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王-_-子


整个人类历史上人们所创造出的物品数不胜数,人类创造的这些物品,缜密地构成了历史的原材料,经过历史成百上千年的洗礼,到了今天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其艺术科学的价值,更多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来解读历史。今天,苏木带大家去看一看人类历史上的逆天文物。



奥杜威手斧

实际上,人类早期历史,占了整个人类史的95%以上,它只能通过石头来讲述,因为除了人和动物的残骸之外,石制物品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东西。


△奥杜威手斧 (工具,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120万至140万年前)

这块超尖端技术的石头至今约有120万至140万年历史,它发现于坦桑尼亚大草原东非大裂谷的奥杜威峡谷。

可能大家会想问,这看起来不就是一件普通的石头吗?的确,以我们普通人来看,它看起来也似乎就和路边的石头没有太大区别,那它到底逆天在何处?

  1. 一般来说,制作石斧需要人的专注力与计划性。制作石斧不仅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同样重要的还有概念上的跨越:要能从粗糙的石块中设想出所制作物品的完成形状。石斧的制作与使用表明我们的祖先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大脑的运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现代人类的真正起源。
  2. 这件石斧也许还隐藏着更惊人的证据:有关语言的秘密。很可能,就是在制作这类工具的过程中,人类学会了交谈。有科学家从神经学的角度研究制作石器的过程。他们使用现代医院的扫描设备来观察石匠工作时所使用的大脑区域,发现,现代人的大脑中制作石斧的部分与负责语言的部分高度重合。极有可能会加工石头的人,就能表意成句。当然,我们不知道这些制作石斧类工具的原始祖先可能说过什么,但早期的语言都必然是一种全新交流方式的开始。

乌尔旗

乌尔旗是一件苏美尔人制作的艺术品,出土于乌尔城的皇室墓穴,我们无法了解它的真正用途,但它展示了整个苏美尔民族的生活。△ 内部镶嵌马赛克的木盒(出土于乌尔皇家墓地,今伊拉克南部 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和平的一面(国王和随从享受盛宴,百姓献上鱼、动物及其他农产品。)

△ 战争的一面(国王巡视俘虏,战车碾过敌军)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了解过的文物大部分都是用单一材料制成的,所有材料也都是制作者随手可得的。而这件文物它由好几样差别极大、原产地也相隔甚远的材料组合而成:阿富汗的青金石,印度红色大理石,波斯湾的贝壳。只有把这些材料黏合在一起的沥青产自本地。

再者,乌尔旗的一面展示了统治者治下的繁荣经济,另一面则展示了统治者用来保护这种繁荣的军队。在乌尔旗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社会运作模式。

在上世纪20年代发掘乌尔时期,现代伊拉克刚刚建国的时期。伊拉克博物馆接收了乌尔出土的绝大部分文物。这些古文物从出土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与伊拉克的国家认同的强烈关联。

对我们伊拉克人来说,这些文物是世界上某个最古老文明的一部分,而这一文明发生在我们的国家,我们都是它的后代。来自苏美尔时代、保存至今的许多文物都能让我们找到认同感。古代史是凝聚现代伊拉克的力量。——拉米亚·阿勒盖拉尼

莫尔德黄金披肩

莫尔德黄金披肩,它金箔打造,用于包裹人的肩膀。宽约45厘米,长30厘米。可以从头部套下,覆盖肩部,下缘到胸部中央,准确来说是一件黄金斗篷。
△ 工艺精美的黄金披肩,发现于威尔士北部莫尔德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物件的繁复工艺与极致奢华。它由一整片薄得惊人的黄金打造而成的。如果熔成金锭,不过乒乓球大小。工匠从金片内部向外敲击,逐渐将其延展,打造出成串珠链的效果,排列得非常仔细,从一个肩膀延伸到另一个肩膀,最终环绕整个身体。虽然还不知道披肩的制作者是谁,很显然的是,他们拥有着高超金箔制作工艺。

