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印度军事发展迅速,为何在对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占不到优势?

过山小猪


怎么说呢。印度的军事实力是不弱,自诩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在印度眼里美,俄,德是前三位,)但印度军事的发展仅仅是硬件上的,软件上比较差,而且武器基本上靠进口,印度的军事体制是和英美一样,文官统治军事,印度开国以后。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是全胜的(62年那次除外)三次印巴战争揍得巴基斯坦国家解体。吞并锡金、孟加拉与斯里兰卡基本上也是印度的“卫星国”印度洋基本上也成为印度的内海,印度虽然国内矛盾不少,种姓制度依旧强大,但国家的潜力巨大,仅就亚洲而言,印度的军事和国防力量还是相当不错,印度的军事实力未来将是国际无法忽视的军事力量。

对比巴基斯坦而言。印度的威胁自建国伊始就存在,双方最大的利益交割点就是克什米尔问题。而在领土问题上,双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应该是无解的。印度的军事发展迅速是和谁比?如果和以前对比确实强大,核武器与一箭多星(108枚)都有了,但这种比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比较必须和别人比,必须和别的国家比,也就是必须横向比较。和自己比没有实际意义。最关键一点是,印度不敢直接入侵巴基斯坦甚至克什米尔,现在已经不是攻城掠地的时代了,即便是美国和俄罗斯也不可能了、这就基本上确保了巴基斯坦军事上安全和领土完整。

现在对一个国家控制,更多地体现在对一个国家在经济,财政,金融,政治体制的控制机。也就是美国人所说的代理人战争,而印度扶持巴基斯坦境内反对派依附印度简直是缘木求鱼。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除去中,美,俄之外再选一个现有国力足以支撑全面战争的国家,非印度莫属。以消耗对消耗一般国家真耗不起印度,包括英法德。但无论东方大国,还是美国,和俄罗斯都绝对不会同意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印度的行为也势必引发穆斯林国家全面反抗(中东沙特,伊朗等国)。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国家唯一有核武器的国家具有崇高的威望。

而至于题主所说印度在对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占不到优势,一是因为印度比较克制,如果全面爆发冲突,巴基斯坦必败无疑。二是印度军事指挥错误,在印度三军中,印度空军最差,但印度偏偏采取空战方式进行侵犯,而巴基斯坦的空军确是强大于印度的,所有击毁印度飞机两架,而且巴基斯坦又见好就收,释放被俘飞行员,让印度在军事上失败吗,外交上失分。在各个方面十分被动。而事情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印巴冲突本身就极为频繁,经常性出现炮击等交火,绝大多数时候双方都是势均力敌,当然也有一些时候会出现一方在某次冲突中获得优势的情况,比如前一段印军战斗机被巴空军击落,飞行员被俘,这无疑是巴基斯坦的一次胜利。 但是放眼全局,会发现巴基斯坦还是处于劣势,巴基斯坦本身实力就不如印度,就拿空军来说,巴基斯坦空军的核心就是60架左右的F16战机以及100余架枭龙战机,而印度空军仅苏30MKI就高达200多架,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在陆军、海军等方面也是如此,印度要强于巴基斯坦。

而在历史上的三次印巴战争中,第一印巴战争印度获得了三分之二的克什米尔地区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总体上印度处于优势;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凭借着空军的技术优势逆转战局,最终小胜印度。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迫使东巴基斯坦独立,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困局,也给巴基斯坦构成了严重打击。自此之后,印度在总体实力上一直处于上风。 但是印巴之间特殊的关系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冲突不会停止,边境线上经常会出现炮击等交货事件。而这种冲突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大,交火中的实际表现和两国的总体实力关系不大,因此双方更多的是打成平手,最多某方损失更小一些罢了。
当然也存在有例外,比如前段时间两国的空中冲突,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机被巴基斯坦枭龙战机击落,飞行员被俘。不过这显然是一次无关大局的冲突,如果大两国正式开打,巴基斯坦必将会付出大于印度的损失。


战争之王


近年来,印度进口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却无法制服国土面积比自己小,人口资源比自己少的巴基斯坦。主要原因如下:

1、印度军队虽人数众多,但机构陈旧,臃肿不堪,效率低下,再加上军队内部腐败问题严重,极大损害了战斗力。

2、印度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依靠从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等国购买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军队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如何做好后勤保障?

