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江如果不招安,杀进朝廷会如何?

董五爷的故事


说起梁山好汉,人们都说是英雄,说的其实都是表面。按照水浒的说法,赶了四路好汉,东是宋江,南边是方腊,西边是王庆,北边是田虎。但可以比较一下,除了水泊梁山,他们都是有地盘的,夺的都有州县。但梁山没有,八百里水泊,去打祝家庄,去打曾头市,都是抢了就跑。四路好汉是贼的,只有山东梁山,只抢财富,不抢地盘。

长此下去,如果朝廷强大了,对梁山实行合围,只能坐吃山空。如果冲不出去,就会树倒猢狲散,也就没有了水泊梁山。因为108将几乎没有根据地,也不想扩大根据地,就在梁山入伙,就是正宗的流寇。梁山好汉还曾到泰安打擂,泰安只是一个地区,也就是说级别只到县级,甚至不是整个县。他的800里梁山,应该是方圆,半径不超过15里,方圆7公里。

可以看看其他三家反王,至少都有一片天地。宋江是最弱的,朝廷招安,正中下怀。没想到,朝廷出了个坏主意,其实也不是坏主意,互不信任,互相利用,结果梁山好汉惨了,剩下了不到一半。而且在朝廷的支持下,灭了另外三强,梁山只是落了一个好名声,落了一个不是贼,顶多是义士,甚至不如不上梁山。

有人说梁山假如杀进东京汴梁呢?很难,这是孤军深入,一般都没有好结局,都很惨。比如太平天国有一支队伍说是北伐,结果全军覆没。其实统治者不怕出现流寇,最怕稳扎稳打,夺地盘,经营地盘,这才是心腹大患。就像当年的李自成,比梁山强大得多,最后很快灰飞烟灭,因为他们没有战略眼光。有一位叫李岩,结果李自成还杀了。

梁山上没有这种人才,都是聚的好汉,能够好好分配的,只有宋江,吴用都不是。梁山的吴用,作为军师,只会出些馊主意。人们可以整套的看一看水浒传,他出了一堆什么主意?你看一看他的旗帜,替天行道。一看就是模模糊糊,一看随便解释,不明就里。分土地不纳粮,这口号是他们提不出来的,同时代的杨么就提出。所以梁山只能做看门打手,仅此而已。



大志远思想空间


假如宋江不招安,就凭梁山这点人马也不可能杀进朝廷,这么大的北宋王朝岂能如此轻易被一群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攻破?你当北宋的军队都是泥塑纸糊的吗?梁山能做的是依靠八百里水泊天险加强防守,不让朝廷军队剿灭了就算是万幸。只要梁山不主动骚扰朝廷,朝廷估计也不会对梁山大动干戈,因为据统计北宋一百年间大大小小的起义发生过一百多次,几乎每年都有起义反抗朝廷的。梁山这种小规模义军,朝廷也顾不上。而且当时的北宋王朝,面对的主要威胁还是西夏和辽国等外部势力。

退一万步说,假如宋江真的率领梁山人马杀进朝廷也注定会失败,下场可能跟李闯王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梁山的所谓英雄好汉大部分都是鼠目寸光的流匪草寇

这样的人太多了,像李逵这样的目不识丁不说,关键还是个不分好歹的杀人恶魔,这样的人整天知道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意气用事,真让他杀进汴京不也是整天吃喝玩乐吗?让他掌权管理一方那不得搞得鸡飞狗跳,老百姓可就惨了。还有鼓上蚤时迁这样的盗窃惯犯;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张青夫妇;靠打家劫舍起家的好色之徒王英,难道让这些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定义为罪犯的人去管理国家吗?那不是笑话吗?假如他们夺取了政权,十有八九会窝里斗,不用朝廷派兵反扑,他们自己内耗就会很快完蛋。

缺乏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领头羊

翻开历史,大凡能给朝廷政权造成沉重打击的起义军,无不有一两个杰出的带头大哥。象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明确的目标、胆识和奋斗过程。再看看宋江这些头领,他们的头脑和智慧根本不具备推翻朝廷的实力。宋江就一个地方上的刀笔小吏,满脑子是怎么当官,怎么往上爬,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都是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卢俊义本来就是吃喝不愁的员外,他完全是被梁山骗来的,完全没有与朝廷作对的心思;吴用作为梁山军师出得都是怎么害人的馊主意,跟战略、谋略豪不沾边。就这样的领头羊领着一群乌合之众,以他们的智慧干点劫富济贫、打家劫舍的事绰绰有余,但要跟北宋王朝正规军大规模作战必败无疑。一个王朝的覆灭原因极其复杂,牵扯到社会、经济、军事、民生各个方面,仅凭一般的起义无法动摇政权的根基。

