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八仙過海”是什麼?是潘仕學找了一輩子的手藝,是苗族世代傳承的打銀技藝,此前卻瀕臨失傳。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是中國銀匠之鄉,苗族人在此世代打銀器為生。


曾經,叮叮咣咣的打銀聲是這個“銀匠村”裡最動聽的“交響樂”。2006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然而近年來,由於受到機械化生產的衝擊,手工銀飾鍛造的生存情況不佳,“銀匠村”裡沒了銀匠。


村民潘仕學想改變這些。他是雷山銀飾鍛造的非遺傳承人,也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他說,“如果缺少了苗語、苗服、苗銀,我如何向別人介紹苗族人。”潘仕學開始了尋找。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八仙過海”,是苗族傳承已久的銀飾技藝。更重要的是,銀飾的式樣和構造,也體現著苗族的文化變遷歷程。對苗族人而言,銀飾更像是一種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他問村裡的老師傅,問日日唱著苗歌的阿嫂,問在田裡躬身插秧苗的老伯,卻沒有找到答案。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這個存在於潘仕學兒時記憶的苗族銀飾技法,在銀匠村裡找不見了。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熔鍊、錘揲、鏨刻、掐絲、拋光……經30道工序,雕出花紋,做出神仙,細心安放於幼孩帽上作為帽花。

童帽“八仙過海”有著“保護生命、聰明靈活”的美好寓意,是父母對孩子一生平安順遂的美好期望。如今,這樣的童帽只有在博物館、民俗館才能看到。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從北京到貴陽,再轉車到凱里,接著坐一小時大巴才能到麻料村。潘仕學半個月沒見兒子了,兒子平安快樂是他最大的心願。

兒子不知道哪裡聽來了八仙過海的故事,纏著要他講。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八仙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神仙。在民間傳說中,他們歷經各種磨難之後才得道成仙,其間的勇氣與堅韌,正是長輩對兒孫的諄諄教誨。


潘仕學的父親也是打銀匠,那時,他總要去別處村寨尋找客戶。父親總是半夜起身,吃過早飯背上包,挑起扁擔就走。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潘仕學的苗語名字叫春富,“富”來自父親“富容”。他又把“春”字給了兒子“保春”,希望兒子以後能承襲銀匠的事業。


潘仕學要帶著手藝往前走,他要用最新最潮的工具,讓老手藝再“年輕”一次。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有人覺得玩短視頻是不務正業,但潘仕學卻把抖音這樣一個平臺用活了。通過潘仕學的抖音作品,山外的人們認識到了這個苗家村寨和他們的銀飾文化。

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每個月不少的訂單,也讓出去的年輕人回來了。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潘元定是潘仕學剛收的徒弟,20歲的他刷到了潘仕學的視頻,便決定回到家鄉學習苗族自己的手藝。


2019年12月,非遺傳承人潘仕學仍然沒有找到完整樣式的“八仙過海”,但現在的村子裡已經有了14家銀飾工作坊、7家農家樂、一座傳習館。


“八仙過海”,在苗寨“復活”了?


回到麻料村後,潘仕學經常一個人跑步。天氣好的時候,山間的霧會消散,他一路往上,跑到山頂,俯瞰整個村子在陽光中漸次"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