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纷争百态众生,你怎么看?

儒家小子说教育


每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名额有限,“粥少僧多”,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必然导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你争我夺。所谓“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

教师职称制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阿喀琉斯之踵”。

学校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现在被这个职称制度搞得乌烟瘴气。

先来说说我们当地教师中级职称评定需要的条件。

农村学校初级职称评中级职称需要基本的三大条 : 1、县区级部门的优质课二等奖以上;2、在初级职称评定以后受到县区级以上的综合表彰至少一次(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任意一条即可);3、参与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或课题一次。城市教师比这要求更高,竞争更加激烈。有的名校甚至发展到让需要评职称的教师集中表演才艺,让大家都认识认识,因为这些学校教师太多了,领导可能连有些教师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那么这些证书怎样才能获得呢?

比如说,我们乡中心校今年区教师节表彰,中小学一共才10个指标,全乡几百个教师呢

,没评职称的教师都想争取。如何分配?如果有一个量化考核的标准也好说,根据考核分数能者优先,但是没有标准。所以有些教学优秀的教师,你教学成绩再突出,不知道去争取,也没有过硬的关系,很可能10年也轮不到你。

教师想要证书来评职称,有些领导也想要,可名额有限,怎么办?有些领导就利用职务之便捷足先登。关键有些学校的领导还很多,不仅教师之间,连领导之间也有撕破脸皮的

那么,面对这种现状,还如何解决呢

1、用教学成绩、教龄、工作态度等每学期量化考核,采取计分制。我以前在私立学校都是用教学成绩和工作态度来定你的工资,每一项都很细化,考核标准就像一本小册子,一目了然,大家心服口服。

2、可以效仿公务员制度,教师到了一定年限,工资自然晋级。职称可以作为一项荣誉,但是不与工资相挂钩。

总之,在当前的职称制度没有改变之前,教师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因为职称而产生的纷争还会继续下去。教师职称制度必须尽快改革,这几年,教育部门确实在不断地完善它。每一项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当它发展到一个“瓶颈”期时,就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


古诗之美


以前参加过职称评定小组的老师说:人的本性,只有在真正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当时他就提到,有些老师和领导,平时在学校里面装得道貌岸然的,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在职称评定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岗位,那可是全然不顾形象,不顾一切的踩低别人抬高自己。


当然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哪个学校的个例,应该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呢?

一、符合条件晋级的老师越来越多,而名额却越来越少。

  •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次的职称评定时间,前几天,年级主任把学校的职称评定规则又拿来念了一遍。纵观全年级老师的反应,大家基本上对这个事情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

  • 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副高没有名额,已经断了念想了;而晋一级的老师,工资都是拿最低档,也没有什么悬念了。
  • 所以,今年整个学校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或许是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次的失望,大家都已经淡然了。

当然,如果说今年有一个副高的名额,相信必将出现一场血雨腥风啊!

二、不同的职称之间工资相差比较大,特别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之间。

  • 因为我还不够晋副高的基本条件,所以对于副高到底能拿多少工资也没有真正了解过,只知道比中级职称是要多的。

  • 前几天跟同事们聊天,聊到了职称,他就说了一句话:关于职称这个事情,只能看开一点,否则是会气死人的。
  • 原来,他在乡下的时候已经晋了副高,从乡下学校调到城里学校以后,由于没有名额,只能高职低聘。所以他的工资掉到了九档,跟很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教师都一样,甚至比他们还低一些。
  • 另外他还讲了一个事情,跟他一起调的还有一个同事,调到了我们这儿刚成立的一个新学校。这个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刚刚工作的新教师,副高名额充足,所以人家调过来以后,依然能够享受副高的工资待遇,甚至比在乡下的时候还高。

他跟那位同事是一起晋的副高,但是现在他比那位同事每个月少了两三千块钱。

  • 他跟那位老师都是一样的条件,要说工作表现也非常优秀,年年担任班主任,不管是自己的教学成绩,还是他所带班级的成绩,都非常不错。

但就是因为没有名额,所以每个月就要比别人少那么多钱,活生生一个同工不同酬的例子。

三、职称评选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每年学校评职称的时候,总有少数的一些人,使出各种各样的心机和手段。

即便是学校制定了多么详细的评比规则,用了被称为很公平的打分方法,最终评选出来以后,总是会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所以每次评比以后,不管是教师和教师之间,还是教师和领导之间,多多少少都会生出一些嫌隙,大大小小的也会起一些风波。

就我自己看来,职称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照现在我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的话,到我退休的时候也不可能轮到我了。

所以就只能用人家说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用同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够吃就行了!

