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花兒”是流行在西北地區的一種山歌形式,由於唱詞浩繁,文學藝術的價值很高,被人親切地稱為“西北之魂”。花兒音樂高亢、清亮、爽朗,具有各種鮮明的音樂形象和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雖然甘肅、寧夏、青海都有花兒,但是新疆花兒的風格與其他的不同,新疆回族的“花兒”是由西遷的回族帶入新疆的,在新疆發展中融入了濃郁的新疆特色。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公元7世紀中葉,從西亞遷徙而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中國與其他少數民族長期雜居相融而形成了一個新民族回族。他們在遷徙的過程中,帶來了西亞的音樂,而西亞的音樂與中國少數民族的音樂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變體。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匈牙利的音樂家柯達伊說過:“是時光抹掉了匈牙利人臉上東方的特徵,卻在心靈深處流出了旋律,即使是活的古代東方。”這句話說明了,即使新疆花兒現在已經變成了另外一種音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總會跟母體音樂保持基因。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新疆花兒的母體基因正是伊斯蘭音樂,穆斯林們經常用豐富多彩的音調哼唱著《古蘭經》裡的話語,新疆花兒也吸收了裡面的元素跟中國的傳統音調相比,花兒擁有了異族的色彩,而與純正的伊斯蘭的音樂相比較起來,新疆花兒又多了幾處中國音樂的美感。特別是在發音的階段,回族人民曾經使用過阿拉伯語、波斯語等,而他們來到了中國,便又學會了說漢語,而新疆花兒的歌詞裡面,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轉用”,即將以


前的語音帶入漢語裡面,例如很多歌詞中都有“主麻”這個單詞,如果只是看著字面,很難理解是什麼意思,“主麻”實際上是阿拉伯語的音譯發音,意思是星期五,伊斯蘭教規定星期五是禮拜日。這些詞語都證實了新疆花兒的多元化和它帶有的伊斯蘭文化的風格。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新疆的回族主要是西北迴族西遷形成,清朝的時候不斷有內地的回族前往新疆,史料記載,乾隆三十五年,從雲南、甘肅等地遷往西疆的回民就超過了3000戶。遷徙讓回族的花兒並未一直保持原汁原味,雖然各有各的曲令,曲令的名字都沒有變化,但是在唱詞中已經增添了當地的特色。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回族的花兒中更多地融入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音樂的特點,在演奏中多了一分維吾爾的快節奏,在演唱中則多了哈薩克阿肯彈唱的腔調,同時還保留著西北地區的腔調,所以新疆花兒演唱悠揚、細膩、婉轉,還帶有“小曲兒”的特徵。例如流傳至今的《遠方的阿哥回來了》、《花花尕妹》等歌曲都帶有西北信天游以及眉戶劇的影子。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我國西北地區的民間音樂是在黃土高原的特別的環境下造就出來的,帶有黃土高坡人遼闊蒼茫的心情,這是一種有力量有深度的美。有著一種在被歲月洗盡後洞悉了人世間種種滄桑的感嘆,這是在歷史悠長歲月中得到的結晶,新疆花兒既保留了關內花兒的特點,又有西北民歌的特色,更具有新疆當地的特色。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在演唱的語言方面,由於方言的差異,新疆各個地方的花兒演唱方言都不相同。昌吉、吐魯番、哈密等地


方甘肅的移民比較多,所以這些地方多用甘肅的方言演唱;新源、霍城等地寧夏和青海的回族移民比較多,所以這些地方的花兒帶有寧夏和青海的方言。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新疆花兒也“開”得越來越美麗,花兒的魅力在於它不侷限在一個地方,而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音樂相融合,新疆花兒已經成為我國民歌中的傳世之寶。

新疆花兒唱詞浩繁的“西北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