总之,宋江即便不接受招安杀进朝廷,结局注定也会被朝廷组织力量剿灭。


郑非梦妙文


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那么唯一的下场就是在梁山起义军被官军镇压时直接斩杀当场,凭他的水泊梁山起义军,根本没有能力与朝廷大军对抗,更别说杀进朝廷了。理由分析如下:

一、官军和起义军统帅能力相比,宋江处于下风。

(一)论统帅军事素养,宋江差距甚远。

在正史记载中,公元1119年,宋江因不满宋徽宗统治的朝廷将800里水泊梁山划为国有控制,对生活在此地的渔民百姓收取重税,于是便带领36位梁山好汉和水域内的渔民百姓一起狙杀官兵,依据梁山的有利地形,铤而走险,扯起大旗造反。

在宋朝国祚的300多年间,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起义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根本没有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强大,也没有天罡地煞108将。造反刚开始的时候,宋江领导的起义军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山东当地的官兵即缺少军事训练,又没有实战经验,很快就被梁山的起义军打的溃不成军,起不到丝毫的阻挡作用。起义军横行于山东青州、齐州与河南、河北边境一带,攻陷了10余座城池,起义军惩治当地贪官,杀富豪分钱财,形成了很大的声势。

《宋史·徽宗纪》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刚开始朝廷并不把他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然而好景不长,浙江的方腊也造反了,朝挺这才重视起来,派海州知州张叔夜领兵讨伐宋江起义军。这下宋江麻烦了,因为张叔夜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实在太厉害了。

张叔夜初入政坛,是蒙父荫在兰州当录事参军,这是个边境军职,干的工作也主要是对抗羌人。由于羌人总是侵犯宋羌边境,张叔夜便仔细勘察边境地形,找到了对付羌人的办法,他设下计谋成功占领了羌人的天都,并在天都旁边新建了一座城池-西安州,用来钳制羌人,这个办法十分的有效,成功的遏制住了羌人寇边的空间,为宋羌边境安宁立了大功。

他不但军事天赋厉害,文学涵养和治理地方的本领也是十分的出众,先后被朝廷任命为襄城、陈留知县,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还当过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在出使辽国的任务中, 张叔夜与辽人比试箭术,拔得头筹,震惊了辽人。回朝以后,又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画出辽国的城池、山川河流和兵器军服等资料,得到了宋徽宗的赞赏,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双全的统帅。

我们再看看宋江的履历,在正史中实在找不到宋江都干过什么工作,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的记载,只是在《水浒传》中描述过,宋江当过郓城县押司,什么是押司,就是县里面负责文秘和案卷整理的小吏,也只是个吏,连个九品的芝麻官都比不上。但从宋江能领导吴用、卢俊义、关胜、阮小七等36位奇人异士来看,也有他过人之处。

(二)论统帅能力和实战效果,宋江兵败被俘。

张叔夜在接到宋徽宗讨伐宋江起义军的命令后,进行了如下准备:

一是高度重视情报工作。他在宋江起义军周围和海州广布耳目,探听消息,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军事情报在战争中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战斗力也是战争资源,可以将自身的军事力量发挥到极致。在宋江起义军还没有到达海州之前,张叔夜就掌握了起义军的动向和军事部署。而宋江根本没有开展情报工作,或者说他并不重视情报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因此还没到海州,就被张叔夜摸清了底细,包括起义军的战略目标、人员数量、军备配置、辎重保障等等,全部了然于心。

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力量。张叔夜不但注重增加官兵的训练强度和军事能力提升,而且还借助外部的力量,招募了上千死士,这些人的加入无疑大大提升了海州官兵的整体军事实力。而宋江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按照自己所知的海州军事力量进行布局和对抗。

