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信陽人為什麼愛喝茶?

用戶2630893786277


信陽人為什麼愛喝茶?原因如下:

信陽是茶的故鄉,茶是信陽的象徵,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已成為信陽的一張文化名片,享譽海內外。在信陽當地,哪怕是尋常人家,茶也是每天必喝的心頭愛。作為一個土生土長信陽妹子,不論是去高鐵站,還是在省內街頭閒逛,隨處都能看到信陽毛尖茶的宣傳,為什麼信陽毛尖茶這麼受茶客青睞?信陽人又對自己的茶文化了解多少呢?

信陽人自古以來就有飲茶的習俗,至今早年間的飲茶之風還表現在一些老地名中。信陽工區街的“四里棚”和“六里棚”,因分別距離古代信陽東門四里、六里而得名。一直以來,對於“棚”字的解釋,存在著不少的爭論,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以“棚”字作為地名的特徵,在信陽出現的較晚。18世紀的地方誌書中幾乎沒有收錄以“棚”字命名的地名,然而到了民國時期,以“棚”字命名開始變得十分普遍起來。這些具有一定特徵的地名被集中收錄在《重修信陽縣誌》當中,其中卷二《輿地》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描述:

縣南驛路經過村鎮,三里店、葡萄井、七里棚、十里營房、十三里橋、十五里營房、八家畈、二十五里營房、青石鋪,即小廟、土門、厲家灣、南鐵佛寺、四里橋、西雙河、高門埡、譚家河、平靖關,入湖北境。

縣東汽車路經過村鎮,白塔畈、平橋東、十八里廟、中山鋪、茶棚、閔家岡、赤土鋪、五里店逾溮河過羅山境。

縣西大路經過村鎮,肖家河、二道河、王家棚、慄樹棚、三條嶺、葉家河溝、將軍廟、郝家土門、馮家莊、大關口、黃龍寺、新店入湖北隨縣境。

縣西北汽車路經過村鎮,北四里廟、棗林岡、靈官店、和孝營、山溝、孔家畈、八里棚、遊河店、土城、吳家店、順河店、小林店、金橋入桐柏縣境。

如果我們拿這些得自於方誌中摘錄的地名資料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這些帶有“棚”字的地名曾大量分佈在當時信陽主要的驛道和汽車道路旁。顯然,這種具有一定規律性的地名集中分佈在同一個場景的現象,或許並不是一句簡單的“純屬巧合”所能夠解釋的,真正的原因可能隱藏在這些規律背後。

▲晚清時期中國某地的茶棚

從現有的資料中,幾乎很難對這些地名進行分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一些地名或因年代久遠而消失。不過,我們從《河南省信陽市地名志》還是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該書在對“七里棚”這一地名作出如下解釋:“因此地是通往湖北省的要道,原有幾家飯棚茶攤,距舊縣政府七里得名。”

除此之外,該書在對“姚棚”這一地名進行解釋時也採取了同樣的口吻:“姚棚,在田家衝村委會駐地東北700米處,田家衝村轄。民國初年始建,因公路西有姚姓茶棚,故名。”

那麼,四里棚、六里棚的得名是不是與茶棚有關呢?為了驗證這一猜測,我們要先對其所在的位置進行分析。眾所周知,這兩處地名今天都位於工區街上。歷史上的工區街原名漢口路,民國時期為信潢公路的一部分。


信潢公路原屬信陽至固始的古驛道之一段,全長二百六十里。據《河南通志》手稿《交通志·公路一》記載:“自信陽縣按照舊驛道東行一百二十里至羅山縣,自羅山縣東南行九十里至光山縣,自光山縣東北行五十里至潢川縣。”當時的道路狹窄,崎嶇不平,坡度很大,“潢川以西崗陵起伏,殊少平畈,不能通行大車(即牛馬所駕之車)”,只能通行紅車之類的小車。民國十六年,信潢公路正式通行汽車,昔日的信潢古驛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信潢公路。

自通車以來,工區街便成為信陽至南五縣的重要通道。就像今天一些國道兩旁集中出現的飯館一樣,茶棚可能是當時為沿途司機和過往乘客提供休息、飲茶的簡易場所。四里棚和六里棚可能就是該處茶棚距離信陽東門之距離而得名。

這些茶棚通常是用幾根竹竿支撐一塊大布,或用茅草結紮成棚頂。在棚子裡外,置上一個簡易的火爐子,放著水缸、木桶。小方桌上擺放一些竹筒茶杯。眾多的茶棚排列,供路人休憩飲水之用。從一些資料來看,有些茶鋪可能還提供簡單的飯菜。

投資茶棚的人,大多數是當地的村民,他們常常在農閒時分開設茶棚,給過往的客商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隨著時間的發展,以茶棚命名的地名就大量出現了。

除了茶棚之外,當時一種兼具喝茶和看戲功能的葦蓆戲園也在信陽頗為流行。根據李克勤在《信陽大舞臺》一文的回憶,信陽城內當年就有很多這樣的葦蓆戲園。他還談到:“清末民初,老票房附近及橫馬路先後建起幾家茶社,邀請小型戲班在裡演戲或彈唱,以助茶興。因茶社多用葦棚搭蓋,設備簡陋,座位不多,民眾戲稱這類茶社為葦棚戲園。”

和李克勤回憶處於同一時代的《京漢旅行指南》一書也強調,信陽城內茶館主要分佈在城區的城隍廟街,而這裡恰恰就是當時的信陽人聽書看戲的熱鬧場所。可見,茶館與戲曲的關係十分密切。這也間接反映出當時的信陽人對於飲茶的熱衷。

可以預料的是,當時位於信陽郊外的茶棚可能是這種葦棚戲園的簡化版。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它們都帶有一個“棚”字。時至今日,曾經的茶棚和戲園早已被高樓林立的大廈所掩蓋,但信陽人飲茶之風的盛行,卻一直延續至今。


緣在河南


我是地道信陽人,先來誇誇信陽茶吧😄信陽茶以信陽毛尖茶最為出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綠茶中的佼佼者,

信陽毛尖茶以“細,圓,光,直,白毫多,香高,味濃,湯色綠”的風格飲譽全國,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

那為什麼信陽人那麼喜歡喝茶呢?

因為信陽的水好,茶更好。更需要正確的沖泡方法,沖泡出來的茶才好喝,一般水溫不要太高85--90℃最好,先洗茶,也就是倒入少量水將茶葉沖泡一次倒出水!然後再倒滿水沖泡,沖泡第二遍時才是信陽毛尖茶最為香濃的時候,小時候父親喝茶給我喝時感覺很苦,時間長了就是香了,現在已經離不開茶了,為什麼信陽人那麼愛喝茶?總結一句就是喝茶有癮唄😄


劉新建vlog


信陽產茶,傳統產茶區,多少年來,信陽毛尖從信陽走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品嚐信陽毛尖,當然,信陽人,近水樓臺先得月,有天然的優勢優先得到信陽毛尖,自然而然的養成了和毛尖的習慣。





老范家信陽毛尖種植戶


當然是信陽毛尖呀







信陽馥郁貢茗茶


耳聞目染,信陽是信陽毛尖的產地,不管市區農村大小孩大街小巷都知道喝茶。愛喝茶的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燒開,茶杯洗乾淨,茶葉盒準備好,去門一手拿茶杯,一手拿手機,習慣了。信陽人有得天獨厚的喝茶條件,南灣湖水是山泉河流集聚的軟水,沏茶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