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是什么?

药文化


不用管运动形式,大原则把握好是关键,运动强度和时间是衡量运动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的初始治疗目标分为两个,分别是让血糖代谢水平正常化以及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病情恶化。



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对于1型糖尿病者,运动的作用在于控制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规律运动,改善功能能力,降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因此运动的原因并非控制血糖水平,而是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

运动的首要目标是调节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脏病风险。每周至少应当运动3到5次,每天运动更佳,应当与规律饮食和胰岛素剂量相结合,以确保血糖水平及运动后反应都相对稳定。

大部分1型糖尿病客户,用自感用力度11到14级(6到20级)下都能舒适的运动。建议使用自感用力度界定标准。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因为长时间运动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而高强度运动则会增加高血糖的风险。客户应逐渐将运动时长增加至30分钟以上,同时也要参考他们的医疗状况,没有并发症的个体同时也应该进行力量训练。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益处是潜在的包括预防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规律运动已被证明了能够提高血脂水平及高血压纤维蛋白溶解,并减轻体重。减重和运动都能够正面影响血脂水平,从而降低疾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

参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调节血糖水平并减重,因为有着80%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通过适当饮食及运动减重,能使客户在医师的指导下降低口服胰岛素的需求量。一般来说,建议进行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自感用力度11到16级(6到20集)有氧运动的时间是40到60分钟,每周运动5到6天。

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从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抗阻训练中获益,一般建议一周运动两次,每次使用8到10个动作,每组8到12次。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结合,可能对于血糖的控制及总体功能能力有着最大化的益处。



清晨碳水


我一直都认为没有什么最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坚持到底的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

糖尿病人运动如何达到有效的运动呢?

制定一个有效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内容。选择一个有氧运动、达到靶心率,坚持足够的时间,就是有效的运动。

这里简单谈一下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登山🧗‍♀️;运动强度有低中高强度,一般来说,低强度的运动适合心功能不全的、肥胖的糖尿病人,而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可以用于降血糖。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呢?

运动时心率达到靶心率的*60%【靶心率有个简单的计算🧮方法=220-年龄】

糖尿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预防低血糖,最好不要空腹的时候运动,低血糖比较危险⚠️;餐后一小时后运动比较合理;如果是使用胰岛素的人,尽量避免活动多的地方,运动后会增加胰岛素的吸收,可能发生低血糖。

每个人情况不同,运动处方也有区别。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制定。如果有问题,欢迎咨询#清风计划##真相来了##春季养生正当时#


大脑梗知识


糖尿病治疗主要是药物、饮食和运动3大部分。2型糖尿病本身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和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率,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其中指南推荐的运动为:有氧运动;

频率为:建议每周5次,每次大于30min;

强度为中等以上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有点用力,微微出汗;

推荐的运动处方:骑车、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羽毛球等;

运动时间:吃第一口饭后1小时左右,早餐后运动效果最好,冬天不宜过早、不要空腹运动。


有氧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好处:

1、有效降低血糖;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外周胰岛素抵抗;

3、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功能,减少血栓时间发生,有效保护心脑血管;

4、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胰岛抵抗引起的肝功异常;

5、减轻体重,治疗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6、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哪些糖友暂不宜运动:

1、血糖很高或者波动较大;

2、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

3、血压明显升高;

4、糖尿病足;

5、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6、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

7、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综合内科张医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增加有效运动、注意糖尿病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延缓疾病进展有极大的好处,那么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呢?

不管是何种运动,贵在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有效的运动,也不可能发挥作用。运动治疗只有在持之以恒的情况下才对延缓疾病有帮助。



因为糖尿病患者一般为老年人,所以推荐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辅以轻微的力量训练。

方便施行的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动作缓慢的广场舞、爬山。这些运动每天一个小时以上,一定会有作用。

能坚持有氧运动。再辅以轻微的力量训练就更完美了,比如说有意识的锻炼身体各肌群,例如举哑铃训练肱二头肌、举腿训练腰腹核心肌肉、拱桥训练臀部肌肉。

最后推荐一个我喜欢的APP,叫“KEEP”,这个APP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由老师带着你一起运动,甚至慢跑快走都可以帮你计算运动公里数和时间。

没有利益相关,纯属友情推荐,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妇产科小超人


你好,作为内分泌科医生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所谓的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应该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还要结合自己的血糖水平、病程的长短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来说,运动主要分为有 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建议采取

有氧运动为主,辅助一些无氧运动,如力量的训练,主要是避免肌肉的丢失。总之,主要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

什么是有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的运动,可起到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刺激心肺。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和打球等。

什么是无氧运动:主要靠肌肉爆发力完成,通常为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由于氧气不足,促使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常见运动形式包括举重、百米赛跑、跳高和跳远等。

在强度上一般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主,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项目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指消耗80千卡热量,运动的种类和时间:

●最低强度运动(运动30 分钟):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

●低强度运动(运动 20 分钟):跳交谊舞、下楼梯运动、平地骑车、打桌球。

●中等强度运动(运动 10 分钟)平地慢跑、溜冰、做广播操、上楼梯运动、 划船、打羽毛球。

●高强度运动(运动5 分钟):跳绳、游泳、举重、快跑、打篮球。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北京协和内分泌周大夫


