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红楼梦》中的妙玉很清高,对贾宝玉是真的动心了,还是贾宝玉自作多情?

黑白文章泽渊诗


您好,我是百变小娱儿,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妙玉和贾宝玉之间,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同寻常的,若说是男女之情,不如说是人生知己。



在妙玉的判曲中,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其中的“王孙公子”,颇有直指贾宝玉的嫌疑;妙玉的每一次正式出场,也似乎都与贾宝玉有关。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妙玉悄悄拉了宝钗和黛玉去吃茶,贾宝玉也赶忙跟了来,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直接会面。虽然钗黛二人笑道:“你又赶了来捡茶吃,这里并没有你的。”但妙玉不置可否,反而拿了自己寻常吃茶的绿玉斗,斟茶给贾宝玉。


若是像傻大姐那样的马大哈,惯常不拘细节,如此行事,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妙玉偏偏是一个极度洁癖的人,在刘姥姥逛大观园那一回中,妙玉把自己珍爱的茶杯给贾母斟茶,谁知道贾母竟赏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喝过后,妙玉直接把那个杯子扔在了门口,连让它进门都嫌脏,这不仅体现了妙玉的自恃清高,也体现了她极度地洁癖。

可她的洁癖到了贾宝玉这里就全然消失看,把自己的茶杯,给异性用,多少透漏出一层暧昧。这恰恰衬托出绿玉斗所代表的特殊含义: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了茶给一个刚认识的风流公子,这暗示了妙玉对宝玉非同一般的感情。


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之后,贾宝玉“受罚”到妙玉的栊翠庵去讨取一枝红梅。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反道:“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果然,贾宝玉不负众望,从栊翠庵取回来一枝“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的红梅。事后,贾宝玉再次来到栊翠庵,为姐妹们每人讨了一枝红梅。

为什么只有贾宝玉能从栊翠庵讨取红梅?为什么黛玉要说,“有了人,反不得了”?更是透漏出一种不可名状,我想黛玉的心里是看得真真地,她也看出了妙玉对宝玉的感情,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的生日,妙玉悄悄地派人送来一张字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其实,同一天,不仅仅是贾宝玉的生日,还是和妙玉曾在一起住过十年的邢岫烟的生日。妙玉独独记得贾宝玉的生日,却不记得邢岫烟的生日。

贾宝玉自然是不同凡响的一个人物,正如邢岫烟所言:“怪道俗语说‘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给你下这帖子,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可见贾宝玉的与众不同,不落俗套。这里可见她也看出了妙玉对宝玉的态度与常人有异。


然而,妙玉对贾宝玉的“特别关注”,真的仅仅是因为贾宝玉的不同凡响吗?她对贾宝玉,是否还有其他的情愫在内?

其实,妙玉对贾宝玉如此关注,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种人。妙玉是一个“怪癖”的人,比如邢岫烟曾经说过:“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妄诞诡僻了”;贾宝玉也是一个“怪癖”的人,贾宝玉出场时的《西江月》,已经说明贾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贾宝玉的日常举止,更是荒诞不经,他不学“仕途经济”,他厌恶须眉浊物,他看到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水中的鱼,就和鱼说话。


“怪癖”的人,我们就不能用正常人的思路,来界定他们的情感;不能因为妙玉对贾宝玉的“特别关注”,就认为她对贾宝玉心有所钟。真正了解他们的人,只有林黛玉,所以,她根本不介意妙玉对贾宝玉的亲近举动,甚至放心让贾宝玉一个人去栊翠庵。黛玉的言行,已经说明了,妙玉和贾宝玉的世界,是互通的,但绝对不是男女之情。

第四回,下棋。妙玉在惜春屋里下棋,无意被宝玉碰见,只见妙玉“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妙玉起身理理衣装,重新坐下,痴痴地问着宝玉:“你从何处来?这处描写将妙玉突然遇到意中人那一瞬间的欣喜、和手足无措,表现得细致入微。在这时,妙玉脱去了冷漠与孤高的外衣,实在是一位至情的女子,也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


