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書法中能看見道法,你信嗎?

如果我說書法中能看見道法,你信嗎?

不信?

那請聽我娓娓道來:

書法中有一個重要的表現語言叫“留白”。單字的留白、字與字的留白、段與段的留白、整篇的留白。不同的留白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留白的功夫不但和書法家的運氣功力有關,還和書法家的創作理念有關。可以說相同的內容,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書法家可以寫出不同的韻味。


書法中能看見道法,你信嗎?

陶弘景楷書《瘞鶴銘》拓本


《道德經》上言:“有無相生”,雖是言道,可運用到書法上也是相宜的,實際上道門確實把“道”的追求融合到了書法中。

南朝梁國道士陶弘景在其所著的《真誥》中對道門的書法特點描述是:

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

無和有都是道的產物,指向同一個源頭,《道德經》第一章: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無”和“有”相輔相成,“有無相生”為“道”的外在表現,道門在書法上的理念表現出道門對“道”的追求,同時道門在書法上的留白,極力表現出一種神秘的美觀,即是《道德經》第二十一章: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在恍惚不定的狀態中,有模糊的影像和具體的物質存在,我覺得這種神秘的美觀,就是透過留白的藝術手段把“道”的真諦傳遞給鑑賞人。


書法中能看見道法,你信嗎?

陶弘景《瘞鶴銘》拓本


同時,道門中的神仙學說也被融入了書法中,道門中的神仙都是飄渺、灑脫地。道門書法中講究自由無礙,忘我忘物,不拘“瑕疵”《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提到: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這是道門“空”的第一層境界,見不到三者,方可把心中最精妙的部分表現出來,如其中出現“瑕疵”,則不必拘泥,須知“瑕疵”可使藝術空間得到擴展,實為神來之筆。

“無心、無形、無物”可見“空”之妙,“空”能生出“有”,實為靈感迸發生出的美。

大家下次鑑賞書法時,可多注意書法中的留白,用道門的“靜功”去觀察、玩味,定會產生不同的趣味。

下面奉上道門的“靜功”要旨供大家交流:

“清虛寧靜,忘外物,心無念,黷聰明,去思慮。”


書法中能看見道法,你信嗎?

陶弘景《瘞鶴銘》拓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