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愿意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呢?

夜猫阿岗


严格来讲,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已经没有按照个人“愿意”或者“不愿意”来进行选择的机会了。他的选择,完全是顺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

老话说得好,形势比人强。当时的形势,是李世民通过政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不仅如此,李世名在政变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经过反复酝酿、筹划和谋略,已经培养起了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党羽集团。眼看着儿子李世民的势力兴起,李渊对此也无可奈何了。李渊手里唯一能制衡李世民的力量——太子李建成已死,李世民没有敌人了。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时候李渊能做的,只有保命。

玄武门之变,当李渊看到杀死太子和四子然后进宫的不速之客李世民时,说了一句话:“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大意就是自己从前被太子李建成迷惑了。在李世民看来,有迷惑不要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没有要父皇的命,而聪明的李渊再也没有追究玄武门事变的来龙去脉,他乖乖给儿子让位了。

说起李世民继位,也不是一个令李渊想不通的结果。纵观李渊起兵反隋,一路上都少不了李世民立下的汗马功劳。按照战功,李世民完全可以被封为太子。况且,在李渊打响反隋第一枪、搞晋阳起兵的时候,主要就是儿子李世民出谋划策。客观来讲,这个儿子对李渊登上皇位帮助很大。把皇位禅让给他,李渊心里应该觉得也值了。


杨歌斐


说到玄武门之变,必须要提到以下几个人,李渊唐高祖唐朝的建立者;李建成即是李渊的大儿子又是太子,皇位的继承者;李世民李渊的二儿子,建唐前贡献卓著,建唐后征战四方;李元吉李渊的四儿子,力大无穷;提到两个党羽“太子党”和“秦王党”。

玄武门之变:就是“太子党”和“秦王党”的直接斗争,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

对于李世民逼迫李渊禅让皇位给自己,已经得到了历史证实,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其实李世民当皇帝并不是简单篡位,他是历史的必然:

1、李世民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没有之一。李世民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来评价,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无法比拟的,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战,为唐朝的稳固和发展立下了悍马功劳,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只喜欢饮酒,贪恋女色,到处打猎,整天沉迷后宫无所适从。

2、唐朝的建立李世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大量的史料记载,李渊篡隋称帝是李世民的主意,也是具体的实施者,李渊的性格优柔寡断,只是听从了李世民计谋才成功建立了唐朝,并且在唐朝建立之前,李渊就许诺立李世民为太子,以后传位李世明。只是后来李渊听信李建成、李元吉,后宫嫔妃等一些人的谗言,才改变了主意。

3、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李世民亲自参加了四场大战役:一是破薛举,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二是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三是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四是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李世民受到了全国官、军、民的拥护。

综上所述,李世民逼迫李渊传位给他已经是历史事实,但是历史似乎已经承认李世民的合法性,因为没有他的玄武门之变,就没有唐朝的贞观之治,更不会有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明智


不是李渊愿意,而是被逼无奈。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如果当初李渊有如此高风亮节,也不至于出现二子、十孙惨死的悲剧。

李渊退位后,表面上生活衣食无忧,恬然自得,其实内心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因为玄武门之变看似两个儿子的争斗,其实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一大败笔。


权力是一个伪装成天使的魔鬼,它温柔的时候让人着迷,当它露出狰狞面目的时候,即可以让手足相残,也能让亲情荡然无存。

有部分人认为,李世民与大哥围绕的是太子之位的争夺,既然大哥被杀,目的已经达到,只等着父亲去世后接班,万事大吉。所以李渊也用不着急急忙忙的让位。

其实,李渊可以等,但李世不见得愿意等。李世民要的远不是这个拖泥带水的结果,他要的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不会给李渊考虑的机会。这就是迟则生变、夜长梦多的道理。所以,如果两个人去等,无论对其中那一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如果李渊不主动让位,他将是一错再错。