妙玉对感情的渴望是热切的,也是“另类”的。作为一个身居青灯古佛旁的女尼,根本就不该再留恋尘世。妙玉对宝玉的微妙感情在当时是为世人所不容的,是惊世骇俗的。这就注定了妙玉的这段感情是痛苦的、虚无缥缈的、无法向自己所爱之人表明心迹,而且是一厢情愿的。

妙玉是以栊翠庵尼姑的身份进驻大观园的。她原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所以入了空门。因其师圆寂前有“不宜回乡”的遗言,所以留在了京中。贾府“下个帖子”请了她,她才肯来到栊翠庵。


妙玉出身高贵,又“带发修行”,出家乃万不得已。虽性情高傲,但那“情缘”却是没有斩断,一旦遇上了知己,还会生出“恋爱之心”。妙玉对宝玉甚有好感,但碍于身份及高傲的性情,她又隐藏得十分巧妙。试看栊翠庵晶茶一段,她对宝玉的态度,是十分微妙的,妙玉在给了宝玉茶后,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一本正经地对宝玉说:

“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指钗、黛)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到底是宝玉托钗、黛之福,还是钗、黛托宝玉之福?妙玉心中,当能自知,我想钗、黛二人心中也都跟明镜似的。




从宝玉从拢翠庵要得红梅后所作的红梅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宝玉将栊翠庵比作“蓬莱”,将妙玉比作“大士”、“嫦娥”,看来此行,确有此意。

宝玉生日,谁也没有通知妙玉,妙玉却派人送去了一个贺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丫头四儿接了以后,就放在了桌上。宝玉直到第二天才发现,所以大急“直跳了起来。”后来承妙玉的旧邻邢岫烟的指点,宝玉回了个“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的回帖。


从妙玉的身世可看出,她当初是从“罪人”之家出逃到贾家,那么她出家“带发修行”,就是被迫的。她也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渴望加入人群之中,但碍于其出家人的身份,她又不能,于是只好默默地忍受着漫长的寂寞。

宝玉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一抹色彩,但她明白,这终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从她给宝玉的帖中,自称“槛外人”,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一丝绝望的情绪吗?  

作者写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去鄙视她,反而是对她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却无奈整日青灯古佛的一种同情。妙玉的结局比较隐晦但都可以看出非常地凄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写的是妙玉被觊觎她已久的强盗所虏玷污后卖入烟花巷中,可以想象她是如何地绝望面对最后的灰暗。妙玉的一生都想清白无尘,可怜她最终轻飘飘如纸般落入泥潭中。

所以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盐盐说娱乐


妙玉是对宝玉动了真感情,这一点个人认为是真的,并不是保育在自作多情。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 妙玉是被迫出家带发修行的,换句话说妙玉跟其他女孩子一样,也是一个青春的年纪,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家道中落被迫出家的,他心里也有一颗不安的心,所谓的,高冷只不过是妙玉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妙玉的这种处境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所以妙玉用高冷拒绝别人,也就拒绝了别人的伤害,用最硬的壳保护最柔软的自己。红楼梦里还写了一个小尼姑叫做智能儿,他这个人和秦钟偷情,后来秦钟病危的时候,还从庙里跑出来来看秦钟。说明尼姑也是有感情的,只是被限于某种身份,但是他们对本质上来说,还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说对于妙玉而言,出家人这个身份,同时保护了自己,但是也给自己的爱恨情仇蒙上了一层阴影,身为出家人,自己就无法将自己真正的爱一所表达出来。


第二妙玉虽然是出家人,但是他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以说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红楼梦里还用大胆的篇幅描写了妙玉和史湘云、林黛玉他们两个一起对诗的情景,说明妙玉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有才华的女子,自然会对宝玉产生一些很特别的想法,宝玉这个人心中总是充满了爱的,他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尊敬和喜爱的,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宝玉芝,爱一个人那就是林黛玉。


妙玉是能看出来这件事的,所以妙玉一般都是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不敢轻易表露,但是在某些时候也能让人明显的感觉到妙玉对宝玉的那种深情是无论如何都压制不住了。