3、印度国内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宗教问题、分裂主义问题、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内部不能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4、从武器装备来看,印度比较先进,从战斗力来看,巴基斯坦军队经过多年反恐战争,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整体军事素质比印军高。

5、印度的军事建设比巴基斯坦落后。巴基斯坦能够主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作战模式,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印度只是简单的增加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

6、印度在外交上见风使舵,一直扮演“墙头草”的角色,虽然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没有真心朋友。巴基斯坦和中国是真正的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人民认为:“中国在关键时刻总能出手帮忙”。

从这些事实中,充分说明,虽然印度军事发展迅速,但是不会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占到优势。


梨树王001


二十年前,一位巴基斯坦老军人对我说,在军人主宰的战争中,印度占不到巴基斯坦的便宜。但以后的战争是工程师和科学家主宰的,那时候,巴基斯坦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这位老军人是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59坦克的车长,曾经参加过与印度的数次军事冲突。他的观点应该说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优势主要是综合国力上的,科技和经济是其中最明显的两个长处,而只要巴基斯坦在国防投入上的数量和质量始终在增速和投入总量上无法和印度竞争,巴基斯坦就无法在常规舞台上取得对印优势。

但是,这种差距印度也很难在战场上转换和施展出来。一则印巴都有核武器,全面战争不太可能。二则印度的常规技术优势并不比巴基斯坦领先一个时代,只是领先几个台阶,这种优势没有悬殊到让印度可以轻易击败巴基斯坦的地步,巴基斯坦依靠较为优秀的军人素质,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印度的技术优势的。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地形地貌的限制,印巴争夺地区的自然环境对高科技武器不是利好消息,人的因素还是决定性的。


叶海林


三个原因:1、这个说法不怎么正确;2、大部分冲突规模不是很大;3、巴基斯坦背后有大国支持。

首先,在多次印巴战争中,并不能说印度占不到优势。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印巴战争中,原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被印度隔离,然后分离出去——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其次,在多次印巴冲突中,能够上规模的,也就三次印巴战争(1947年,1965年,1971年)。在这三次战争中,第一次双方各自只有几千名士兵伤亡,算不上大战争。即使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承认的士兵伤亡也就一两万人,东巴基斯坦被俘的比较多,也就算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

以1971年巴基斯坦6000万人,印度5.7亿人的的规模,才这么点伤亡,简直跟二战没法比(二战军队规模占人口规模的10-20%);特别是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只投入25万兵力也就算了,连印度也只投入30万兵力——这种规模和伤亡,跟二战比,说出去都丢人。

正因为这种“有限战争”,使得巴基斯坦原本跟印度的巨大整体差距,变得没有了那么大——既然大家都只投入几万,小几十万人,飞机、坦克啥的只出动几百架、几百上千辆,巴基斯坦还是出得起的。

如果双方真的打类似二战的那种“灭亡”性的战争,巴基斯坦的劣势就会比较大了,也会随着战争的进程逐渐加剧。

再一个,就不得不说说巴基斯坦背后的大国支持了。1961年,中巴关系开始改善;1962年,中巴边界谈判达成原则性协议。恰逢此时,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所以,实际上,到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时,中巴已经接近了准同盟关系了。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当印度大举进攻时,我方一方面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助(含武器),一方面进行兵力调动,并对印度发出了公开的严厉警告。这显然对支持巴基斯坦作战,阻止印度升级战争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前不久爆发的印巴空战,那规模就更小了。当规模比较小时,在整体实力大背景下,影响冲突走向的,往往是一小部分参与的兵力——比如上次印巴空战,印度空军规模是大,先进战机是多,结果最前面出击的却是相对老式的米格21Bison战机,结果上天就被巴基斯坦的FC-1“枭龙”战机给揍下来了——然后你找谁说理去,只能自己认栽了。

所以,在整体和平,局部冲突的大环境下,各国对武器的采购,也逐渐偏爱少量、先进的武器——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多了也用不上,拼的就是那一小部分。对于这种变化趋势,我国也要加强研究啊,毕竟,我国现在的武器出口,占世界的比例才5%,与目前我国的大国地位,已严重不符。


晨曦谈兵


自新世纪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之间没有再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反而一直有不断的小规模摩擦产生。不过摩擦的最后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两国撤军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有时甚至是巴基斯坦占的便宜更多。印度实力远强于巴基斯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在巴铁身后一直有国家在支持它,那就是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

