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降伏悟空之后,元始天尊在蟠桃宴上,为何要给如来下跪?

踏雪寻梅wsy


注:本篇是将封神和西游一起讲,也许很多兄弟不喜,先致歉。

原著党答一波。首先,向如来“下跪”之人并不止元始一个,而是包括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三清在内的二十余人。其次,是不是下跪有待商榷,因为原著中是“向佛前拜献”,而非直接下跪。当然即使是拜献,也是恭谨的表现,元始作为封神位面的超级大佬、封神计划的最终执行人、打个喷嚏世界都要颤抖的人物,在西游位面中竟然如此地位,难免使人感慨。

一、前因

孙悟空自八卦炉中逃出后,再次把天宫闹了个人仰马翻。玉帝无奈,请来西方如来。

如来与孙悟空赌胜,以五指山困住了悟空。

玉帝大喜,请来诸天神佛,开安天大会,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安排了龙肝凤髓、玉液蟠桃不题,书中写道: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元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摔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

普通的善男信女烧香礼佛或鲜花献佛,无不是行五体投地大礼,想来上述二十余人也大抵如此。这就是题目中所谓“元始天尊在蟠桃宴上给如来下跪”的事。

在西游中读到这段话,往往容易忽略过。可是若放在封神的语境中,那简直荒谬到滑稽的地步!

早在封神大战开始无数万年之后,元始便已修成万劫不灭的圣人。他是封神计划的总策划,大战后一统道门,可以说已成为中土除天庭之外的第二大势力。其挪移时间和空间的大法力,绝不次于西方佛祖;而即使有退步,凭后来阐教金仙的成就、与西方的关系,这一切也是不可想像的。

而如来是谁?多宝道人而已。

多宝与广成子争胜时有诗,是“多宝西方拜释迦”;后来老子以风火蒲团秒擒多宝,又称“他与西方却有缘”。拜的意思是担任,如古人常说封侯拜将,多宝既然与西方有缘,又成为了释迦牟尼佛,自然就是如来。

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他通天徒弟、元始师侄、论境界则最多是区区准圣的身份,就算千年后他成了西方佛祖(亦即修成圣人),可是你在进步人家同样在进步,元始此时应该已经成为鸿钧级圣人,依然碾压多宝才是。

那么,元始为什么向佛前拜献呢?

二、如来

如来与元始的实力对比,存在这三种情况:

1、如来=元始

如来平定天庭动乱,确实表现出了圣人的实力,由此赢得了中土众圣的尊敬。

如来并非西游第一高手,像他一样的高手天宫中可能一大堆。我们可以将大闹天宫理解成试炼场,天庭众圣(如三清四御、五老六司等)自恃身份不屑出手,才请了如来。西天离中土虽则万里之遥,但对圣人来说,却是一个动念却可到达,因此距离根本不是问题,也就不存在舍近求远。

如来殄灭悟空,展现的是圣人境界,马上得到中土的接纳,成为众圣团的一员。拜献也许就是接纳的一种仪式,元始等向如来拜献,如来再拜回来。

2、如来<元始

如来也许尚未成圣,修为不如三清。玉帝宣他东来,不是请,而是征召。

至于三清等人,拜谢的对象不是佛,而是佛法。

换句话说,众圣承认佛法是能够产生圣人的无上大法,也承认佛家与东土修士界相等的地位。

3、如来>元始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多宝在诛仙阵中敢悍然向大师伯老子出手,已经展现了他的勇气,这比鸿钧三友面对鸿钧赐丹不敢反抗强多了。以此勇气极于修行,是能够取得大成的。

可怕的是,千年之后三界只知如来,接引准提去了哪里呢?

很大的可能是在成佛之战中败给了如来,双双隐退甚至身亡。

如来若能击败西方二圣,自也能击败鸿钧三友。而鸿钧三友,其实就是三清,通天教主因为某种原因以灵宝天尊之名行世。

当如来再次来到中土,三清只能表示臣服,而方式就是向佛前拜献,以分高低尊卑。

而我们也看到,在西游中,三清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孙悟空见到他们,便殊无尊敬,最多称一老字。地仙之祖镇元子并未成圣,也能与三清做朋友。猪八戒曾为天蓬元帅,按说是知道天上权力格局的人物,可他对三清塑像也缺乏尊敬,刚进车迟国,就在三清殿上假扮三清,把真的三清塑像扔进了粪坑。

由此看来,西游中的三清境界最多也就是准圣巅峰,不可能是圣人,如来才是圣人。

在封神中呼风唤雨的三友为何沦落到这步田地?背后的秘密,可能也正是接引准提退出西方权力结构的原因。

总之,无论是哪种情况,都绕不过“拜献”二字。

三、礼佛

何为拜献?

第一是拜:顶礼长跪,向佛合掌。

净空法师说礼佛的最敬礼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即古礼中的三跪九叩首,除非在举行法会等特殊隆重的典礼时才用;

平常在道场里面,三鞠躬或者合掌三问讯就行。为何不是下跪磕头?是因为佛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一点都不固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第二是献:布施供养,瞻礼赞叹。

《地藏经》中说:

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又说: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三清的“献”是很清楚的,“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这些等同宝贝璎珞,献给如来;拜是什么呢?是顶礼长跪还是合掌问讯?