第三 妙玉的种种表现都说明,妙玉在这个年纪,虽然比宝玉宝钗他们大了一两岁,但是也是非常渴望有自己的爱情的,他种种的什么都非常明确的表明他对宝玉是非常非常喜欢的,比如说龙翠庵的梅花,在大雪天开的非常非常好,但是大家很想要梅花,却不敢要,这个时候大家就让宝玉吃完苗药,庙宇非常愉快的,就答应了宝玉,要梅花的请求,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妙玉涵答应了宝玉,分给每个人一支梅花,这就相当于在某一个时刻,宝玉体妙玉打开了那张最坚固的防护,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人面对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才会做出这种选择,不但给了宝玉梅花还分给了每个人一只,这件事充分说明了,但妙玉心里宝玉不但地位很重要,而且妙玉愿意为了宝玉而做出改变,这一点一定明确无疑的,表明了妙玉是非常喜欢宝玉的。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里面描写了不同人的无奈,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妙玉也不例外,妙玉身为出家人,但是心里却像一团火,完全无法被表达出来,宝玉是妙语感情的一个小小出口,但是表达的也非常还是因为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妙玉对宝玉的爱,也只能是默默的放在心里的那种,偶尔表达出来,也只能是非常非常寒湿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某一两个人的错。


昭烈名臣


我来回答。

我们先来看几个事例。别考虑具体人物,别代入,只说事实。
男孩过生日,请了一堆朋友吃饭,大家吃喝做游戏,过得好快乐。第二天发现,有一个没被邀请的女孩,悄悄地送了一张生日贺卡;

一个女孩用心培养绿植,长得非常好。但因为这女孩孤癖,谁也不敢去要。这男孩去要了,一要就给,并且给了很多;
大家集体到女孩这里来做客,女孩不便只请男孩吃体己茶,于是邀请与男孩亲密的两个朋友,把这男孩引过来——这种种迹象,你还不知道这女孩的心思吗?

好吧,第一个事件是“寿怡红”妙玉寄帖,第二个是访妙玉乞梅花,第三个是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当然,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不需要我解释,早就知道妙玉对宝玉的那些小情愫了。
不光妙玉知道,《红楼梦》里的人物也都知道。李纨罚宝玉去要梅花,明说是“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黛玉说得更明白:让宝玉一个人去,不要派人跟着,“有了人,反不得了”。而在栊翠庵吃茶的一回,黛玉更是“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有人会提出疑问:黛玉小性子、多疑、多嫉,既然她察觉到妙玉对宝玉的情愫,为什么还会这样大方地成全两个的单独相处呢?
黛玉多嫉不假,但只嫉妒宝玉可能对别的女孩的爱情。比如前期与湘云的争执,比如与宝钗的诸多纷争。但是当她与宝玉的感情落实、达成默契之后,她就再没有多嫉的表现。与宝钗的“金兰契”,认薛姨妈为母,与宝琴亲厚,怎么不嫉妒了?全是因为二玉已通款曲。黛玉知道宝玉只爱着自己一个,就不再怀疑别人。不相信?从四十五回结成金兰契,到八十回终了,你给我找找,哪有黛玉吃醋的表现了?

而妙玉,有社会、身份、礼法诸多限制,绝对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与宝玉相爱。而宝玉对妙玉,也是一种亲近而不亲亵、尊重中略有疏远的态度,完全不涉爱情。黛玉有把握,所以不仅不反对妙玉与宝玉偶然的接近,反而有种“乐见其成”的大度。
之所以怀疑宝玉“自作多情”,主要是因为妙玉的身份是出家人,应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应该动心的。但是妙玉幼年是因病出家,出家里还没有断发,显然准备将来还俗。也就是说,她只是在尼庵里修养身体,不是真心向往出世,与贾敬的修道、惜春的出家完全不同。结果在家乡遇到“权势不容”,被迫进京避祸;又赶上父母、师父皆逝,没有人替她主持还俗之事,妙玉才被迫在栊翠庵里长期住下来。

既然出家非她所愿,俗世的红尘才是她的原来生活,有什么理由责备她贪恋男女相悦?一个美丽的少女,偷偷爱上邻居家的男孩,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栖鸿看红楼


个人看法,我觉得妙玉只不过是假清高。从她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出家人,她没有包容天下人的慈悲心与宽容。就连刘姥姥站过的地她都嫌脏,大家走后,宝玉命小厮抬水冲洗笼翠庵的地,可见她是有多嫌弃刘姥姥。

