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人们总是忙着生,忙着死”。这是女作家萧红《生死场》中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生与死是自然界规律中对立存在的两个面。所有的事物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循环往复。人类社会中有人将生看做新的开始,也有人将死视为新生。这其中的缘由便是各人在各自的生命周期中所经历、承受地苦难不一样罢了。

《生死场》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30年代,东北哈尔滨近郊乡村里,一众村民“生与死”之间的故事。其中主要的人物有二里半、王婆、赵三、月英和金枝。在酷冷严寒的东北,这些人连最基本的生都难以解决,更别说个人精神方面的追求了。书中的角色们像动物一样乱七八糟的活着而且每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萧红

萧红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女性,虽出生在地主家庭,但是因为性别的原因经常受到家族长辈的轻视。她清楚地了解一个东北女人在生活中的难处和不易。在被软禁的时间里,她将对黑土地上女性们生活苦痛的敏感,全写在了《生死场》。她用一场贴近现实的悲剧,来为女性呐喊,呼唤女权,为生死不易的女人们寻找新世界的光明。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简说生死场中的女性人物

《生死场》中刻画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但是萧红笔下的对女性人物的把握真的让人记忆深刻。全书中麻面婆、王婆、金枝等女性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她们在同一片悲苦的黑土地上挑战着生与死。

麻面婆是二里半的老婆,是一个不爱抱怨的人。丈夫对她打骂、村里的孩子惹她,她都不会抗争。对她而言,丈夫就是她的一切,任劳任怨就是她给自己的命。她的身体与思想从未离开过破旧的屋子和村庄。几十年如一日地活着,对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麻木了。

王婆是个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女性,她的婚姻是失败地。在第三次婚姻之时嫁给了赵三,可令人悲伤得是她的孩子先后离去。对于她而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是人世间最难吃的苦。她曾因内心崩溃而选择自杀,但老天爷不收她,依旧让她体验人世沧桑。王婆的人生,没有太多任劳任怨,更多的是失败与抗争。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生死场》

金枝是全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读她的故事更能直接的感受到那个时代下女性的悲剧之处。十七岁那年他和成业发生了关系,未婚先孕成为了他人指指点点的对象。成婚后,因为丈夫性情大变,金枝直言“她怕男人”。即使身怀六甲,她还要承担家里的劳务,在成业眼里这都是她应该做的。没有爱情,没有生活,期望还有孩子,可当小金枝生下来后就在吵闹中被摔死,扔在了乱坟岗。

后来成业死了,金枝成为了寡妇回到了娘家。日本人的到来让她做了去城里谋生的决定。而这也是她另一个苦难的开始,城里她就像弱小的蝼蚁一样,无人在意。为了谋生,被人欺负,失去了自己。人世间的冷漠与无情,金枝体会的淋漓尽致。即使当她想出家做尼姑时,尼姑都跑了,这偌大的地方根本没有她能停留的地方。用金枝的话来讲:她恨男人,因为她所有的苦难都没能离开男人。

20世纪20年代在传统思想固化的乡村,底层女性们没能逃脱时代对自己的束缚。当这一切融化在生命里时,就是苦难。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生死场里女性人生悲剧成因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20世纪20年代开始也正是中国面临新生与困难的开始。《生死场》中像金枝那样的女性悲剧则是外在与内在双重因素的作用。

1.外在:传统男权思想在农村的根深蒂固。我国历经过数千年的封建制统治,在封建统治中男权制思想尤为严重。上到国家管理下到家族家庭,男性在这其中往往被认为是掌有绝对权力的群体。他们既可以决定国家大事也可以决定家庭小事,女性在这更多扮演的是服从者。在传统的男权思想下,男女两性在社会地位方面是天差地别的。两性之间遵循的是“男尊女卑”的秩序,而这种秩序在传统社会中被看做是正常秩序。就连我们熟知的大思想家柏拉图也曾说过:“一个男人可能会因为胆怯或不正经,下辈子被罚做女人”。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东北

即使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在偏僻的东北乡村,传统的男权思想依旧是这里人生活的基准法则。性别在这里只是符号,家庭里的一切必须听从男人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身体行为完全受控于男性。书中麻面婆任劳任怨里的麻木不仁;月英姑娘被丈夫折磨致死;金枝怀孕还要做体力活;小金枝被摔死……作为女性在这里甚至连支配自己身体或者生命的权力都没有。

传统男权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了黑土地的乡村里。这种思想影响的不止是男性,更成为了女性思想和身体的禁锢,也成为了当时女性命运悲剧的在外原因。

2.内在:女性的自我缺失,在精神与情感中找不到自己。外在环境是现实中的因素,一时之间是难以改变的。而当时女性内在上的自我缺失,也是造成她们人生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这一因素主要体现在精神与情感两方面。

精神方面,书中所刻画的女性在传统男权思想的压制下,时常保持着一种被驯服的状态。她们被所谓的家长制所控制,被自己的丈夫控制,日常生活中没有个人的决定权,只有个人的任劳任怨,这一点在麻面婆的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话剧《生死场》

作为女性她们深受传统教化思想的影响,在精神上表现的麻木不仁。对于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事情,她们总是无条件的服从和接受。这种方式既显示出自己的愚昧又增长了男性的权威思想,无形中将自己置于一种循环的悲惨中。但这种悲惨在她们看来反而是正常的生活状况。在书中小团圆媳妇因超出常规的行为而死去,但这件事在女性群体看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见,书中的女性在精神方面早已被传统思想所教化,暂时还未滋生出独立自我独立思考、认知的精神。

精神意识中的深度训从和传统教化精神,让书中的女性们成为了“无动于衷”的一群人。而这种状态也直接成为了她们悲剧人生的一部分。

情感中她们完全没有选择与依靠,甚至不知道爱情应该是一个女性应有的权利。我们知道作者萧红曾经为了逃避家长制婚姻而离家,后又被在家中软禁数月。但是书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可没有萧红这样的反抗精神。金枝曾对情感有过期待,但换来的是绝望,婚后丈夫成业将其看做为自己服务的工具。女人金枝根本找不到为人妻子,为人母亲的感觉。另一个失去情感依靠的就是月英,在书中她被刻画成美丽的女子,但她的情感与婚姻也是以悲惨收尾。

作为女性,她们本应感受到爱情的甜美、丈夫的尊重。但事实是都没有,她们不明白女人应该在情感中拥有选择权,以为跟了男人,有了丈夫一切就稳了。甚至可以理解为没有意识,进而不懂得如何去争取,当情感面临绝望时也不会主动将其抛弃。

现代社会中拥有情感选择权,是一个女性自信和受尊重的体现。但在萧红笔下的那个年代,底层女性们根本不知道情感对自己的重要性。她们始终在毫无自由的情感中经历自己的悲苦。

生死场:一探20世纪20年代东北底层女性悲剧所在

鲁迅

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中极具特色的一位,她用女性特有的眼光,带读者们了解了一段时光下东北底层女性生活的不容易。揭露了传统乡村女性人生悲剧的来源,为后来的女性群体逐渐打开光明的人生道路。成书之后鲁迅先生对萧红的《生死场》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亲自为这部书撰写了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