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互聯網是抗擊疫情的“大功臣”


互聯網是抗擊疫情的“大功臣”

這次新冠肺炎的暴發,起初很多人擔心農村地區會成為重災區,因為鄉下農村是中國醫療服務設施最為薄弱的地方。慶幸的是,今天各地農村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暴發疫情的現象,這除了國家聯防聯控措施得力動員快速外,還要歸功於互聯網,特別是以手機為終端的移動互聯網這個“大功臣”。

互聯網是抗擊疫情的“大功臣”

大家都知道,如今大多數人主要是從手機互聯網上獲取資訊,掌握來自武漢湖北乃至全國的疫情實況,只有少數不懂智能手機操作者是從電視報刊上得知各地疫情的大概。當今是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慢慢走向沒落,互聯網自媒體更能快速準確捕捉最前方的信息,有些消息甚至連前方採訪的媒體記者都還不知情,卻在一些自媒體終端已經迅速傳揚開來。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倒逼傳統官方媒體披露更多真實確切的信息,杜絕了前方媒體記者和後方文宣部門主編向外發佈信息時的選擇性“失明”,使普通民眾能夠及時接收到更加公開透明的信息,從而對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提高警覺和戒備,避免危機再度擴散帶來更大的災害。

互聯網是抗擊疫情的“大功臣”

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農村地區的民眾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表現更加高度自覺、自愛,新年期間幾乎家家戶戶閉門不出,人人響應政府號召不串門、不聚餐、不聚會,全民患難與共抗擊疫情,如此齊心協力、步調一致的姿態是17年前那場非典疫情所看不到的景象。

眾所周知,2003年移動互聯網還沒有開始,自媒體的概念也還沒有提出,國民的整體素質也許沒有提升到現有的高度,因此非典病毒向外擴散蔓延的烈度要比今天要嚴重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