她自己本是一介孤女,身世飘零,并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她只因相貌出众又带有才气,才出了名,住到了大观园,可她却自以为高人一等。

她自视清高,却当着黛玉宝钗的面将自己用过的杯子给宝玉用,且不说男女大防,作为出家人,她此举也已经是出格了。

在黛玉问她茶水可是旧年的雨水之时,她不直接解释,却先指责黛玉不识货,接下来才解释到这是她收集的雪水,由此可见她内心的高傲,根本没有出家人那种平和心态。

她对宝玉和对小厮以及其他男性的态度明显不同,而且她与宝玉的关系不似园中其他姐妹都是沾亲带故,但她却不知避嫌,行为可疑。

当然,她的才气不能否认,而且她来自民间,没有经历过贾府那般大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心思简单纯净。人无完人,正因为有优缺点才显得更加真实。



水仙花少女


妙玉在《红楼梦》里是个非常特别的女子。

之所以说是女子而不是小尼姑,是因为她出家并不是自愿的,并且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她的家人都没有想过让她一直出家下去。

她出家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花钱买替身出家没有用,只能自己出家。从身世上看,宛然一个出家的林妹妹了。

但是后来父母都亡故,她一个小姑娘除了出家的师父无所依靠,不得已只好继续出家了。

她进贾府按前文来看似乎是贾府请她的,但是后文邢岫烟说她为世不容,投奔来了。显然邢岫烟说得才是实话,具体分析我在前文也说过。

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既然为世不容,显然她的怪癖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自然也不是为了宝玉故意作出来的姿态。

于是我们看到在她为数不多的和宝玉交往中,宝玉是讨好屈就的一方。当然,在和女孩子的相处中,宝玉总是屈就的一方。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从贾母去栊翠庵妙玉的接待来看,她对于迎接客人,招待好客人是很娴熟的。至少不像是自幼出家一味打坐念经的小尼姑。想来她不在贾府的时候,也有需要招待贵客时候。

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她在贾府里,虽然是下了请帖过来的,到底还是贾家给她发工资,这对官宦人家出身又自视甚高的妙玉来说,无疑是不好接受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同时也是伤自尊的。

好在她进的是大观园,无论是黛玉宝钗还是三春,都是可亲的,并没有被娇惯下来的坏脾气(看看夏金桂)。于是她可以挥洒她的怪诞。

更好的是她遇到了贾宝玉,不但认同她的怪诞,而且推崇她的怪诞。

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

宝玉是什么人?

整个贾府都捧在手心的凤凰蛋。

而且宝玉长得好、有知识、懂礼仪、在诗词歌赋上也颇有些才气。

这样一个整体素质都很高的贵族公子,竟对自己百般俯就,无论是对妙玉的虚荣心还是对妙玉需要被人认可的自尊心都是极大的认可。

宝玉因为是大观园里唯一的男性,妙玉对他与众不同,大家可能觉得格外诧异些。

但是要知道妙玉对黛玉、宝钗或者也可以加上湘云等有才气有灵气的女孩子也是另眼相看的。

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不同的是黛玉等对妙玉是理解、宽容(尤其是黛玉),不像宝玉有着格外的俯就。

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

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因此,窃以为。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如果仅仅用男女之情来描述,难免显得轻浮。

她和他的感情,更类似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己。因为不能或者无法世俗而显得高雅。


春秋随话


《红楼梦》中的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为世人所不容。

有人说《红楼梦》中真正有皇家血统的是妙玉,而非秦可卿,秦可卿只不过是为了保护妙玉生存而设置的一个替身罢了。秦可卿死了,妙玉也就安全了。这种可能性极大,原因如下:

首先,作出家人,妙玉是王夫人下正式帖子请来的,这在贾府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贾府是什么地方?是富贵无边的世袭公侯府,还是皇亲国戚,能够让贾府下帖子,并敢接贾府帖子的人,非富即贵,要么地位比贾府高,要么和贾府地位一样高。

可当贾府有意请妙玉进府,而妙玉却借口贾府豪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不肯来时,王夫人毫不犹豫地请人下了请帖,而妙玉也坦然接受了帖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这说明什么?说明妙玉的身份不比贾府低。

其次,栊萃庵品茶,妙玉所用的茶具,贾府远不能比。

妙玉给贾母贾母用的是成窑的五彩小盖钟,给众人用的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些官窑瓷器可都是宫廷专用瓷器,一般官员和百姓那个敢用?

