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夢露居士讀國學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在為我們展現武林高手和武林風貌的同時,還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家族的復國大業。據原著介紹,江南姑蘇慕容氏在武林上不但聲名顯赫,受人敬仰,而且其家族史更讓人羨慕不已。然而,就是這個顯赫的家族史令慕容氏代代子孫飽經風霜,苦不堪言。

姑蘇慕容氏,乃鮮卑族後裔,五胡亂華時其先祖在中國北方建立大燕王朝,整個家族勢力達到了頂峰。但是好景不長,慕容氏所建立的大燕國很快就被別的政權所推翻。從此,慕容氏子孫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數代後,最終選擇在江南姑蘇定居。然而,他們每一代人都沒有忘記先祖臨終遺言:凡吾慕容氏子孫皆有復國安邦的之責。

然,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骨感的。從燕國覆滅到慕容復這一代,歷經數十代終沒能完成復國大業。大業雖未成,卻成就了慕容家在武林的地位,一躍成為武林中顯赫的武學世家,被尊稱為“南慕容”,為江南一代武學泰斗。

然而,讓我們費解的是,慕容家武功成就那麼高,在江湖上已經揚名立萬,為啥慕容博父子不招兵買馬而扔選擇繼續在江湖上游蕩呢?對於這一疑問,我認為不能怪慕容博父子,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不允許他們實施復國計劃,至於招兵買馬更是難上加難。

一、人心思安,心向大宋,無機可乘

對於慕容博父子來說,什麼事都沒有復國大業重要,也沒有誰能比他們更想復國,可以說時時想、天天想,無時無刻都在想復國。然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不允許,整個武林和老百姓都想要和平,由於長期宋遼不和,戰亂不斷,百姓心裡只想安定,不想再戰,慕容博父子根本招不到兵馬;再加上百姓和眾多武林人士的心都向著大宋,致使慕容博父子根本沒有可乘之機。在沒有機會的環境下,慕容博父子只能奔波於武林,做籠絡人心的工作。

二、復國不是紙上談兵,而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

我覺得復國不是小孩過家家那樣容易,這是個龐大的工程,不光要有人、有兵馬,更重要要有糧草、錢糧。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錢想復國,想打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沒有飯吃,沒有軍餉,誰會替你賣命,而慕容博父子最缺的便是錢糧,沒有錢糧儘管有人願意賣命,恐怕也是短暫的,幾個月不發餉都會偷偷的跑掉。基於這個原因,慕容博父子只能在江湖上一邊籠絡人心,一邊想辦法籌措錢糧。

問題大梳理

復國乃是慕容博父子畢生事業,是他們活在世上唯一動力,他們比誰都想復國,然而當時政治環境和條件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人心思安,心向著大宋他們無復國之機;家族名望雖高,生活富足,可是沒有多餘錢糧來供他們招兵買馬,打造兵器。至於學習兵法,帶兵打仗,慕容博父子都具備這方面才能,因為他們從小既要學文,又要學武、學兵法學排兵佈陣,只是面對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他們不得不奔走於江湖,去收買人心、籠絡人心,提高家族名望,為後續復國打基礎。


關注筆尖君子,一個熱愛傳統文化,專注解讀傳統文化的底層人!感謝大家關注、點贊和轉發!

筆尖君子


慕容博和慕容復是《天龍八部裡》裡的兩朵奇葩,一個專坑兒子,一個專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復興大燕為畢生夢想,但結局令人唏噓,慕容博為掃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覆在破碎的復國夢中不知所去,發瘋終老。

有不少讀者疑惑,為何二人寧願在江湖中打打殺殺,也不願屯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來興復燕國呢,筆者觀點如下,請各位不吝賜教:

大宋國不允許他招兵買馬

慕容覆在出場時自稱:姑蘇南慕容,是因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蘇燕子塢參合莊, 這個地方也居住著大燕遺民,但地盤屬於當時的大宋,試想,如果慕容復率領他的部下,在此處招兵買馬,日日操練,叫囂復興燕國,這簡直就是懸掛在大宋國的皇帝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這反動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還未出師,就身先死了。

再說了,當時大宋國的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這樣一個根基穩固,無計可施的社會大環境裡搞起義來複興大燕,沒有群眾基礎和起義的噱頭,根本搞不起來!


