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洪秀全主動讓賢,楊秀清能打敗滿清嗎?為什麼?

龍飛天19


有70%機會,可能性很大。其實,不需要洪秀全讓位,他不搞破壞就行。因為太平軍從廣西起兵,一路打到武昌、南京,都是楊秀清指揮,他說了算!

洪秀全不管軍事,他是神壇上的教主,是教會的精神領袖,不管具體工作。

進入南京建立政權後,洪秀全搞破壞:他堅決要禁絕孔教、孔廟、四書五經書本。於是掀起焚燒儒家書籍、拆毀孔廟、禁止各地私塾(學校)用儒家課本的風潮!

早在攻下武昌時,洪秀全就幹這事。楊秀清勸阻,無效。被迫用“天父下凡”傳話,督促洪秀全改正,但洪秀全不聽。

南京建政後,洪秀全做天王,他最關心的政務,第一件就是禁絕孔教!

簡單地說,洪秀全做天王,最關心的是發展他的拜上帝會,因為他認為:只有消滅孔教,中國人才會接受他的教會!

洪秀全對於軍政權力的渴求,初時並不強烈,是楊秀清管他,老用天父壓他,使他極為反感,討厭,所以才想到抓權!最後設下惡毒圈套:拉韋昌輝入局,借韋昌輝之手屠殺楊秀清東王府勢力!

因為,太平軍在廣西起兵時,就是指定楊秀清指揮軍隊作戰,所有人,除洪秀全外,都要聽從東王節制和指揮!

戰爭時期,軍事為主,誰掌握了軍權,誰說了算!

還有,太平軍的大部分將領和士兵都是廣西人,同鄉三分親,他們更願意聽命於楊秀清!

可以說,直到進入南京建政以後,楊秀清的權力和威望都比洪秀全大!

洪秀全是神壇上的教主,教會精神領袖,平常不管軍政事務。軍政方面全由楊秀清做主。

就因為洪秀全堅決、一定、必須禁絕孔教,焚燒儒家學說書本,拆毀孔廟,楊秀清認為孔孟學說在中國有兩千年曆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禁絕孔教,不得人心,會導致很多讀書人反抗太平天國。

所以,楊秀清又用“天父下凡”傳話,阻止洪秀全禁絕孔教的過火行為!

這就是洪秀全要除掉楊秀清的根本原因之一!除了權力,還有政治文化路線的嚴重分歧!

權力,不僅洪秀全需要拿回屬於“天王的權力”;他身邊的兄弟、親信人員和很多廣東籍將領,他們也要瓜分權力!他們認為楊秀清做事霸道,專制,獨裁!

我寫過一篇回答文章《楊秀清足智多謀,為何對誅楊行動毫無察覺》,有詳細描述洪楊關係惡化、分裂和內訌情節,這裡不多說。

因為洪秀全是個不管事的天王(天王是不接地氣的),他殺掉楊秀清之後,造成嚴重後果:太平軍內部分裂,石達開出走。而指揮打仗,管理政務,都找不到楊秀清這樣的狠角色!李秀成、陳玉成資歷淺,軍階低,鎮不住局面!政務上就不必說了。

如果,楊秀清不死,洪秀全不搗亂,太平軍必然發展壯大,打敗清朝是有可能的!

第一,不要“坐牢”,不要以保衛天京為作戰目標。必要時,放棄南京,直搗北京!

第二,將主力部隊分成三股:①甲軍5萬人從湖北、河南線北伐;②乙軍10萬人由揚州、山東北伐,兩軍約定在天津、保定會師,會攻北京!③丙軍5萬人,留守南京、安慶、九江等大城,必要時集合兵力襲擊湘軍大本營!對待湘軍,牽制為主,因為湘軍還沒形成規模。

太平天國是被曾國藩湘軍打垮的。而楊秀清死後,太平軍作戰目標,就是以保衛南京為戰略目標,是被動挨打!最終越打越敗,兵員越少,是兵錢糧三缺!

清廷對付太平軍的策略是:江北取守勢;提拔曾國藩節制華東五省,用南方各省軍隊、錢糧支持戰爭,用湘軍為主力打垮太平軍。

那麼,楊秀清只要採取:牽制湘軍、集合主力部隊分兩路北伐,直搗北京。就極有可能獲得巨大成功!

因為當時太平軍的戰鬥力超過清朝八旗兵和綠營兵,林鳳祥、李開芳兩萬人能打到天津外圍,就知道中原、華北清兵的戰鬥力很差!這是慈禧耐心耐心等待曾國藩的湘軍能夠支撐局面的根本原因!

既然太平軍的真正對手在南方,那就撇開他,盯著北京為作戰目標!

第三,楊秀清還得實行一些收買人心的政治措施,比如禁絕孔教,焚燒四書五經,拆毀孔廟,堅決不能做。

第四,必要時,楊秀清扔掉洪教主,親自統帥大軍攻打北京!只要拿下北京,天下震動,形勢只會對太平天國有利!

第五,太平軍不全力北伐,只留在江南與湘軍糾纏,那是等死!毫無意義!沒看到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枝軍隊直搗北京,連圓明園都燒掉了!咸豐帝嚇得尿褲子逃往熱河避難!

太平軍全力北伐,是有很大機會獲得成功的。

據《李秀成自述》透露,楊秀清主政時,軍紀很嚴,賞罰分明,處事公正,所以太平軍士氣高昂。自從楊秀清死後,就什麼都變樣變味了。

無可否認,楊秀清是一名可以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有強大號召力的軍事統帥。就因為他被殺,神壇上的教主洪秀全實行“政教合一”,直接使太平天國走向衰亡。

大量歷史事實證明,洪秀全不具備打天下的能力和意志,也不具備指揮打仗和管理政務的能力。但爭權內鬥,他是高手。

史載:太平軍攻打長沙,受挫,洪秀全就想不幹了,散夥,回廣東老家。是楊秀清勸住他,並且作出戰略調整,放棄長沙,直搗武漢,一舉攻下。

楊秀清對洪秀全的評價:他的短視是致命的。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