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新疆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我國西北部。從公元前一世紀起,西域地區成為漢王朝的一個組成部分,漢唐皆設有都護府正式行使國家權力。到清乾隆時設立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路。這一區域對清朝而言,卻是新開闢的疆土,故習慣上稱為“新疆”。光緒十年(1884年)改建為新疆省。1955年改為自治區。


1、烏魯木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北麓。清光緒十二年置迪化縣,1945年設市,因“迪化”為“啟迪教化”之意,有大民族主義色彩,1953年根據政務院關於更改具有歧視少數民族含義的地名的決定,恢復舊名,改為烏魯木齊市。其含義說法不一,其中“系蒙古語,優美草原”一說系訛誤。一說,系古代和田塞語,意為“柳樹林”;另一說系源自“烏——壘(輪)——臺”,即唐代的“輪臺”一名。

新疆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2、克拉瑪依: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1958年設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系突厥語“黑油”之意,得名於一座天然的瀝青丘——黑油山

新疆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3、石河子: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1976年設石河子市。據《新疆圖志》,石河子是綏來城西一湖名,因此地多石故名。

新疆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4、吐魯番: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東部。晉置高昌郡,元設吐魯番萬戶府,清設吐魯番直隸廳,1913年改縣,1984年設市。據《西域同文志》:系“回語”,“蓄水”之意。又因此地曾為吐蓄統治過,故有人認為吐魯番來自吐蕃。

托克遜縣:吐魯番盆地西部。舊稱篤進,他古新、托克三等。托克遜,據《突劂語詞典》,系突厥語,意為九乘十,即九十之意。1936年設縣。

鄯善縣:光緒二十八年設鄯善縣。以漢古國名命名。又稱“闢展”,系維吾爾語,意為馬蓮草。

5、哈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1913年置哈密縣。1961年設市,後撤,1983年由哈密縣改市。哈密,一說系古伊朗語,意為“盆地、窪地”。又據《西域詞文志》:為“哈勒密勒。之轉音,意為“回語”的“瞭望臺”。此說恐誤。據《辛卯侍行記》:“纏回之稱哈密,皆曰哈木爾或呼庫木耳。元和志伊州納職縣北有俱密山,是哈密因山得名。……哈木爾,即明初之哈梅里。”一說為早期間爾泰語,意為“大門”,因地處西域大門而命名。

伊吾縣:哈密市東北部。漢為伊吾廬故地,1937年置伊吾縣。以古國而得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天山北麓。1954年改鎮西縣為今名。巴里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一說系蒙古語“虎爪”之意。一說為古代月氏語。

6、和田: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1913年置和闐縣。曾稱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異譯。一說源自於闐,于闐系古代尉遲部落名。一說系藏語,意為“玉邑”。一說為印地語“柵欄”、“牲畜圈”,或“碉堡”之意。《大唐西域記》稱瞿薩旦那,系梵語“地乳”之意。1959年將和闐簡化為和田。1983年設市。

洛浦縣:光緒二十八年置洛浦縣。洛浦與羅布似同名異譯。一說為印度語“項禮者”,一說系古伊朗語“白色”之意。

民豐縣:1945年置民豐設置局,1946年改縣。取意為人民豐盈。

皮山縣:漢為皮山國地,唐設皮山鎮,光緒二十八年置皮山縣。以古國名命名。維吾爾族稱皮山縣為“固瑪”,似為藏語“賊”之意。

策勒縣:《西域同文志》稱齊爾拉,釋為“回語”“引水入境”之意。1929年置縣。

墨玉縣:1919年置墨玉縣。因喀拉喀什河而得名。喀拉喀什系維吾爾語,黑玉、墨玉之意。

于田縣:清置於闐縣,以漢古國名命名。于闐為古代尉遲部落名。1953年簡化為于田縣。

7、阿克蘇: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南麓。1913年置阿克蘇縣,1983年設市。阿克蘇系維吾爾語,意為“白水”。

新疆各縣市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溫宿縣:漢為溫宿國地,1884年置溫宿直隸州,1902年設溫宿縣。取古國名為縣名。系突廄語,“白水”之意。一說為onsu的音譯,意為“十水“。

沙雅縣:光緒二十八年置沙雅縣。一說“沙”是對部落首領的稱呼,“雅”有軫恤、憐憫的意思。

拜城縣: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光緒八年置拜城縣。拜系維吾爾語“富”之意。

阿瓦提縣:1930年置阿瓦提縣。源自古代伊朗語,為“繁榮”

庫車縣:塔里木盆地西北。光緒九年置庫車直隸州,1913年置縣。庫車系古代龜茲語。意為“龜茲人的城”。

柯坪縣:1914年設柯坪縣佐,1930年升縣。柯坪,傳說為“洪水”或“地窩子”之意。

新和縣:天山南麓。1930年置托克蘇縣,1941年改為新和縣,寓意吉祥。

烏什縣:1913年置縣。烏什,系突厥語,意為“物之頂端”,因境內烏赤山而得名。烏什與烏赤同源。

8、喀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1952年設市。“喀什”系“喀什噶爾”的省音。“喀什”系突厥語“玉石”之意,“噶爾“系古伊朗語“石”或“山”之意,即“玉石”或“玉山”之意。另據《西域同文志》:系“回語”,“喀什謂石色。噶爾,謂磚房。其地富遮多磚房,故名”。