製造江湖混亂,好渾水摸魚

兵馬路線走不了,慕容復父子效仿宋太祖趙匡胤,試圖借用江湖力量來顛覆廟堂的格局,來挑撥兩大國的關係,好在戰亂中尋找機會,趁亂復國。

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了挑起宋遼兩國的戰爭,間接弄死了喬峰的母親,為了避免被追殺,他假死避禍,潛伏在少林寺偷學武功,同時變著法子在江湖中製造混亂。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轉星移”神功,嫁禍他人,製造江湖矛盾。慕容覆在浪蕩江湖的時候,哪裡有英雄會,他竄去哪裡“表現自己”,攪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嚴重缺乏,本想攪動江湖風雲,趁機謀劃大業,卻不料兜兜轉轉成了江湖公敵。

奇人異士的重要性

很難得,他父子二人發現了擁有奇人異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種兵缺少的年代,擁有奇人異士這樣一隻隊伍可不簡單。在襄陽被圍困時,楊過就是派奇人異士燒了“蒙古韃子”的糧草,擾亂了敵軍軍心,才替郭靖夫婦解了圍。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時候,這些奇人異士潛入城中搞暗殺,燒糧草,再與慕容復的兵馬來個裡應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們去宣傳假消息,製造混亂擾亂敵軍軍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熱衷拉幫結派,三五成群。通過他們的宣傳和拉攏,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馬。

財力薄弱,無力逐鹿中原

慕容復世家雖然強行支撐了五代沒有斷絕傳承,但財力方面已然匱乏。姑蘇燕子塢屬於江南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要的經濟模式,經濟發展緩慢。浪蕩江湖,圖謀大業等繁雜的支出讓他早已囊中羞澀。

所以,在西夏國招駙馬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成為駙馬就有足夠的財力來興復大燕,而不是兒女情長,是否合適,是否可以廝守一輩子。再到後來,他選擇去抱段延慶的大腿當乾兒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財政支持。

只是最後,他的計劃都落空了。

自古以來,不少君主的發跡都在底層,首先聚攏一群悍將人才,然後招兵買馬。慕容復他們父子混跡江湖撈取資本無可厚非,只是他們對人心的把握和局勢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以至於最後落得了慘敗下收場。

筆者以為,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瓏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這個平臺上獲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圖霸業”。各位看官以為呢?


彭彭噴


首先,招兵買馬一般出現在亂世,軍閥混戰的時候。而慕容復所處的時代是北宋,政治上相對穩定,人民基本上安居樂業。慕容家是招不到兵買不到馬的;

第二,招兵買馬的目的要麼稱霸一方,成為一方的軍閥,要麼反抗朝廷。慕容家如果招兵買馬,被崇尚以文治國的趙氏王朝知曉,很快會滅族;

第三,慕容家想走捷徑。慕容復,慕容博都想過稱霸武林,後號令武林,恢復大燕;慕容博想挑撥遼宋矛盾,戰亂中恢復大燕;慕容復想通過入贅西夏娶西夏公主,趁機恢復燕國,他認段延慶為義父,想繼承段延慶王位,將大理改為大燕。

第四,慕容家的行為,只能說明父子倆是一介武夫,而不是一個政治家。



正能量的教育


不論是創業還是復國,都要和現實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如果不顧客觀實際,就想聲勢浩大的大搞,不但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連他目前保存這點兒本錢也可能很快就會陪賠進去。

