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此為春節前自駕遊的第二篇文章。

烏江東渡,登採石磯不得後,從蕪湖經雲嶺(新四軍軍部)至桃花潭。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沒錯,就是這個桃花潭。不過沒有看到什麼潭水,只有一條青弋江,正值枯水期,大面積的河灘都裸露著。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這裡原名陳村鎮,1999年為了開發旅遊改名桃花潭鎮

據說桃花潭就在青弋江裡面,並非高山深潭,千尺之說顯然是太誇張。

如今的桃花潭鎮老街全被開發成了景區,進入就需要買票,這和李白詩句所激發的想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我們只是路過這裡,吃頓午飯,景區沒有進去,好壞就不評價了。

李白在這裡經歷了什麼進而寫下這樣的詩句,這是本文想要探討的。

李白被騙來的?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桃花潭景區覆蓋了青弋江兩岸,是封閉景區

據桃花潭的宣傳文案所說,涇縣豪士汪倫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誘騙了李白。李白來後發現被騙,汪倫不但沒有承認說謊,反而辯解“十里桃花”是十里之外桃花渡,“萬家酒店”是老闆姓萬。

聽完汪倫的詭辯,李白沒有生氣,反倒感激汪倫。兩人把酒言歡,李白離開時寫下了千古名篇《贈汪倫》。

這種說法出自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也就是個故事而已。

李白到桃花潭時,他已經55歲了,離開朝廷十年,四處遊歷了十年,也是他生命之中的倒數第七年。這樣一個曾經讓高力士脫靴的人物,怎麼會被一個毫無交情的所謂豪士所騙呢?

事實上,李白在桃花潭之前就見過汪倫。

743年,李白43歲,入翰林院。

744年,李白44歲,離長安而去,返回任城(濟寧)家中。不過在家中他也待不住,除去病臥半年之外,大多數時候都在四處旅遊。

754年,李白54歲,秋遊宣城後,走池州、涇縣、青陽,登黃山。期間留下的詩作中包含《過汪氏別業二首》。

疇昔未識君

知君好賢才。

……

酒酣欲起舞

四座歌相催

這些詩句顯然明確地表明瞭李白之前不認識汪倫,但聽過汪倫好客的名聲,而且在汪倫別墅裡舉辦的酒席上他很盡興。

大概率並非汪倫求李白來,汪倫別墅裡的酒席也並非只為李白而設。而且從李白寫了兩首完整的詩作來看,他待在汪倫別墅的時間不止一天。

160多首送別詩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桃花潭附近風景還是不錯,這是沿途的一個小景區

755年,李白55歲,秋天再遊涇縣,並留下了一系列的詩作,其中就包括七言絕句《贈汪倫》。

送別詩對於遊歷四方的李白來說經常寫,據不完全統計,存留的就達到160多首,從某種角度看李白的一生就如同一場漫長的告別。

送別詩寫得多了,很多詞語、結構難免進入某種套路,但《贈汪倫》不是,這明顯是一篇急就章。

從詩歌描述的情景來看,李白沒有想到汪倫來送行。或者是之前已經告別,沒有想到汪倫再次以歌相送。感動之下,佳句脫口而出,成就千古名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是謊言,但李白的感動是真的,那麼是什麼讓李白如此感動呢?

接連兩年的熱情接待夠不夠?

不夠再加上一個十八相送呢?

據說汪倫是下野的縣令,此時應該還是一個有錢、有地位的人,從“知君好賢才”的詩句推斷,別墅裡流水席不斷也有可能。招待李白不過是加一張桌子罷了,因此讓李白感動的應該是十八相送了。

由此推斷,汪倫並非居住在桃花潭,他是到青弋江碼頭來送李白的。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太平湖內的旅遊碼頭

李白感動之餘,現抓了桃花潭的意象,襯托汪倫相送之情。

對於離別習以為常的李白,為何還會因汪倫的十八相送而感動呢?

只有一個解釋,李白當時過得並不如意。

李太白早已經名滿天下,四處遊歷吃喝雖然不愁,但真心相待的沒有幾人。

在到涇縣之前,李白於秋浦寫下《秋浦寄內》:

我自入秋浦

三年北信疏

紅顏愁落盡

白髮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

手攜五色魚

開魚得錦字

歸問我何如

江山雖道阻

意合不為殊

詩中之意已經盡顯對家的思念,並且對遊歷道路的艱辛有著清醒的認識。

而這樣的“江山雖道阻”,卻也是李白人生最後一段平靜的歲月了。

很多尋常的片刻要在多年之後才知可貴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獨釣太平湖

李白告別汪倫之後繼續旅遊,冬天返回了金陵,得知安史之亂爆發了。

李白前往河南宋城接妻子,然後是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

756年秋,在廬山隱居的李白,被永王招募。

757年2月,永王兵敗被誅,李白入獄,幾個月後獲釋。9月份,被流放夜郎。

759年3月,李白在白帝城遇皇帝大赦天下,寫下《早發白帝城》。返回江夏後,多次求人引薦,皆以失敗告終。

760年,登廬山,李白決意遊仙學道度餘年。

761年,李白61歲,流落金陵,靠人接濟為生。年底時跑到當塗,病倒在當塗縣令李陽冰家裡。李白稱李陽冰為族叔,其實兩人並沒有血緣關係。

762年初冬,李白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所寫詩作託付給即將卸任離去的李陽冰,還寫了一首《獻從叔當塗宰陽冰》相贈。

群鳳憐客鳥

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

意重泰山輕

李陽冰在卸任前盡己所能為李白買了一處宅院,並把他家人接來照顧他。

11月,李白死在當塗。


皖南遊:桃花潭千年謊言背後,暮年李白的愛與哀愁

安徽蕪湖天門山渡口,距離當塗僅15公里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天地之間的一片孤帆不就是他自己麼?

李白如所有天才一樣,孤獨是刻在骨子裡的。

李白的頭號粉絲杜甫在得知李白流放夜郎時曾發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嘆息,也寫下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論斷。

早發白帝城是絕處逢生的狂喜,代價太大,這種喜不要也罷。

贈汪倫這種人世間的感動與欣喜,對於李白的一生來說才是最珍貴的。

只可惜這種時候太少、太短暫了,多麼希望這樣溫暖的光能出現在他最後的日子裡。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