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临港新片区乡镇地名名称的由来

浦东新区

南汇新城镇名字的由来

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旧唐书》记载,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因该地曲突入海,形状如嘴,故称“南汇嘴”。根据《上海市政区类地名保护名录》,“南汇”属于“第一保护等级”的地名。2012年,临港新城更名为南汇新城,芦潮港镇和申港街道合并成立南汇新城镇,也让“南汇”这个古老的名字永远的保留了下来。

泥城镇名称的由来

“泥城”的名字和海神信仰有关,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该地区成陆,因江河海上行船之人都普遍崇尚白鹤大帝,咸丰年间在海边修建了供奉海神“白鹤大帝”赵炳的“白鹤庙”,为了防止海水淹没海神庙,周边民众自发在白鹤庙四周建造围合土堤以抗潮水,形如小城池,久而久之便称之为“泥城”,泥城一名由此而得。

书院镇名称的由来

清朝嘉庆年间,该地老百姓以粮代税,当时的为了储存该地区的租税粮,建造了5开间两厢房的仓库,当地人叫它“收租厂”。因为这些租税粮专用于南汇县的私塾和各类教育经费,故又叫“书院厂”,简称“书院”。后来村、镇名沿用了“书院”二字。

万祥镇名称的由来

万祥得名,和一家商户字号有关,清朝光绪年间,货商夏裕芳在此开设“万祥裕”大南货店,规模宏大,经营范围广。因地段适中,生意兴隆,名声远播。附近的商店见“万祥裕”南货店生意兴隆,也逐步北迁,在“万祥裕”附近开店、办厂,久而久之形成一条南北向长约0.5公里、沿马路塘港弯曲的集镇街道,从此人们称去“万祥裕”南货店购货,就简说为去“万祥”。

大团镇名称的由来

上海东南部的不少地名都和盐业有关,古人利用南汇靠海的特点,在近海熬波煮盐。宋元时期,下沙盐场的盐产量占两浙总场的四分之一还多。当时的盐场管理模式“立团定界址,分团围短墙”。“团”相当于一个煮盐单位,四周以墙相围,而一个“团”内又有数目不等的煮盐使用的灶;到了明朝,又将下沙盐场下辖的盐场由南向北划分为九个“团”,于是,“团”又成了盐区的行政单位名称。此地在盐区最南端,名头团、一团,后以“头”、“一”与“大”同义,遂称大团。

临港新片区乡镇地名名称的由来


奉贤区

奉城镇名称的由来

奉城集镇所在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此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户青村所”。明正德年间,改称守御“青村中前千户所”。奉贤县署初居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从此“奉贤县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后简称“奉城”。

青村镇名称的由来

该地最早原名青溪。宋初有移民徙此居住,渐成渔村,因有溪水穿村而过,直通大海,故被呼作青溪。元末明初,青溪逐渐发展,遂成滨海小镇,隶于陶宅巡检司。明嘉靖年间,青溪便成了沿海商品集散之地。清雍正九年(1731年),县令舒慕芬引南桥塘水,经益村坝疏青村港以通城壕,青溪且为青村所千总驻地,故易名青村港。

四团镇名称的由来

四团兴起于明末清初,跟盐业生产有关。“团”相当于一个煮盐单位,明朝将下沙盐场下辖的盐场由南向北划分为九个“团”,于是,“团”又成了盐区的行政单位名称,因此地为下沙盐场第四团,故名。

金汇镇名称的由来

得名于一座桥:金汇集镇原名金汇桥,金汇镇成镇于南宋年间,以金姓聚族建桥而得名。民国时置金汇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

海湾镇名称的由来

此地原为滨海荒滩,因农垦得名。1979年,成立“新海公社”,为海滨新建单位而名新海。1984年,建乡时,因与崇明新海农场同名而改奉新,取“奉贤滨海新建单位”之意。2003年,奉新乡和南部若干国营农场合并设立海湾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