同时,黄金披肩的出土研究改观了“可辨别的文明出现之前,英国的史前社会只是原始人聚居的社群”。证明当时在英国生活的社群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发达,并且当时的黄金来源一定十分充足,这件披肩的制作工艺极其高超,不只装饰精巧,形状和形式也很成熟,因此才能合身。


海德薇玻璃杯

中世纪的海德薇玻璃杯,一直以能变清水为美酒而闻名,近来也有了更明确的身世。
△ 玻璃杯(可能制作于叙利亚 公元1100年至公元1200年


首先,我们来说说海德薇酒杯的来源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说到海德薇这个名字,我们最多能联想到哈利·波特那只听话的猫头鹰信差,但对于中欧人,尤其是波兰人而言,海德薇有着特殊的含义:她是出身王室的基督教圣徒,在公元1200年左右成为一个民族与宗教的象征。最广为人知的是,她杯子里的水会定期变为美酒。她使用的玻璃杯也因此声名远扬。

其次,这些玻璃杯承载着另一个奇迹:如此脆弱的玻璃制品,在历经千年的岁月之后,依旧完整无缺地保留至今。这些玻璃杯中有很多为皇室藏品或教堂珍宝,它们极有可能在皇家礼拜堂或大教堂内被用作圣杯。现存不少海德薇玻璃杯都曾被置于贵金属制成的支架上,在弥撒时使用。

人类智慧的结晶数不胜数,逆天的文物更是如天上繁星般璀璨,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透过文物,我们可以穿梭时空,与历史真相近距离接触。这些就是苏木今天带大家了解的逆天文物,更多逆天文物交流欢迎大家下方留言探讨!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却又色泽淡雅,青铜器一样体量厚重而又造型独特,这是苏木看到的历史,愿与你一起共赏。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参考书籍:《伦敦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历史飞扬


说起这个玉杯,盗墓贼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这是考古学家在一个被盗墓贼扫荡干净的陵墓现场发现的,当时这个玉杯浑身沾满了泥巴,赶时间的盗墓贼估计懒得细看,把它当不值钱的东西扔了。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响应国家“一五计划”,洛阳矿山机器厂被建立起来。就在这个工厂建立的过程中,建筑工人们在这个厂址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建筑队马上上报给了当地文物局,由于墓葬已经遭到破坏,当地文物局马上派专家过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当考古专家准备对这个古墓发掘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古墓已经被洗劫一空了。甚至就连墓主人的身份,都难以确定。最终专家们只在一个帐架上边,找到了“正始八年”字样的铭文。

说到“正始八年”,这是三国时期魏国国君曹芳所使用的年号,因此专家们也就将这个陵墓命名为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我们知道,汉朝时期非常流行厚葬的风俗,因此很多汉朝时期发掘出的古墓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陪葬品。

但是在曹魏统治时期,由于曹操的倡导薄葬,薄葬之风也逐渐兴起,曹魏时期的很多陵墓前,甚至都没有墓碑,当时的后人如果想要对墓主人祭祀的话,就只是在墓室前进行简单的设帐摆酒。

由此可见,相比于其他朝代的陵墓来说,曹魏时期的墓葬是非常简约的。不仅如此,这个正始八年墓还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因此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重要的文物。但是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对一个陵墓的发掘,绝不仅仅是为了其中的文物那么简单,他们还要通过陵墓内部的一些构造,去分析当时的历史环境与历史背景。

就在这些考古学家准备深入陵墓进行研究之时,有人在墓室的一个角落中,发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杯状物。而当考古学家对这个满身是泥的物件进行清洗之后,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的酒杯。

虽然说这个酒杯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曹魏年代时期的大多数酒杯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使用和田玉制作而成的酒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过后发现,这种上等质地的白玉,能够在正常光线环境下,所显现出的青白色光泽。这一特殊的质地,更是凸显了这个酒杯独特的神秘感。

不仅如此,在这个酒杯上,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毕竟在整个杯身上,没有一点纹饰的出现,这就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朴素的风潮。对于盗墓贼而言,第一眼看见这个杯子,肯定会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认为这只是一个没什么价值的杯子。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巧合的出现,最终,这个价值不菲的酒杯才会被考古学家所发现。

