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簡稱美聯儲(fed),負責履行美國中央銀行的職權。與世界上大部分央行不同,美聯儲並不完全屬於美國政府,從某個角度來說,美聯儲是一傢俬有央行。

在2018年,美國政府特朗普曾經炮轟美聯儲,稱美聯儲為“最大的威脅”,並發表言論:

“美聯儲正在犯下錯誤,每當我們做出點成績,他就加息”。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可以看出,美聯儲的特殊地位,連美國總統都無法干涉其決策。

那麼美聯儲是否像很多人所說:“美聯儲是私人的”,“美聯儲為背後的某些人打工”。

甚至直指悠久歷史的家族財團,包括不僅限於: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羅切柴爾德家族等等

不屬於美國國有是否就屬於“私人”的呢?美聯儲又是否真的屬於某個家族甚至某個人,這些問題,我們充分了解美聯儲的歷史變革與運作方式,自然就解開了。

美聯儲因何而生?

相對於英格蘭中央銀行、瑞士中央銀行,美聯儲的歷史並不長,為何美國遲遲沒有成立中央銀行呢?

首先美國作為一個強調“個人民主與自由”的國家,在建國以來一直秉承的都是“自由經濟”的原則,所以絕大多數的銀行家與企業主非常排斥國有央行這種象徵中央集權的機構。

其次早在1903年,紐約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的總裁斯蒂爾曼與紐約一眾銀行家,便發起過效仿歐洲中央銀行的提案。

美國上下排斥國有,同樣也排斥私有,在1837年、1857年、1873年等多次美國發生的金融泡沫中,這些銀行家們只知道大撈特撈,甚至有意放鬆銀根,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

所以,國會上下對這份提案也是躲之不及,所以美國央行遲遲不能建立。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1903年-1907年期間,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火熱的市場造就了對資金的巨大需求,誕生了一個新金融機構——信託機構。

信託機構與投行是一樣的,可以享有很多商業銀行不能涉及的業務,但是極度缺乏政府監管,可以沒有限制地、過度地吸納社會資金,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

截止到1906年,紐約有一半的銀行貸款被信託機構抵押在高風險的股市與債券上,這個金融泡沫越來越大。

1907年,兩名投機者海因澤和摩爾斯計劃操縱聯合銅業公司股票失敗,直接導致了兩小時以內聯合銅業股價從60美元暴跌至10美元。

海因澤和摩爾斯手中掌握了大量小銀行,股票經濟所及信託公司的資金,在投機失敗後,這些機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個消息一夜之間傳遍了紐約。

我們都知道在金融機構的投資一旦出現重大失敗後,首先面臨的就是投資者們的擠兌,聯合銅業股票暴跌後的兩日,紐約第三大信託公司便遭遇了持續兩天的擠兌。

兩天後,擠兌的熱潮沒有停止,這種恐慌情緒反而開始迅速蔓延,來自美國各處的投資者、儲戶、機構一窩蜂到紐約來提取自己的存款。

擠兌期間,恐慌情緒蔓延到股市,紐交所的股票開始出現大幅下跌,電氣設備公司股票一天之內從103美元跌至79美元,隨後被迫禁止交易,反而使股市收到了更大的重創。

短短几天,數家股票經紀行破產,普通投資人中破產者更是不可計數,美國經濟面臨崩潰。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紐約交易所遭創


眼看危機正在蔓延,美國卻找不到一個強有力的反危機組織來應對危機。此時遭遇擠兌的銀行家與美國政府,把希望寄望在摩根財團的掌門人——JP·摩根身上。

作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大財團的掌門人,摩根本身就擁有一個強大銀行辛迪加(聯盟組織)。

70歲的老摩根帶頭動用了自己的流動資金給銀行“輸血”,同時發動自己的銀行辛迪加資源,前後共籌集了14億美元的救市資金,總算緩解了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政府得出一個結論:

私人銀行家的組織是挽救危機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以JP摩根為首的銀行辛迪加挽救了這場有可能擊潰美國經濟的危機。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摩根在自己剩下的生命裡,一直在推動美聯儲相關法案的建立,1913年隨著《聯邦儲備法》的通過,美聯儲橫空出世。

美聯儲誕生的動機很簡單,就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成為金融市場的蓄水池,當危機發生時,通過公開市場交易緊急注資,恢復市場流動性。

摩根在美聯儲建立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這也是很多人“陰謀論”美聯儲的原因。

但是我們要知道,1907年美國還是壟斷企業的天下,以當時摩根掌控的財富數量,他其實是在救自己,但救自己也就是救美國。

在一百多年後的金融危機中,美聯儲也救了摩根大通,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美聯儲使命

在後來的時間裡,美國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一戰、二戰和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

隨著美國從金本位到佈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現在的浮動匯率制度,美聯儲也不再是一個蓄水池這麼簡單。

美聯儲到今天,有三個使命:

一.治理通貨膨脹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甘心成為各種貨幣理論的實驗地。從凱恩斯理論(國家主導經濟)到弗裡德曼的完全放任貨幣政策,美國的貨幣政策一直都在風口浪尖上,通貨膨脹便是美聯儲需要防範的重要問題。

對待通貨膨脹,美國的態度並不是完全消除,而是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美聯儲控制通貨膨脹的主要策略便是聯邦基金利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降息、升息。

