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西凉铁骑,白马义从,陷阵营,先登死士,白耳兵,虎豹骑,哪个是三国最强的特种部队?

安静的秋天82334382


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攻击力的骑兵部队,是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这支军队是由大将马超带领进蜀国的,由于军队是西凉人,所以叫做西凉铁骑。每支跟他们交过手的军队都对这支部队有些惧怕。而后来蜀国建立之后,也正是这支西凉兵团,一直把守着蜀国的边疆之地,使得外族不敢侵犯。


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 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 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陷阵营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

吕布逃出长安包括一干将领,才百余骑兵。加上后勤军工补给问题,能让吕布放手高顺筹备精练铠甲,陷阵营组建时间最早应是吕布占据濮阳时期。

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注解时引用《英雄记》的内容,对其评价颇高。


先登死士

三国志·裴注·英雄记的记载,先登死士为一只特殊部队,多为步兵。 界桥之战,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白耳兵

耳兵,即"白毦卫",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也是刘备麾下的近卫军,归陈到统帅,此军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后又镇守蜀汉东部,立下赫赫功勋。白毦卫在小说《三国谍影》中多次以蜀汉军议司麾下重甲兵登场。


虎豹骑

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志》里有所记载。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关于虎豹骑统领,根据《三国志 卷九 诸夏侯曹传》可知比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称为八虎骑。即 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战力排名

上述除了白马义从有曾直接败于先登兵的记载,其他相互之间并无直接交锋记录,结合史料记载分析,上述六大”特种部队“战力排名如下:

第一、虎豹骑

第二、陷阵营

第三、白耳兵

第四、西凉铁骑

第五、先登死士

第六、白马义从


历史远行客


我国古代最强的铁骑,应该是人马具装重骑兵铁浮屠,那是跟欧洲一十字军一样的重骑兵。哦,好吧,你们不喜欢金国。那我国古代甘肃宁夏地区的人马具装重骑兵铁鹞子呢?也不喜欢?

金国在护步达冈之战,2万金国铁骑追着70万辽国大军杀,什么女真不满万,士气原因?所有人都忽略了,金国的人马具装重骑兵铁浮屠的作用,这样的重骑兵不用满万,来个七八千很头疼。

我国古代甘肃宁夏的铁鹞子,为了应对蒙古骑兵套马索战术,将人跟马用铁链固定在一起。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是人马具装重骑兵。

最后被蒙古骑兵以套马索战术终结…


客观的看历史


首先,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其他不说,单论特种作战能力,吕布手下大将高顺的700余装备精良的陷阵营将士,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顺位。

陷阵营是吕布放手高顺筹备精练铠甲组建,时间应该是在吕布占领濮阳时期。

汉朝时期,马铠没有普及,而陷阵营则是“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的重装步兵。

这样装备的部队,还是都是吕布军中最为精锐的700人。

领袖高顺在军中威望颇深,不仅带军纪律严明,刚正不阿,而且极度忠诚。

吕布多疑,对自己的手下多有戒心,唯一信任的大将就是高顺,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吕布死后,高顺一言不发引颈而死,如果不是跟随了吕布,陷阵营的名气绝对不止这点。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虽然公孙瓒的白马义虽然名气很大,我也挺喜欢这个名字的,但却有一种名气高于实力的感觉。


伯牙君


既然是特种部队,自然是特种作战,而非常态作战,因此虎豹骑、白毦兵、先登死士等根据战场条件的不同,实际各有所长。

一、西凉铁骑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甘肃平凉以西,长期就是古代帝国的优良马场,西汉数次出击匈奴,以战马多死而转入衰落,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后丢失凉州陷入危机,宋朝因为没有凉州而长期受人欺负。由此可见,凉州大马对古代帝国的战略意义。

三国西凉铁骑,多指董卓或马超的部队,他们的部队中不但有西凉铁骑,还有羌胡步兵、湟中义从胡等,都是东汉末年最能打仗的部队,董卓凭借这些部队,让关东诸侯畏惧不前,马超又在渭南大败曹操,然而关于西凉铁骑的单独描写却不多见。

事实上,西凉对关中,更多是居高临下的优势,陇坂多山,要存粹以西凉铁骑而下关中,反倒失去了西凉马、步军都很精锐的优势。凉州大马,或许到了中原的大平原地带,更能发挥其优势,西凉作为帝国的军马场,其实战略意义更大于战术价值。

