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服飾文化中,象徵著權力和禮法的冠冕尤其引人注目。冕冠始於周朝,是搭配漢服禮服的帽子,通常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們祭祀時穿的盛裝。盛行之初,帝王、王公、卿大夫都能穿戴冠冕,到後來,變成只能皇帝穿戴了,就跟“朕”這個稱呼一樣。冠冕從周王朝一直傳到了明王朝,直到清朝剃髮易服,才廢除了冠冕服飾。

收藏在山東博物館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子——魯荒王朱檀的九旒冕,是目前我國唯一一件存世的明初冕冠實物,穿過600多年的歲月時光,我們依然能夠從這頂高貴的帽子中窺見當年的皇家威嚴。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九旒冕,山東魯荒王陵出土,山東博物館藏

那麼,你可知道,這魯王九旒冕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這還要從上個世紀60年代說起。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1969年的某一天,山東省鄒縣尚寨村的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個陵墓。村民第一時間將此事上報給當地文物部門。專家聽說後連夜趕到,通過對陵墓隨葬品的研究,專家們終於判斷出了墓主人的身份——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

朱檀生前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出生僅2個月就被封為魯王。長大後的他更是博學多識、禮賢下士,15歲就藩兗州,轄兗州府4州23縣。遺憾的是,隨著朱檀慢慢長大,突然迷上了長生不老之術,終日焚香誦經,瘋狂地吃丹藥,最後“金石藥,毒發傷目”,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去世時年僅19歲。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既痛心又惱怒,認為朱檀的行為荒唐至極,因此給了他一個惡諡——“荒王”。然而從魯荒王陵的規模和出土文物來看,朱元璋對這個恨鐵不成鋼的兒子還是疼愛有加的。魯荒王的陵區總面積約92萬平方米,在明朝各代親王中是規模最大的,而且魯荒王王陵地宮距地表26米,其他親王陵僅距地表6米左右。也許是由於這個原因,魯荒王王陵一直未被盜掘。直到1969年,村民挖防空洞時無才意中發現了這座明代初期的王陵。

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見證下,1970年春至1971年初,文物部門考古工作者對該墓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經過清理,共出土遺物1100餘件(組)。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朱檀雖然荒誕不經,年紀輕輕便迷信長生不老丹而喪命,但他居孔孟之鄉,深受禮儀之邦文化的薰染,喜愛詩書禮樂,常與筆墨紙硯、琴棋書畫相伴,因而墓葬裡的陪葬品都是冕冠佩飾、傢俱服裝、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彩繪木俑等一類,品位頗為高雅。

在魯荒王的安寢之所,人們從兩個繁複華麗的箱子裡發現了他的冠冕服飾,其中最為莊重的便是這頂九旒冕。為何這樣說?因為它是目前為止考古界發現的唯一一件冕冠實物。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所謂“冕,大夫以上冠也”,是古人在祭拜天地、祖先及舉行其他重大典禮時佩戴的禮冠,它與禮制有著密切關係,只有那些具備相當社會地位的人才可以佩戴。

九旒冕通高18cm、長49.4cm、寬30cm,為藤篾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冕頂部有綖板,前圓後方,上面塗著黑漆以示莊重。兩側有梅花金穿,中間橫貫一金簪。還有冕板、旒、充耳等幾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著獨特的象徵意義。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九旒冕示意圖

“冕板”指覆蓋在頂部的長形木板,板形前圓後方,象徵著天圓地方,有天子是奉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之意,前低後高,呈前俯之狀,象徵皇帝有謙恭的美德,能傾聽民意,這也是“冕”字的本意。

前後的垂珠叫做旒,在冕冠制度中,旒的多少是辨別身份的一大標誌。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戴的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荒王朱檀這頂冕冠前後共垂著9道旒,因此也稱“九旒冕”。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九旒冕示意圖

這些垂旒還能遮擋住視線,使佩戴者目不斜視,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成語“視而不見”便由此而來。

九旒冕兩耳處各垂一顆青玉圓珠,俗稱“充耳”,表示帝王不聽讒言,有所聞有所不聞,由此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由於明代官帽有不少是用染成黑色的紗作的,所以也稱“烏紗帽”。當了官叫作“戴了烏紗帽”,革職的稱“摘去烏紗帽”。魯荒王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因此被稱為“史上最牛烏紗帽”。

史上最牛烏紗帽——九旒冕

目前,作為文物的垂旒冕全國只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九旒冕。由於袁世凱的“皇帝冕”從未獲得國人承認,所以貨真價實的只有九旒冕。2011年,九旒冕入選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