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曾國藩是個什麼樣的人?

伊帆小妞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近代晚清政壇上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樹對整個晚清的社會的發展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搖搖欲墜的晚清政權多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使幾近崩潰的晚清社會出現了中興局面,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封一等勇毅侯,諡號“文正”。(關注奉史為師,天天曆史故事!)

毛澤東和蔣介石分別給予了曾國藩很高的評價,“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曾公十年七遷、創建湘軍、鎮壓叛匪、攻佔南京、追剿捻軍、興辦洋務、天津教案、回任兩江,一生起伏跌宕,終功成身退。其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學術等諸多方面皆有建樹,可謂是晚清歷史第一人。

欲充分了解曾國藩的人生,則於其所處環境,應有充分只瞭解,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嘗謂:

“人生是兩重的------一重是環境對與他所生之結果,一重是他對於環境所生之結果。人之成因或稟質,等於他在環境中所受的影響,與他對於環境所生的反應之意向。”

於此足見人生與環境,其關係至為密切。晚清社會民族思想銷沉、朝政腐敗、吏治貪汙、軍事廢弛、財政困難、外交失策、民間疾苦、社會杌隉,當時局勢,大有岌岌可危不可終日之概,無論軍事政治,社會人心,殆無一不呈動亂之象徵。道、鹹之間,洪、楊崛起金田,破武漢,都金陵,縱橫十七省,延長十五年;而山東捻黨,乘時興起,亦復擾攘數省,時越數載;溯其淵源,蓋由於此。曾公以一在籍侍郎,辦團練於長沙,初雖幾經敗衄,備嘗艱辛,卒能戡平大亂,挽回危局,倘非有其獨到之處,易克臻此?縱為時代環境所囿,缺乏民族思想,不克為漢族建蓋世之殊勳;然撥亂反正,其影響與時代者,固已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非尋常人所能及。至曾公何以竟能如是乎?

我想一個成就非凡之人,其才學品質、內在修養對其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天下之至拙,能生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回憶說:

“國藩愚陋,自八歲待府君於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不達則在詔之,已而三複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比通徹乃已。”

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曾國藩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紮實,一步一個腳印。就好比郭靖的降龍十八掌,表面上簡單笨拙,實際上卻大氣厚重,所向披靡。這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秘訣。他在《送郭筠仙南歸序》中這樣說:

“君子赴勢其鈍,取道甚迂徳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那意思就是說,君子不走捷徑,不圖虛名。錙銖積累,艱難前進。君子成功也許比別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這正是他一生的自我寫照。他一生成功,得益於“笨拙”精神。他創建湘軍,選拔將領,專挑不善言辭的“鄉氣”之人,蓋因其頓實淳樸,少浮滑之氣。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之仗、無把握之仗。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直到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不就是建立在簡單的只有“1” “0”兩個數字的二進制基礎之上的嗎?曾國藩並不比別人聰明,我們大部分今人也並不比他更笨。他只是比別人更吃苦,更紮實,更無情地鞭策自己的大腦。“智慧愈苦愈明”,是他的切身體會。

非同一般的見地和修養成就了曾國藩非比常人的功績。曾國藩一生經歷宦海沉浮,世事滄桑與不同的環境中養成了非凡的見地,並且他還研學程朱理學,將修身作為其一生的必修課。這些在曾國藩家訓中均有體現,首先,曾國藩非常重視讀書,告誡子侄輩讀書事不可疏忽在《致澄弟》中寫道:

“家中讀書事,弟亦宜常常留心。如甲五、科三等皆須讀書,令曉文理,在鄉能起稿,在外能寫信,庶不失大家子弟風範。若不能此二者,則是為父母者之過,即餘為伯者亦與有責焉,弟不可太疏忽也。”