巴楚縣:塔里木盆地西部。光緒二十九年設巴楚州,1913年改縣。“巴楚”系“巴爾楚克”的省音。《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楚克全有也,地饒水草故名”。又稱瑪拉勒巴什,系維吾爾語“母鹿頭”之意。

澤普縣:塔里木盆地西緣。1922年設縣。縣因澤勒苦善河的簡稱得名,似為伊朗語,意為“散佈金子的”。

伽師縣:塔里木盆地西部。1903年置伽師縣。伽師縣得名於伽師河。“伽師”似‘喀什”的同詞異譯,即突厥語“玉”之意。

葉城縣:光緒九年設縣。縣因葉爾羌河而得名。葉爾羌系突厥語,據《西域水道記》,釋為“土地寬廣”,一說意為“崖上的城市”,當地流傳著“此地好客”的說法。

嶽普湖縣:1941年置嶽普湖設治局,1943年升為縣。縣名得自嶽普湖河名。

疏勒縣:漢為疏勒國地,1883年設直隸州,1903年設府,1913年置縣。縣名得自古國名。“疏勒”系“粟特”(古代中亞民族)方言讀音,系古代伊朗語“聖地”之意。

麥蓋提縣:喀市東。1922年設縣。麥蓋提似為古代伊朗語“集市”之意。一說為人名。

英吉沙縣:塔里木盆地西緣。1913年設縣。英吉沙,系突廄語,意為新城。

莎車縣:塔里木盆地西部。1893年置莎車直隸州,1902年置府,1913年設縣。縣名因漢莎車國得名。

疏附縣:塔里木盆地西緣。1883年設疏附縣,意為附屬疏勒直隸州。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帕米爾高原東部。1913年設蒲犁縣,1954年改今名。因古城堡而得名。塔什庫爾干係突厥語,意為“石頭城”。

9、阿圖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南麓。1938年設阿圖什設置局,1942年改縣。阿圖什,系突厥語,據《突廄語詞典》,為“檜柏阿合奇縣帕米爾北部。1938年置設置局,1944年改縣。阿合奇,系柯爾克孜語,意為白芨芨草,固其地生此草,故名。

烏恰縣帕米爾北部.1913年置烏魯克恰提分縣,1938年置縣,簡稱烏恰縣。烏魯克恰提,系柯爾克孜語,意為“大山峽”。

阿克陶縣帕米爾北部。1955年設縣。阿克陶,系柯爾克孜語,意為白山,因境有白色雪峰得名。

10、庫爾勒: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博斯騰湖西南。1929年設縣。據《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觀望”之意。

和靜縣:天山南麓。1941年設和靖縣,意為安和平定。1965年改“靖”為“靜”。

尉犁縣:漢為尉犁國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設新平縣,1914年因與雲南新平縣重,改為今名,以古國名命名。

和碩縣:天山南麓。1938年置設置局,1946年改為縣。和碩,系蒙古和碩特部落名,意為“先遣部隊”。

且末縣:塔里木盆地中南。漢為且末國地,1914年設縣,以古國名命名。

博湖縣:博斯騰湖西岸。1970年置縣,因臨博斯騰湖而得名。

輪臺縣:塔里木河北岸。《史記》作輪頭。1902年設布古爾縣,源於古代突厥語,意為“腎臟”。宣統年間改為輪臺縣,取漢輪臺舊名命名。

若羌縣:1902年置婼羌縣,因漢婼羌國而得名,實非其地。“婼羌”為羌人一種,“婼”為“順”,即順附漢朝之意。1959年婼羌縣簡化為若羌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博斯騰湖西北。漢為焉耆國地,1913年置焉耆縣,1954年改今名。《大唐西域記》作阿耆尼,系焉耆的梵語化地名,梵語意為“火”。

11、昌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乾隆三十八年置昌吉縣,1983年改市。昌吉,據《西域水道記》系準噶爾蒙古語“場圃”之意。

阜康:天山北麓。清乾隆四十一年置縣。取物阜民康之意。1992年設市。

米泉市:烏魯木齊市北。1928年設乾德縣,1953年改米泉縣。因此地多泉,又盛產水稻,故名。1996年設市。

奇臺縣:烏魯木齊市東。清乾隆四十一年置縣。據傳,建縣時,四十里內鑿井無水,故名奇台。

瑪納斯縣:準噶爾盆地南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置縣。瑪納斯縣,因瑪納斯河而得名。據《西域水道記》,系蒙古語“巡邏者”之意。

