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些影视剧把历史上的隋炀帝刻画成了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你怎么看?

昌延二


在一些历史小说和电视剧《隋唐演义》中,杨广常常被赋予一个荒淫无度的形象。杨广在面对自己的美貌的妹妹时也忍不住淫欲之私,说出了"女人之于本王,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余者无不可"这种令人惊骇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除了是生他的女人和他的子女,其他的女子都可以成为他的后宫,这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

那么在实际情况中,隋炀帝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在正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并且在正史的记载中,他是"美姿仪,少聪慧"的形象。这样的人即使心里是这样想的,也不会光明正大地将这种话说出来,何况杨广从来就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隋文帝想要改立太子之时,亲自前去杨广的府邸中查看,看见杨广府中的乐器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琴弦也大多断掉了,好像很久没有使用过的样子。因此觉得杨广对歌舞艺伎都不感兴趣,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耽误国政,因此十分赞赏他。

而后,杨广更加精心地伪装自己,当时独孤皇后十分厌恶自己的儿子和部分大臣宠幸小妾,又恰逢太子妃突然病死。于是独孤皇后派人监视太子杨勇,杨广得知后,就每日和自己的妻子萧氏待在一起。从不去侍妾那里,侍妾的数量也仅仅刚够规定的数量,因此皇后也十分喜爱杨广。

杨广在日常生活中,精心伪装着。不仅生活朴素,而且对人十分恭敬有礼,因此当时朝内外都对杨广称赞不已。终于,常年的伪装让他得到了隋文帝和皇后以及朝中大臣的信任,他被改立为太子。

这样一个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怎么会堂而皇之地说出这样一句遭人诟病的话还让它流传了下来呢?更何况,历史上的杨广十分尊敬自己的正妻萧氏,萧氏出身名门贵族,聪慧美貌,仪态万方。杨广从未冷落过她或者让其他宠妃凌驾在她的头上,他对萧皇后倍加宠爱,称得上"恩隆好合,始终不渝"。

杨广之所以被指责昏庸淫荡主要是因为这两件事:第一件事说是杨广在父亲杨坚去世的当晚就奸淫了自己的两个庶母宣化夫人和容华夫人,但是这件事情并无相关正史记载,真实情况尚存疑论。更何况,隋朝皇室的身体都流着鲜卑人的血液,父死子继在鲜卑人看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而另一件事就是说杨广造了一栋楼专门来安放各色的美人,这些美人们都穿开裆裤,方便让杨广随意凌辱。

崔瑞德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道:"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隋炀帝是一个暴虐的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残忍,相反,他有自己的政治想法和抱负,并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或许就是对他极好的赞美。

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隋炀帝只能任史家来书写他的模样。这些淫乱的丑事多数是由后人书写的,对于历史我们不能够完全的交出我们的信任,而应当去仔细的判别。

隋炀帝的主要精力其实还是放在治国上的,但是他想法太多,操之过急,做了许多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情况的事情。因此受到人民的反对,他或许真的暴虐,或许真的残忍,或许真的淫荡,但这些都应该由我们去证明,而不是听信野史之言,盲目随从。


煮酒君


隋炀帝杨广的确是个暴君。最近网上风传一股翻案风让人很是不解,杨广、魏忠贤、慈禧等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纷纷被美化成圣君贤臣;就连岳王庙前跪着的秦桧都快要被抬进庙里供奉了。看完以下罪证,便可知丹书青史是如何记录的。


一、大兴徭役,天下疲敝

据不完全统计,从604年至611年,不到九年时间里,炀帝先后役使近六百万男丁用于营建东都、筑长城、修运河等大型工程。在古代农业社会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隋文帝驾崩时,全国人民共八百九十万户,除去老人、小孩、妇女,每户最多能出两个男丁。那么这六百万男丁几乎涉及了全国半数家庭。

以至于修永济渠时,男丁已经不够用,连妇女都被派去做工。青壮年都去工地干活,没人种地,田税还不能少交一分,再加上贪官污吏盘剥。百姓无奈之下只能相聚为盗贼才能得以保命。只到公元611年,天下已然盗贼蜂起。


二、三征高丽,最终亡国

公元612年,炀帝不顾天下盗贼四起,民不聊生。组织百万大军征伐高丽,因为军队人数太多,根本无法提供粮草、军械、运输等后勤保障,百万大军大败而归,只有二千多人逃回隋朝。

613年,炀帝二征高丽。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谋反,攻打东都洛阳,天下震动。炀帝无奈班师,伐辽再次无功。