三是使用正确的军事计谋。针对宋江起义军拥有海船的水上优势,张叔夜使用了示敌以弱的计谋,派兵轻装去海边骚扰,使宋江起义军错判了当前军事力量对比,放弃自己的有利形势,从海船到陆地上与海州官军进行交战,而张叔夜则成功的将对战形势由劣变优。与此同时,张叔夜还派死士在城郊附近设下埋伏,又派精兵藏匿海边,突进船阵放火烧船。起义军看到海船被烧毁,后路被断,又被张叔夜派死士伏兵冲阵,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宋江起义军丧失了斗志,被官军杀的大败,不幸的是副帅又被官军生擒,宋江无奈之下,只有投降张叔夜、归顺朝廷一途,别无它法,如若再反抗,宋江等起义军肯定会被格杀当场。

《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张叔夜在军事情报、军事力量、军事计谋方面完胜宋江,因此就统帅军事能力方面,张叔夜比宋江高出数筹。更不用提宋徽宗时期的以军事名扬天下的种家军和折家军了。

二、士兵军事素质对比,官军强于起义军。

与起义军对比,官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明显高于起义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官军的身体条件强于起义军。虽然官军平时疏于训练,实战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宋朝必竟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农耕文明在宋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物质条件丰富,配餐种类多样,士兵伙食待遇再差也比渔民百姓出身的起义军强的太多。

二是官军练兵组织、条例完善。此时北宋立国已有160年,朝廷募兵制度完备,军事条例和练兵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虽然建国初期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变换了军队指挥方式,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使得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减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但是完备的组织机构和训练奖惩措施,使得官军的总体战斗水平优于宋江起义军。而起义军并没有健立完善的军事制度,起义军的团结主要靠血缘和感情维系,这种缺乏等级观念的统军制度非常脆弱,不但提升不了部队的战斗力,遇到劣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分崩离析。

三、后勤保障对比,官军优于起义军。

北宋是在战争中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后勤保障工作十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军器生产组织完备。宋朝十分重点军器的生产,在建国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生产军事器材的机构,制造工艺强大,京城有南北作坊、弓弩院,地方各州有作院,专门从事武器生产,并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和考核制度。刀枪箭弩等兵器和盔甲等防御器具质量极好,供应各军、各州数量充足。另外除冷兵器以外,还有众多的火药兵器装备,有火炮箭、火弹、火箭、震天雷等种类繁多的火药制品,不但杀伤力巨大,唬起人来也是非常有效。

而宋江起义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以抢夺官军为主,另辅以数量众多的镐、锄、耙等农用工具,种类繁杂,战斗力低下,还不能及时保障供应,与官军对比相差甚远。

二是粮草供应充足。物资储备的充足与否,物资储备布局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战争的成败。宋朝十分重视军需粮草的科学管理,设立了军需粮草的管理机构,并在各州建设了大量仓场,用于储备粮食草料。朝廷还制定了严格的军粮供应标准:“人食日二升”,建立了军需粮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确保军需粮草充足、按时供应。

而宋江起义军本身并没有粮食储备,也不从事粮食生产,起义军保障粮草供应基本上靠三种方式:一种是接收府库存粮,占领城池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府库、兵库和粮仓;第二种是靠劫获世家豪绅的家族存粮;在前两种都不能满足军队需求的情况下,起义军还会派兵在民间搜刮,以充实军用。但是这三种方式都不能完全满足起义军对军粮的需求,因此,与官军粮草供应对比,起义军存在较大差距。

《孙子·军争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三是军饷足额保障。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度,招兵的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受灾的难民,如果碰到大灾之年,就会临时启用招收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这些招募的士兵只需要做好军事训练就行了,根本不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吃穿住行自有朝廷供应。另外还有军饷可拿,宋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八成都用作军费开支,一般情况下上等禁军年薪12贯,中等禁军年薪6到8贯,下等禁军4到5贯,如果打了胜仗,朝廷还会根据立功情况给予赏钱。同时朝廷还制定了科学的发饷机制,保障每个士兵都能拿到军饷。宋朝的经济发展门类很健全,士兵可以把钱寄回家,可以把钱存在钱庄,也可以用于投资,当兵福利真的挺好。