会不会太阿Q!!!!!


大P老师地理课堂


1、评职称难,难于上青天。

我还是一名初级老师,明年才有资格评中级。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为什么教师评职称就如此难呢?我在想我会不会一辈子都评不上高级职称,想想都心酸。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可不可以放宽对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多给一点岗位,让勤勤恳恳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不因评职称而争得头破血流。

我是一名老师,我知道评职称到底有多难,我们学校的一名老老师,直到他退休的前一年才评上中级职称,他教了将近40年的书,最后连高级职称是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也挺悲哀的呢?

2、为涨工资,争得头破血流。

其实呀,说到底,老师们争着评职称,无非是为了涨工资,因为教师的工资是按照工龄和职称的等级来评定和发放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像我们学校,我是初级职称,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三千多,而另外一个评了高级职称的老老师,他的工资有六千多,接近七千的样子,差不多是我两倍的工资。

所以说,大家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奋力拼搏呀,只怪工资要和职称挂钩,还如此大的起伏。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教师队伍的工资可以按照能者多劳来分配就好了,那样大家肯定会铆足干劲去拼搏,教学质量可能还有一个质的飞跃哩。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作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也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的,其实大家也不要把教师想象的多美好,我们和普通人一样,我们其实就是大家口中的穷人,我们的付出和回报有时候是不对等的。

也许很多人认为教师也是自私的,对的,老师除了在教书育人方面是真真切切地无私奉献,涉及到金钱和利益的时候,也是会凸显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性的。老师虽然是光辉底下最美的代表,可是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买车买房,奋力争取是人的本能反应。

总之,一旦碰上教师评职称季,热闹的场面就会令人发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每个老师都可以轻松评职称,不必再为评职称而争得头破血流,也期待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用爱心和耐心陪伴我的孩子们追梦!



小学资料分享


我原来学校职称评审工作比较和谐,用比较科学的测评,淡化了情绪化的纷争。

我經歷過86年前沒職稱年代和92年後有職稱評審的年代,事物一分為二看。86年之前,做與不做,做好做孬一個樣,班主任軍訓學農都沒人去,去了也借故逃回上海,上課質量好壞沒有區分,領導求著我們上畢業班提高班,學生反應上課枯燥乏味難懂,找好的老師頂,一批教師死氣沈沈,奈何不得。做項目申報課題更是自找苦吃。我後26年教學管理,也負責職稱評審。外地不了解,本市地區職稱評審不敢說完美,但絕不是頭條裡說的那樣不堪。我們擬訂量化教學質量評估實施細則26大項,大部分都是過程考核,針對基礎課程不同實施定基分析考核,實施了十幾學期。評聘分離,基本不存在名額限制。論文市級評定,計算機考試,職稱外語市級統考,教學能力筆試面試中級區裡,聽課區裡組織抽取,高級市級評估院組織。有一年報送8個高級,校內評議公示都送出,那時還寫德勤能績綜合報告,一人寫4位,最後都21網絡公示。開學,相關老師提示他缺論文,計算機考試,或者開了等,輔導面試熱點資料,校內案例,模擬答辯,送11個中級也都通過。有些專業教學突出,職稱外語屢次通不過,我專門寫報告,審批通過一級高級,一些教學質量好的,懈抬畏難不申報的,鼓勵天上不掉餡餅,逼他申報,搭檯助力。老師們對職稱評審工作心態很平和,激勵正面的絕大多數。我覺得職稱評審工作要改進,要公平公正公開陽光,市級區裡統一操作,關鍵學校一定要數量化考評工作,而且還是過程,結論,診斷性考核結合,老師口服心服,教育好手脫穎而出。


幸运子6486792947


我的一个亲戚是私立初中的老师,前天去她家蹭饭,跟我说了这个现象。她说评职称和定工资都是论资排辈,而且有些老教师故意给年轻老师差评,因为有的年轻老师干劲太足,班级成绩超过了他。我真的感觉很无语。

我现在也经历着这个,年轻的老师评奖什么的都得排队。评职称的资料交上去好些天了也没有下文,感觉没戏了!

