追根朔源,找到根源解決根源,既要驗證本症的恢復,又要確定標症的好轉。這應該是中醫西醫在實踐標準上的最大不同。


中醫的中心理論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陰陽平衡學說。雖然與西醫數學生理體系不能說明,但是中醫的理論邏輯卻又可能解說西醫!,在這種事實面前,我們應該分析西醫理論體系的侷限性。

六、中醫西醫理論體系思考方法分析:中醫力求以系統論哲學來描繪保健與病理,西醫力求以物理化學數學量化病理。

中醫藉助帶有點玄幻色彩的陰陽五行理論,分析診斷病者的身體總體狀態,觀一葉推身體陰陰五行失和,配以"抑南長北"的五行陰陽調理思想,"指東打西"也能治好人的病症。有很多還是西醫都絕望的難症。

用中醫理論講究“調理”,西方醫學講究“治理”。中醫主體講究化敵為友,西醫講求排斥機體異己。中醫有其糟柏,西醫同樣有很多錯誤。對待歷史,我們需要的是理性,以現代的知識“去粗取精”。也許到了未來,我們還會有新的發現。

中醫的實用性證明中醫也是有用的!

而那種作為西方資本的代理人的抵毀者,他們為了是混沌中國文化,為了是讓後代們不承認中國文化,只認西方文化邏輯社會價值觀。這類人是中國文化的忘本人,更是中國文化復興的敵人。


繼續整理中......


創新炎黃


中醫思維就是中國古代生命哲學思維。因此有一些重要的經典最好看看:入門經典《太極圖說》二百多字,是周敦頤著寫;其他如《黃帝內經》、《周易》、《淮南子》、《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差不多了。主要是反覆看,慢慢就理解了古人的想法。諺語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聶文濤中醫技術推廣


天人合一,多看看大自然,領略一下萬物生長消亡的規律,學中醫除了勤奮和恆心,更需要悟性,閉門造車是不行的,最後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跳跳龍小鼠


培養中醫思維,首先是具備夯實的基礎,望聞問切的診斷理論和中藥的性味功能掌握的滾瓜爛熟,面對患者細心的收集丶思考病據,要心中裝著的是患者的病痛,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來武裝自己。


中醫郝玉林


培養中醫思維要從熟讀中醫的四大經典開始。中醫是一門既古老又現代而且還是很超前的醫學。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說它現代是因為目前依然是一門有實效的醫學,說它超前是因為中醫的很多理論,比如經絡理論以目前的科技手段仍然無法證實它的存在。中醫講的人與自然統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它的整體觀念,它的辯證論治思維只能通過學習中醫的經典書籍才能理解。不讀中醫經典是無法培養中醫思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