茶盘雕有龙纹饰,这更是只有皇家才可以用的东西。

妙玉,宝玉,黛玉,宝钗吃体己茶时所用的茶具,更是稀世之物,就算富贵如贾府这样的公侯府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见妙玉的身份有多高贵。



也许正是因为妙玉身份高贵,具有皇家血统的缘故,所以行为举止上就显得很任性,很超然,也很矛盾。

说她是出家人吧,她缺乏爱心,一只价值连城的成窑杯,因刘姥姥用过,她宁愿砸了也不愿再用。

更缺乏一个出家人应有的涵养和肚量。清高自傲,凡人不理,自愈“槛内人”一般人很难入她的法眼。

六根也不清净。看见大帅哥宝玉,不由情愫暗生,甚至走火入魔。哪像个出家人呀,完全一个春情满怀的青年女子嘛!

说她是平凡人吧,她却穿着僧袍,嘴里念着“阿弥陀佛”。

妙玉就是个矛盾体,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手拉着“佛爷”,一手拉着帅哥,左看一眼,右看一眼,不知爱哪一个,不知该选择哪一个!



可以肯定地说,妙玉虽然清高,但由于六根不净,对宝玉是动了真情的。主要表现为:

一,用自己常用的茶杯给宝玉盛茶吃。在栊萃庵吃体己茶时,妙玉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盛茶吃,这在封建礼教甚严大家贵族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因为显得太暧昧,可妙玉还是这样做了。

二,雪里乞梅。宝玉因作诗不够优秀,被罚去栊萃庵乞梅,结果宝玉不是乞来一枝梅花,而是扛回一大树枝梅花,简直就是半颗树嘛!

妙玉对谁这么慷慨过,只有对宝玉,可见对宝玉的情意有多深?

三,飞帖叩芳辰。作为出家人的妙玉,对贾府所有人的生日都不闻不问,可唯独对宝玉的生日非常留意,并主动发来了贺贴,这不是爱是什么?

四,下棋看见宝玉行为失措。妙玉在惜春屋里下棋,无意被被宝玉看见,只看了宝玉一眼,脸就红了。起身整整衣服,再坐下,痴痴地问,“你从何处来?”完全一副痴情女子碰见自己心上人的做派。谁又能说,妙玉不爱宝玉?

所以说,妙玉对宝玉是动了真情的。



当然宝玉对妙玉也是真情实意,作为《红楼梦》里的情种,花花公子,宝玉恨不得天下美丽女子都成为自己的老婆,妙玉这样的优秀女子自然不能排除在外!


行业动态观察


妙玉对宝玉,当然是动了真心了,而且情陷得很深,从几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一、有洁癖的妙玉居然让宝玉用她的杯子喝水。

妙玉不但清高,还有洁癖,很严重的洁癖。贾母带了一拨人到栊翠庵,妙玉亲自捧茶给贾母,装茶用的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明代成化年间出的成窑钟是很名贵的。贾母显然比别人更懂得体恤别人。大家刚刚喝过酒,大约都口喝,妙玉并没有要给刘姥姥奉茶的意思,贾母显然也看出来了。所以她把自己喝了半盏的茶递与刘姥姥尝尝。

这是贾母的体恤,而在妙玉眼里,这么好的杯子被这位乡下婆子喝过了,她觉得是脏了,她不要了。

然而,成窑杯说到底也只是妙玉用来招待客人的杯子吧,并不是她自己用的杯子。妙玉自己日常吃茶的杯子是一个绿玉斗,她用别的杯子给宝钗和黛玉喝茶,却偏偏用自己喝茶的杯子斟茶与宝玉喝。

啥意思?我们现在大概只有一家人才有可能共用一个杯子喝水。在妙玉的心目中,宝玉的地位可想而知,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有洁癖的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唯一可解释的就是她爱宝玉,她希望她喝水的杯子上能留下他的气味,他的体温,即便是想象的也好!