通過聯邦基金利率的調控,商業銀行便會本著對成本的把控,從而選擇向聯邦銀行注入準備金或者從聯邦基金拆借資金。

這一升一降,便可以有效控制通貨膨脹。

二.充當最後貸款人

在沒有美聯儲的時代,當商業銀行遭遇擠兌時都會需要借款,借款無門後便會賤賣自己的長期業務,以換取現金兌付,這在經濟危機時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導致銀行破產。

美聯儲現在擔任了“最後貸款人”,便是為銀行提供資金,減少銀行被擠兌而導致破產的可能性。

當然最後貸款人也不是“接盤俠”,美聯儲對服務對象有著嚴格的條件,確保救助對象只是因為資金流動性不足而產生的擠兌危機。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三.保障就業率

1977年美國國會給美聯儲新增一項任務,要求美聯儲肩負保證“就業最大化”的使命,因此美聯儲在密切監控物價水平、金融系統的健康度之外,非常在意就業率。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有點矛盾的職責,高就業率通常是由高消費造就的,換而言之就是經濟的繁榮,而經濟的繁榮是一定會導致物價上漲。

所以作為美聯儲既要保障經濟的理性,又要保證通脹可控。

美聯儲通過利率的降低或調高,來把控經濟。美國勞動力的年增長力約為1.5%,生產力年增長力約為1%。

美聯儲便是要把經濟增長率維持在2.5%左右,高於2.5%時提高利率,低於2.5%時便降低利率,這樣便可以同時起到穩定物價並保持就業率的雙重目標。

從美聯儲的使命可以看出來,美聯儲的職責,關注點一直都是經濟與民生,他不可能受到政府策略的影響,從而改變自己的經濟策略。

也就是說,在美國的體制下,美聯儲是相對獨立的,特朗普炮轟美聯儲,完全是處於不同的立場,美聯儲並不希望經濟超過掌控的發展,而作為美國總統,自然是希望越繁榮越好。

美聯儲的組織結構

既然是獨立的,美聯儲的又如何保證其獨立性呢?

美聯儲的主席經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總統的權力之人。因為這個職位領導著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同時與國外中央銀行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

美聯儲在美國的政府內部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事實上並不為任何總統、財團、銀行家擁有,也不是一個私人的盈利機構,既有公共目標也有單獨目標,只受美國國會的監督。

為什麼在開頭我說從某個角度來說他是私有的呢?

因為美聯儲有自己的股東,是3000多家的會員銀行,雖然這個股權是不能公開交易的。

我們看一下美聯儲的組織架構,美聯儲由聯邦儲備銀行、聯邦儲備理事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組成。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先說聯邦儲備銀行,根據《聯邦儲備條例》規定,美國劃分12個地區,每個地區設立一家聯邦儲備銀行。

全美3000多家銀行按照法律規定,在自己所在區域的儲備銀行購買股份,但是股息支付不超過年利率6%的水準。

聯邦儲備銀行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執行貨幣政策、區域銀行監管、代理買賣公債等職責,它不屬於聯邦政府,沒有盈利性質。

聯邦儲備理事會的成員共有7人,分別由會員銀行代表、工商業代表、公眾代表組成。這些成員均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任期14年。一經上任總統無法罷免,需要國會通過投票才能罷免。

理事會的主要職責是決定12位分區儲備銀行行長人選,同時制定貨幣政策。


是誰在控制美聯儲:世界上最具權力,充滿“陰謀論”的世界央行


最後說到公開市場委員會,共有12人,有7名理事會成員,紐約儲備銀行行長佔據固定席位,其他四人的席位由剩下11個儲備銀行的行長輪流擔任。

在這樣複雜的結構下,美聯儲主席為何還被成為最有權力的第二人?

因為在決定貨幣政策的時候,其他成員只有一票權,但是主席可以在起草議案、主持會議時進行“引導”,同時為總統提供經濟政策的建議,代表美國與國外對就經濟政策進行談判。

所以即使重重監督下,美聯儲主席地位依然舉重若輕,第十三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因為其巨大的影響力,被稱為“經濟沙皇”、“美元總統”。

所以美聯儲主席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歷任主席都儘量避開評論市場與經濟前景。

結語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關於“掌控美聯儲”的陰謀論,很多人認為某些財團是美聯儲的真正主人,比如列出了那3000個股東都是某些財團的成員。

這些股東實際沒有任何的決策權,同時美聯儲2011年淨利潤789億美元,上繳國庫769億美元,佔97.47%,這些股東基於6%的股息規定,只能分2.53%的利潤。

作為股東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在經濟危機時可以申請緊急注資。

那麼控制美聯儲的主席可以嗎?

美聯儲的主席雖然也是4年任期,但是隻要是幹得好,比絕大部分美國總統幹得時間都要長,比如第三任主席馬丁,幹了二十年。

而且美聯儲主席與美國總統的任期並不一致,不是每任總統都可以舉薦自己的美聯儲主席。

也就是說,要想控制美聯儲,必須控制幾任美國總統,同時控制國會,也就是民主黨加共和黨,才有可能實現這個目的。

最後,12個聯邦儲備銀行成員還會制約主席的權力,而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都有9名基於多元化的社會各級人士組成,比如企業家、大學校長、學者、工會代表等。

綜上所述,這是不可能的發生的。

美聯儲的目標很簡單,就是經營美元。最多8年任期的美國總統,其判斷一定會有短視。

而美聯儲看重的一直都是長期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美聯儲如此獨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