慕容博和慕容復所處的時代,離大燕國滅國已經幾百年。他身邊的遺老遺少,滿打滿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風波惡、公冶乾和鄧百川這四大家臣了。這樣的實力,頂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較大的地主武裝。公然招兵買馬,扯旗造反的話,份量還遠遠不夠。

北宋政權經過澶淵之盟後多年的休養生息,不但兵精糧足,而且底層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樂業,不想打仗。此時的慕容復即使掏錢,振臂高呼造反的話,也沒有多少人響應。

其實,他的先祖慕容龍城就很有先見之明,知道復國越來越成為是一項艱鉅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創立的“斗轉星移”之術不但是一門極厲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為復國的一項基本戰略來實施的。

就是需要審時度勢,一旦機會來臨,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來打擊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搶少林寺藏經閣武功秘籍的謠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讓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從中漁利嗎。

慕容復也是按照這個路子走的,他混跡於江湖,既可以掩飾身份,又能從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關於朝野和民間的第一手信息。有利於他及時做出判斷。他去西夏應徵駙馬,不就是從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嗎?他認段延慶為義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際遇啊。這些也都是為了從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勢啊!

只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復的策略是對的,只是在試試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對,他又過於急躁,最後不但復國未成,還落得眾叛親離,得了失心瘋。好在還有一個溫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過餘生,也算是活過,拼過,愛過一場了。


田獲三狐


這不過是小說而已,又不是真實的事件。倘若真有慕容博、慕容復父子這樣的人,那才真有些奇怪,只能證明這對父子為了復國夢已經瘋魔了。然而,他們父子兩人流落江湖,沒有招兵買馬卻不足為怪。

一、為什麼說慕容博、慕容復父子若在他們那個時代想要復國,這是蠢人的瘋魔行動?

一是因為所謂的大燕國已經亡國六、七百年了,這時候談復國不是笑話麼?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政權,前燕和後燕曾先後為中原霸主,西燕曾佔據如今山西全境,南燕佔據瞭如今山東全境及周圍一些地方。即便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南燕(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劉裕後來開創南朝,成為宋武帝),也已經早在公元410年覆滅,而慕容博父子那個年代,至少已經在公元1060年之後,六、七百年後的皇族,和平民有什麼區別?還說什麼復國?二是因為慕容家的大燕國從建立之起就不得人心,更何況六七百年後?慕容諸燕,說起來是五胡亂華的胡人政權,從建立之起,就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擁護,僅僅依靠其部落強大的鮮卑兵力維護統治。數百年後,慕容家的部落早已經解體,還談什麼復國?三是慕容父子只以為身為皇族而高貴,實際上當時比他們高貴的沒落皇族多的是,譬如建立唐朝的李家、建立北魏的元家,這些人都比慕容諸燕的時間更近、更有勢力、更得人心,尚且沒聽說什麼要復國之類的,慕容家空談復國豈不是顯得相當可笑?

二、雖然慕容復國的情節不符合常理,但千人千面,也難說中國歷史上一定就沒有這種人,金庸塑造這兩個人物也無不可

慕容復國的情節,很可能來自於歷史上後燕的復國。慕容家的前燕被前秦滅亡後,前燕的吳王慕容垂趁著前秦淝水大敗崩潰後而復國,建立後燕,還稱霸了中原,這是真實的歷史。只不過,慕容垂的復國,是在前燕滅亡不久,其鮮卑部落兵還圍繞在他周圍時完成的,而且他趕上了前秦崩潰,北方紛亂的大好時機。而慕容博父子所談的復國,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

但是,歷史上不缺這種痴人。說到底,慕容父子的復國其實本來無關乎他們再建大燕,而只是在於他們的野心而已。因為他們自稱是大燕的後人,因此把復興大燕當做一種口號,不過是為了實現其當皇帝的野心。只是,在我們後來人看來,復興大燕,在北宋政權穩定時期,根本毫無號召力。不光大燕這個毫無名氣的政權,即便當時李家人號召復興大唐,恐怕也沒幾個人會聽,這才是當時的實情。