我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你要是问我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吗?不好意思,我确实也没有。就算是有,也很难实施的!面对现实吧!


人不学不知道


【中小学教师为了职称,真的是百态众生】

我非常同意题主的说法:在中小学里,为了晋升职称,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真的是百态众生。

1.先看领导:每年面对少得可怜的职称指标,领导总是给老师们先打预防针,说是指标太少了,如果哪个老师没有评上,也不要有怨气,大气候是这样的……然后走过场似的推举什么评审委员会、进行优秀率测评,组织评职称的老师述职……然后在既没有公布评审标准,又不公布评委的情况下,职称就评出来了。

每年评完职称,把那公示的名单贴在老师们不能轻易看到的什么地方。弄得老师们只能背地里打听什么时候、谁谁谁到底评上了!看来那公示的名单也只是让上级领导看的,或者在发生什么上访的事情时给学校领导们找台阶下的。

2.再看看要评职称教师:那些整日里意见最大的老师,大多是要么有后台,要么有底气的老师,他们一般都会出人意料得很快地评上职称。那些不爱说话的老师,大多是老实工作、不善于做领导和同事工作的老师,最终也是在职称问题上受伤最重的老师。

这类老师被逼无奈了,就非常难为情地找领导或者评委,希望今年关注自己一下。结果可能真的被关注了(因为在指标上有回旋余地),或者继续失望了!最终这些老师也只能默默地伤害自己,或者豁达一点,给自己说:“远离职称,珍爱生命!”

3.再看不参评职称的老师:可能是条件不够,或者是已经评上职称的老师,心理负担一般比较轻,但他们大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在职称这个敏感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偶然有一两个正直的老师,在非正式场合说几句公道话,但由于人数太少、声音太微弱,很快就被淹没在学校紧张的节奏中了……

一年复一年,得了职称红利的极个别老师享受着高工资,那些没评上职称的失意的老师只能自认倒霉了。对此,他们不由得哀叹:“在评职称这个事情上,正本事是干不过歪本事的。”而对设计职称这个事本身来说,由于评审标准不断地变化,真的有种“二桃杀三士”的感觉!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1296186371012295"} --}

仁爱者不忧


不评职称风平浪静,一评职称,风起云涌。刚刚入职的两三年,由于没有名额,学校一直没有评职称,整个学校一片祥和,后来,有名额了,为了“优”,为了教学实绩考核“A”,颇有一种撕破脸皮到底的架势。

其实评职称真的难,因为教师职称指标少,晋升竞争激烈。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其职称评定指标分配主要根据各学校核定的岗位比例宏观规划而确定,由于岗位少,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名额。具备参评资格的教师人数数量逐年累积,出现“论资排辈”、“熬年头”等现实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众多教师评职称的积极性,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长远发展。

职称评定的偏重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并不是每个老师都适合搞科研,而且花费大量时间在科研上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自己身边的两个例子,两位老师都是教数学的,其中一位,兢兢业业几十年,课上的无可挑剔,倒数第一的班级也能带成第一,课题论文这些统统全无,还有两年退休,至今没评上中级。另外一位老师,从年轻时候就热衷于写论文,这十几年发表了大量论文,四十几岁已经是中级,各种奖励拿到手软。带出来的班级成绩缺平平。

职称评定里的故事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难。好在,国家已经在进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作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的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平均水平。改革会越来越好,教师职称评定也会越来越合理。





fox


在中小学,为什么一涉及到教师职称评定,就纷争不断呢?

