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果树李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李小食心虫,为鳞翅目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各地。寄主有李、杏、樱桃、桃、郁李等多种植物。其中以李受害最重。以幼虫驻果危害,蛀果前常在果面上吐丝结网,栖于网下开始啃食果皮蛀入果内,早期入果孔为黑色,数日后即有虫粪排出。豆粒大的果实极易大量脱落,以后被害果在入果孔流出大量水珠状果胶滴。入果后蛀食果仁或纵横串食,并串到果柄附近咬坏输导系统,小果变紫红色,呈"红糖馅"不堪食用;造成果园增产不增收。

果树李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根据李小食心虫的越冬习性,应以树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结合其他环节的防治办法,可提高防治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干基部培土及地面施药:这两种方法小编只是在教科书及相关文献上看见过,现实中实施的可行性不大,对于果园虫果率竞达10%以下的可采取此方法,树干基部培土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盘干基周围50~70 cm地面培以10 cm厚的土堆,并予踩紧踏实,使羽化后的成虫不能出土,其法还可防治其它在树干周围越冬的害虫,如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同时结合整地、除草、刮树皮消灭越冬虫源。但要注意及时撒土、松土,以免果树翻根。在进行此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覆盖的土壤如果覆盖到果树嫁接口了会造成更多的病虫害滋生。地面施药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李树落花后)或第1代幼虫脱果前(5月下旬)在树盘下喷布高效的农药(为发文规范,避免推广农药嫌疑,可咨询小编具体农药及使用方法),喷后用耙子耙匀,以便药土混合均匀,提高杀虫效果。

果树李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2、树上用药:再此相关农药不推荐(为发文规范,避免推广农药嫌疑,可咨询小编具体农药及使用方法),树上用药防治最重要的是防治时间节点,根根李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繁殖时间节点,主要药剂防治针对初孵幼虫时间点,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长达1个月,一般建议此间应喷2次药物防治,根据园区小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防治农药及保果措施能有效的防治李小食心虫对果园产生的危害。

3、生态建设:诱杀成虫、使用灯光诱杀或糖醋液诱杀,对成虫均有良好的杀伤效果。生态链循环:加强园区生态建设,保护利用天敌。优化园区生态环境,加强实现标准化管理。

果树李小食心虫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