614年,炀帝下诏三征高丽。此时已然天下大乱,征募的兵士都无法抵达前线。高丽诈降,炀帝也就坡下驴,班师回朝。

三次伐辽是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束稻草,此后天下群雄并起,以至隋亡。

三、暴君为祸,甚于昏君

隋炀帝不一定是昏君,却是暴君。昏君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在皇宫内荒唐,为祸尚小。而暴君往往心怀天下却志大才疏,从而乱政频出,祸乱天下、终至亡国。


诚然,炀帝开科举、筑长城、修运河,功劳甚大。可是这些事情都是要人民来出力干的,人民不是机器。他们需要吃喝休息、生息繁衍。而炀帝暴政彻底让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只能揭竿而起、推翻暴政。


张睢阳齿


我们今天看到的隋炀帝的形象基本是李唐王朝想让后人看到的形象。毕竟李家曾经是杨家的臣子,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以李世民登基滞后,为杨广著书立传,免不了就要丑化杨广,将其塑造成一个暴君的形象。

历史上有很多的帝王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例如商纣王,商纣王就是周朝强加给帝辛的形象,目的就是为了丑化他,使周王朝看起来更加正统一点。其实当时大周的实力是不如商朝的,周文王趁帝辛带兵在外,军队疲惫,发起了牧野之战,并灭掉了商朝。

隋炀帝似乎也是这样,被后继之君丑化抹黑,杨广除了脑子抽风,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其实他的很多作为都是很积极的,对于国家也是有很多的贡献的。

例如,修建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修建在1000多年以前,但是也为后世造福了1000多年,甚至现在还在发挥着他的作用。

开创科举。隋炀帝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所以他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科举制,这又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件。

杨广开疆扩土,巡视全国,东方的亚历山大。。。巡视全国这个真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三征高句丽,肢解突厥,把当时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两个蛮族给打残了。


历史小呆瓜


昏君是古代对无道君主的称呼,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昏聩不明,二是荒淫无道。隋炀帝杨广是否昏聩不明,我们暂且不论。单就其荒淫程度来说,在正史及唐代的杂史笔记中都有记载,并非是影视剧的凭空杜撰。

杨广虽然在史书上记载的是荒淫无度,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他执政的十四年间,还是干了不少事情的,是有一定政绩的。因此杨广并非完全昏聩不明,也划不到古代昏君之流,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个荒淫的暴君。

杨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在位期间,修筑大运河,营建并迁都洛阳,更改度量衡等,这些都是正面所为。但他数次征战,曾西征吐谷浑、三攻高句丽,致使民愤四起。

史家们总喜欢将杨广的放荡无度与其父杨坚的稳重节俭来对比,再加上大量被窜改的史料与传奇,都将杨广在无形中推到了昏君之类。尤其是他的荒淫无度,被史料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描述,至于真假却不得能知。

史料中的杨广是一个极其放荡且无节制的君王。对杨广的私生活,在正史及唐代的《述楼记》与《大业拾遗记》等杂史笔记中都有记载。据记载,杨广在即位当年就修筑豪华的西苑,内有十六院,存着大量美女。

每院有二十八名美人,专供杨广消遣。这些美女在苑内夹道席地而睡,杨广每夜置于其中轮番临幸。但他并不满足,他对內侍说,此地过于宽敞,要是能有曲房小室、幽轩短槛该有多好,随后近侍献图开始修建。

数万民夫仅用一年时间就修成了一座巧夺天工的“迷楼”。楼内幽房曲室互相连通,犹如迷宫一般。楼上有四张宝帐,分别名曰:散春楼、醉忘归、夜酣香及廷秋月。杨广选数千良家女居于楼中,大多是袅袅婷婷的幼女。

杨广尽心受用,恣意为欢,每次驾临,都是数月不出。有一次,大夫何稠向杨广进献御童女车一辆。此车不大,专门用来临幸童女,只要车子一动,便有机关会自动缚住童女手足,女子便会纹丝不动。

杨广当场进行了试验,简直是快不可言,大喜之后为其取名“任意车”,有“任其意以自乐”之意,何稠随后被加官进爵。之后,杨广又叫画工绘制数十幅男女交媾图挂于阁中,他一边临幸美女,一边观图助兴。

有个叫上官时的人深知杨广的心思,送上三十六面乌铜屏,可围成屏风,能环视于寝所之内。杨广让人将其置于楼上,与众美女脱光衣服,裸体相戏,其外形一并迎入屏风之上。杨广大喜之后,赐金于上官时。

明朝的《隋炀帝艳史》一书也将杨广的荒淫描绘的淋漓尽致。据书中记载,杨广得到任意车之后,日日在车中受用各色幼女,弄得美女痛苦不堪。他是不分昼夜,尽着性命在迷楼中受用。而迷楼有三千幼女,杨广难以尽享。