然而,像慕容博父子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卻可以有,為什麼?因為歷史上的野心家是隨處可見的,復國是一層幌子,而人的野心是有些人的本性。小說,無外乎寫人性而已,金庸先生塑造這兩個人物並無不可。

三、慕容父子只是流落江湖,而沒有招兵買馬,並沒什麼不妥的。

一是因為慕容博的最初計劃就是要挑動宋遼大戰,引得中原大亂,他才有起兵的機會。他的計劃沒有成功,中原穩定,他自然不需要、也沒可能起兵。二是原本江湖就是英雄聚集之地,慕容父子流落江湖,在江湖上贏得名聲,不正是為招兵買馬做準備嗎?

慕容父子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招兵買馬,而在於他們復國的計劃混亂,到底把什麼力量做為他們復國的支撐始終很不清晰。

需要知道,五胡時期的慕容諸燕,是以其強大的慕容部落兵為支撐,以投靠他們的漢人謀臣為助力的。而到了北宋時期,慕容父子該以什麼為支撐,以什麼為助力?靠那四個瘋瘋癲癲的慕容家將?那就真是笑話了。

況且,歷史上的北宋,對民間控制的極嚴,哪裡發生災荒,人家北宋政府就到哪裡招兵,把北宋軍隊弄成難民收養所。你慕容父子想要招兵,那就更難了。


星火辰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對野心家,就是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倆。他倆處心積慮要重建幾百年前就滅亡了的燕國,但是卻從不招兵買馬,也不學習兵法韜略,而是專心修練各派武功,在江湖上四處浪,還樹敵無數,可謂腦殘至極。最終,慕容博被少林寺掃地僧感化,在少林出家不問世事,而慕容復的復國大夢破滅,竟而精神錯亂,以為自己真的做了皇帝。

其實,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的復國做皇帝之夢,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已,他們從一開始就瘋了。因為光復燕國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目標,不論天時、地利抑或人和都不具備,怎麼可能成功呢?

一、人和

我們首先來看看,慕容博、慕容復念念不忘的燕國,究竟是怎樣的國家呢?其實燕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南北朝時期鮮卑人慕容氏前後建立了五個以“燕”為國號的政權,被後人稱為“慕容氏諸燕”,它們分別為:前燕、後燕、南燕、西燕與北燕。

這幾個燕國都是地方割據政權,又不是什麼大一統的王朝。而且幾個燕國之間尚且你爭我鬥。例如當年後燕滅了西燕,從後燕中分裂出了南燕,兩個國家相互對峙,最後慕容雲殺後燕皇帝慕容熙,建立了北燕。

時間過了幾百年,到了宋代,根本沒有人會懷念那幾個叫做“燕”的小破國家,甚至不會有多少人記得幾百年前曾存在過幾個燕國。所以慕容氏打出“光復燕國”的旗號根本沒有號召力!他們完全無法獲得人心,所以沒有人和。

二、地利

想要建立政權,就必須研究地緣政治。北宋的周圍全是強大的敵人,比如遼國、西夏、吐蕃,如果慕容氏能在兩國的夾縫之間建立復國根據地,在敵對兩國間謀求平衡,壯大自己,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但是慕容氏將自己的根據地選在哪裡呢?在姑蘇這個魚米之鄉。雖然北宋之時,江南並不是特別繁華富庶,但這裡至少是大宋腹地,遠離邊境,遠離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真是一派祥和景象。

試問,在江南一代,有多少人會放著太平日子不過,偏偏跟著慕容氏做謀反殺頭的勾當呢?可見,慕容氏在選擇根據地時,沒有考慮到“地利”的因素,失敗。

三、天時

所謂“時勢造英雄”,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紛爭,狼煙遍地,兵革不休。若是慕容龍城能組建一支軍隊,起兵復國,逐鹿中原,可謂上應天時,未必不能問鼎天下。然而慕容龍城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趙匡胤。趙匡胤本是柴周舊臣,後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基為帝,建立了宋朝,為天下開啟了和平之世。慕容龍城復國無望,只能鬱鬱而終。