二、白马义从

所谓的义从,大概有以义气相从的意思,东汉邓训当护羌校尉,首先组织起小月氏人为主体的“湟中义从胡”来,后来这只部队成为了董卓军队的组成部分。汉末,公孙瓒在辽东、辽西,搞出白马义从来,均选白马骑乘,打得北边的鲜卑、乌桓各族都怕他,因此公孙瓒有个白马将军的美名。不知道为什么,汉朝姓公孙的都有些搞花架子的怪癖,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实际上并不利于隐藏(除非天将大雪,但大雪之时骑兵又不便于奔驰),这白马义从更多具有恫吓的作用,而不是上阵砍杀。

三、陷阵营

吕布大将高顺的陷阵营很有名气,据说百战百胜,但是具体的战役却没怎么见着。陷阵营不过七百人,到底是并州铁骑,还是高顺自领的步兵,都不难以知晓。吕布军的实战,其实以吕布短暂投袁绍时,以并州数百骑兵大破张燕上万黑山军最为出名,而并州的骁骑,似乎是由成廉、魏越等人掌控,而非是高顺。高顺在吕布军中地位颇为尴尬,说是最得吕布信任,但手下士兵却很少,说他不是吕布亲信,但白门楼后曹操偏要他为吕布殉死。

四、先登死士

袁绍手下麴义的先登死士是大破公孙瓒的主要力量,麴义及其手下的士兵,其实都是凉州兵,因而“晓习羌斗”,先登死士和凉州铁骑实际上是同一出处,然而两者的作战方式似乎是不同的。先登死士的特长是能击破铁骑,名为先登,那是指的能最先登上敌楼敌城,那么这只部队多半是以灵活、快速、善避刀箭而出名的。麴义的战功和能力其实远高于河北四庭柱,但在演义里成了打酱油的角色。

五、白毦兵

白毦兵到底是刘备从陶谦那里得来的丹杨兵、还是马超余部、还是蜀汉山民,这没有定论,然而他们明显的符号,大概是身带髦牛尾编织的饰物。好像刘备有回无聊时,还自己编织这种东西,发挥了他幼年织席编鞋的特长。白毦兵应该是步兵,但不排除有少量骑兵,他们应该是轻步兵为主,惯于翻山越岭,以发挥山岳作战的优势,倘若是重步兵或是大量骑兵,那就很累赘了。

六、虎豹骑

曹操的虎豹骑,论士兵那是千里挑一(以百人将补之),论统帅那是非曹家亲贵不用(曹纯、曹休等),这支部队当然战斗力极为强悍,但却是曹操的宝贝疙瘩,轻易不敢拿来乱用。但凡要用虎豹骑,那都是战役收官要追斩敌方统帅的时候,刘备在长坂坡就被虎豹骑追得很惨,袁谭即将覆灭时也是虎豹骑出手的。由此可见,虎豹骑并不参与战役消耗阶段,不啃骨头,只等吃肉,不出则已,一出必将斩将夺旗。

说了这么多,到底谁是三国最强的特种部队?

星火辰认为,没有最强,因为是特种作战,就要看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而已。

首先排除掉白马义从,因为公孙瓒这支部队更多是恫吓对手所用,而不是战斗力真的就很强,公孙瓒在组建白马义从前,其实已经在辽东、辽西打出了名气,白马义从似乎更有显摆的嫌疑、

陷阵营的实际战例不可见,因此难以评价。

西凉铁骑这个提法有些问题,无论是董卓的军队,还是马超的军队,实际上都是羌胡的马步军混合。是否有做到后来的金兀术的铁浮屠那样,星火辰表示很怀疑。主要是考虑到当时冶炼技术等问题,以及当时的战场上,有没有这个必要非要用铁甲重装骑兵。