正好有一名道士献上丹药,杨广服用后欲火如焚,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数十个美人俱已幸遍。此后,据说杨广天天服药,日夜尽兴为欢,而那药性燥热,吃下后不免齿裂唇焦,口渴难熬,只得以冰块来解燥热。

艳史中的内容听起来似乎荒诞可笑,但其人事都是有出处的。从史料文献中可知,隋炀帝杨广的性欲强烈,宣淫手法多样,以嬉戏童女为主。性欲本身并无美丑,若与理想结合则为美,若与私欲相携便是丑。

民间文学将杨广描绘的更加荒淫无度,是以各种方式沉迷于女色。但杨广对自己的皇后萧氏却是一往情深,从让其受过冷落,至始至终对其恩宠有加。从这点来看,杨广似乎又荒淫有度,并非史料上所记载的。

在封建帝王中,杨广决不是最荒淫昏聩的,相反他也是有些才能的。但这些才能又抵不住骄奢淫逸之风与小人的阿谀奉承,这对杨广来说是致命的。因此杨广的行为并非空穴来风,但也不会像史料上如此夸张。


野史也是史


现在有些人啊,想洗白李鸿章,洗白隋炀帝,抹黑诸葛亮,抹黑岳飞,其实就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你看,我知道的东西你们不知道,我的观点和你们不一样,是不是我挺牛逼的?

可是你知道的那点史料,别说史学家了,任何一个正经研究历史的人,会不知道吗?恐怕知道得比你多得多了吧?那为什么就是有人偏不相信这么多人下的结论反而相信自己是对的呢?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点是,

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初衷是好的吧?目标没错吧?但是苏联玩崩了,说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家不及格,没问题吧?

王莽的新朝做了很多改革,他的初衷也是想让国家更强大,没问题吧?但是王莽玩崩了,说王莽作为一个失败的执政者应该也没问题吧?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初衷也是好的吧?有几条法令应该也挺不错的吧?但是青苗法等政策不顾及宋朝现实,招惹太多得利阶级,政治上不够成熟,结果变法失败,把王安石和张居正之流一比,好像差距也蛮大的吧?

以上这么多人,他们的初衷无一不是好的,事实是历史上失败的君王将相,他们有几个的初衷不是好的呢?他们能走到那个位置,能找到社会问题在哪里的也不在少数吧?可是为什么历史的凌烟阁里没有他们的位置呢?能力不足,手段不够罢了。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本来就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能看他想做什么?为什么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都能认可历史人物的平庸,而到了杨广这里,就不愿意 承认了呢?

他老爹给他留了一手好牌,社会国泰民安,府库充裕,突厥在杨坚手上并不强大,结果过了几年全国狼烟四起,百姓纷纷起义,你告诉我这不是杨广的锅是谁的锅?你修大运河的时候没考虑过要多少人力财力,你征服高丽的时候没考虑过国家承不承受得了?了解国计民生不是任何一个君王的本职工作吗?你tm这都做不好不是能力不够是啥?为君者要有心胸,要能纳谏,这是一个明君最基本的要求了吧?你连这都做不到,大臣杀了一个又一个,你还想名垂青史?

扯关陇贵族的人,先不提这个到底存不存在,你们也给出一些史料或者研究证明,关陇贵族确确实实威胁到了隋朝统治,一点证据都不举就在将关陇贵族,不是知乎的风格吧?不要随便听了一些戏说和贴吧就把它与正史混为一谈,不然这和阴谋论和民科有啥区别?

把隋炀帝和李世民放在一块讨论?我觉得李世民棺材板都快盖不住了,一个一手缔造了唐帝国,下启高宗、明皇盛世的人,一个率800人破了虎牢关,不仅个人武力牛逼,在中国历史上也能排的上号的统帅,下马当皇帝又有贞观之治这样的成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帝王榜里也妥妥前几的存在,无数后代甚至如康熙皇帝想要超越的人物,也就太祖能在词里稍稍说一句“稍逊文采”,结果竟然有人拿隋炀帝和他讨论?你把宋太祖朱元璋康熙这帮家伙放在啥位置。

我也想成为马云啊,可是我并没有成为马云的本事。

昏君就是昏君,暴政就是暴政,史书里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几句戏说就能洗白的。

将历史,也是要讲基本法的。



橘子简讯


我认为隋炀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皇帝,他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受历史书及其影视剧的影响,我们许多人都认为其是一个荒淫无度,弑父杀兄的无耻小人,是这个在历史上有一定的依据,是他无法掩盖的过错。然我们不能因为他犯了错,就否定他的功绩,理所应当地认为他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无耻、无能之徒,而应该看到他的功绩,看到他对推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以下我就列举几条他的功绩:

1、帮助其父隋文帝统一了天下,巩固了我国社会的统一。

2、开创了科举,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的新模式,使得一些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依旧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路,促进了社会的公平。

3、主持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4、开发了西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综合上述,我觉得隋炀帝虽然在在位期间犯了一些过错,但这无法掩盖他的功绩,他仍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位的皇帝。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奥!!!!