二、妙玉记得宝玉的生日。

宝玉生日,妙玉打发一位妈妈给他送了张字贴儿,上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拿了看,还不懂什么槛外人,也不知道怎么回好,正好碰到邢岫烟,她了解妙玉,提示宝玉她说是“槛外人”,你就说是“槛内人”好了。

妙玉身在栊翠庵,按理说应该脱离一切与俗世的事务,可是她偏偏记得宝玉的生日。可是,囿于她的身份,她又不能直接来祝贺他生日,只能用写贴的方式。而“槛内”与“槛外”恰恰就是她跟宝玉之间跨不过的沟堑。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去过佛寺的经历,佛寺的大殿都会有一道比较高的门槛,你不能踩上去,得跨过去。在出家人看来,能跨过去的就是门,而跨不过去的就是槛。宝玉和妙玉之间,就有着这一道高高的槛,无法跨越。

三、作者对妙玉这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深表同情。

妙玉身处栊翠庵,是一个清静的所在,原本应该与世隔绝。但是,作者还是巧妙地安排了数次她跟宝玉的相见。一次就是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逛到了栊翠庵。如果不是作者有意安排,那么这么一大群人面对一座庵堂的时候应该绕过,贾母偏偏带众人进去了。妙玉拉着宝钗和黛玉去了她的内室,宝玉也跟了进去了。妙玉自然不便拉宝玉,那成何体统?但妙玉显然也知道宝玉会怎么做,所以她只要拉宝钗和黛玉就行了。


后来又有一次芦雪庵联诗,李纨说栊翠庵的红梅好,罚宝玉去折一枝来。李纨还命人好好跟着,黛玉拦住了,有说有人跟着反而不得了。妙玉矫情,黛玉是知道的,如果宝玉单个去,一定非常好说,而有人跟着,当着外人的面,妙玉一矫情起来,给不给折就难说。

真正是知妙玉者,黛玉也!

妙玉为什么会矫情?那是青春女子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才会有的表现,如果不爱,与之无关,又何必矫情?

总结:妙玉是对宝玉动了真情的,而宝玉呢,他是天下女子他都怜惜,自然也不会拒妙玉于千里之外。然而,面对这一段情,黛玉不吃醋,恰恰又告诉我们,宝玉对妙玉,最多也是发乎情止乎礼。


苏小妮


文人都自恃清高,尤其是才高八斗的绝世佳人。妙玉人生得极美,又饱读诗书,气质如幽兰般清雅。自幼出家,在庵中修心养性,在世俗人看来,就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这样一位美佳丽,却深爱着一个叫贾宝玉的富家公子。但是宝玉身旁却红粉如云,宝钗,黛玉更是极具姿色,又是近水楼台。

妙玉虽是痴情一片,这情又无依托处,只有空自悲伤了。栊翠庵中,黛玉只是问了一句:“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黛玉,说她是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黛玉也只是闲聊,妙玉顺着她意,闲答即可,为何如此对待黛玉?只因黛玉姿色才艺都胜她一筹,宝玉又忠情于她。心生妒意,在她心中认为是黛玉夺了她所爱,将她当情敌看了,眼见宝玉黛玉琴瑟合鸣,心中醋意正胜。对黛玉冷嘲热讽,也在情理之中。

黛玉向妙玉讨几个脏杯送给刘姥姥,妙玉答应了,说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了也不能送他……。”说这话,是告诉黛玉,别的女子染指过的男人,无论这男人多么优秀,她都象扔了这杯一般抛弃她;若是这男人忠情于她,后来移情别恋了,她宁可将这男人宰了,也不会让别的女人得到他。

造化弄人,缘份戏人,除了将这深情化做绕指柔的姐弟之情,又能怎样?