在上世纪的三次印巴战争里,巴基斯坦虽然奋力反抗印度的进攻,但还是被击败和肢解。后来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体量小这个劣势让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也没能改变这一状况。到了现在,印巴两国实力已经不再是一个水平线上了。

如果是上世纪的印度,在这样的实力差距之下,说不定巴基斯坦现在已经彻底消失了。但是自从1998年,印巴两国“百米冲刺式”的核试验后,两国的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回到同一水平线上了:双方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也就意味着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极度降低。

不过核武并不能保障巴基斯坦在小冲突中不吃亏,毕竟巴铁的常规力量规模还是处于劣势。不过巴铁身后的中东兄弟其实一直在帮助它,在中东国家的财力支援下,巴铁的装备水平也改善了不少。但在巴铁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对面的印度却不再将它看做目标了。

身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巨大的国家,印度自然不会拘泥于现在的地位,而是努力向权利的巅峰攀登。这个过程中虽然巴基斯坦也会阻碍自己,但相对于现在打击它,努力发展和建设国内力量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巴基斯坦也是如此,目前世界面临着一次巨大的变革,很多排名都会重新洗牌,而相对于打击对手,在这场洗牌中保持低位或逆流而上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印巴两国现在都不再将军事打击对方放在首位了,无论边境冲突中是谁占了便宜,它们也不会在意。


思远防务


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比,两个国家的实力应该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么相对强大的印度为什么在印巴冲突当中不占优呢?答案是,因为两国都没有愿意将战争扩大化,两个都是有‘核’国家。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国的差距;

1、印度共和国: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亿,2017年GDP是2.6万亿美元,2017年度军费开支为53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近些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刮目相看,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6.5%,经济增长速度几乎和中国持平,军费增长速度为2.2%。但是印度的经济基础和工业制造依然很薄弱,尤其军工产业更是薄弱,没有一套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80%以上的武器装备靠进口,是俄罗斯第一大武器买主,另外美国、欧洲和以色列都是印度的武器供应国。小到轻武器大到防空导弹和航母一应俱全,全部是进口货,有‘万国武器库’职称。由于武器装备的‘多国化’在技术、标准上各国武器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使人员很难掌握使用,造成印度军队战斗力低下。



2、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2017年GDP为3050亿美元。2017年军费开支为90亿美元。巴基斯坦经济比较落后,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国内局势不稳,上层政局不稳,行政最高领导更迭频繁,大大的阻碍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近些年,中巴关系发展密切,巴基斯坦也得到了强大中国的全方位支持,经济水平有所发展。特别是中巴合作的‘瓜德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大大的增加了中巴的合作空间,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国唯一的“全方位战略伙伴”,我们相信在强大的中国帮助下巴基斯坦很快会富裕起来成为真正的南亚大国。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亚次大陆的地区性大国,两国关系因为历史的原因始终对立,主要军事冲突是,过去几次印巴战争和近些年的印巴‘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冲突。虽然武装冲突比较频繁,但是双方都能保持克制,使冲突规模在双方可控范围内。因为双方都知道,我们都是有核国家,谁灭谁都不容易。虽然印度比较强大,但是巴基斯坦后边有强大的中国人民支持,印度也不敢忘为。


东义义


印巴冲突属于小规模局部战争,更多考验的是单兵武器与单兵作战能力。巴基斯坦的单兵武器大多进口自东亚某大国,这些武器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并不比美欧俄系的武器差。而且因为巴铁跟东亚某国的关系密切,对巴武器出口都是无保留的自用款,而印度进口的武器多是外贸款,这使得巴基斯坦实际上的单兵武器装备并不比印度的来得差甚至有部分优势。这对巴基斯坦打赢局部战争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印度军方高层的问题了,由于印度军方高层不懂兵,对外购买武器十分花哨,属于万国牌的,这使得武器与武器之间的配合并不是那么协调。现代战争属于体系战争,单一的武器优势无法转化成整体的火力优势。

其次,巴基斯坦军方的单兵战斗力优于印度。印度虽然每年花费的军费比巴基斯坦多得多,但是这些花费都是用来更新先进装备的,用到单兵训练上的花费并不多,这使得印军的训练整体低于巴军。这训练跟不上,在单兵较量上就很容易吃亏。