尝尽中华五千年


隋炀帝本名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许多影视作品中都将其刻画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反派,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的隋炀帝更是荒淫无度,弑兄辱嫂,每日只知享乐,让不少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都觉得隋朝的覆灭是他一手造成的。

然而,实际的历史上,隋炀帝也许有过,但是他的建树也是不能忽视的。

隋炀帝在位期间建东都、复长城、立科举,开凿大运河开通南北航运,增加南北之间货物运输便利,减少运输的时间与损失。

但是,如今大众对其印象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隋朝覆灭,李渊登基之后,为了显得唐朝的名正言顺,在史书记载上,对于前朝事地记录有失偏颇,据记载,“隋炀帝”这个庙号也是李渊给杨广的。

其二,如今很多影视作品都会将时间设定在隋末唐初,自然而言的,李世民等人会被放在一个正面角色的位置,他们与之对抗的隋炀帝不出意料地会被放在一个反面角色的位置,为了制造足够多的矛盾,塑造隋炀帝的昏庸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其实回顾很多影视作品,也会发现不少历史人物被“抹黑”

例如,历史上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是一位心存仁义,并且有优秀的政治眼光和才干,但是,在影视作品的呈现中,李建成成为一位小肚鸡肠,只着眼眼前利益的小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

有的时候,还是有点心疼这些历史人物,毕竟他们是没有办法为自己进行辩解的,只希望编剧在树立人物角色的时候,还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最起码,人物的丰满性还是要有的。


影视圈Magazine


亡国之君,尤其是立国时间短、先一代君主较为贤明、成功的时候,作为弄丢政权的直接责任人,史书上的评价都是不高的。隋炀帝杨广也是如此。

1、隋书其实是唐代人编的。为了表明唐代隋的正统性,必然抹黑隋炀帝;

2、隋炀帝的灭亡并不在于所谓的荒淫,而在于过于激进、过度的耗费民力。修运河、修东都宫殿,尤其是对高句丽的战争失败,极大的损害民力。在农耕时代,隋不过5000万人口。民变加之以贵族的叛乱,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唐人不可能客观评价隋炀帝;

3、修史的人,对君主的评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偏重体恤民力、爱民休养的君主;重视文治而非武功。因此,凡不恤民力的君主,均会被“皮里阳秋”,更何况是亡国之君。

4、电视剧为了表现戏剧性、胜利者的英雄性,还有就是符合一般大众“败家之子,总归是不肖”的价值判断,所以,就更会大肆渲染了。


登高望远水


其实这并不是影视剧编剧的有意为之,因为确实是根据正统的唐朝史书改编而来。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恐怕就要提到唐朝的开创者李渊父子了。而在史书上把隋炀帝描写成这个样子,绝对是故意和预谋的。其他的不用扯,就一个目的,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还有圣明的统治。这种时候当然需要一个反面教材啦,对象就是现成的隋炀帝。所以唐朝的史书对他多有刻意抹黑之处,比如您提到的“昏庸无度”,这个说实话,中国历史上几个皇帝的女人少了?李渊那么多个儿子,谁生的?李世民的老婆那更是多了去了,到底谁荒淫无度啊?所以还是那句俗得不得了的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归哥聊历史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中的隋炀帝的确是一个昏君,而许多影视剧也是根据有关历史改编的,所以基本上隋炀帝的形象就是一个昏君。

可据历史学家考证,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其实也是很有作为的,他也是有宏图大志的,只不过他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时候操之过急了,导致民不聊生,最后灭国的。如果当从他做的事去看,他其实很有作为的,大家熟知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他修的,这是很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把南方和北方很好的连接在一起,促进了南方和北方经济交流,商业贸易交流,粮食的运输以及南方和北方人们的交流等等,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还有他征讨高句丽,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影响力,也扩大了领土,这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其他还有好多他做的事客观来说也是很好的…

而在历史里他为什么是一个昏君,这就要从他亡国说起了,因为他急于求成,没有给百姓修养生息的机会,使得民怨沸腾,而一些投机者也抓住机会起义,灭亡了隋朝,而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为了增加自己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就大肆抹黑隋炀帝,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来拯救大家的救世主形象,才更有利于强化自己的统治,获得更多的拥护…当然,隋炀帝的确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例如他是不是杀父,这一点也使他背上不孝的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