而宋江起义军的军饷就不是那么稳定了,有时多,有时少,有时甚至就没有。他们发饷的来源主要靠抢,抢州、县的库银,抢当官的俸禄,抢世家土豪的积蓄,也抢一般百姓的存款,反正只要见到了,都可以抢过来,发给起义的士兵。但这个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得不到被占领州、县百姓的认可,起义军与官军的军饷保障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与官军相比,无论在统帅素养、能力、实战方面,还是在士兵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宋江所领导的起义军,都无法跟官军抗衡,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能杀进朝廷。宋江起义军除了投降一途,真的没有其它的路可走。


清悠初见


如果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被一位叫张叔夜的海州知府临时招募的千名士兵打败招安的,恐怕你就不会有此问了。

当然我们这里只谈演义。我想说的是,宋江还是没有一点机会。

首先是梁山没有这个实力。

看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前的那些战斗经验就知道,作为守的那一方战绩还算可以,当然这里跟800里水泊和梁山的天险有着很大关系。但作为攻的那一方,就有点艰难了,虽然打曾头市、打祝家庄等最后都胜利了,但都是费了好大的力气,这碰到的也仅仅是一些私人武装和地方势力。尽管也有过打大名府、打江州这种与政府武装过招的经历,但这也都不是真正的正规军队。所以就算把城市打下来了,也只能很快的收缩回到梁山,而没有占领和割据的能力。


水泊梁山对于北宋政府来说虽然是块顽疾,但还算不上心腹大患或者说是最主要的矛盾。北宋最重要的对手始终在外部,大辽、西夏还有后来的金国,才是政府真正担心的,所以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也都在那边了。不说别的,宋江他们闹了这么久,也没调动大小种经略相公这样的军队吧。如果宋江他们打到朝廷,最主要的矛盾转移到他们身上,那梁山好汉们更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其次是宋江和梁山好汉的能力不允许。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当皇帝野心的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豪族,例如李世民、刘秀;另外一种是流氓,例如刘邦、朱元璋。豪族有所凭借,且重礼仪、讲法纪,而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两者相结合才能成就事业。

就拿刘邦来说,虽然本质上他算是流氓阶层,但其能够知人善用,既能重用像韩信这样的将军,也能重用像张良这样的谋士,并且还不任人唯亲。樊哙虽然是他家亲戚,最后掌握军权的还是韩信。并且刘邦也重法纪,进入咸阳城后知道约法三章。这些素质都是宋江和梁山好汉都没有的,一排排的杀将过去,快意恩仇倒是没有问题。

最后是时机也不允许。

农民起义如果要造反成功,那一定是天下动荡民不聊生。这样才有可能像刘邦朱元璋他们起义时候的情景,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在水浒传中看到的社会情景,虽然也是奸臣当道,老百姓过的很辛苦,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矛盾还没有激化到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的程度,武大郎卖烧饼,郓哥卖梨,这些底层的老百姓还能找到自己的活路。所以宋江他们也就不具备颠覆整个社会的基础。

实际上,梁山周围的老百姓,对梁山好汉的评价并不都是正面的,甚至还有很多恐惧的成分在里面,就算宋江他们想造反,也缺乏民意的基础。
实力不允许,能力不允许,时机也不允许,实事求是的讲摆在宋江他们面前的,不招安也就只能困守,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或许这才是梁山好汉们的真正悲剧吧!

易小加


不可能得,想也别想。宋江才几个人,朝廷有百万雄兵,能征惯战的人有的是。就围困战都困死他了。在说干什么都是有定数的,山野草寇能成多大事情,即使在军事取得成果,没有强大的文化,纪律,很难维持下去的。整个宋家集团就卢俊义,林冲,吴用还算大才,其他的都打家劫舍的料,混不下去才跑梁山的。



千难万险不能挡2


不从历史上梁山泊真实的情况来讲,单从《水浒传》小说中的描写来分析,如果宋江不招安,杀进朝廷的话,我认为是会迅速灭亡的。

首先,梁山好汉们虽然有一百零八个之多,可实际上,大多是来凑数的,属于打酱油的水平,真正拿得出手,能上阵厮杀的并没有多少人。


平日里打个祝家庄,曾头市还能凑合,要想和朝廷动手,还是差很多的。

其次,梁山也缺乏真正的有计谋,有长远眼光的军师。

吴用在算计人方面还凑合,但要是在战场上出谋划策,他的能力就捉襟见肘了,更不用说长远的眼光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和宋江一起回去做官了。

