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宝鸡地名故事|寺河村的寺是哪座寺?河是哪条河?

寺河村,距平木镇镇政府两公里,因地貌为两寺夹一河而得名。此地气候温和,土壤和河流又处于“清洁”水平,因此是凤县无公害果蔬主产地,盛产架豆、西葫芦、菜花、苹果、水桃。

宝鸡地名故事|寺河村的寺是哪座寺?河是哪条河?

现在的寺河村由原来的平岭村、寺河村合并起来的。村名中的寺原指此地的清溪寺、青龙寺,河指的是莫家河,寓意两寺保一河,让河水不泛滥成灾,四季风调雨顺。但两寺的设立并未消除大旱和山洪给山民造成的灾难。在隋末唐初时,一年春夏又遇大旱,可谓赤地千里,山民多次拜天取雨不得。到了7月,人们干渴难耐,寺河村男女老少只好老幼相搀,拿着瓶瓶罐罐徒步到30公里外的白蠎寺后面的黑龙山去接泉水解渴。由于干旱太久,接泉水的人排成长龙,寺河村山民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才将带来的瓶瓶罐罐接满。

他们手捧水罐欣喜的往回赶,没想到走到半路,一阵妖风瞬间将装满泉水的瓶瓶罐罐全部刮走。村民见救命的水被刮走,都跪地大哭不止。不一会天降彩云,天上的戴王,手持神鞭,四外抽打,装满泉水的瓶瓶罐罐又神奇地回到了村民的手中。那戴王在山民的叩拜中又踏云而去,次日寺河村地界下了一场透雨,由此以来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民为了感念戴王,就在戴王降落的地方选址建庙(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地块)。某日,当村民合力从山上伐来木头、堆放在此地,准备来日开工建造时,没想到清晨发现堆放的木料不知去向。村民四处寻找,发现木头在隔河对面山角的乱石滩上堆放着,且有几家所养的牛大汗淋漓。人们猜想可能是戴王体恤山民,不愿让人们占用向阳的平地为他建庙,便在夜间调牛将木头驮到了乱石滩。

于是人们就在这乱石滩建起了戴王庙,并塑戴王神像供奉,让其享受人间香火。由于此庙的设立是因戴王救民于难的善举设立的,建起后香火旺盛,汉中、两当、徽县、太白方面都有香客前来祭拜。一度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很是繁华。山民还传说,戴王庙前有一自然形成的水池,只要有旱情,山民们就去戴王庙烧香叩拜,并将水池舀干后,不到半个小时,天就会普降甘露。而戴王庙前的莫家河,无论它处山洪怎么暴涨,此河却从未泛滥成灾。这些传说无以考证是否真实与科学,但慢慢地戴王庙与莫家河就成了山民心中的敬意,村名中的寺与河就成了戴王庙与莫家河。

来 源 | 凤县地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