剩下三种先登死士、白毦兵以及虎豹骑,星火辰认为都很强悍,但各有擅长。

先登死士以攀援、腾挪、应用长短兵器见长,而且其功夫很有特色(羌斗),很能击破马军。

白毦兵以山岳作战见长(无论是丹杨兵,还是川蜀山民都以山地作战见长,即便是马超的羌兵,事实上也善于山谷作战)。

而虎豹骑,更多是战役最后阶段的燎原之火,收割战争果实的专业户,恐怕和我们想象的战役一开始就横冲直撞的铁骑有差别。


星火辰


这个问题要从哪方面看了,特种部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三国时期来看,你说的特种部队应该是就战场而言的。从战场战役的角度来说从秦统一天下后骑兵部队确立了战场上绝对的优势。所以首先在汉末三国来说骑兵部队要强上一些。在看战场环境,是正面冲锋还是迂回攒射。这就会区分出重骑兵和轻骑兵了。当然如果是丘陵和巷战要看步兵了。具体哪个强看带头那个怎么运用了,同时也看你个人意愿。


暴走De胖子


各有千秋,相互克制。

但本人最喜欢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白马义从就像一颗流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部队,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公孙瓒能依靠这支轻骑部队长期威震塞外,并让匈奴这样的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闻风而逃,不难看出,白马义从无愧于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喻。


回望历史的青年


曹操的虎豹骑可称为三国时期最强悍的特种部队?


在现代影视剧里把各国的特种部队描述的个个英武武雄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谓是精英战士中的精英。大家都对其狂热追。


但是大家可知道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是出现在什么时候,由谁领导?据史书记载,在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其中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以著称。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有描述。

要说汉末三国最令人胆寒、战绩最卓越的特种部队,还是要属曹操手下的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操开设霸府之后组建起来的侍卫军,因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故有此称。据正史记载,虎豹骑的成员全来自于军中最骁勇的士兵,一旦有所伤亡,甚至要在百夫长当中递补,其战力怎样可想而知(“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见《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

“虎豹骑”是“王牌中的王牌”“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由曹氏将领充任,其首任统帅便是曹仁之弟曹纯。曹纯统帅“虎豹骑”曾参与征讨袁谭、蹋顿、刘备等势力,每战必克,效率极高。


特别是长板坡一战,曹纯率领虎豹骑重创刘备的部队,不仅打得对方找不到北,还俘获他的全部辎重和两个女儿,战绩实在是辉煌(“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国演义》的基本精神是“颂刘贬曹”,自然对曹操令人闻风丧胆的“虎豹骑”只字不提。

不过,《魏书》和《三国志》都对这支特种部队的攻坚、奔袭和战斗能力高度赞许。“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是何等强悍。《三国演义》中孔明说他们是“强弩之末”,而在正史里,正是这支“强弩之末”杀得刘皇叔差点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历史恐怕就将改写了。

先不妨从正史里看看“虎豹骑”的赫赫战绩。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在南皮之战中,虎豹骑斩杀了袁谭;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时,“纯部骑获单于首级”,其千里奔袭的能力可见一斑;建安十三年,长坂坡之战击破刘备;建安十六年,曹操征马超时出战的又是虎豹骑,“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建安二十三年,虎豹骑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曹操几乎会在每场战役的最关键或者最危急时候,投入“特种部队”参战,并能扭转干坤。

《三国演义》里说,能大破马超西凉铁骑是靠曹军“轻装步兵”青州军的顽强战斗,并且拖住了马超军队,这是根据《三国志》而写。


青州军的确为“虎骑夹击”赢得了时间,但从根本上说还是虎豹骑超强的战斗力决定的。“大破”之余,还能斩杀二将。 据史载,马超能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全国,靠的就是“西凉铁骑”,足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说明马超的部队有西来的异族军人。

打败这样的军队,固然跟曹操的战略战术有关,但与虎豹骑强大的突击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正史里说,曹操的这支特种部队分虎骑营和豹骑营。两营的最高长官以及大小头目均按武艺、智谋、战略战术等实力定夺。

当然,“一把手”都是由曹操最信任也是最忠心的曹氏将领担任,从曹真、曹休到曹纯,曹操从不让特种部队的指挥权“外落”。 《魏书》上说,虎豹骑最后一位司令曹纯死后,曹操召开会议讨论最高长官的人选,大伙儿都知道曹操的德性,于是就七嘴八舌地在曹氏将领中议论人选。


曹操看了看被推选的几个人,皱起了眉头。最后,见没人推举自己,曹操干脆直抒己见,曹纯的才干有几个能比的呀?难道我就不能当特种部队的司令?于是,曹丞相被文武百官拥戴兼任虎豹骑都统直到死……


石虎山大王


先登死士最强,几乎所有先登死士都是一个国家必备的


专业中出


西凉铁骑,不然董卓怎么独揽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