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林蛙,林蛙,有林才有蛙

东北林蛙生存于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部、张广才岭腹地,是集药用、食补、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两栖类动物。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 养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较髙的一种。东北林蛙属易危(V)物种,在黑龙江省是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进一步加强种群保护及合理利用,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人工养殖。东北地区有养殖林蛙、 食用林蛙、加工林蛙制品的历史。尤其是90年代以来, 随着不断成熟的半人工饲养林蛙技术,不仅有力地恢复了林蛙种群规模,而且推动了林蛙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促进了林区转型,加快了林农致富,繁荣了祖国医药产业,提升了人民健康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黑吉辽三省约有林蛙养殖户3.4万户,固定从业人员10.2万人,临时雇工30多万人次。

1975年吉林药材公司采用人工孵化自然放养的模式获得了成功。80年代初期,沈阳农业大学在海城县进行的半人工养殖模式通过了省级鉴定,在新宾县、清原县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90年代,半人工养殖技术体系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得以推广和普及。进入到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开始从零散的封沟捕捉到有规模的推广半人工养殖模式。

2010-2018年吉林省林蛙产业发展政策:2010年至今引导林业产业扶持资金450万/年;2016年吉林发改委和物价局价格认定中心发布“东北林蛙场地等级评定标准”;2018年国家和林业草原局曾给出“关于认定东北林蛙、玫瑰、重组材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复函”,内容之一是同意依托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东北林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蛙产业协会,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蛙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局,舒兰市林业局,靖宇县三道湖镇浆源林蛙养殖厂等优势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形成长期稳定、高效的结合的运营主体。再次基础上逐步扩大联合范围,将分散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中试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和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2017年7月31日中国工程院《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验收,其中东北林蛙油产业是东北重要生态朝阳产业。

东北林蛙产业现状:

(1)东北林蛙的生态放养技术成熟

充分利用了东北地区广袤的森林资源,不破坏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不改变东北林蛙生活习性。通过人工孵化蛙卵和蝌蚪养殖,大幅度提高了蝌蚪的成活率以及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扩大野外种群密度。

最大限度的遵循了自然规律。

没有改变林蛙的生活习性和食物链,养殖的林蛙和纯野生林蛙在品质上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可以保证林蛙产品的高质量。

有养殖成本上的特殊优势,即投入少见效快。

生态放养殖不但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而且还大量消灭了森林害虫,同时林蛙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也为其他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2)生态放养林蛙对加强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北林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按照其自然生态习性开展繁育,不仅不会危害生态,还能有效发挥其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林蛙养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林蛙野外种群的密度。

(3)东北林蛙养殖产业的发展对林业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东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的林蛙养殖户3万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临时雇工30多万人次, 东北林业功能已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林蛙生态放养可在不采伐木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林蛙,林蛙,有林才有蛙,林蛙是只吃害虫,不吃一草一木的森林卫士。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精准扶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办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