管钱庄


妙玉,是《红楼梦》作者,"悲金悼玉"所塑造的闺阁昭传主要人物之一。十七回,妙玉,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时宝玉十二岁),去年随师父到京(师父去冬圆寂)。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七岁之前入了空门,方才好了。如今父母亡故。妙玉文墨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因此,被请入大观园。妙玉在前八十回中,作者着墨不多,若隐若现,主要是:十八岁入大观园(十七回),十九岁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四十一回)、送红梅(五十回)二十岁自称"槛外人",送帖祝宝玉生日(六十三回),二十一岁阻断黛玉湘云对诗(七十六回)。妙玉,虽入空门,但又眷恋凡尘。虽清高洁癖,但又有慈悲之心。正如金陵十二钗其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在那样肮脏的社会里,岂能安身自好。佛门之地,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天外之处。作者为妙玉悲悼!所以,妙玉对宝玉则有姐弟之清纯关爱,宝玉对妙玉则有深深的挂念。王孙公子叹无缘?无缘再相见。这是《红楼梦》作者之伏笔。可惜只有八十回。有人分析,后四十回,妙玉当有重墨。妙玉出家之人当有度牒,即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书。贾府被炒,妙玉可持度牒另谋其他寺院,为何流落凡尘?原来妙玉将度牒交给惜春,惜春持度牒逃过一劫后入空门。而妙玉是侠肝义胆,失去度牒,流落荒尘。


大展宏图3329


看妙玉对贾宝玉动不动心,要从妙玉经历看。妙玉原是富家女,因为身体不好,带发修行,可以随时还俗,可以婚姻的。因为被王权富贵公子不容,辗转几处地方,几处寺庙。她为什么作为一个年青的封建时代三从四德的姑娘不被权贵公子容纳,从贾宝玉过生日,妙玉送他帖子,贾宝玉晚读想致歉巧遇邢岫烟,宝玉求如何回贴。从岫烟见帖说妙玉不僧不俗不男不女,还像以前一样,说明妙玉给别处知道的公子也写过帖子。岫烟嘲讽妙玉还那样,宝玉替妙玉说话。岫烟打量宝玉并说闻名不如见面,说明岫烟与妙玉二人早在别处寺庙相处时已知宝玉为人,今见果如此,不负其名。从宝玉对待妙玉帖子的态度,尊重妙玉,妙玉同样给别的公子写帖子受别的不尊重。妙玉的帖子打破了传统习俗男送女帖,男人主动的传统,女人被动接受,听从三从四德,家内听父母,婚姻也一样。妙玉主动给别人写帖是打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也有自己找婆家,寻对的人的心态,不想被动婚姻,不知对方,听天由命。写帖的方式便是对权贵公子的检验,检验对方对待女性的态度,妙玉心中追求的是男女平等,有心中的婚姻模式,是明清一些戏剧中与时代进步中有自由选择婚姻权利人的影响。妙玉未受尊重,礼遇,她所送帖的公子便不是她最佳选择。

妙玉的病不是身病,是心病。是怀春少女,当婚少女在自己婚姻事上的考量,谨慎,有追求,不流于俗,有新思想受新思想影响并敢于向压抑女性,听命于人的旧礼教发出挑战,她期待一份等同尊重的回应。只是之前都碰壁了。她的师父了解她,也知其心事,也尊重她,在她终身大事上希望她能圆梦,实现心中理想,找道情同意合的伴侣。她不想过封建式的婚姻,不被尊重的女性,没有地位,灵魂被忽略,面对丈夫有姬妾成群的婚姻,她寻找的是爱情,尊重与女性地位。这种惊世骇俗之举为富贵公子不容,他们不会去理解与接纳她,为她而改变富贵公子的生活方式,并且封建的生活方式受到女性争求权利的挑战。

妙玉的帖有挑战男权的意思,是一部分有尊严有追求女性的代表,有个人婚姻的考量,也是追求两性平等的宣言一样。抛却性别,都为人,为何分男女僧俗,既为人,便求同样生而为人的权利,为何有不同?妙玉给宝玉生日写帖子,恭祝生日,便对宝玉有一番了解,也有喜欢在内。不然何必知其生日,也是作了一番功课。在追求目的的路上没有改变,遇挫而未回头,行事依然如故。因为终身大事,因为对宝玉有认可,所以有些动心才写帖,冒着或许被不容的结果也要一试,万一成功了呢。妙玉比较执着也有承担的能力,也比较巧妙与心思,在与人接触上追求上勇敢,无畏。宝玉对她有欣赏,有尊重,但对她,宝玉也因为经历还不是怀着妙玉一样的心事。妙玉对宝玉,这也是作者为女性呼吁权利,打破沉规的一种呐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