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八仙过海”是什么?是潘仕学找了一辈子的手艺,是苗族世代传承的打银技艺,此前却濒临失传。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是中国银匠之乡,苗族人在此世代打银器为生。


曾经,叮叮咣咣的打银声是这个“银匠村”里最动听的“交响乐”。2006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手工银饰锻造的生存情况不佳,“银匠村”里没了银匠。


村民潘仕学想改变这些。他是雷山银饰锻造的非遗传承人,也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说,“如果缺少了苗语、苗服、苗银,我如何向别人介绍苗族人。”潘仕学开始了寻找。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八仙过海”,是苗族传承已久的银饰技艺。更重要的是,银饰的式样和构造,也体现着苗族的文化变迁历程。对苗族人而言,银饰更像是一种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他问村里的老师傅,问日日唱着苗歌的阿嫂,问在田里躬身插秧苗的老伯,却没有找到答案。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这个存在于潘仕学儿时记忆的苗族银饰技法,在银匠村里找不见了。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熔炼、锤揲、錾刻、掐丝、抛光……经30道工序,雕出花纹,做出神仙,细心安放于幼孩帽上作为帽花。

童帽“八仙过海”有着“保护生命、聪明灵活”的美好寓意,是父母对孩子一生平安顺遂的美好期望。如今,这样的童帽只有在博物馆、民俗馆才能看到。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从北京到贵阳,再转车到凯里,接着坐一小时大巴才能到麻料村。潘仕学半个月没见儿子了,儿子平安快乐是他最大的心愿。

儿子不知道哪里听来了八仙过海的故事,缠着要他讲。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八仙是中国最家喻户晓的神仙。在民间传说中,他们历经各种磨难之后才得道成仙,其间的勇气与坚韧,正是长辈对儿孙的谆谆教诲。


潘仕学的父亲也是打银匠,那时,他总要去别处村寨寻找客户。父亲总是半夜起身,吃过早饭背上包,挑起扁担就走。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潘仕学的苗语名字叫春富,“富”来自父亲“富容”。他又把“春”字给了儿子“保春”,希望儿子以后能承袭银匠的事业。


潘仕学要带着手艺往前走,他要用最新最潮的工具,让老手艺再“年轻”一次。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有人觉得玩短视频是不务正业,但潘仕学却把抖音这样一个平台用活了。通过潘仕学的抖音作品,山外的人们认识到了这个苗家村寨和他们的银饰文化。

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每个月不少的订单,也让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潘元定是潘仕学刚收的徒弟,20岁的他刷到了潘仕学的视频,便决定回到家乡学习苗族自己的手艺。


2019年12月,非遗传承人潘仕学仍然没有找到完整样式的“八仙过海”,但现在的村子里已经有了14家银饰工作坊、7家农家乐、一座传习馆。


“八仙过海”,在苗寨“复活”了?


回到麻料村后,潘仕学经常一个人跑步。天气好的时候,山间的雾会消散,他一路往上,跑到山顶,俯瞰整个村子在阳光中渐次"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