对于这个玉杯而言,正是因为它的表面没有什么复杂的装饰,才会显得更加古朴。而且专家们发现,这个玉杯的表面要比一般的玉器更为光滑,应该是被当时的主人反复把玩,已经形成了包浆。由此可见,这个玉杯的主人一定是非常爱惜这个玉杯的。

清洗后的玉杯,温润明亮,一经报道便惊艳了世人,随即被认定为是国宝级别的文物,禁止出国展出。如果当时那些盗墓贼知道了,估计要悔青了肠子吧。也幸好有国家机构的细心保护,这样一个宝物才能重见天日,被大家欣赏。


海佑讲史


网上有一个段子,两人吹牛抬杠,问西安最贵的车是什么车?

-是劳斯莱斯幻影吗?布加迪威龙吗?

-都不是。

原来是这辆车。

秦始皇陵铜车马。

当然,世界上最“豪”的豪车不过几百万、上千万,而这件“逆天”国宝级文物的珍贵程度,确实已无法用金钱衡量。


这件逆天国宝是如何发现的?

1978年6月,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周边进行勘探时,在封土堆西侧地下7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属马饰,后来确认为古代车马笼头上的一个金泡。经过系统勘察,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陪葬坑。1980年底,经过艰苦的发掘,终于出土了两乘巨大的彩绘青铜车马,经过8年的精心修复,于1989年正式对外展出,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青铜车马共为两乘,一前一后排列,分为1号车和2号车,包括车、马、俑。大小为真实的车马一半大小。两辆车马都是秦始皇出巡的仪仗车队中的一部分,一号车为高车,二号车为安车。高车有着警卫、作战的功能,而安车则是重要人物的座车,一般认为是秦始皇乘坐的乘舆之一。

那么,这两辆青铜车马有多逆天呢?

首先,它是世界考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组合青铜器。一号铜车马,车马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二号铜车马通长317厘米,高106厘米,重1231公斤。两辆车马都超过了1吨重。车马由7000余个零部件构成,两辆车所用的金银装饰品达到14公斤,显示它极为尊贵的地位。当它穿越二千多年的风沙,出现在世人眼前时,无不被车马恢弘的气势和精精美绝伦的工艺所震撼。

其次,精美绝伦的青铜之冠,艺术水准极高。铜车马如同秦皇陵兵马俑一样,艺术风格上极为写实,栩栩如生,完全还原了真实人物和动物造型神态。驾驭马车的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两层彩绘,内层为粉红色,外层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人物和马匹的神态都活灵活现。外侧的两匹马张大着鼻翼,有如喘着粗气,打着响鼻一般。

第三点,最为逆天的是它的工艺制作水平。整个铜车马的青铜构件有着非常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钻孔的最小直径竟然达到1毫米,还有很多头发丝粗细的铜丝用作配饰。车头的内孔浑圆的有如现代的车床加工一样。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跟车上其他部件辕衡牵动自如。

还有1号车上的圆形铜伞里,还隐藏着看不见的杀机。原来伞柄是中空的,里面藏着利器,遇到危险时,还能打开机关后取出,伞盖成为盾牌,伞柄和利刃可做长矛自卫。

秦始皇陵铜车马对于古代车制、銮驾卤簿制度、金属铸造和冶金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堪称不折不扣的“逆天”级国宝。


北溟四海


不同人对逆天文物的标准有所不同,这里金兔简单举一些金兔眼里的逆天文物吧。

1.战国铜齿轮



看到这个铜齿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这件文物在1976年出土于洛阳战国粮仓遗址,据说当时考古学家们第一眼看到这件文物时非常惊讶。

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件战国铜齿轮的原料并非是纯铜,还含有砷、锡等杂质,因而能像越王勾践剑一样保存完好。而有关该文物的具体用途,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是某种吊运器械的零件,但翻遍先秦的古籍,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该铜齿轮的相关记载。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原本被认为是现代物品的齿轮,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就有了,只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制造工艺就失传了。

2.象牙萝卜

金兔认为象牙萝卜是一件颜值逆天、工艺逆天的文物,它目前珍藏于河南博物馆。

这是一件清朝的文物,在萝卜上趴着一只大肚蝈蝈,其腿上的绒毛清晰可见。象牙的密度比较大,因而想在上面着色是很难的,更难得的是,这件象牙萝卜不仅看起来跟真的一样,而且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褪色。

3.青铜太阳轮

最近在学车的小伙伴是不是看着很熟悉?不过金兔强调一点:这不是方向盘!