糖尿病患者选择运动种类时要因人而异,没有适合所有人的最有效的运动。

体质较弱者,可选择散步、快步走、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太极拳等;身体较好的可以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

“糖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运动强度

一般建议选择低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运动强度宜采用40%~70% VO2max(最大摄氧量),身体状况欠佳者可从40%~50% VO2max起始逐渐增加。

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

对于间隔多长时间运动一次,每次运动多长时间,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提出,运动频率至少需3~4次/周,且每次运动时间需要20~60分钟。

有专家指出,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日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尽量选择低强度运动);每周应该运动3~5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8小时为宜。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虽然有众多好处,但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除了要注意一些常规运动禁忌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定期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应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运动前应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选择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

二是控制好运动量。适当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有利。但是,运动量过大或过于剧烈,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反而会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规律的体育运动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目前世界公认的糖尿病两大基本疗法: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首先让我们看看糖尿病人如何掌握运动强度?

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运动应该是最大强度的60%-70%,通常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最大运动强度的心率(次/分)=200-年龄,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应保持心率(次/分)=200-年龄×60%-70%;简单计算为:运动时心率(次/分)=170-年龄.

有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的运动,可以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并使心肺活动加强。如慢跑、游泳、骑行等。无氧运动一般是指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或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由于氧气不足,使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如举重、百米赛跑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无氧运动。

二、运动时间的把控

1、运动时间的选择: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饭后一小时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有效保持血糖平稳。

2、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时间大约6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时间和运动后恢复整理运动时间。提醒糖友们必须注意的是:在达到应有的运动强度后应保持20-30分钟,这样才能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运动治疗适用于病情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有规律的、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运动。糖友们让我们为了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延缓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开心的、有效的运动吧!谢谢阅读。欢迎互动。记得分享给更多的糖友哦。


药事健康


作为慢性疾病的糖尿病来说,恢复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于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更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例如饮食和运动。运动是让身体细胞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方式,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太极拳: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可以练习太极拳以缓解病情,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如果糖尿病患者练太极的话,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水中运动:一些水中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如糖尿病患者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这些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和改善身体灵活性,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散步: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保持一定时间的散步,因为散步简单易行,保持一定时间的散步,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压力,同时,散步也可以消耗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对于降低血糖,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意义重大。 间歇式运动:间歇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所谓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运动虽然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但是在糖尿病治疗当中,适当的运动可以对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达到缓解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病情恶化的作用。希望患者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最佳的运动方式,争取早日获得健康。


郭兴伟681


我老公糖尿病十来年了,我说这是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血糖高,他不承认说是遗传。

让我们先来看看糖尿病是怎么找上门的:

1.遗传因素—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是会遗传的,我老公家堂兄弟七个有六个高血压,三四个糖尿病

2.环境因素—俗话说就是大鱼大肉吃多了,又不运动,那不仅仅糖尿病会找上门,其他毛病也会接踵而来

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还伴随着头昏、乏力。如果本来是个小胖子,在很短的时间突然爆瘦,那不一定是减肥成功很可能是糖尿病


去了医院跟医生一聊,你会发现你未来的生活了无生趣了,你喜欢吃的好多好多美食不能多吃了,酒也不能喝了,医生告诉你烟最好也戒了吧。。。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适量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健身操、多干 点家务也不错,嘿嘿),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乐享菁鲜


十一回家的时候,发现隔壁院子的小豆子又圆了一圈儿,小豆子今年19岁,但体型却壮硕许多。中年人的啤酒肚都上了身,一问已经快85kg了,个子还不是很高。几个月前小豆子因为经常贪睡,到医院检查时发旋血糖升高,空腹有7.5mmol/L!餐后11mmol/L!虽然还没有多次检测,虽然不能称之为糖尿病,但可以算是高血糖。

后来听小豆子奶奶说,他爱吃肉,还喜欢喝饮料不爱运动,家里独宠,也不怎么帮家里干活。这么小的年纪,代谢出现了问题。豆豆奶奶问我怎么办?减肥……



现在许多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小的孩子血糖血脂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排除先天因素外就是自身生活饮食习惯问题。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眼底动脉硬化、心脏病、肾病、周围神经病等等,轻则伤身,重则伤命。



其实没有什么最好的运动,坚持就是最好的!与其制定完美的计划,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施它!每周坚持有氧运动,坚持你的消耗>摄入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心肺功能可以的情况下游泳跑步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余力,无氧运动也是可以考虑的,可以增肌,增加基础代谢率。

运动是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又能减重,也能解决很多问题,还你完美体态~

除了运动还有就是需要保持饮食的健康!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千万不要轻易小看糖,糖也是万恶之源,升高血糖是一方面,而且还会影响代谢,增加体重。还要多食用蔬菜,吃白肉少吃红肉,减少油脂的摄入,管住嘴才能连同运动一起良好的控制血糖。正所谓能吃药不打针,能食疗拒绝药物。

目前,糖尿病也是无法攻克难题,运动不足及饮食不协调已经成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国内外各项指南已经将运动设为糖尿病的中药治疗。所以,动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