到了慕容博和慕容復活躍的時代,天下太平日久,雖不是海晏河清,但是宋朝的國內矛盾並不突出。當時宋朝的問題是外敵環伺,北有大遼,西有西夏,這兩國對大宋虎視眈眈。此時大宋武林人士無不秉承愛國之心,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慕容博和慕容復這時候跑出來要造反覆國,簡直是痴人說夢。

慕容博與慕容復一對父子也堪稱活寶,表面上看他們為了復國東奔西走,可謂苦心孤詣。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他們的行為自相矛盾,猶如兒戲,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沒有全局謀劃。

復國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麼做的呢?他以韋陀杵殺死少林寺玄悲大師,又以斗轉星移殺死伏牛山柯百歲,時時不忘自己家的祖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結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處殺人了。以至於白世鏡謀害馬大元,也要將屍體偽裝成是中了馬大元自己的絕招鎖喉功而死,嫁禍給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給兒子四處樹敵。我簡直懷疑慕容復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兒子。

慕容復的所作所為也很腦殘。他口口聲聲要光復燕國,四處旅遊結交四方豪傑。但是大理國鎮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繼承人段譽愛慕他的表妹,遼國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蕭峰傾慕他的為人,慕容復不去結交他倆,反而為了收買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倆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為國,根本不會跟著慕容復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復腦殘,他們的手下也跟著腦殘,最腦殘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聲聲說公子爺要以復國為重,但整本書就數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絕技是侮辱人,就是讓人一輩子恨他的那種。比如他對青城派、親家寨、段譽等人的侮辱都是錐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變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後慕容復一掌殺了包不同,我懷疑慕容復已經忍了他很久,實在忍無可忍了。

另外想復國得有心腹親信吧?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復國家族得人丁興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個幾房妻妾,哐哐生十幾個兒子,慕容復再娶幾房妻妾哐哐生十幾個兒子,這樣慕容氏成了一個大家族,至少復國還有點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復一個兒子,然後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而慕容復二十好幾了還沒娶妻生子,放著身邊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語嫣不去親近,整日東奔西走不幹正事,還動不動就想自殺,真是失敗中的失敗。

為什麼慕容博、慕容復等所作所為如此腦殘?居士我認為,他們並沒有學過如何復國,如何統帥部眾,如何收攏人心。

慕容博、慕容復父子的所作所為,並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陰謀家,反倒是像想要揚名立萬、開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們的所有行為似乎都是為了傳言慕容氏的威名。如果這麼想,慕容博、慕容復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合理了。

由此,居士我猜想,當年慕容龍城爭奪天下失敗後,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復燕國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創立一個慕容派。這一理想一直傳到了慕容博父親那裡,他也是這麼培養慕容博的,從他給兒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了:“博”,意味著博取天下百家武功。比如大理黃眉僧說過:

老僧聽說世間確有慕容博這一號人物,他取名為“博”,武功當真淵博到了極處。似乎武林中不論哪一派哪一家的絕技,他無一不精,無一不會。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絕技。

其實連載版中,慕容博的妹妹就一心想要建立慕容派,她反對慕容博的復國計劃。

慕容博長大後,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復國夢想,所以他給兒子取名“復”,意思是光復燕國。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開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領兵打仗、上陣殺敵。所以儘管慕容博一心想復國,他的所作所為,包括對兒子的教育,卻與復國夢背道而馳,最終釀成了慕容復的悲劇。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慕容博、慕容復是《天龍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機者。他們一心想興復大燕國,重振當年大燕國的雄風(其實說實話,對歷史不是比較瞭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大燕國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其實他們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從此越錯越深。