它叫青铜太阳轮器,1986年出土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目前珍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这也是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最为神秘的器物之一,它的直径为85厘米,厚度为6.5厘米,大概是商朝时期的产物。

从埋藏坑中的其它器物来看,这件神秘的器物应该是太阳的抽象写照,是古蜀文明崇尚太阳的重要物证,也算是一件逆天文物。

4.明宣宗行乐图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这也叫逆天文物?

可仔细一看,估计大家会由衷地感慨。

图中拿着小木棍的就是明宣宗,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他在打高尔夫球!

这个倒不是瞎扯,而是确有其事,不过那个时候不叫高尔夫,叫捶丸,就是拿着小木棍捶石球的意思,它起源于宋朝,在元朝就广受上流社会欢迎,明朝则成为流行运动。

5.茂陵霍去病墓石雕



这是西汉时期茂陵霍去病墓的石雕之一。

它也算是比较逆天的文物了,虽然看起来很呆萌,但它曾被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示的国宝之一,据说是怕别人看了会笑话。

6.滑石兔

这是唐朝的一件文物,1956年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M45唐墓,看起来很像鼠标。

当然,以上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文物,以后金兔会介绍更多有趣又好玩的文物。


金兔历史


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件汉代的护臂织锦是1995年,在尼雅遗址的8号墓中被发现的。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8个大字。是不是神预言呢!?预示则我们国家将伟大复兴!

事实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早在《史记·天宫书》中便有记载: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

而古代的“五星”和今天咱们国旗上的五星是不同的。它们指的是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这五星。

2、战国水晶杯

先来看一张对比图:

光看图片,就是两个普通的新旧玻璃杯。事实上,左面那个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就是战国时代的水晶杯。该文物于1990年被发现,在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的战国墓出土,现被浙江杭州博物馆收藏。

虽然,水晶制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这个水晶杯却十分独特。主要是因为,它在外形设计上相当的超前,看起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玻璃杯设计几乎是一样的。放佛是穿越者所为......

3、青铜卡尺

这也是一件设计相当超前的文物,和今天我们常用的游标卡尺,极为相像。

它是西汉末年王莽(约公元9年)发明的一种工具,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现收藏扬州市博物馆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王莽这号人物也是相当的有争议性,他废汉建新后,推行了不少相当超前的改革,加上他居然还会发明这玩意,难怪不少人都质疑他是穿越的!


这些历史要读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菜。

一、黄金匕首

说到图坦卡蒙,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黄金面具。其实,在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黄金文物,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件“黄金匕首”格外的引人注目。

虽说叫做黄金匕首,但是它并不是完全用黄金打造的,还有其他的物质混合其中。在中国,越王勾践剑极为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主人是卧薪尝胆的勾践,更重要的是它千年不腐,这把黄金匕首也是相同,3300年过去了,基本上没有锈蚀的痕迹。

黄金匕首刚出土时,其实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因为相比与其他出土的文物,如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它实在是太小了。直达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才感觉这黄金匕首有些不同,便拿到专业机构鉴定。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黄金匕首里面有许多地球上没有的元素,而且镍和钴的比例,跟陨铁的比例差不多。

由此可以推测出,这把3300年前的比首来自天外,准确的说是用从天外的陨铁打造而成。

3000多年前的埃及,就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实在令人惊讶。

二、双摄石铲

石铲,新石器时期的一种原始农具,也是一种早期的治疗工具,主要运用在少数民族。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了一件长30.3厘米,宽10 厘米的石铲,震惊世界。

在新石器时期,由于金属冶炼技术还没有发展,石头就成为当时人类制作工具的基本材料。以石头为材料有很多好处,一是石头遍地都是,取材方便;二是石头质地坚硬,不易腐朽;三是可以随意的制成想要的形状。

新石器时期的中国人,开动脑筋,做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器,有些堪称逆天。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一个逆天的石铲,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图片,还以为穿越了。


这不就是现在的双摄手机吗?还是近乎完美的对称结构。

只能说古人的设计灵感太超前,说不定以后还会发现三摄、四摄的手机。

现在的手机厂商还要努力啊!