1、评职称难,难于上青天。




我还是一名初级老师,明年才有资格评中级。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为什么教师评职称就如此难呢?我在想我会不会一辈子都评不上高级职称,想想都心酸。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可不可以放宽对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多给一点岗位,让勤勤恳恳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不因评职称而争得头破血流。我是一名老师,我知道评职称到底有多难,我们学校的一名老老师,直到他退休的前一年才评上中级职称,他教了将近40年的书,最后连高级职称是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也挺悲哀的呢?

2、为涨工资,争得头破血流。



其实呀,说到底,老师们争着评职称,无非是为了涨工资,因为教师的工资是按照工龄和职称的等级来评定和发放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像我们学校,我是初级职称,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三千多,而另外一个评了高级职称的老老师,他的工资有六千多,接近七千的样子,差不多是我两倍的工资。所以说,大家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奋力拼搏呀,只怪工资要和职称挂钩,还如此大的起伏。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教师队伍的工资可以按照能者多劳来分配就好了,那样大家肯定会铆足干劲去拼搏,教学质量可能还有一个质的飞跃哩。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作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也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的,其实大家也不要把教师想象的多美好,我们和普通人一样,我们其实就是大家口中的穷人,我们的付出和回报有时候是不对等的。也许很多人认为教师也是自私的,对的,老师除了在教书育人方面是真真切切地无私奉献,涉及到金钱和利益的时候,也是会凸显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性的。老师虽然是光辉底下最美的代表,可是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买车买房,奋力争取是人的本能反应。

总之,一旦碰上教师评职称季,热闹的场面就会令人发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每个老师都可以轻松评职称,不必再为评职称而争得头破血流,也期待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用爱心和耐心陪伴我的孩子们追梦!


触摸阳光deng


本来任何职场中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对于某项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成分,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可以“口诛笔伐”。但是,这些人利令智昏,根本没有弄清职称制度本身也是提高老师整体工资总额的手段之一。加之取消的种种理由太过于“立场化”,有些牵强附会。同时,就算是职称制度具有种种弊端,可是不能冒犯职场大忌,就是触碰他人集团性的既得利益,因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不能轻易动“别人的奶酪”,否则会伤及自身,属于典型的“博傻”行为。做一极端假设,职称如这些自以为是者所愿,取消评审,为了名正言顺的避免已在老师整体利益“篮子”中的“奶酪”流失,毫无疑问会有新的制度补充上位,通常意义上一定更加严苛,由于不可能面面俱到,出现bug属于意料之中,从而不可避免形成新的利益群体,那些赞成取消职称的普通老师未必能够如愿以偿的成为新制度的受益者,极有可能被打“左脸”之后,“右脸”又无可奈何的紧随其后,遭受“双重打击”。切记,任何制度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毋庸置疑,老师之中一定有赞同职称制度者,聪明者不会轻言取消职称,形成利益冲突,使问题复杂化,上策是争取教育职能部门对职称制度进行改良,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促使职称制度更加完善……。完。


apple20160212


中小学职称评定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持续话题,为什么众多老师老拿职称评定来消费大众的感情,我觉得教师们的话语权太少,说话的分量太轻,各种诉求管道不畅,当无处表达又无处申诉的时刻,他们除了奋力吐槽,还又能做些什么呢,就上面这个题目我结合一个学校刚发生关于职称评定工作不顺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交流。

近日,某新学校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老师们强烈不满情绪而导致被迫中断。原本是一个促进教师激励机制等级晋级机制,为何却让教师们吐槽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们汇集意见书面反应诉求,全文如下。


《对于“某市某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级评分”合理化建议》

2019年9月至10月,某市某小学准备开始施行“专业岗位等级晋级”方案。全体教师都愿意相信施行这一方案的初衷原本是好的、向上的、为了提高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但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众多一线教师的美好感情被深深挫伤。

一,方案操作程序不规范

1、在没有向全体教师公布所有文件和具体流程细节的情况下,先行召开教代会,掩人耳目,不符合程序。时间上匆忙(于2019年9月30日下午,国庆假期前夕,时长40分钟左右),既没有由全体教师的形成意见集中传达给教师代表,也没有留给全体教师充分的事后讨论余地。

