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过日子,能说谁养活谁呀!”

这是来自京派作家叶广芩的小说《豆汁记》一书中,主人公莫姜说的一句话。

叶广芩,是继老舍之后,又一位著名的京派作家。她出生于北京,祖姓叶赫那拉,正统的皇亲贵胄,所以她也被称为“格格作家”。叶广芩从小在王府长大备受宠爱,但由于时代变迁、家族衰落,后来不得不一人去往陕西,一去便是四十年。正是这独特的身份与经历,作者在《豆汁记》这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生活本有风雨,要以豁达的心态对待。

《豆汁记》是以人物莫姜为主线,讲述了她11岁被选入宫,在寿康宫专职打点敬懿太妃膳食。28岁被太妃指婚,嫁给御厨刘成贵,本想有了安稳,却不幸惨遭毁容和被抛弃。流落街头后被叶四爷“捡”回家,因厨艺好成了叶家的厨师。

多年后,负心人刘成贵走投无路回来找莫姜,她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原谅了刘成贵还接纳“小三”的私生子刘来福。最后因刘来福要“造”叶家的反,为了报答叶家的恩情,无奈之下和刘成贵一起烧炭自杀。

作为一部京味小说,书中不仅展现了经典的老北京饮食文化,更有藏在饮食中的人生哲理。除此之外,作者还用莫姜的悲欢离合,为我们揭示了相伴到老的婚姻是怎样的不离不弃。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爱是婚姻的基石,学会担当才不会伤害

故事刚开始,莫姜便在大风雪的冬日流落街头,被叶四爷“捡”回了家。而导致她无家可归的是她的婚姻。

莫姜和刘成贵本没什么交集,但在一次敬懿太妃招待娘家人时,将刘成贵借到寿康宫厨房帮忙,老太妃赞赏他的手艺好,不仅赏了他三十两银子和一个白玉板儿,还将身边最喜欢的莫姜许给了他。赐婚本是好意,却给莫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被赐婚后,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莫姜,心里想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后半辈子也算有了依靠。但她却忘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需要两情相悦,而非一厢情愿。

当刘成贵得知,莫姜既不好看又比他大八岁时,他是非常不满意的。但在那个皇权统治的时代,被赐婚是一种荣耀,他不能拒绝,也不敢拒绝。

这时的莫姜虽然已经28岁,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她对自己的婚姻及未来并没有任何思考,而是处于一种盲目顺从的认命状态。而刘成贵却并不想认命,但他又不敢抗争,所以他选择了放纵,同时也埋下了伤害的种子。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刘成贵虽然接受了赐婚,但他并不在乎莫姜,于是经常到妓院找相好的。但对于这件事,莫姜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还是怨我,性情太冷,相貌平常,没本事拢住男人,况且我比他大八岁。”

从莫姜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不自信的。在男权主义盛行的封建时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这也是导致莫姜认命的原因。同时在莫姜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旧社会女性的缩影,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她们不懂得抗争,盲目又卑微的生活着。

刘成贵不但嫖而且赌,虽然有好手艺挡不住赚钱,但还是把家当挥霍一空。最穷的时候,家里的被褥都被揭了去。

不仅如此,有一次刘成贵又赌输了,便想要太妃赐给莫姜的扁方。那是莫姜青春的见证,她当然不会给,争吵时刘成贵便用刀划伤了莫姜的脸。而更糟糕的是,刘成贵不仅赌输了钱,还把莫姜赌了进去。他把莫姜输给了一个叫陆六的小混混,但因为莫姜年龄大,不好看脸上还有疤,把陆六吓跑了。

典当妻子,实属无耻。刘成贵觉得没脸便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他被冻死了。因此无家可归的莫姜,便流露到街头,被叶四爷“捡”回了家。

不难看出,这场婚姻是时代造就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但是除此之外,也让我们明白了婚姻除了爱情,还需要有坚守和担当,坚守婚姻的底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莫姜的不幸正是源于,刘成贵没有担当的行为。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来独往,而是两个人的共同前行。即要有爱情作为基础,也需要担当进行维护,既然接受就要负起责任,否则伤害便是注定的结果。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婚姻需要包容,懂得原谅才能走的长久

莫姜在叶家的生活也算有了安稳,但是刘成贵的“死而复生”,打破了这种宁静。

刘成贵把莫姜输掉后,觉得再没脸回北宫门,便去投靠了伪满洲皇帝溥仪,还把情人卫玉凤接了过去。但因为刘成贵好赌又染上白面,不仅败光了钱财还落下了残疾,后来卫玉凤跟了日本的调度,扔下了不知跟谁生的私生子。之后日本战败溥仪被打到,走投无路又残疾的刘成贵想起了原配妻子莫姜,便带着孩子回北京找到了莫姜。