他們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蕩是因為:

1.他們認為興復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幫助,爭奪天下只需要武力。

為了興復大燕國,他們也是鞠躬盡瘁了。但是他們沒有明白打天下與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黃蓉夫婦,身邊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絕這樣的高手助陣,但是面對百萬蒙古兵,還是沒有能守住襄陽,最終戰死襄陽。可見,爭奪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講究謀略。慕容父子倆錯誤的認為只要能籠絡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復國。

2.慕容博父子倆是《天龍八部》中最大的投機者。他們希望天下大亂,藉此機會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說是居心叵測的人,環顧當時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遼,大理並立,他們就這樣尋找著的機會。最終他們發現蕭峰是遼國的南院大王,所以他們希望能和蕭峰聯手,挑起宋遼戰爭,以此來興復大燕國。

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佔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那時順手將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螻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並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於南朝。此事於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

他們為了興復大燕國,或者說為了一個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不惜犧牲兩國百姓,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這樣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這根本不值得別人追隨。


慕容博父子的復國夢可以說是根本就不切合實際的,是逆時代潮流而為。大燕國只是五代十國時期建立的一個小國家,可以說只是一方割據勢力,並不是一統天下的政權。在宋,遼,西夏並立的情況下,人心思定,那還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們想要復國,也不會有擁躉。他們的夢是不現實的,是可悲的,因為這個虛幻的夢想,他們父子倆賭上了一生,卻一敗塗地。


學海一扁舟


慕容家是一幫二貨,復興大燕首先要有軍隊,趕緊投身大宋朝廷或者西夏和大遼,靠軍功慢慢往上爬啊。等手中有了兵權,再等待時機嘛,整天在江湖廝混,當然一事無成了。難道靠江湖的草莽,能打仗嗎?


惡魔烈守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線,比較符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實力強大。武裝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根據《天龍八部》的描述,這部小說的背景應該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間。這一時期,北宋經過百年發展,實力強大,國力日隆,內部穩定。想要在大宋境內造反,勢比登天。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邊,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區小霸王,個頂個的強國。大宋朝都打不過這幾個,慕容復就手下那幾個爛番薯臭鳥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有什麼機會?

第二,慕容家族實力有限。

鮮卑人建立的燕國,不管是前燕、後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脈。但那畢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時期已經相隔了五六百年。鮮卑慕容氏的政、治影響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慕容覆在姑蘇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塢”,並不是金庸亂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淪落為尋常百姓了。只不過是略有資產的大地主罷了。

這樣的財力,逍遙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買馬、舉兵造反,根本辦不到。養一支軍隊那不是開玩笑的,那花銷絕對是天文數字。慕容家族無力承受。

正是因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無力舉兵。所以他們才要到處煽風點火,妄圖挑起各國之間的戰爭,到時候天下大亂,慕容家族才有機會渾水摸魚,趁機復國。

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令人可發一笑。


上將噯福斯


這你就不懂了,中國做大事尤其是這種造反的大事,成功的條件是:謀劃與密室,點火與基層。

你上來就招兵買馬,扯旗造反。還沒根基呢就被撲滅了。慕容氏這樣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混跡於武林,接納並發展自己的勢力。提前在關鍵位置埋好旗子。



高升給朱元璋指定平定天下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主旨都是這個意思。”

你別用你這種凡人的想法去想追逐王道之人,就算是不成功的慕容氏的思想也不是你這種智商的人能想到的。

要組建軍隊,首先要有足夠的錢糧。還得保證初期不被剿滅,招兵也得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就這些在和平年代想做成太難了,所以慕容氏才一心想要天下大亂。


這些事的關鍵都在於前期的準備,錢糧的準備,要有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發展自己的勢力,蒐羅黨羽,在各種官府關鍵部門建立自己眼線。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網。這些事都要在扯旗之前完成。不把這些都做啊,就算有萬餘兵馬也很難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