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根據我國相關機構的統計,金融證券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為15%,房地產為21%,而收藏藝術品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則是26%。與目前已有的其他投資工具相比,收藏的風險無疑更小。對絕大多數收藏投資者來說,面臨的主要風險不外乎藏品選擇不當或收藏時出現失誤,買到贗品、假品。近一段時間,古代和近現代書畫作品以及古瓷的市場行情普遍看漲,但從各大拍賣行傳出的天量交易額不難看出,這些名家之作已經成為高端市場的專屬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你錯過了什麼?

“人們急功近利地追逐那些升值快的東西,而事實是,當你看到一個東西升值很快時,意味著它也已經快接近尾聲。就好像盛開的花朵,它離凋零已不遠。對收藏者而言,難的是你要找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這才是本事!”收藏家馬未都的話點出了當下收藏的熱點和盲點,也讓不少準備持幣進入收藏領域的人冷靜下來,審視一下日漸火爆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在收藏市場上,不乏那些以眼光銳利、投資獲利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傳奇故事。但對於那些普通收藏者來說,目前市場上一件真正的古代精品官窯瓷器或是名人字畫已經很難再靠“撿漏”拾得。據馬未都本人回憶,“當時在玉淵潭甬道上一溜擺著的小攤。當時隨便問個價,開價在12元、16元的都算高的。如果當時你有錢,把所有的東西都買下來。今天看看,那些買下的東西沒一個是賠錢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很多時候,人們審視藝術的角度並非作者或是藝術本身,而是一件藝術作品在市場的最終反映——價格,這種心態同樣出現在收藏領域。幾十年前,中國經濟方興未艾,藝術品投資還屬於一個“默默無聞”的領域;現在,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這當代四大家的畫作抑或明清古瓷,都已經被貼上了“天價”的標籤。

即便是像徐悲鴻、陳逸飛這些距離我們並不太遙遠的畫家之作,也已經有了8位數字的身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當代藝術品,但火熱的市場同樣沒有“遺忘”這些嶄露頭角的年輕藝術家們。去年,全球藝術市場拍賣統計中,有24位中國當代藝術家進入“當代暢銷藝術家”百大排行榜,而其中的領軍人物則當屬近來在各大拍賣會上風頭正勁的張曉剛。似乎,當代藝術已經進入了“盛開”的時節。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不可錯過的“新”收藏

在藝術品投資市場發達的美國,甘孜夫婦神化式的經歷恰好可以說明“眼光”和“品味”在收藏投資中的作用——他們是一對並不太富裕的美國夫婦,1941年以僅有的7000美元買下畢加索的《夢》。而當他們遇到天才經紀人卡斯特利後就改變了收藏方向,開始購買一些當代藝術家的波普藝術作品。他們去世後,那些以250萬美元購買來的藏品創造了2.06億美元的拍賣成交紀錄。

按照卡斯特利的說法,“只有有個性的藝術家,才是好的藝術家”,而波普藝術也被看作是美國傳統的一部分。毫無疑問目前傢俱、瓷器、油畫、水墨畫等類別的藝術品已經或正在進入他們的繁盛期,那麼未來的“甘孜夫婦”們要以什麼樣的切入點進入收藏投資領域?“如果我們從一個功利的角度來說,中國的藝術門類中下一個最可能讓你在財富上獲得利潤的就應該是攝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馬未都將攝影看作是未來“新”收藏投資的重點。“以影像的本質來看,攝影術的發明就是為了忠實地記載客觀現象……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有當時千年前的照片,它肯定會因為更加客觀的記錄而比那些繪畫要重要很多倍。畢竟,攝影技術的發展到現在才100多年。再過幾百年,回過頭看,影像收藏一定是最重要的。而這些記錄,在千年後一定也是最重要的證據。不僅因為它們客觀的記錄反映了時代,也因為少量能流傳下去的緣故而彌足珍貴。”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由於攝影作品具有可複製性,因此攝影家大多通過嚴格控制供應數量最大限度地提升作品價格。他們還嚴格地標註進入市場的序號,親筆簽名或委託權威律師、公證機構公證等,以保證其獨特的版本價值。攝影作品收藏大體可分為老照片和當代攝影收藏,其中老照片的收藏在國內已經具有一定規模。2002年嘉德曾拍賣一組民國時期青藏高原攝影照片136張,最終成交價4.4萬元。

而活躍在國際市場上的中國當代攝影家如張洹、馬六名、洪磊等人的作品在各大拍賣行中已經有了數十萬港幣的拍賣紀錄。這些藝術家的觀念攝影作品基本代表了中國目前觀念攝影市場的狀態,畫廊價格約在4000至10000美元不等,與國際市場價格相比,他們的作品未來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玩藝術品收藏投資大局已定:這幾年你都錯過了什麼

投資不是投機

很多人希望自己購得的藝術品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大幅升值,但事實證明懷有這種“撿漏”心理的人最終多數買到的是贗品或假品。相對於成熟的市場,中國目前的藝術品鑑定主要是傳統的言傳身教加經驗積累的產物。由於很多收藏品的流動性較差,變現不容易,因此如果只抱著投機的態度入市,則很容易受到市場本身的懲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上則補石室金匱之遺亡,下可備通人博士之瀏覽,是為收藏家。”儘管現代人在收藏上很難做到古人的通達,但如果拋開了對收藏的研究和熱愛,僅僅為了經濟價值和升值空間,就不能稱之為收藏。國際上一份對各類投資收益的計算,以中國瓷器為代表的藝術品年收益率平均為每年13%左右,而複利的效用使得藝術品往往在幾十年後呈現出驚人的回報率。根據業內經驗,藝術品投資的交易週期以8到10年最為適宜。

因此,藝術品投資應該是一項長線投資,作為收藏者首先要懂得欣賞——而這最基本的一點恰恰是不少國內藏家欠缺的。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