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中山杉杉科落羽杉属植物,是杉木中的升级换代产品(完全可替代普通的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水杉、池杉)。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在昆明、重庆、成都等亚热带地区表现为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至宽卵形,枝叶茂密,树干通直,挺拔秀丽。根部遇潮湿环境时常长出奇特的膝根。胸径可达2米;树皮为长条片状脱落,棕色;枝条呈水平开展;树冠以圆锥形和伞状卵形为主。树叶呈条形,互相伴生,叶子较小。雌雄球花为孢子叶球,异花同株;球果圆形或卵圆形,有短梗,向下垂。种子为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多边形,皮质较厚。花期4月下旬,球果成熟期10月。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118(落羽杉中山302*墨西哥落羽杉)等多个无性系。

中山杉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云南和重庆等地; 适生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原湿地和沿海滩涂地。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是湿地生态治理、湖滩造绿、江滩绿化的优良树种。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优点:

具有生长迅速、耐水湿、耐盐碱、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树干挺拔、树形优美、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绿色期长等特点。

观赏性:树干挺直高耸,树冠呈圆锥形,树叶绿色期长,比水杉和落羽杉绿期长1-3个月,适宜于绿化景观及行道树栽植。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生命力强:中山杉不需要特殊的栽培管理措施,养护管理技术粗放,引种和试种地没有发生过明显的病虫害,对土壤要求不严,实验区域内的任何土壤均可栽培。

生长快:中山杉幼苗从第3年开始进入速生期,在良好立地条件下,树高年增长0.8——1.0米左右,郁闭成林快,速丰性极强,积材量是同龄水杉和落羽杉面积的2.5—6 倍。

耐盐碱:沿海地区常年受到海水冲刷、浸泡,土壤盐碱化现象日趋明显,且一般植被难以在盐碱土中生存。中山杉则耐盐性状突出,在土壤含盐量≤5‰,PH≤9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耐水湿:夏季湿热多雨,树体易浸水受涝,而中山杉耐湿性强,有时水淹2-3周,植株也未受不良影响;同规格的水杉则会出现枯黄、烂根等症状,甚至枯死。中山杉喜水湿,能长期浸泡水中,其耐涝性近似柳树。

抗风力强:中山杉因枝条柔韧性强,沿海地区10级左右台风过后,无倒伏折断现象。

木材好:木材结构细密,干湿差异小,变形小不易翘裂,韧性强,耐冲击,硬度适中,耐腐,耐湿,适用于建筑,室内装修,桥梁,船舶及家俱等,通过对中山杉136(9年生)木材取样进行研究分析,中山杉也是优良的造纸原料。

中山杉为何能成为中国国家级的优良树种

中山杉不仅具有巨大的材积生长量和生物生长量优势,而且对盐碱和干旱生境的适应性也很突出,在我国未来用材林、能源林、碳汇林、休闲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运用于我国湿地生态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盐碱地绿化造林,以及城乡绿化和农田林网等方面。目前主要运用于大规模用于湿地修复、防护林建设、盐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的推广应用。因此,中山杉具有比较优秀的经济、生态及特殊栽植应用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