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胜仗。这次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抗战信心。此战证明,伏击战是我军对付日军的有效战法,为后来许多指挥员效仿。

伏击战讲究伏击位置的选择,首先地形要险要,易守难攻,另外必须是交通要道等兵家必争之地,判定敌人一定会经过。能不能选择一个最适合打伏击的位置,对指挥员是个很大考验。我军历来不缺这种独具慧眼的优秀指挥员,他们往往能看到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具有独特的军事价值,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描述町店战斗的电影剧照

1938年6月,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经历多次失败后,转入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第二战区司令员卫立煌准备向占领山西侯马的日军发起反击,希望得到我军的支援。

6月30日,为了配合卫立煌部作战,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接到命令,在阳城一带阻击支援侯马的日军援军。作为我军优秀指挥员,徐海东与黄克诚将伏击地点选在町店这个小村附近。这里山地多,紧邻晋侯公路,是日军援军必经之地。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町店周围都是山地,夹着晋侯公路

7月1日,徐海东与黄克诚带着第687、第688两个团,加上第129师386旅772团两个营,急行军来到町店,与当地的地方部队汇合。7月2日,徐海东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会上,徐海东等人吸取了平型关战役的经验教训,尽可能让伏击部队靠近日军,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同时要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日军最松懈时候发起攻击。

7月3日上午,徐海东接到情报,日军已经占领阳城县城,屠杀平民600余人,先头部队即将进入义城、町店,前来进犯的是日军第108师团第25旅团的工藤联队。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徐海东大将

7月的山西,酷热难当,日军50余辆汽车外加一队骑兵,大摇大摆进入町店。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周围也就100多米的地方,埋伏着上千名八路军。日军丝毫没有戒备,因为天气炎热,大部分日军停下来休息,骑兵下了马,有的甚至脱衣服跳进沁河里洗澡。

眼见日军人疲马乏,毫无戒备,徐海东下达了进攻的命令。388团2营营长冯志湘驳壳枪一响,率先带着战士们冲向日军。日军一下子被打懵了,连枪都来不及拿,最惨的是河里光屁股的日军,上岸就被八路军战士用刺刀、梭镖刺死,往河里跑就成了活靶子被撂倒。日军军官收拢部队想突围,但八路军没有给他们机会,八路军早已在退路上埋伏。除了几十个鬼子运气好涉水逃跑外,其余日军全部被消灭。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町店伏击战的战场

日军不甘白白吃亏,他们立即集结兵力反扑。日军相信,自己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然而他们的对手是徐海东。不仅要用一块石头绊倒日军两次,还要让日军一次比一次摔得狠。

7月4日上午9时,日军派出500多名骑兵,渡过沁河向町店猛扑,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再次设伏。11时,我军向日军发起攻击,在机枪与手榴弹的猛攻下,日军骑兵伤亡惨重,活着的拼命往东突围,以求与援军汇合。但在战斗中,八路军犯了个“老毛病”:过早向日军发起冲锋,导致出现较大伤亡。日军援军赶到后,八路军为避免损失,主动撤出了战斗。敌人也不敢追击,带着伤兵逃回晋城。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战斗中的八路军,可以看出机枪手戴着头盔

町店伏击战,我军在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不过在歼敌数字上,各方资料记载有些出入,但俘虏与缴获数据比较确切,即俘虏4人,缴获步枪900余支、轻重机枪38挺、各式火炮33门,战马130多匹。

日军士兵通常不会轻易放弃武器,此战丢下这么多武器装备,说明日军真被打疼了,推测日军伤亡在800到1000人之间。我军伤亡大约三四百人,远低于日军。可以看出,我军在平型关战役后,战法已经有很大进步。如果不是过早发起刺刀冲锋,伤亡应该会更低一些。

徐海东同一地点,两次设伏,日军下河洗澡,上岸就被捅死

町店战斗烈士纪念碑

町店伏击战,是平型关大捷后又一场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部队,有力地支援了卫立煌部的战斗。不断的胜利让八路军的信心逐渐增加,民众也对八路军更加信任,八路军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也得到了检验和锻炼。

关于这场战斗,还有个小插曲。有文献记载,战斗时间是7月6日与7日,后来经过仔细核对发现,一些老干部习惯说农历,回忆战斗时说的是“初六初七”,而1938年的7月3日、4日两天是农历的六月初六、初七,导致某些文献记载出现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