经历了事态变迁,“浪子回头”的刘成贵,终于明白了敬懿太妃赐婚时说的话:“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的道理,也懂得了莫姜的好。人生总是经历过,才会走向成熟,明白失去的含义,才更懂得珍惜。

再次见到刘成贵,莫姜没有歇斯底里,而是“哇”的一声哭了,蹲在地上捂着脸。刘成贵紧张的捏着裤子说:“莫姜,我对不起你”。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莫姜的哭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女人期盼和等待的心酸,也看到了亲人重逢后的欣喜。对于过去,莫姜没有抱怨记恨,而是宽容地原谅了刘成贵,并接纳了卫玉凤的孩子刘来福;还把敬懿太妃赐的翡翠扁方卖了,在王驸马胡同租了两间南房和刘成贵过起了日子。

很多人都觉得莫姜在叶家的生活很好,还非要原谅“渣男”刘成贵,真是罪没遭够!可是我们都忘了,叶家虽好,但那个家并不属于莫姜。

“回来也好,我们好好过日子,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莫姜对家的渴望,而有了刘成贵她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正如书中所说:“莫姜不再与我同住,她每天回家了。”家是心灵的港湾,在生活这片海洋里,我们终究要找个属于自己的彼岸停靠。

而刘成贵也并非真的十恶不赦,回来后他在粉房找了工作,并在“自然灾害”期间,每天都给叶家送豆汁,帮助叶家度过了那个难关。可以看出刘成贵也是善良的。

而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像刘成贵一样,年少轻狂时浮躁的认为,生活太过平淡,婚姻没有激情,总想去外面寻找新鲜与刺激。但是经过兜兜转转,才发现真正对我们好的,是像莫姜一样站在原地,永远敞开大门等待我们归来的港湾。

感情需要呵护、婚姻需要经营,再相爱的夫妻,也会有吵架拌嘴的时候,只有懂得包容和原谅才能走的长久。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平淡见真情,幸福的婚姻在烟火五味里

62岁的刘成贵瘫痪了,莫姜不仅没有嫌弃,而是辞了叶家的工在家照顾他。吃饭时,莫姜一勺一勺把些个糊状的东西喂进刘成贵张斜的嘴里,刘成贵边吃边顺嘴角往外流,莫姜就迅速用碗边接了,用毛巾把嘴擦净,再喂下一口。其细致与耐心,不异关照一个婴儿。

纵观莫姜和刘成贵的婚姻,虽然坎坷,但能说她们不幸福吗?我想她们是幸福的。就像书中所说:“阳光照射在屋内,光线中飘浮着细细的微尘,一切似乎都变得很柔和。刘成贵一脸的满足,一脸的幸福;莫姜一脸的平静,一脸的爱意。折腾了一辈子的夫妻,到了竟然是这样……”

虽然因为刘来福到叶家造反,为了报叶家的恩,莫姜和刘成贵一起烧炭自杀了,但也为他们的婚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幸福的婚姻,并不是没有坎坷,而是经历了磨难,依然可以不离不弃、携手相牵。

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中,姜溪烈奶奶14岁和曹炳万爷爷相识,从羞涩懵懂到携手相牵再到白头偕老,他们共同走过了76个春秋。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他们春天一起上山砍柴,夏天一起采花、挖野菜,秋天一起打扫落叶,冬天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一把年纪依然穿着情侣装出门,走路也总是手牵着手。

虽然也经历过12个孩子没了6个的伤心,也曾因忍受医生检查的疼痛时,没能听到对方关怀的话语而失落,但他们依然携手前行、相濡以沫。

即便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可他们却演绎了婚姻最美的模样。

11岁入宫28岁被赐婚,坎坷一生无奈自杀,悲苦中仍有幸福

正如本书所说:“布衣暖,菜根香,恬淡平静的百姓日子是最弥足珍贵,最舒服养人的。”

而现实中的我们,浮躁的内心使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一味地追求着外在物质上的满足,以为这才是我们幸福的标配。却忘了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显赫的身份和财产,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懂得包容的基础上的。那是金钱无法取得的。

巴法利·尼克斯说:“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的是诗篇,而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

的确,生活终要落入平凡,不是每个日子都能泛着光。人生虽有坎坷和忧伤,但有懂得和包容的婚姻即便平凡,幸福也会在烟火五味里徜徉,柴米油盐的日子,也能溢满芬芳。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