优己


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的冲突还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所以还是比较能够展现谁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强,所谓的孕肚菌是发展速度很快,也不过就是印度最近经济发展,有更多的经费可以购买武器。

首先是武器上的,都知道印度的全球火力排行榜为第四位,他是二战结束之后第一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当时印度从英国海军买走了大力神号航母,并且改名为维克兰特号航母,但是真正的打起仗来,估计前十名都进不去。



印度的军工能力很差,一来是因为印度人比较懒散,做事不严谨,曾经参加过科索沃战争的前德国军人罗兰巴特茨科认为,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怎么样,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军工体系能否制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主战坦克,显然印度不具备这个能力。

印度从国外购买了子弹生产链,但是生产的时候成本发现比进口还贵,而且合格率比较低,印度士兵都不愿意用国产子弹,更别提其他武器了。



印度之所以有现在的军事排名,主要还是得益于他花费大量的卢比购买国外先进的武器,因此它也被称为“万国牌”武器,但是就算买回来,印度也不会修,也不会保养,印度频繁坠毁的米格战机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且很多武器零件被外国垄断,当然就算不垄断的他也造不出来,一旦发生战争,只要对他进行武器禁运,印度就没招,连印度陆军副部长萨拉斯.钱德都说印度的军工比不上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拥有更强的的军工基础和科研水平。

另外就是印度的贪污腐败非常严重,购买武器的采购人员经常为了拿回扣而虚报价格,也就是印度用同等价位的钱买了更次的东西。



除了武器生产上的短板,印度的士兵素养也堪忧,这主要还是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如果打起仗来,低种姓的士兵甚至都没资格开腔,只有给高种姓士兵填子弹的份,基本上印度军官都是高种姓的人,而低级士兵都是低种姓的,高种姓的指挥战斗,低种姓的负责做炮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士兵训练和作战的积极性,同时当兵还可以子承父业,又让高种姓的军官更加懈怠和懒惰,这种情况使得印度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很低。



印度军队里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平均年龄比较大体能上也不行,而且印度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比较少吃肉,这就不得不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身体能量,造成他们肥胖,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大肚便便,这也是他们身体素质较差的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在他们的意识里,当兵已经成了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并非是用来保家卫国,加上种姓制之间的隔膜非常深,高种姓的人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和优质生活环境,而低种姓的人只能生活在生活环境很差的地方,而连种姓都没有的贱民,只能生活在垃圾堆旁边, 低种姓的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会去关心什么国运,所以他们内部并不团结。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并非是真正的通过战火洗礼的国家,缺少战斗经验。不过却从英国人那里继承了在现在看来比较迂腐的军事体系,孟烦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人物)还去参加了爱国游行,即便当警察那大棒挥舞过来时,他吓尿了裤子,相比于印度,连基本的爱国情怀都没有,又怎么去打仗呢?


风云一点通


这个说法不正确吧,印度不是军事发展迅速而是发展缓慢,可以说印度人给自己坑了自己,由于效率不高等原因,印度没能够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还是依赖于进口,可对外采购军火方面屡出问题,目前来说,印度不是没钱买装备,而是进度过于缓慢,一个合同算十年八年算意外,这造成了印度的整体军事实力处于下降的状态。比如:印度空军在顶峰时期大约有45个作战中队,到2018年仅剩下31个中队,下降了1/3左右,原本印度海军拥有两艘航母,现在也只剩下一艘,原本印度陆军的坦克数量很多,由于新一代坦克交付的缓慢,造成了坦克部队的整体水平下降,只不过印度这种实力下降,在保持在对巴方构成优势的基础之上,所以显现不出来。

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不是劣处于势地位,相反它是压制者巴基斯坦。

从历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来说,印度没有吃大亏,相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尤其是1971年,促成了巴基斯坦分裂,当年的东巴基斯坦变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国。

印度军队在印巴战场上,也许打得不是那么顺心顺手,但是凭借着整体实力强大,对巴基斯坦形成了压制性的效果,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占了整体的便宜,在战略上印度没有输掉任何一场印巴战争,这个印度没有压制巴基斯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即便在目前的情况下,印度依然对巴基斯坦保持相当大的压力,印度在经济上可能对于巴基斯坦形成10:1的优势,在军事上也在各方面形成的压倒优势,可以说巴基斯坦更多是在进行防御,考虑如何应对印度的进攻,而不是对印度进行进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