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王安石過年時寫下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過才懂妙不可言

新歲佳節,就來話一話熱鬧歡快的詩詞吧,說起關於春節的詩詞,最廣為傳唱的當屬王安石的這首《元日》了。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是王安石初拜相位後積極主持變法事宜,適逢新歲到來時所寫。那一年的春節,王安石對他的革新舉措懷著滿腔的期望熱情,看到年禧的喜慶之象,滿心愉悅中,他寫下了這首《元日》。

王安石過年時寫下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過才懂妙不可言

爆竹聲中一歲除

聲聲爆竹中舊年已經過去了,春風帶來了新的一年,人們歡飲著新年的屠蘇酒。前兩句中開篇點明新年伊始,爆竹聲響,春風輕拂,屠蘇酒入口,親朋好友在一派新年氣象中暢快飲酒,歡度佳節。

這樣的情景與我們今天的春節及其相似,不同的是,“屠蘇”指的是屠蘇酒,是一種經多種中藥入酒浸泡而製成的酒。與其說屠蘇酒是酒,倒不如說它是一味藥,據說它是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研製而成,後由唐朝名醫孫思邈發揚開來,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藥方。古時,人們在大年初一便要飲這屠蘇酒,以驅邪避瘟,求得建康長壽。並且屠蘇酒的飲法也很特殊,要求家中由少到長的順序來飲,意為賀少者得歲,而越是年長者隨著新歲的到來便有歲月蹉跎之感,故而後飲。

王安石過年時寫下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過才懂妙不可言

初升的太陽照耀溫暖著家家戶戶,人們用新桃符換下了那舊年的。三、四句中順應之前的詩意,詩人著筆在溫暖耀眼的初升日光,在春風暖陽中,人們迎來了新歲,並且換上了新桃符。桃符是自先秦時起便有的新年風俗,人們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貼於門首,意為驅邪避兇,祈福去禍。桃符經過了歷代發展,漸漸發展為今天的春聯,至明代,桃符已經完全演變為我們如今的春聯了。

王安石過年時寫下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過才懂妙不可言

王安石以白描通俗的手法,以新春時民間風俗為素材,將新歲的熱鬧和人們的喜悅生動地展現了出來。除此之外,這首詩的高明之處還在於,詩人將自己的志向抱負深刻地融入了這首簡潔易懂的詩中。爆竹聲中舊歲已去,春風送暖,日光明媚,其中無不傾注象徵著對新法推行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可謂句句寫新年中,句句皆有政治寄託。

尤其在最後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王安石更是將自己主張新法的政治理想以富含理論的手法表達了出來:新桃符總是要換下舊的,這是民間風俗,而新事物新法度總要替換舊事物舊法度,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在寫實的同時蘊含理論道理,再以這樣的道理呼應描繪的歡愉美好,春風的溫暖,陽光的照耀就是自己的政治主張推行後所能看到的新氣象,那是屬於家國百姓的美好的一番新生活。

王安石過年時寫下這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過才懂妙不可言

王安石在當時心懷著強烈的政治理想,在深重的寄託情緒中寫下了這首經典不衰的《元日》,詩題中的“元日”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大年初一了。當時北宋朝堂的風雲變幻已經離我們遙遙而去,但《元日》這首詩作為描寫春節喜慶的代表作,近千年來流傳不衰。

究其這首詩經典流傳的原因,正是在對古代新春習俗的描繪中,人們看到了如今依舊傳承的相似民間風俗,而詩人的理想寄託,和我們在每一個新春來時對生活的美好祈願也是相通的。雖然這首詩中摻雜著詩人深重執著的政治寄託,但是依然引起了千年來人們在度新春佳節時的精神共鳴,祈願新年行好運,祈願新年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