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对“李纨”这个名字应该有些印象。她嫁给贾宝玉的哥哥贾珠,很得史太君贾母的器重。部分原因在于,李纨其父,是前国子监祭酒,她是名门闺秀。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衔?直白地说,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够厉害吧。

今天的女主人公顾正秋,则被称为京剧界的“青衣祭酒”。可想而知,这个名称意味着什么。


她是梅兰芳的嫡传弟子,同时兼得程砚秋、张君秋的亲传。梅派的雍容,程派的幽怨,在她这里,都有传承与发挥。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内地的朋友,对顾正秋这个名字,也许会有些陌生。因为在1948年,她就到了台湾,整个生活轨迹,都在海的那一边。


不过,在上海戏校学艺时,顾正秋有个特别出名的同窗,名叫钱浩梁,就是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这么一提,您多少有些概念了。


再往深里说一下,顾正秋还有个女同窗张正芬。而张正芬,就是台湾歌手庾澄庆的母亲,即伊能静的前婆婆。

01


顾正秋,1929年10月5日,出生在南京,本名姓丁,名祚华,乳名兰宝。在她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后来,母亲带着她们姐仨回到上海娘家。


二姨吴凤云嗜戏如命,她有个朋友叫顾剑秋,也是个资深戏迷,她与吴继兰交好。吴继兰,是第一部有声黑白京剧电影《四郎探母》的主演之一,与谭富英同台,红极一时。

吴继兰与顾剑秋,常来吴家,她们都钟爱聪明伶俐的小兰宝。顾剑秋,还认了小兰宝为干女儿,易名顾小秋。


每当她们一来,胡琴一响,大戏开张,小兰宝就“如闻仙乐耳暂明”,沉醉其中。


后来的顾正秋回忆,不无感慨——

就是吴继兰给我的启蒙,我才对戏剧入了迷,慢慢地走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2


1939年末,上海工部局华董兼中法大药店总经理的许晓初,决定创办中国戏剧学校(即上海戏校)。在干妈顾剑秋的带领下,小兰宝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更名顾正秋。


今天我们熟知的德云社,郭德纲的徒弟中,名字都有个“云”字,如岳云鹏,张云雷,朱云峰等等。曲艺界讲究这个家谱,梨园界也不例外。所以,上海戏校有了一代“正”字辈的京剧名伶。如前面提过的钱浩梁,当年他的艺名,就是钱正伦。


上海戏校,不同于北平的坐科,学生走读,吃住在家,免交学费。但学校管理严格,男生女生分开上课。


学戏——练功——成角——赚钱,是学戏的孩子们必须经历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校的孩子,没有胖子,一个个又黑又瘦。大家都知道,要想人前显贵,先要人后受罪。


因此说,学戏的孩子们,都是胸口写勇的人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种数年如一日的苦练,成就的是孩子们超越平凡人的意志与毅力。


老话说,祖师爷赏饭吃。顾正秋天赋高,又认真,深得专业老师关鸿宾的喜爱,在戏校六年只挨打一次。


因台词绕口,二十四个字不能一口气背后,被先生连打二十四下手心。


小小的顾正秋,倒没生怨,她深知老师是为她好,“望徒弟成龙”是也。


六年戏校的生活,对顾正秋而言,是厚积,更是沉淀。六年间,她从一个羞涩的小女生,成长为一个文雅的妙龄女。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3


1944年,戏校公演《金山寺》,顾正秋饰白娘子,学校请了梅兰芳作指导。


三天后,校长带着顾正秋上门拜谢。梅兰芳很欣赏顾正秋,笑着鼓励——

很难得啦,小小年纪,在台上不慌不忙,很有角儿的气度,以后多用功,好好利用你这条嗓子,一定唱得出来的。


一个月后,顾正秋正式跪拜梅兰芳为师,从此与言慧珠成了同门师姐。


与大师同行,生命的份量从此与众不同。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剃去胡须,披挂上阵。作为弟子的顾正秋,有幸多次与大师同台,从妆扮到唱腔,从口型到身段,再从做表到内涵。润物细无声,顾正秋领略到伶王的艺术魅力,更觉自己内在的升华。


多年后,顾正秋在回忆录中讲述梅兰芳对她的影响——

拜师不止是一种仪式和艺术学习,更是一种终身的修行。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4


1945年,顾正秋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戏校毕业,可谓出类拔萃。


第二年,她自组“顾正秋剧团”,剧团辗转于南京、蚌埠、徐州等地,风头日劲。


一次,在徐州唱《霸王别姬》,当时的陆军总部在此,顾祝同、蒋纬国均来看戏,捧场。档期末了,蒋公亲派专机接剧团赴南京演出。那时抗战胜利不久,剧团演出《荀灌娘》,那是一出爱国戏,说13岁的小姑娘荀灌娘在国难当头,舍身救国的故事。剧团出色的表演,深受好评。作为剧团的CEO兼COO,顾正秋大受关注。

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顾剧团适时参演,获誉甚隆,风靡一时。台湾代表“监察委员”兼永乐座的刘老板,看到商机,主动找到顾正秋,邀请顾剧团赴台演出。


当时的大环境,经国先生在上海“打老虎”,央行发行金圆券,物价飞涨,人心惶惶。于是,顾正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赴台。那一年,她刚二十岁。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5


1948年11月20日,顾正秋带着剧团正式在台北永乐座公演。


没想到《天官赐福》、《四郎探母》、《红鬃烈马》,连演三天,天天爆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这样,再续约,档期一延、再延、三延。不经意间,政权更迭。