弹指间的历史


素纱襌衣

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衣服折叠可以放入火柴盒中,人的一呼一吸都能使衣服飘起来,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说其逆天是因为以目前的纺织技术仍然不能仿制,总是达不到其重量,无论如何改进,仿制的成品重量都要超出这件襌衣的一倍。最后专家另辟蹊跷,饿上蚕宝宝几天让其被动吐丝结茧,这样吐出的丝会特别细。

可即使这样,仿制出的襌衣也在50g以上,古人的纺织水平令人惊叹。

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为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禁止出国展览。



这是一件网红文物,之所以引起人们好奇主要有两点。

一是它的制作。

水晶杯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后期经过了极其细致的抛光。

我们知道水晶属于硬度较高的矿石,几乎没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世上能够打磨抛光水晶的只有金刚砂类物质,而且打磨过程中极易损坏。这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制造难度可想而知。即使目前不使用现代工具的话,要制成这样一件工艺品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二是水晶杯的造型引起人们好奇。

如果将这杯子放在任何一个公众场所,大家都会对其无视,以为也就是地摊上售卖的普通玻璃杯,因为它的造型和我们今天喝水的杯子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证明它来自两千多年前。

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曾经惊艳了世界,其实和编钟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稀世珍宝——建鼓底座。



建鼓底座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无数条首尾纠缠的小龙盘在一起,向上攀爬。底座整体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数清上面到底有多少条小龙。有人说上面是108条龙,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比曾侯乙编钟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建鼓底座目前仍不能复制,其制作工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尤其上面这些龙的制作。

国内外很多冶金专家认为,这一青铜铸造工艺的主要铸造方法是失蜡铸造法。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上使用过这种失蜡法,现代则称之为熔模精密铸造法,在精密铸造也时常使用。

可是按照此法制作出来的复制品和原物比起来差距巨大,不可同日而语。

九龙杯

这是一件被神话的文物,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人,江湖之中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传说中九龙杯有两种造型。

一种九龙杯,整个杯体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另外八条龙分布于杯体外部。当杯体内装满酒时,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由八条龙口中喷出,杯内则空空如也。


传说朱元璋宴请大臣使用的此九龙杯。朱元璋命令一些大臣将酒斟满,结果倒满了的酒顺着杯底全部流走了,一滴不剩。那没有倒满的,酒反而留下了。朱元璋以此告诫某些人“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并赐名“九龙公道杯”。

传说中九龙杯还有另外一种器形。这种杯玉器雕成,四角各有双龙戏珠,把手也是一条龙,共有九条龙。

这件九龙玉杯,如果盛满酒,杯内立即可见有九条翻腾的蛟龙,其实是因为白玉是半透明之状而显现,使九条龙活灵活现。


清东陵康熙景陵陪葬有一套此种九龙杯,后来被盗墓者盗得,不知所踪。

上面都是传说,为什么我还要写呢?因为现代有仿制品,但是是否和历史上的九龙杯一致,无法得到验证。即使和原物一样,但是也不得不叹服古人关于虹吸原理和光学原理的运用之巧。


别酒流年


2015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考古人员在希腊南部小镇皮洛斯发现一座3500年前的古墓。在这座古墓里,工作人员出土1400多件文物,包括黄金、白银、玛瑙、水晶、青铜器等等各种器物。

这些文物里,最让人震惊的,当属一件玛瑙制品——皮洛斯的战斗玛瑙。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发现地是皮洛斯,而玛瑙上雕塑了一副战斗画面。

