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文 I 人文視角

中國和日本的近代史,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落後的封建社會,都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

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我們可以先從兩個國家的情況進行一一分析,晚清和日本都處於落後的封建社會,晚清當時的實權掌握在慈禧手中,日本的實權則是被幕府操控著。

另外晚清較早地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先後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促使晚清開始了“睜眼看世界”的潮流,由此興起了浩浩蕩蕩的洋務運動。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當時晚清的士大夫們,看到了西方先進的武器,由此以“器物”為主,以晚清四大臣為主,興辦了不少的軍工廠,想以此道路走向富強之路。李鴻章創建了北洋水師,這支水師號稱當時亞洲最強水師。

但是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水師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之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鄰國日本打敗了,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反觀日本島國,同樣和之前明清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是1853年,美國准將馬休·佩裡的軍艦開到日本海岸時,日本人開始醒悟了。這時的日本人開始思索,如何才能成為美國這樣的強國。

當時的日本,雖然民智還未開化,但是吉田松陰這樣的人,是看懂了當時日本內部存在的根本問題,由此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思想。沒多久吉田松陰就培養出了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這樣的人才。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這三個人被日本稱為“維新三傑”,當時日本天皇是孝明,在他的思想裡,他是熱衷閉關鎖國的,支持幕府的。“維新三傑”就把目光投向了孝明天皇的兒子明治,從小就培養明治天皇,給他灌輸“尊王攘夷”的思想。

等到孝明天皇死後,明治天皇一即位,立馬就開始倒幕運動,天皇掌控實權後,立馬就進行一系列的變法,由此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反觀光緒帝,同樣主導了維新變法運動,為何會走向失敗。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變法成功關鍵在於人,圍繞在明治天皇身邊的都是一些幹實事的,“維新三傑”給明治天皇灌輸思想,而後來的伊藤博文,更是明治天皇的執行者。

光緒帝也是想變法的,但是身邊並沒有很多幹實事的人,康有為可以說是變法的主心骨,但是他在當時只會耍耍嘴皮子。加上光緒沒有實權,很多變法政策推行起來,難度可想而知。

現如今,回過頭來看光緒帝和明治天皇主導的變法,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其結果卻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