吉木薩爾縣:清乾隆四十一年(1778年)置濟木薩縣丞,1953年改今名。“吉木”系唐代在此所設“金滿”縣的譯音,“薩爾”為突厥語“城”之意。

呼圖壁縣:1918年置縣。《西域同文志》作“胡圖克拜”,為“準語”“吉祥”之意。一說系蒙古語“多鬼的地方”之意。縣因河得名。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天山北麓。1920年置木壘河縣,1954年改今名。木壘,似為蒲類的音轉。一說系蒙古語“馬”、“大草原”或“彎曲的河流”之意。

12、博樂: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艾比湖西。1920年置縣,1985年改市。縣名源於博爾塔拉河名。博爾塔拉,為蒙古語,意為“灰白色的草原”。

精河縣:天山北麓。光緒十四年(1888年)置精河直隸廳,1913年置縣。縣因精河得名。精,據《西域同文志》,系“準語”,“蒸甑”之意。 溫泉縣:伊寧市西北。1934年置溫泉縣。溫泉,系蒙古語“阿日相”的意譯,因縣多溫泉,故名。

13、奎屯:在新疆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南。1975年設市。奎屯,系蒙古語,意為“寒冷”,因此地氣候嚴寒,故名。

14、 伊寧:在新疆西北部,伊犁河北岸,光緒十四年設寧遠縣,1913年置伊寧縣,取伊犁、寧遠首字得名。1952年析置伊寧市。又稱固勒扎,系蒙古語“大頭羊”之意。

特克斯縣:1934年設特克斯設置局,1937年改縣。特克斯,系蒙古語,意為“野山羊眾多”。

尼勒克縣:天山北麓。1939年設鞏哈縣,1954年改為尼勒克縣。尼勒克,系蒙古語,意為“嬰兒”。

昭蘇縣:西鄰前蘇聯。1937年置縣。取昭然復甦之意為縣名。

新源縣:天山北麓。1942年置新源設置局,1946年置縣。縣名因處鞏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寓意祥瑞。

霍城縣:西鄰前蘇聯。1914年置霍爾果斯縣,1947年簡稱霍城縣。霍爾果斯,系蒙古語“糞蛋”之意,因多牲畜糞蛋,故名。

鞏留縣:伊寧市東南。1932年置縣。鞏留,似因鞏乃斯河而得名。鞏留縣又稱託庫孜塔拉,似為突厥語,意為“九條支流”,寓意眾多的河支流。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鄰哈薩克斯坦。1939年置河南縣,1944年置寧西縣。1955年改今名。縣名得自察布查爾渠名。系蠍伯語,意為“糧倉。

15、塔城: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西鄰哈薩克斯坦。1888年設塔爾巴哈臺直隸廳,1913年簡稱為塔城縣。1984年改市。塔爾巴哈臺,系蒙語,意為“旱獺多的地方”,因此地產旱獺,故名。

額敏縣:北鄰哈薩克斯坦。1918年設縣。因額敏河得名。據《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清淨平安”之意。

裕民縣:西鄰哈薩克斯坦。1942年置縣。取富裕人民之意。

烏蘇市:天山北麓。1886年設庫爾喀拉烏蘇直隸廳,1913年簡稱烏蘇縣。“庫爾喀拉烏蘇”系蒙古語,“庫爾喀拉”意為“黑雪”,“烏蘇”意為“水”。當地又稱西湖。1996年設市。

沙灣縣:石河子市西側。1915年置沙灣縣,因河灣多沙,故名。

托里縣:西鄰哈薩克斯坦。1952年設托里縣。據《西域水道記》,托里為蒙古語,意為鏡子,因境內泉水清亮如鏡而得名。

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1942年置和豐縣,1954年改今名。和布克賽爾,因和布克河(系蒙古語,意為“黃褐色的鹿”)和賽爾山(蒙古語意為“馬臀”)而得名。

16、阿勒泰:在新疆維吾爾自泊區北部,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1953年設縣,1984年改市。縣因阿爾泰山而得名,曾稱金微山和金山。阿爾泰系蒙古語和突厥語,意為“金子”,因此山產金,故名。

青河縣東鄰蒙古人民共和國。1933年設青格里河設治局,1941年改為青河縣。縣因青格里河而得名。

吉木乃縣:西鄰哈薩克斯坦。1930年升縣佐為吉木乃縣。

富蘊縣: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1941年改可可托海縣(可可托海系突厥語“藍色河彎”)為今縣。縣名因地下蘊藏豐富寶藏而得名。

布爾津縣:北鄰哈薩克斯坦和蒙古人民共和國。1919年升縣佐為布爾津縣。縣因布爾津河而得名。

福海縣:1942年改布倫托海縣為今縣。縣因布倫托海(湖)而得名,取意吉祥。

哈巴河縣:西鄰哈薩克斯坦。1930年升縣佐為哈巴河縣,縣因哈巴河而得名。哈巴,系蒙古語,意為“鰟鮍”(即五道黑)魚,指一種小魚,因此河產此魚,故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