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登上泰山极顶是什么心情?

老孙遁世无闷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去了趟泰山,当时我们是从天外村坐中巴车到的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开始攀登泰山的,一路经过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十八盘、升仙坊、到达南天门,在南天门宾馆住了一夜。从山脚下上山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了半山腰时,已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山道石阶两旁挂满冰瀑,玲珑满目,晶莹剔透。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从天街出发途经碧霞祠、观日峰、最终到达玉皇顶。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诗中所说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的岳,指的就是东岳泰山。只有登上泰山之顶,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泰山雄伟磅礴、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站在山顶的时候,眺望远方,心中的一切杂念都被抛之脑后。当你回头再想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值的。在大自然神奇的风光面前,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苦恼都会变的烟消云散。







我是侠客旅行记,喜欢游山玩水、养些花花草草,希望大家多多指点、多少支持、多多关注。谢谢!


侠客旅行记


大四那年,曾经和几个同学 相约爬泰山。

当时,准备了一个背包,里面放着羽绒服,水和吃的。

爬泰山,一定要带羽绒服,山顶是真的冷,不过,也可以在山顶租军大衣。当时是穷学生 没办法。

当时,是晚上九点钟开始爬的,就是为了看第二天早上的日出,爬的过程中,路边的风景,都没看到 想想还是觉得可惜。

爬到山顶的时候 恰好是半夜,又累又困,还冷,穿着羽绒服 几个人依偎在一起,小睡了一会,夜晚,山顶露水重,我们几个人都被打湿了。

天稍稍亮的时候,就去找地方看日出,那天,人可真多啊,站在山顶,冷嗖嗖的,可是就是觉得舒畅。

可惜的是,那天天气不好,也没看到日出,想来,是一场失败的经历。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却一直很深刻。

现在,我是再也没有勇气徒步爬上去了。那种难以忘怀的累,至今难忘啊,记得当时回校,我晚上吃了三个包子。腿疼了好久。想想都是泪啊。


莫小可


累,但很开心,我是18年12月1日晚六点多开始登山的,天气不好,也冷,半路没休息一直在爬,半路遇到一对夫妻,他们手电筒没电了,我帮他们照明,一直到中天门,他们住下,我接着爬,一路上超了很多人,到十八盘遇到几个人 很他们组了个对,越往上越冷,雾也大,最后四十米的台阶到南天门,我是冲刺上去的,后面的人全在喊🐮🍺,到南天门的那一刻,说不出的感受,很赞。第二天下雨,没看见日出,去山顶转了一圈,在后步行下山。






柠檬水加冰


登上泰山极顶是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兴奋心情。

没有去泰山之前,总是被“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的宏伟气势所吸引。到了泰山脚下,从开始徒步登山,到泰山极顶,一路上感受最深的是王者风范。从道路的宽度,所用材料,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修建的石碑、石刻、庙宇等文物古迹,无不彰显着皇家气派。或许是自己文化底蕴浅薄,大脑愚钝的缘故,从头至尾,并没有感受到“天下第一山”的气势雄伟和磅礴,也没有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之所以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由于是平地起高楼,所以,足以彰显其高度。


二、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因此,先民们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奉天承运的帝王更把泰山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因而有了“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很多有作为帝王都会到泰山封神祭祀,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先后八次)、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代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三、名人的诗词歌赋。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四、宗教的传播融入。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经声朗朗,烟雾缭绕;信徒甚众,香火旺盛。另外,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每当回忆泰山之行,挥之不去的始终是:登临泰山顶,仰望封禅者!


至善成仁


一览众山小


科技动力


累,但是很开心。我登泰山是2001年5月跟老公结婚旅游,没去别的地儿,就登泰山了。当天不到七点从红门走起,不紧不慢,走走停停,累了歇歇,歇完再走,登十八盘之前还在山上吃了顿饭。到十八盘的时候真心累到不行,可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看上方有多高,不管前路有多远,只管低头攀登,走到南天门的时候,心里长出了一口气,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好,在山下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一页小书


第一次爬泰山,只有五六岁。大人在跟前鼓励,就一直慢慢爬。到了山顶,就累的不想动了。但爬泰山不么里说累,但小腿有些发抖。爬得慢,天已经黑了。吃了点东西,租了大衣就睡着了。

后来长大了,和哥哥姐姐爬泰山,过了南天门是天街,就兴奋地跑。到了泰山极顶,感觉心旷人怡。当时想爬探海石,哥哥姐姐不让。就在山坡上转来转去。


驿路长亭


今年5月1日夜里11点50开始在红门上山!到天明4点20上到了玉皇顶看日出!等到5点16日出!20分开始下山!到中午10点。有到红门!

感觉是累!腿酸!困!


田孝军十字绣


有时间去登泰山


运河陶山


一览众山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