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關注小豬De侶行,分享不一樣的風景和心情

作為抗戰時期蔣介石

六次手諭、口諭嚴令之下建成的“天字第一號工程“”,樂西公路西出樂山、經峨眉、龍池,來到金口河後,隨即甩開大渡河,向北一頭扎進逶迤險絕的群山之中。在翻越雨霧瀰漫、渺無人煙又高寒缺氧的蓑衣嶺埡口後,便進入了漢源縣境內的巖窩溝路段。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巖窩溝 築路的絕境之地

雖然巖窩溝的海拔遠不及蓑衣嶺,但卻是一個左鄰懸崖右面絕壁、深溝大壑的魔鬼地帶。藉助地圖,可以清晰的看見

橫亙在皇木鎮與永利鄉之間的那道數百米的巨大深淵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鑑於當時有限的工程技術條件和工期的緊迫要求,公路修到這裡後根本無法架橋,線路只能選擇沿巖窩溝的峭壁懸崖呈“U”字形展線,從堅硬如鐵的半山腰中硬鑿出一條路來。

而施工則採用最原始的辦法,將築路民工用繩索從幾十米高的山頂垂下,懸於半空中。用鋼釺、鐵錘一錘錘的鑿,安放火藥炸開岩石再推入溝底。工期緊張時更是不分晝夜,晚上點著松枝火把連續作戰,如此週而復始直至打通整個路段。

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死於繩索磨斷,山體崩裂等各種事故。他們住的是四面漏風的窩棚,吃的是難以下嚥的糙米雜糧。每每遇到事故清理出同伴的遺體,扔下懸崖後又拿起鏨子繼續趕工,更多的人掉入深淵摔得粉碎甚至連屍身都不可尋。

據史料記載,為打通巖窩溝7公里長的路段,就有1400多民工死亡,僅墜崖身亡者就達40餘人。但我認為鑑於當時那種情況,已很難準確的統計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時至今日,當年築路工人用鋼釺在崖壁上留下的鑿痕依然清晰可見。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石筍 永遠的豐碑

這是一條從完整的山體中硬摳出來的路,巖窩溝最窄處僅有5米寬,勉強容一車通行,旁邊矗立著著名的標誌物-“石筍”,那是山體分離後留在原地的高大巖體,成為了永遠的風景。

巖窩溝通車初期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路旁便是數百米的深淵,經過後世的不斷的維護,現在路面已經全部硬化,並增加了水泥護欄,通行條件已大為改善。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忠魂筋骨 永昭日月

在巖窩溝路段轉彎處,路幅才稍顯寬敞。這裡兩山相對,一座小石橋上跨深溝,橋下溪水潺潺。路旁立有一塊“忠魂筋骨 永昭日月”碑

立碑的發起人是楊本華先生,一位臺灣出生的飛虎隊成員後代。他一直致力於蒐集與飛虎隊抗戰有關信息。當他完整走完樂西公路漢源境內55公里後,痛心於樂西公路被湮滅在荒煙蔓草之間,感嘆到:“這樣一個悲壯的全民抗戰歷史怎麼不見於教科書上,能讓代代中國青年知曉全中國人在抗日戰爭期間為國家所做的奉獻。”

在他的倡議下,社會各界於2011年8月14日在巖窩溝樹立這塊“忠魂筋骨 永昭日月”碑,紀念那些為修路捐軀的先輩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結束語

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長達525公里的樂西公路全線正式竣工通車,共徵集了川康地區彝漢等各族築路民工24萬餘人,全線動土850多萬立米,鑿石240多萬立米,架設橋樑2600米,鋪設路面117萬平米,歷時僅一年半就建成通車。由於缺糧、疲勞、疾病、工傷等原因,致傷亡人數竟多達三萬人...


當我用半天時間沿樂西公路從金口河來到漢源,回望這條在峻嶺中逶迤盤旋的道路,仍禁不住心潮澎湃。

七十八年前,那群以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公路管理處處長,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傑”的趙祖康為代表的先輩們,用常人無法想象的勇氣和意志力,克服了各種險惡的自然環境,在中國西南腹地深處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以平均每公里犧牲八人的代價,建成了這條抗戰公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米公路一縷魂正是那群築路者們最悲壯和真實的寫照。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盤旋在崇山峻嶺中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沿途經過的高山草甸,牛羊成群


這是一條絕不該被遺忘的公路。我們應該把它的故事說與子孫後代,全民抗戰並不只有那些犧牲在炮火硝煙中的戰士,也包括這群“藍褸開疆”的民工們,

雖然他們未曾留下名字,但他們卻永遠名垂青史。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當年修路主要的壓實工具,石碾子


提示:

1、從金口河到五池村路段均為鋪裝路面,路況良好。

2、五池村海拔1800米左右,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環境優美,有許多農家樂可提供住宿,戶外愛好者可以從這裡徒步大瓦山。

3、五池村到蓑衣嶺路段為非鋪裝路面,完整保留樂西公路最初的面貌。由於已進入高海拔地區,常年雨霧籠罩,地面溼滑,能見度較差,請小心駕駛。

4、巖窩溝路段坡陡彎急、路幅較窄,通過前需注意錯車。

5、全程無任何門票。


樂西公路 從蓑衣嶺到巖窩溝 探尋七十八年前數千條生命鑄就的豐碑

樂西公路金口河到漢源段線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