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老味-扯麵

楊廣虎

我喜吃麵,到了飯點,就和朋友踅摸著去吃那家面。


老味-扯麵


有一天,不惜開車十餘里,和朋友去吃“老味扯麵”。“老味老味”,就要原始的食材,原始的味道,原始的手工傳承。不是簡單的“西式洋快餐”,也不是圖快的“中央廚房”,就是地地道道的“面”。

陝西是麵食的天堂。扯麵是關中老百姓最喜歡的麵食之一,我覺得,吃扯麵,就是吃褲帶一樣的面,不需要從中間三劃四劃,不用從中揪斷,就是一根面,長約一米有餘,寬約三五公分,厚度有銅錢那樣,才吃起來涎水長淌大汗淋漓有勁有味有彈性有嚼頭。

老味扯麵,確實夠“老味”。原材不用說,要用八百里秦川不用化肥的小麥,泉水淘麥旋磨細籮精製的白麵,要用高粱香醋、岐山辣面;要請農家師傅,和麵、餳面、揉麵,招招見功夫,步步做到位。小時候,我非常好奇,喜歡看下扯麵。每逢過會,找個陰涼地,搭個草棚子,柴火燒著大黑鍋,水開了,師傅拿起菜油抹過的麵條子,在梨木案板上,啪啪啪拍成扁的,兩手勾起麵條兩端扯長,又在案板摔打,經過多次空中花式甩打和案板硬硬地摔打,薄厚均勻,長度適中。再遠遠地一甩,扯麵像鳥兒從眼前飛過,噗的一聲,飛落水中,不濺起一點麵湯,身手利落,惹得旁人嘖嘖稱讚。這不是吃飯,是看一門民間達人的藝術。特別是在過去,人們的娛樂生活單調,簡單的扯麵,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和想象。鍋中麵條經過三旋六轉三開之後,用竹編笊籬撈出來盛到大老碗裡,放上辣面、蔥花、生薑、豆芽等佐料以及焯過的青菜,滾燙的油澆上去刺啦一聲,再澆醋放鹽,根據個人喜好,放入肉丁或者紅蘿蔔、洋芋、豆腐素臊子,一碗色香甚佳的扯麵就“出籠”了!現在經過改進,臊子有二合一、三合一、秘製臊子等。可以圪蹴在屋簷下、碌碡旁、村頭、場畔美餐一頓,吃一口面,就一隻蒜,然後再喝一碗熱麵湯,比成都“一根面小哥”的銷魂舞姿更硬扎!

如果吃帶湯的岐山臊子面,底湯要絕對的好,它是面的“魂靈”!來碗岐山臊子面,麵條細長,薄厚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寬面少,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湯的基本要求是:“煎”“稀”“汪”,要做好湯,先要熬好醋。“熬醋”既是秘訣,也是一門手藝,要用文火慢慢地在鐵鍋裡熬,香味四溢,令人涎水欲滴。再加上油潑辣子和配菜,菜分五種,也是五色:紅、黃、綠、黑、白。紅是紅蘿蔔,切成小丁塊;黃是攤開的雞蛋皮,切成小菱形塊,還有黃花菜,切成小段;綠是漂菜,一般用蒜苗、蔥花或韭菜;黑是黑木耳;白是豆腐塊。五樣菜,五種顏色,寓意生活豐富,人生綿長。融入湯中,營養豐富,色澤鮮豔,既實惠又賞心悅目,看了就讓人眼饞。

老味扯麵,繼承了關中扯麵古老的工藝,味道正宗。要吃好扯麵,必須親自到店裡,要耐心等,慢工出細活;如果圖快身子懶,面黏成一疙瘩,就不能吃了。吃麵,不僅是為了填肚子,更是看一種民間藝術,一種鄉間風情,享受整個製作和吃麵的不凡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