2、教师代表人选已经严重“陈旧”。几年来,本校教师的总数以及人员调动和岗位都有了较大变化,教师代表的人选仍然是5年前的“原班人马”,在这件牵涉全体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面前,显然是不严谨的。

3、由个人决定只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是太过专断。表决方式原本应该由教师代表提出,优先提倡无记名投票,保护教师代表的隐私权。

[郑重提请]

1,首先需要按国家规定重新选举教师代表,规范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更好地代表教师利益。

2,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将有关设岗的细则公之于众,由全体教师商讨,形成集中意见。

3,强烈建议:像这类涉及所有教师职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应该直接召开全体教师大会通过。

二、表格细则不合理

1,严重曲解“专业技术岗位”定义的本质。

从《评分信息采集表》细则上看,“管理工作”和“荣誉”的分值遥遥高于“专业技术任职年限(职龄)”。造成“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和“荣誉”的价值含金量本末倒置。

按照常识,教师必须持“证”上岗,是以“专业技术”定岗的,“专业技术证书”才应该是含金量最大的,而与专业技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工作”、“荣誉”之类,应该从属于“专业技术”,而不是高高凌驾于其上。

2,“分值”、“荣誉”的界定不严格,主观性太强。

分值的高低无科学依据,说不出来源。荣誉的界定有泛滥倾向,没有严格界定鉴定部门。

[郑重提请]

1,尊重“教龄”和“职龄”这两大“硬件”,合理控制“管理工作”和“荣誉”的分值。

2,荣誉的鉴定应该以“人民政府或党委”的公章为准,尊重“人民教育”“党的教育”的权威。

三、利益生态乱象丛生

1,一个荣誉多重享受。除了享受省级和国家级终身荣誉的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个人荣誉的取得具有时效性的,并且在当年的绩效奖励中已经体现。当其不再获得荣誉时,便不能再享受奖励。某教师某一年获得的荣誉却能在“岗位设置”框架内终身有分值,终身享受利益,毫无节操。

2,“死”公式管理“活”人,“讨巧”“吃亏”现象比比皆是。举一个荒诞的例子,同一个的人,他的分数在三所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岗位级别。

对于教育来说,一个好的改革措施,是要保障最大的公平,是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事实,却与愿违。教师,原本应该淡泊名利,安安心心站在课堂上的,现在操作却走了样——要推动教师去争那些荣誉,去争着上管理岗位,向行政化靠拢。

某市某小学教师 2019年10月


二、学校的方案实施程序瑕疵导致好事没有办好。

从教师的表达诉求中可以看出校方确实在对待职称评定工作中有疏漏,程序不严谨,这充分反应了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做实做细,管理者应该提升管理水平,这样有利于正确实施各种教学管理工作。

三、评定评分标准需要以法律规范为准绳,应该执行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

职称改革是为了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也需要广大普通一线教师安心工作。从表格中可见行政领导管理分值明显占优,这显示是违背了设立职称改革的初衷。

四、各项分值评定合理化有待优化。

各项分值应该是科学化调研,结合各地各片区绝大多数教师实际情况严格认定。分值的设定必须以职称改革的原则精神相吻合。把好分值平衡,不片面的夸大某一群体的利益,尤其是管理领导的利益。领导应以克己奉公,以身作则,做好广大教师的好榜样。不然肯定会加大教师与领导之间以及老、中、青各不同年龄层次教师之间为利益竞争,增大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一旦情绪产生那将会严重影响所有教职工的心态,最终的后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很难正常有条不紊的开展。


教育管理是一个很严谨的工作 ,怎么样管理好一个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怎么样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使得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怎么利用现有的政策提高教师的获得感,提升职业荣誉感,怎么样增强老师们凝聚力,提高团队精神,怎么样提高教师们的师德水平,以德育人,怎么样提升教师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增加教育事业战斗力,这等等的一切,都确实令人深思,都在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

一家之言,有失偏颇,请关注儒家小子说教育,感谢您点赞、转发、评论提出观点,互动交流才能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