朱武在小说中的描写较少,也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

再次,梁山好汉们没有一块儿大些的,类似于州县一级的基地,没有稳固的粮草来源,要是打朝廷的话,时间稍微一长,就得要分兵去各处“借粮”了。


这样的话,战斗力就会减弱,而且急切之间,能不能借的来粮还得再说。要是迟上几天的话,士兵们是会哗变的。

最后,朝廷中也不是只有高俅之流的废物点心,种师道(老种)和种师中(小种)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无论是谁,从边关上拨来点儿兵将,就够宋江受的了。

而且,种家三代为将,赫赫有名,即使是朝廷里的奸臣们,恐怕也未必敢算计他们。

虽然招安后,梁山泊也打败了大辽和其他的几支起义军,但那是在朝廷为他们做足了后勤保障的前提下才完成的,既按时供应他们粮草,又不断的下发赏赐。

宋江要是想攻打朝廷,没有了这些后勤保障的话,是会迅速灭亡的。


烟雨江南话红楼


我感觉完全有可能!朝廷在那个时期已经人才稀少,即使有人才在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的嫉妒心下估计也不会被重用,所以那时候的朝廷内政基本已经腐败不堪,而反观宋江的兵马虽少但手下能人济济,若论谋略有吴用、朱武,若论武力有卢俊义、林冲、关胜这些久战沙场的将士,单论人才方面朝廷在那时候其实已经不够看了。

如果说宋江不主张诏安,而是把反抗朝廷这条路走到底的话会怎么样?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宋江的劣势在哪:粮草、兵力、没有城池。可能很多人说宋江不是有梁山泊为根据地吗?一个梁山泊就算是自己生产粮食可能也是跟不上连年打仗所需要的补给,如果宋江先攻下几座城池作为根据地起码在粮食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曹操曾说过一句话:在所有人都在抢物资抢地盘的时候我们需要抢人才,一个人才可抵得上千军万马,比如刘备在没有诸葛亮的时候基本没打过胜仗,但是有了诸葛亮才让刘备在三分天下中有了一席之地。在那个时期其实背反朝廷的团体其实很多像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如果宋江联合他们的话也会增强自己很多实力。

然后在抢夺周围的城池一点点扩大自己的势力和补给,论马上作战卢俊义、林冲的马上作战在那个时候基本朝廷无人能抵,论马下作战武松,鲁智深也不是朝廷能挑出人来抗衡的。所以说宋江还是有胜算的。

那为什么宋江在有胜算的情况下还要诏安,其实宋江诏安也是不想以后梁山泊上的人被人称为反寇和土匪,就算是做的都是替天行道的好事,但如果和朝廷抗争失败的话还是会被后人当做反寇来看待,而且和朝廷抗争的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事情,很可能梁山泊上边的好汉都已经老了或者去世了也还没抗争完,宋江也是考虑到梁山泊好汉的名声才会选择诏安报效朝廷,即使朝廷里面还是奸臣当道。


环球生活优选


一个字:死。

宋江率领梁山好汉造反,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首先我们得清楚造反跟落草为寇,杀富济贫在那八百里水泊的一亩三分地上做土皇帝是不同的性质。

造反:是跟整个宋王朝全面开战,要夺走他们的一切。这还了得!朝廷必定是选派精兵良将,举全国之力誓必要把老宋他们摁着淹死在那八百里水泊,试问宋江有多少人?有多少群众基础?有多少先进武器?能跟整个朝廷对抗吗?就算朝廷再无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骆驼还没死呢。想想宋朝能在北有辽,金,西有西夏的包围之下生存那么久,没有几把刷子能行吗?宋江的人有多少战斗力,能跟正规军作战吗?有几成胜算?看看他跟方腊的战斗,损兵折将,损失惨重,跟同级别的农民起义军都是惨胜,更何况是跟国家级的正规军呢?