玄武门之变当天,当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马上派尉迟敬德武力劫持了李渊,给了他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不得以交出兵权。如此一来,其实李渊暂时就成了一个光杆儿司令,如果此时他还在皇位上犹豫徘徊,那么李世民会作何感想?而隋文帝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李渊怎么能保证李世民不会成为下一个弑父夺位的杨广,所以李渊是一个激流勇退的明白人,最终的作法也很明智。与儿子方便,也就是给自己留条生路。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说到底,玄武门之变就是“太子党”和“秦王党”的派系斗争。

对于李世民逼迫李渊禅让皇位给自己,已经得到了历史证实,这里要说的是其实李世民当皇帝并不是简单篡位,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李渊必须的选择,只能愿意让出皇位,其原因:

1、李世民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没有之一。李世民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来评价,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无法比拟的,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战,为唐朝的稳固和发展立下了悍马功劳,李渊在心里眼里都很明白。

2、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工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史料记载,李渊篡隋称帝是李世民的主意,也就是说既是策划者有是具体的实施者。

3、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手下谋臣良将合力上推,打捞崭新的的政治利益。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李世民亲自参加了四场大战役:一是破薛举,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二是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三是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四是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李世民受到了全国官、军、民的拥护。

4、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整个朝廷的风向一倒向秦王。虽说李渊是当时唐朝的皇帝,掌握着至高的权利,如果当时李渊不想退位给李世民而是卧薪尝胆,想要镇压李世民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他真的这样做,父子内斗,必定导致朝廷震荡,不排除唐王朝的权力落入其他人之手的可能性,与其那样还不如顺水推舟将至高无上的权利给儿子的手里,自己捞个清净。

如今历史已经承认李世民的合法性,没有他的玄武门之变,就没有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更没有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二百八十年的唐王朝。


小亢64882536


由不得他!

李渊是被逼无奈,面对凶神恶煞的门神尉迟敬德,早也魂飞魄散,颤颤巍巍的,他不发扬高风亮节的精神,恐怕要与自己的子孙一起到阎王殿报到!

李渊成太上皇,表面上生活锦衣玉食,恬然自得,养尊处优,其实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煎熬;玄武门之变对他来说,是政治上的污点,是作为父亲的最大败笔。

经运筹帷幄后的手足相残,李世民目的几乎达到,一觅众山小,莅临九五至尊毫无悬念;但他审时度势后要“宜将乘勇追穷寇”,不给李渊考虑的机会;因为迟则生变、节外生枝;他懂夜长梦多的道理,没有快刀斩乱麻而君临天下的气概就没资格开创贞观之治!

让位, 李渊是惺惺作态,不表演主动让位,有可能一命呜呼; 玄武门之变当天,当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当即立断,马上派尉迟敬德硬闯皇宫,威胁恫吓后,在精神上武力劫持了李渊,战术上儿子打老子一个措手不及!要益寿延年就要聪明点,乖乖交出兵权;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渊不会如此高风亮节禅让自己的皇位给李世民,然后把自己关在皇宫内养老。这是他迫不得已而为之!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他众多儿子中最优秀的两个。没有他们两的南征北战,李渊做不成开国之君。特别是李世民,为大唐立下了无人可匹敌的军功。李建成的军功虽没有李世民显赫,但其处理政务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司马光曾对父子三人做出过评价:

“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

隐太子即李建成,像吴太伯一样的贤能。

李渊拥有两个如此优秀的儿子是幸运的,战争时期各司其职,为他开疆拓土。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两个儿子都胸怀社稷,天下大定之后,对皇权的争夺必然让他们大打出手。在能否夺得江山这样重大的利益面前,手足之情亦可以被他们弃之脑后。


无力左右局势的李渊,还是等来了玄武门之变的消息。环顾朝堂之上并无得力之人,自己的儿子才是这个国家最有实力的人。痛失儿孙让他即无助又对李世民充满愤恨之情。可是这江山毕竟还是李家的江山,又能怎么办呢?三天后,李渊就被迫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天下的事情都要报给太子决断,然后再给自己签字。可是这还不够,必须要让自己的父亲退位,李世民已经等不急了。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在玄武门之变后,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太宗“跪而吮上乳, 号恸久之”。在瑟瑟发抖的李渊面前,李世民没有亮出带血的屠刀,而是哭跪在父亲面前,吸吮父亲乳头!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父亲。李世民知道,父亲不会心甘情愿让自己当这个皇帝,太子余党,父亲的势力一定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李世民深深的知道,自己皇位来路不正。而父亲也不缺皇子,万一朝中哪位不开眼的大臣或哪位皇子对自己也来个玄武门之变,那就万事皆休了。