至此,上海的家,再也回不去了。顾正秋,成了剧团的大家长。要知道,她才21岁啊。

有演员见票房奇好,希望增加包银,但戏院老板不肯。一些演员发难罢演,剧院老板也不是吃不素的,干脆提出合约期满,不再续约。


作为剧团大家长的顾正秋,看着剧团七八十口人,有家难归,现如今,吃饭又成了问题,毅然向戏院提出以三、七拆账方式分成。这就等于顾正秋自己成了戏院的经营方,责任不是不大,但她以超女的魄力扛了起来。


这一扛,就是5年。这意味着,5年来,顾正秋不光自己要唱戏,还要随时关注着剧团人员的吃喝拉撒,还有戏院的经营与票房。5年来,不是不苦,可是甘苦寸心知,说了又不解决问题,干脆咽下去,自己消化。


胸口写勇的顾正秋,就是这般的女汉子。


当然,登台上戏,好戏连连,永乐戏院成了名流们最爱的场所,皮黄之音安抚着偏安宝岛的无数颗游子的心。我们知道的张道藩、蒋碧薇、陈香梅、孙多慈,还有《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等人,都是她的迷妹儿。自此,顾正秋被誉为“台湾梅兰芳”。


辜振甫,是台湾知名企业家,也是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他是资深票友,曾拜在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的门下学艺,对京剧“余派”迷恋极深。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辜振甫被顾正秋的艺术魅力折服,但作为企业家的他,更欣赏顾的经营能力,他评价——

在年轻时,即有大将之风。放眼海峡两岸,兼有才艺和领导力的艺人并不多见,顾正秋是其中佼佼者。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6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顾正秋嫁人了,而男主是大她17岁的任显群。


任显群,毕业于东吴大学。这点儿,与百岁老人的杨绛先生,可谓校友。


任显群,也是一方才子。在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后,任显群则是财政厅厅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据说,这位任厅长任大人,在宝岛财务状况一片混乱的时候,以其出色的理财能力令其面目一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按理说,顾正秋在舞台上风姿卓绝,追求者不计其数,应当选择一个年龄相当的。


可大叔就是大叔,身居高位却不盛气凌人,经手银钱却无铜臭之气,才华横溢却不夸夸其谈,总是令顾正秋如沐春风,如冬日暖阳般温暖。


多年后,顾正秋在回忆录中揭开了谜底——

我与任显群并不是一见钟情,但相识之后,就渐渐被他幽默的谈吐、豪爽的个性所吸引。与他在一起,我感到很自在、快乐、幸福,终于不畏万难,决定与他长相厮守。

1953年10月10日,两人低调结婚,此时的任显群,因受吴国桢影响,已辞去厅长职务。证婚人,正是吴国桢的父亲吴经明。


吴国桢,也是一方人物,他是周公的南开中学同窗。十岁入学,也是南开年龄最小的学生。校长张伯苓晚上查夜时,都要为这位小弟子盖好被子。


之后,吴国桢考入清华,又在美国读了博士,后来从政。可以说,他是张伯苓校长的一大骄傲。

周公与吴国桢,对于中国20世纪的这样两个人物,用吴国桢夫人黄卓群女士的话来说是“同窗不同路”。“同窗”指周、吴两位是当年南开极要好的中学同学。“不同路”是指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分道扬镳。


可是,吴国桢,作为美国洋墨水培养出来的自由主义战士,出任台湾省主席后,在理念上,与当朝太子有很多分歧,大有不共戴天之势。


而任显群作为吴党的一员,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7


就在顾正秋结婚的第二年,他们夫妇去参加张正芬(也就是庾澄庆母亲)的婚礼,媒体大为报道,这样他们就呈现在聚光灯下,令当朝太子相当不满。


于是在1955年4月11日,任显群因其叔叔牵连而以匪谍罪被逮捕入狱,这一判就是7年。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据说当年积极追求顾正秋的,还有当朝太子。有人言,这是打击报复。其中晃动脑袋想一想,经国先生作为政治人物,还不至于如此出招。只是政治的需要,打击吴国桢,当然要从心腹下手。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大家都在观望着顾正秋何去何从,是远遁异国,翻穿罗裙,还是重做冯妇?


顾正秋,有她自己的主心骨。她知道,她的爱对狱中的任显群尤为重要。每到探监时,她就带着夫君爱吃的食物,她愿意相随,更愿意等待。


胸口写勇的顾正秋,就是这般执着。


这样凄苦的日子,一直到了1958年元旦,任显群假释出狱。同年,次子志明出生,第二年女儿任祥来世。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08


任显群不甘沉沦,他想创业。以后的经历,有些像我们熟知的褚时健与马静芬,夫妇两人共同打拼,上山种橙子。


而任显群与顾正秋,是举家搬到远离台北的金山农村,开办农场,引进美国草莓。住茅屋,挑泉水,晚上点油灯。二人日不出而作,日已入而不息,辛苦劳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像全国闻名的褚橙一样,任显群与顾正秋创办的农场,也创造了奇迹。不仅员工达到七百多人,还出口“金山草莓果酱“,并将蔬菜加工成速冻食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地。后来,任显群又与友人创办 建设公司,兴建爱仁大厦、光多大厦,以及中兴百货公司……


1975年,正当事业鼎盛时,任显群病逝,享年64岁。按照他生前的遗嘱,顾正秋将其葬于共同创办 的金山农场,并送他一座纸屋,取名”康庄“,并存一信:”显群:这是我们的康庄。你先去,我会来陪你的。小秋。“


顾正秋:她是梅兰芳的女弟子,一生最惜“情“与”缘”


2016年8月21日,顾正秋因败血性休克辞世,享年87岁。


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顾正秋如是说——

抄写过那么多的戏词,我觉得缘和情这两个字最耐人寻味,涵义无穷……唱过了三四十出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生命之路,我始终珍惜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