而落草为寇则不同,落草为寇只是干干杀富济贫,抢抢钱财,过着大碗吃酒,大口吃肉,按秤分金银的快活日子,这对于朝廷来说并不会威胁着它的根基,不会威胁政权的稳定,最多只是给地方上的治安带来威胁。

然后是理念是缺限,做事需要理论指导,要一个指导思想。而梁山打出的旗帜就是“替天行道”很笼统,不具体。这不足以指导他们如何去跟朝廷斗争,如果占领一座城市该如何管理,如何对待城里的官僚地主阶级,斩尽杀绝吗?如何争取城市平民阶级的支持,扩大群众基础,以便取得稳定的根据地?先从哪里进攻合适?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他们都没有想过,他们只是凭借一腔热血,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干着打打杀杀的买卖。根本就没想过如何为了天下的普通老百姓谋取利益。所以他们没有群众基础必然失败。

最后是师出无名;造反这事就重要的就是要名正言顺,以便获取百姓的支持,但先看看梁山好汉的成份,有被朝廷奸臣陷害的武将,商人,有触犯法律的逃犯,有小偷等等。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出自三教九流。虽然各个有所特长,但在朝廷士大夫眼里都是些乱臣贼子,在百姓眼里也是些坏人。这样一个暴力团伙要造反自然是得不到普遍支持的。到最后也就只有被消灭的下场了

最后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无论北宋,南宋它的灭亡都是来自于少数民族的侵略,并不是来自于内部的人民起义,这就从侧面可以判断,宋朝对于老百姓的控制还是得力的。





无伪杂谈


其实历史上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是李自成。


虽然李自成出生于《水浒》小说写成后差不多两百年,但是他在历史上面临的种种客观环境和最终结局,很可以作为宋江的一个参考。



按照历史事实,宋江是不可能推翻朝廷的,史实的宋江队伍规模很小,一个州官就把他们灭掉了。但是按照小说的虚构设定,梁山好汉的实力十分逆天,“杀进东京,夺了鸟位”是绝对能做到的。


梁山队伍至少能拉出来十几万大军,破辽国、灭三大寇基本都是自己搞定,北宋朝廷只是负责后勤补给。朝廷的官军基本上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不管是什么节度使,还是团练使,一起上都是被梁山碾压的结果,实战表现比辽国、王庆、方腊差得远。



梁山既然能够打破辽国,那么打破宋国肯定是没问题的。反过来说,辽国、王庆、田虎、方腊的水准都比宋朝官军强一点,至少是不差。


但是,问题也正是如此。一旦梁山打破东京,夺了鸟位,那么肯定就像李自成进北京一样,获得表面的胜利后,迅速面临其他敌人的围攻,而且不仅仅是清兵这一家。王庆、田虎、方腊还有辽国,都会迅速打过来。



梁山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像王庆、田虎、方腊等人,都占据大量州县,有较稳固的政权建设,而梁山好汉们却一直把梁山泊当大本营,根据地建设明显不行。


梁山之所以能够连破辽国和三大寇,是因为朝廷在做后勤,所以忽略了根据地这个严重缺点。但“夺了鸟位”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这个时候,梁山的处境就非常类似李自成了,缺乏根基,一旦遭遇挫败就很容易一溃千里,而且在四方围攻下难以补充休整,然后就会变成流寇。


当然了,这是完全依靠小说虚构设定来推理的。



在这个虚构的水浒世界里,如果发生了“夺了鸟位”事件,那么地理位置和根据地建设做得最好的,肯定能笑到最后。


如果金国的崛起速度能够赶得上,这个胜利者可能是金国。如果金国来不及的话,那么地理位置和根据地最好的方腊,大有希望平定天下。


陶式防务评论


这样的话,宋江反而会遗臭万年。

首先、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金国与大宋的矛盾,宋朝内部朝廷与起义军、与人民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所以,国内谁反朝廷,就是叛国。后来岳飞对起义军态度,愿意归顺朝廷抗金的就吸收,坚持反宋的就灭,比如杨幺。

其次、梁山起义部队偶尔出去冲击州府还行,但远远做不到倾巢而出与朝廷正规军队对抗。小说里几次对朝廷军的胜利,都是在防守的基础上取得的,如果主动放弃老巢外出,宋江必败无疑。

再次、梁山人马里,一些降将是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宋江个人,况且还有一部分被逼的。真打起来,宋江的部队坚持不了多久有可能会先从内部被瓦解。

最后、宋江的部队吃穿用的,都主要是靠掳掠而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生产能力,就连附近几个小县城他们也没有拿下当后勤基地。这样的队伍,只要换个有耐心的,围个一两年宋江就撑不下去了。再说,起义部队在当地并不得人心,老百姓谈梁山就色变。

宋江要是敢把事情闹大,迟早被岳飞给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