于是李世民就把李渊放到了太上皇的位置上,九年后李渊去世。


绽放的历史


对于这次禅位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

1.李渊做为一个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当他知道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争躲太子之位已经兵戎相见的时候,当他发现他周围已经站着一群带刀的士兵,更要命的是这些士兵并不是只听命于他这个皇帝的时候,他肯定也会怕的,即使他知道他儿子不会杀他,但是谁能保证那些带刀的士兵中没有张了脑子的混蛋呢。而且他也明白李世民相比他来说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管是说李世民用计迫使李渊举兵讨隋,还是说李世民只是在帮李渊出谋划策,这至少能说明李世民在举兵的决策中是关键的人物,一直到后面在逆境中击溃王世充 窦建德,为大唐的建立扫除最大的障碍,这些李渊也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臣下是个比自己更有大智慧大胸怀大胆识的人物

2.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了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的时候,我相信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心如死灰,他肯定会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种种,肯定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李世民是窦氏所生,为什么当初自己听信嫔妃的枕边之言,为什么自己没有承诺自己的诺言将太子之位给李世民,为什么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确导致自己的儿子丧命。因此李渊在玄武门禅位一个是因为大势所趋,他也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再背负一个杀父之名 ,其次他也是心如死灰,儿子开始自相残杀了还要这个皇位做什么呢


hehedita


历史上那一场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之所以愿意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那也是迫不得已。尽管李世民不是长子……

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但诛杀了李渊长子李建成,而且也干掉了小有才气的三弟李元吉。至此,李渊左膀右臂尽失。皇权被架空……

其实,早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羽翼已成——那一帮瓦岗寨降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且势力辉煌。最要命的是,那一帮杀人不偿命的降将,唯李世民马首是瞻……

既然“敌我”力量悬殊,既然父子势力有别,既然“肥水”流进李田,既然事已既然至此……四顾无人、孤家寡人的李渊,想不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已是不可能了……

综上所述,种种于己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终于导致还是盛年的李渊,不得不把皇位禅让给次子李世民……



鹅驶史河


不是愿意传位,是逼不得已。

第一,玄武门之变后,有能力继承皇位的三人,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互相残杀后,只剩秦王李世民一人。

第二,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秦王李世民手下尉迟恭立下汉马功劳,他以保护皇帝名义,闯进行宫逼唐高祖李渊交出兵符,当时李渊身边都是太监宫女根本没法跟尉迟恭抗衡,包括各文武大臣此时都站在李世民一边。所以李渊为求自保不得已宣指传位于秦王李世民。

所以李渊让位李世民完全是被逼的。


王小石5


李渊能够把皇位让给李世民 一是迫不得已 二是看重李世民的才能 三是试探 迫不得已是因为李建成的太子党群龙无首后 短时间不能归李渊直接调配 李渊自己又因为长年不征战 在军中和朝中的权威仅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皇位了 人心都更加拥护李世民 只不过李世民的身份差一次事故找到上升的台阶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尉迟恭那么上心 甚至亲手杀了皇子李元吉 一来证明了这个台阶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 二来文臣武将也需要进一步的封赏 而这一点是李渊做不到的 因为他没有亲自经历很多事 不能体会和公正的做到这一点 二是看重李世民的才能 其实根据很多史实和剧照 李渊在后期已经发现了李世民更加适合太子之位 只不过名不正则不能动 对于秦王的势力过大而皇帝并没有特别保护太子而做些什么就能看出来 三是试探 看李世民是只要太子位 愿意等老皇帝退位 还是李渊和李建成在他的心中一个下场 这一点很重要 也看出了李渊的韬晦和帝王之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