曾國藩唯恐子侄輩們生長於大官家庭而流於驕侈從而荒廢了前途事業,因而時常告誡他們多讀書和教其許多讀書之法,致使曾家從此之後人才輩出。至於修養方面在曾國藩家訓中所佔比例甚大,即使家訓中將修身與家風分隔開來但我認為對於家風的培養亦是一種修養,《致沅弟》中寫道: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餘近年專在此處下功夫,願與我弟交勉之。”“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衝融之趣。”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中道: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延綿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與其書信言辭中足見曾國藩不凡的修養見地,至於曾國藩的許多優秀的品質事蹟數不勝數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僅就上述幾處,便知其所立的不世之功不足為怪亦。

任何一位偉人都難逃人無完人這一亙古不變的歷史定律,曾國藩也不例外。曾國藩在人生的後十二年一直在做總督,總督的事情比較多,公務繁重,一年要花六萬兩左右,而兩江總督的養廉銀不過一萬八千兩,而剩下的四萬多兩從哪兒來?靠山吃山,水吃水。農民靠種地吃飯,總督們只能靠權力來換取收入。這四萬兩的差額,生了“陋規”,也就是下屬各官員和衙門給他“進貢”。在道光二十六年,陝西發生重大災荒,陝西糧道張集馨在《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說這一年“督撫將軍陋規如常支送”,其中的“撫”就是陝西巡撫林則徐。他們糧道一年要送給林則徐一萬兩白銀。不管多大的天災人禍,林則徐的“陋規”都會旱澇保收。我們很難想象林則徐會為了一己之私不顧百姓死活。他們額這些做法只能解釋成,離開了這筆“陋規”,他們的個人生活以及衙門的日常無法繼續。

關於曾公之生平,論者諸多;或褒或貶,既不一致;或詳或略,亦復各殊。依我之見,畢竟人無完人,既然偉人已去,何不從其生平所歷之事,所悟之理中汲取適合自身的營養,以史為鑑,完善自身,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如此豈不更好。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讓我們一起讀有趣的歷史,奉史為師!


奉史為師


首先,曾國藩是湖南人,而且是一個看透了塵世的人,在他的思想中,人是必須要統治的,因為人和野獸沒有什麼區別。

廣東,廣西的太平天國爆亂,說的天花甜醉,什麼天公田畝制度,什麼太平世界,完全是一個大的騙局,而能夠識破騙局的人還真不多,許許多多的人受騙上當。曾國藩當然識破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的騙局。

因為曾國藩完全知道,一些人的極樂世界,天天享受酒肉,山珍海味,這種幸福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的痛苦中的。每一個人都想剝削人,壓迫人,做人上人。

只有做上人上人,才有剝削大眾,壓迫大眾的權力,幸福就會像鮮花一樣落到自己手裡,美女呢?金錢呀?

一名將軍萬骨枯,一個人的成功,要幾萬人的骨頭來鋪墊,一個富貴的家庭妻妾成群,那是無數孤兒寡母家庭建築而成的。血流成河灌溉了一個新的統治,剝削,壓迫集團的誕生。

洪秀全就是這個邪惡的總頭領,他用欺騙手段,用血腥的武力,用千萬人的屍骨建築他豪華的宮殿。

湖廣的幹裡赤地,人民流離失所,曾國藩不虧為朝庭分憂,把這個邪惡政權消滅了,國家從新得到休養生息。


雲天廣闊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是湘軍的創立者和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名子項,字伯涵,號滌生,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中進士,入瀚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得意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暑理兵.工.刑.吏部侍郎。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消滅太平天國的軍隊,曾國藩的一生,主張凡事要勤儉廉潔,不可為官自傲。他休身律己,以德做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具大的成功。

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提議下,建造了中國的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和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建設者和開拓者。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的四大臣”。

最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尊稱“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總之,曾國藩的存在,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束小草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是一個慈禧太后都不敢得罪的人。他與左宗棠.李鴻章 張之洞 並列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是他創建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德州小哥尋緣


晚清時期,同樣出過不少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他們分別是李鴻章、左宗棠、曾國潘、張之洞。這四個人物,是晚清重要的漢族大臣。他們都對晚清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太窩囊了,對外國人不能硬氣一點。

像李鴻章,很多人認為他是漢奸賣國賊,只因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外國人可以不認識晚清的皇帝,但李鴻章他們一定認識,只因他經常活躍在外交的舞臺上,晚清每一次戰爭的失敗,外國人的嘴臉就奸笑著和李鴻章握手,他們的目的達到了,最後如願以償的獲得他們想要的。

這也怪不得李鴻章,畢竟這不是他願意的,像當時簽訂《辛丑條約》時,李鴻章就氣的吐血,不久就去世。如果他是漢奸賣國賊,他又何必這樣?而慈禧太后那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才是討好外國人,是典型的賣國。

而曾國藩作為晚清名臣,還是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他有著什麼樣的貢獻?