皮洛斯的战斗玛瑙长这个样子。

这枚玛瑙长36mm,宽24mm,玛瑙上雕刻了三个人物:两名持剑勇士在战斗,其中一名战士将利刃刺入另一名战士的咽喉,而地上还躺着一位战死的战士。三位勇士体格强壮,肌肉圆润,雕刻者以高超的手法,将其流畅地展示出来。

战争玛瑙被放大百倍后,勇士雕塑的细节部分,也被展示出来。

被刺死的战士,身体因为痛苦而扭曲,手中的青铜剑被遗弃在一旁,身上穿着的织麻裙子可以看出,他与另一位正在被刺杀的战士是战友。不过很快,他们就能在另一个世界碰面了。

那位手持利刃正在刺杀的勇士,则目光犀利,胳膊上的肌肉高高隆起,似乎正在发力。

通过战争玛瑙的草图,很多不易被发现的细节,都被表现出来。比如说被刺杀战士的长矛和护盾、头盔上长缨、起伏的地面;刺杀战士全身上下,除了一条短裤之外,还穿了一双鞋袜等等。

这么一块儿拇指大的玛瑙上,竟然清晰地表现出如此繁多的内容!

要知道,玛瑙的硬度为6.5-7,比小刀的硬度还要高。要想在玛瑙上进行雕刻,只有用比它硬度更高的工具才行。这块儿玛瑙发现的年代为3500年前,那会儿还是商朝,中国的先民还在拿着石头在刻甲骨呢。

希腊地区,出现同样精雕细琢的文物,则要到1000年以后了。

正是这种雕刻工具与雕刻材料的不匹配,才是这件文物的逆天之处!试想一下,用笔在一张36mm*24mm的纸上画出这三个人物,能画的如此流畅清晰吗?

参加考古的辛辛那提大学的戴维斯教授说:

“其他文物和它相比,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和米开朗琪罗的画作之间的差别。”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质疑这件玛瑙作品,说它并非3500年前的古物,而是希腊人作假。质疑越多,越说明它的逆天!


祗树


“雮尘珠”,自商周时代,就被认为可以通过雮尘珠修炼成仙,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时间使用,才能挥出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经把使用方法记录在了天书之中。



到后来这些机密始终掌握在统治者手中,所有的君主都梦想能够长生不死,修炼成仙 ,万年江山,都在竭尽全力去破解“雮尘珠”的秘密。秦末这件神物流落到了滇南,献王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件宝贝所以才离国而去,到山里找个风水宝地,准备修炼成仙。然而到死都没有成功,只能把墓穴选在一处风水术士眼中的神仙洞府,乞求死后能升天。


雮尘珠也随着献王的死而不知所踪,后世的帝王都在竭力寻找,奈何雮尘珠始终不见踪影。


莽老壳


其实有很多,只是听得太多或者太出名了,大家感觉很漠然,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厉害的。

战国水晶杯

1990年10月下旬,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烧砖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直径不到一米。当地文物部门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收集遗物。

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和考证,认定这个窖藏属于战国晚期。半山镇一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就几乎年年都有秦汉墓葬被发现,考古专家猜测,这个窖藏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在这附近应该还有别的战国遗址,于是他们组织了大范围的发掘,果然就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大墓。在对这座战国大墓进行考古发掘时,挖到距离地面一米深的时候,泥土里忽然出现了点点晶莹的亮光,半小时后,一件通体透明的水晶杯出现在大家面前。随后这件水晶杯被运送到北京鉴定,最终确定为战国年间的水晶杯。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细致的抛光处理,是中国早期水晶器皿中个头最大的。这么大的形体必然増加了制作的难度,而这么大的一块完整的高品质水晶也是极其罕见的,所以无论是从原料还是从工艺上来说,在战国时期的生产条件下都是出类拔萃的。当然真正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原料工艺,而是它和当今人们所用的玻璃杯极其接近的外形,考古队员刚刚发现它的时候惊呆了疑为近代盗墓贼留下来的,因为跟我们平时喝水的玻璃杯太像了,这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巧合,也可能是一种必然。战国时期的古人在用一块巨大的水品磨制器皿时,限于制作水平而选择这样的线条轮廓来达到美观、实用,并且降低制作难度的目的,但是如何打磨出来的至今无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