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学太极,上漾太极!点击右上角处“关注”,关注我们!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太极拳论》中的句子,王宗岳的这篇拳论实际是指导太极拳推手的。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在推手的过程中,先要练习跟随劲。所谓跟随劲就是要跟上对方,随上对方,不丢不顶。这就要求对方快,你必须也要快,对方慢,你也要慢。否则双方就不可能合到一起,也就不能进行推手训练了。后来,李亦畲对此又有所发挥,要求“彼有力,我亦有力,彼无力,我亦无力”,但是,我的意总是在先。推手是训练沾连粘随“懂劲”功夫的,不能代替。

散手搏击,所以,在练习时一般都是由水平高的带着水平低的练习,以培养练练的功夫,进而培养“听劲”功夫。在练习时.要做至1缓急相应,不丢不顶。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要练出“听劲”的功夫,就要慢练。在练习拳架套路时,只有慢练,才能体会出拳式劲力的变化.才能训练出灵敏性。所以,不管是哪个老师,一开始都要求学生慢练。

慢练首先是由太极拳的战术决定的。太极拳不是强攻性的拳术,它的战术是“引进落空合即出”,虽然这指的是推手,实际到了散手阶段,也仍然是这个要领。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这就要求你要有沾连粘随的功夫.所以必须慢练,快练是训练不出这种功夫的。其次,太极拳的身法和拳式比其他拳种复杂得多,比如身法要求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拳式的劲力变化也相当复杂。

比如,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必须通过慢练,才能在拳架中表现出来,体会出来:还有“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等等身法和劲力的变化,也都需要慢慢练习,才能体会出来。所以,只有慢练才能把太极拳的浑厚劲、内劲体会出来,表现出来。如果一开始就练得很快,你就很难体会到拳式的细微之处,不能练得正确。第三,从内外结合的养生角度看,只有练得慢,才能把身体各个关节打开,使肌肉、筋脉拉长,让气血贯通全身没有阻碍。太极拳不仅是形体的动作,还是意识运动,要意气、精神、呼吸等互相配合。如果练得太快了,这些方面就不能很好配合,达不到内外相合。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总之,要体会拳劲,品味拳味,就必须慢练,这是从太极拳的战术要求、技术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的 练到内外一家、上下相随、左右相系、周身一家,这些方面来决定的。太极拳一开始不能快练.必须慢练。

但是,太极拳也不能仅仅是慢练,要三年练慢,三年练快,还要三年不快不慢地练习。我说的三年,不是很严格的,是大体上的。开始几年要慢练,达到一定水平后要快练。太极拳的快练和长拳的快是不同的,要求快练时,身法、技法等都不能乱,而慢练时,不能停止,不能僵滞。所谓“快不能乱,慢不能僵”,这就是慢和快的要求。比如,我打一套拳,慢练十五分钟,快练则四五分钟。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为什么要快呢?快是为了实战。在实战中,是没有慢慢来的,都讲究速度,你快,我比你还快,这样才能战胜对手。快练能练习身体的灵敏和变化。太极拳技击需要很多技术技巧,其中有步法训练、单操练习、接手练习等等,这些都要和快练套路结合起来训练。

快练三年后,还有三年不快不慢的练习,以培养缓随自如的能力。总之,太极拳不光是慢练,还有快练。慢练有慢练的目的和要求,快练有快练的目的和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练习各种散手单操技法。这样,你才能真正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技术。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赵幼斌:慢练是为了更快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指双方在交手过程中,通过视觉、精神、肢体,或通过推手接触,感应对方意图、劲路、劲力变化而采取的动急急应,动缓缓随的应对措施。既有条件反射的本能存在,也是着意训练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从一般意义上讲,防御与打击要求的是反应敏、速度快、力量大。但单以勇力来取得以快制快、以小胜大的意图,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

太极拳理论对此有更深的解释和要求,如:“气走于膜、胳、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气血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并说,要“明于。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气力之由来。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用力、行气之分别。行气于筋脉,用力于皮骨,大不相侔也。”侔(m 6 u),相等的意思,是说行气于筋脉与用力于皮骨,大不相同。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这段的意思大体上说,是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并不唯本能的勇力外壮,更要通过内修气血的运行提高内功能量,进而达到内外相辅才能为用。显而易见,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慢练拳架才行。因为只有通过拳架慢练,才能起到肌体松柔、气血畅通、功力积聚的作用和提高听劲灵敏、反应快捷的内在潜能,在技术上更有利于捕捉先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效果。所以太极拳要慢练,更要通过推手来不断提高这种“应物自然”的神明程度。

正因为太极拳慢练能提高自如的反应能力,那么“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千变万化,就能从心所欲,并驾驭动态的主动权。所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对技术熟练程度的描述。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动急则急应”并非慌乱应招,而是劲在势先、意在劲先,反应灵敏,变化灵活,总比对方先手。这就是“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的意思。同理,“动缓则缓随”也是即时调整自己劲势轻重缓急,以意控劲、以劲控势,起到不丢不顶、粘黏连随、无过不及、守中固己的作用。

因为“动缓”一则听劲足,变化灵;二则劲易蓄,蓄则能化能发,我若盲动反而易造成被动。比如对方缓退我盲进,易被对方引化,对方缓进我盲退,易被对方逼近发出:所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推手中训练和体悟如水似胶的应变能力。

练习太极拳须记住“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如前所述,为了快而要慢练,慢练是为了更快。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本是没有快练和慢练严格之分的,是可随心所欲,只要得机顺畅就行。比如85式太极拳.快练一趟八九分钟,慢练一趟三十多分钟,都不是不可以的。

问题在于快练不能慌,慢练不能滞。若从满足太极拳技术机理和养生条件兼备的情况来看,日常练习以不速不快为好。比如拿按式来讲,一哼之间瞬即发出,很快,也是可以的。但势势如此则不能持久,也易伤人:反之,慢按两掌,中间呼吸几次,气与势不配,虽能养人.但技术能量减弱。若由吸到呼均匀深长的一次呼气同时完成两掌到位,则气到、势到、劲到,这样既满足太极拳技术机理要求,又起到养生的作用。以这种速度演练一趟85式太极拳大约24分钟左右,我认为合适。以上看法供习者参考。


文章整理于网络,旨在宣传推广太极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供丰富拳友太极知识,参考学习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师指导或者自有练习体系,不必依文全改,择其优点参考学习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