早起的曾國藩讀書很努力,農民出身的他,憑著努力讀書,學習還過得去,道光六年(1826年),他參加長沙府童子試,獲得第七名。

1832年,曾國藩考取秀才,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成功登榜,同年參加殿試,排名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從考試來看,並不算很出色,因為出色的人比他多的是。

進入仕途後,他遇到了當時軍機大臣穆彰阿,很快就成了他的得意門生。就這樣,他一步一步的往上升,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官職升到了二品大臣。清朝時期內,漢族人能做到二品大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一品基本是對清朝有巨大貢獻才能當任。而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對晚清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才能成為一品大臣。

曾國藩的一生都在為清王朝奔波,只因他知道晚清的問題所在,他說過:國貧不足患,惟民心煥散,則為患甚大。可見,想要拯救清王朝,光是靠上層拯救不了的。而且民心煥散會導致分裂勢力的出現,太平天國就是個證明。

當天平天國爆發時,清政府召集了全國各地的八旗軍和綠營官兵來鎮壓太平天國,但早已腐敗到底的八旗軍,根本就不是對手。後來朝廷以獎勵方式發佈了團練的命令。企圖利用各地的武裝力量來抗衡太平太國運動。而曾國藩順勢建立了湘軍。

曾國藩建立湘軍時,都是以農村為選兵地點,農村的人比較健壯,思想也比較落後,適合灌輸新的思想給他們,讓他們忠於朝廷。曾國藩治軍嚴明,湘軍的戰鬥力很強。

咸豐四年(1854年)二月,湘軍傾巢出動,相繼加入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在曾國藩指揮下,湘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收復大片領土,1862年二月,左宗棠率軍進入浙江,四月李鴻章率軍進入上海,五月,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率領湘軍進入雨花臺,同彭玉麟的帶領的湘軍水師包圍南京。太平天國都城南京岌岌可危,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南京)。

洪秀全集結了二十萬太平軍,大戰湘軍,連續四十多天,依舊無法打敗湘軍,可見湘軍戰鬥力的強大和紀律嚴明。1864年,湘軍攻破南京,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後來為了消除朝廷的擔心,曾國藩主動提出裁剪湘軍兩萬五千人。

曾國藩在軍事上給了清朝一定的貢獻。他還是洋務運動的創始人。1861年恭親王奕訢等人上奏了一份建議書《通用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建議在全國推行富國強兵的運動,由於是學習洋人的技術,因此也稱洋務運動。當時運動本質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並沒有徹底改變晚清內部。

當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後,洋務運動才是真正大規模開始,因為主要的幾個人物才有時間來完成運動的目標,而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地方派,他們才是實行政策的人物,中央派的恭親王奕訢、文祥等人為決策者,慈禧太后也重用洋務派。當時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主要生產子彈、火藥、槍炮等武器裝備。

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清朝的水師成了當時亞洲“最強”的軍隊,可惜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被日本給打敗,結局是全軍覆沒。這揭露了靠買來的武器裝備,是強大不了的。

而甲午戰爭後,來中國的日本開始越來越多。那曾國藩在日本人眼中是什麼樣的?當時有一個叫紫山川崎三郎的人,他來考察中國的人物、國情後,寫了一本書叫《東邦偉人曾國藩》,此書原本是在1903年出版的。書中把曾國藩描述的非常厲害,感覺他們要崇拜曾國藩似的。

書中更是拿美國國父華盛頓來比較,稱曾國藩是“遠東的華盛頓”,還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名人西鄉南洲、大久保甲東等人為參照,體現出曾國藩在晚清時期是一個不可無缺的角色,他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成了晚清時期重要的人物,他們一死,清王朝離滅亡也不遠了。他們才是支撐起整個晚清政府的支柱。

此書在日本出版時,贏得了許多讀者的青睞,他們對中國的瞭解又更近一步。他們更沒想到曾國藩是這麼偉大,感覺作者是在歌頌曾國藩。這裡不得不說,由於甲午戰爭後,中國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日本人揭開,這就為他們入侵中國做好的準備。無數日本間諜、旅遊者、商人,他們全都在蒐集中國個個方面的資料,最終彙集到日本情報處。

從曾國藩所做的貢獻來看,他是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等,他還是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一心想把晚清變強,可惜擋不住衰退的清朝。


鴨梨山大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一生經歷過無數艱難險阻,他曾屢吃敗仗,被逼入絕境。但是這並沒有動搖曾國藩的決心,他不會因此而對敵人心生恐懼,專注於打好眼前的每一場仗,絕不糾結!他屢敗屢戰的精神,終於讓他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擴展資料: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係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

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18556376585


下面是在下的愚見,希望能幫助你。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毛主席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錦熙的信中曾經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可見毛主席對他的評價之高。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生於普通耕讀家庭,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稱為“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諡“文正”,是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曾國藩提攜了左宗棠,左宗棠當時只是曾國藩的一個幕僚,是李鴻章的師傅。淮軍就是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李鴻章才逐步建立起來的。

他留下的著作非常多,我建議你看一下《曾國藩家書》與《冰鑑》這兩本書,如果有時間可以聽一下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曾國藩》。


史海快遞哥


晚清中興第一人,曾國藩的老家是湖南省湘鄉縣大界白楊坪。地處離縣城一百三十里的群山之中,雖山清水秀,風景不惡,但交通不便,消息閉塞。



作為長孫,曾國藩身上揹負著上兩代的希望。然而曾家的遺傳似乎確實不高明,曾國藩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也是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曾國藩的四個弟弟也沒有一個讀書成功)。然而,二十三歲那年,曾國藩的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又五年之後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的曾國藩中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雖然躍過了龍門,但此時的曾國藩整個眼眶裡只裝得下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從氣質到觀念,與其他庸鄙的鄉下讀書人並無本質不同。在白楊坪這個小天地裡成長起的曾國藩全部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上,朝夕過往只不過是些鄙儒,其中甚至還有“損友”。進京為官以前,曾國藩耳目所聽聞的,不過是鼓吹髮跡發家的地方戲;頭腦中所想的,不過是當官發財,給家裡爭口氣。好友劉蓉說他當時“銳意功名”,他自己也說當時最大的心事不過是“急於科舉”。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國藩抵達北京,開始了漫長的官宦生涯。剛過而立之年的曾國藩和每個普通人一樣,有著大大小小許多缺點。

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箇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淨十倍。愚鈍之人,通過自我磨礪,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浮囂之人,也可以變得清風朗月般從容澄靜。偏執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開闊,不矜不伐。

道光二十年入京為官,不僅是曾國藩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起點。作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當時最頂級的人才,而翰林院更是精英之淵藪。一入翰苑,曾國藩見到的多是氣質不俗之士,往來揖讓,每每領略到清風逸氣。他在寫給諸弟的信中興奮地介紹說:“京師為人文淵藪,(朋友)不求則無之,愈求則愈出。”

三十歲前的曾國藩人生目標只是功名富貴、光宗耀祖。結識了這些良友之後,檢討自己,不覺自慚形穢,因毅然立志自新:“慨然思盡滌前日之汙,以為更生之人,以為父母之肖子,以為諸弟之先導。”正是在三十歲這一年,曾國藩立下了“學作聖人”之志。三十歲是曾國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嶺。


歷史零距離


查看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3個回答

Ⅱˉa_綈嫇

LV.4 2014-04-23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杆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幷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借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捨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於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幹,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勵,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陌生之境


官僚大官僚,也是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