答案是,就是合掌问讯,不可能跪拜。

首先,如来到此的目的是收妖而非讲法。他曾亲口说玉帝修持了1750劫,每劫该129600年,这么算下来玉帝的寿元长达2.268亿年,又说玉帝之位是尊位,其道为“无极大道”,言下充满歆羡之意。收大鹏时如来说起自己修成丈六金身之时,已是人生于寅、万物尽皆生之后,曾被孔雀一口吞之,这说明如来是这一劫之人,他的寿元不可能超过129600年,算下来比玉帝少活1749劫。依他的实力,玉帝没开金口,是不敢在天庭开坛说法的。

第二,就算他要讲也讲不起来,原因就是他身边只带了阿傩、迦叶二人。人太少了。紧跟着西游第8回如来在灵山大雷音寺讲经,便有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人数不啻恒河沙数。一般的佛经开卷也是如此,如来说法,有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如此大规模的盛会,不亚于玉帝集合三界所有仙班上朝,玉帝若不傻,便不会允许他如此喧宾夺主、公然在中土聚集人望。

那就很简单了,既非法会,且有玉帝这尊超级大神坐镇,且不说三清四帝未必低于如来,即使是当真不如,天庭的臣子也没有任何理由向西方的诸侯如来跪拜。

所以,只能是问讯之礼罢了。

也就是说,元始并没有向如来下跪,但确实态度比较恭敬,献了香花宝贝,且合掌问讯,互道久仰而已。

这种状况在古代朝堂上常常见到,如来如同得胜归来的将军,元始等就是两边的文武大臣,大家都是平级,真正的大佬在上面坐着呢。

我已经写了500来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欢迎关注,共赏神话。

王事情


在小说西游记的第七章,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山下,而玉帝也开始宴请众神,大排宴席,好好款待如来佛祖。这次来的神仙很多,比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五斗星君,九曜真君,三官四圣,天王哪吒,左辅右弼。他们都带着寿果奇花,奇珍异宝,前来拜见如来。为什么元始天尊还要跪拜如来?其实他跪,是跪给玉帝看的。

这就让人们很不理解,元始天尊那是什么人啊,这可是三清啊,怎么在西游记里面就出场了这么一次,反而是给如来佛祖跪下了呢。还要说一句如来你法力无边,将妖猴收服,大天尊呼唤我等,特意前来拜谢。

就是这样一位在宇宙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天尊。就是这样一位法力无边,运用玄妙大道,使得众生得到教化的元始天尊,居然会寄人篱下,自甘堕落?我们先保留着这个疑问,再来看另外一件事情。

当初师徒几人路过五庄观之时,孙悟空偷到人参果,其实也要把这个功劳给元始天尊。这镇元子是什么人?那可是地仙之祖,能够在门上贴上这样对联的人,真的是天地之骄傲。三清四帝都只是他的朋友,而九曜元辰不过是他的晚辈。镇元子道行够深,资历够老,而人参果也是天地灵物。

我们之所以说孙悟空能够偷得了人参果,也是得益于元始天尊,就是因为当初在孙悟空等人去往万寿山之时,镇元子正是收到了来自于元始天尊给他的请帖,让他到弥罗宫之中听讲,所以镇元子虽然知道金蝉子他们也来了,但依然要去往弥罗宫。

天界还有一位神仙,叫做真武大帝,他号称降魔祖师,据说是玉帝的接班人。这个人只听从于元始天尊和玉帝的话,而在孙悟空败给黄眉怪,向他求助的时候,他曾经和孙悟空说过。当初我之所以会威震北方,歼灭天下妖邪,是奉的玉帝的指令。后来领五雷神将,踏腾蛇神龟,收服东北方的妖孽,是尊奉元始天尊的指令,现在上界没有指令,所以我不敢擅自动手。

所以我们能够看出来,元始天尊在天界的地位真的很高,并不是一个脓包一样的存在,并且在三界之中的任何规矩,其实都是由三清来制定的,他们正是拥护玉帝的忠实粉丝。任何人都要按照规矩来办事,要按照玉帝的想法来办事,所以玉帝既然摆下宴席,要答谢如来,不管你的身份地位如何,你都不能够凌驾于规则之上,都要按照玉帝的想法去拜见如来。而元始天尊也真正做到了这点,所以其实他拜的不是如来,拜的是玉帝。


颜渊山庄


《西游记》里,元始天尊是玉帝叫来对如来“拜献”的,而如来在玉帝面前则自称“小僧”,是玉帝“宣”来的。同时,二郎神在天庭的地位是对玉帝“听调不听宣”。

那么,撸一撸关系:

1玉帝在小说中地位是最高的;

2元始天尊的“拜献”不是跪拜,应该类似于微躬身双手献上礼物的意思,常出现在有求于人或感谢时用的礼仪。而“献”,则有点下位者对上位者送礼的意思;

3玉帝能“宣”来如来,表示在神权领域,玉帝比如来高;

4二郎神“听调不听宣”,不一定代表他的地位比玉帝高,但代表其神权比较特殊。

综上所述,《西游》的神权系统是一个封建礼教系,玉帝其实就是皇帝。而现实中的道教,三清地位比玉帝高。


昆仑奴王富贵


降伏猴子时正是筹备蟠桃大会尾声了!连赤脚大仙都来了!所以五老中的佛老指燃灯古佛!如来相当于常务副佛老。代燃灯掌教!因为燃灯不先拜玉帝而见老君让玉帝罢了官位!记住佛不是佛祖!什么叫祖!什么叫宗!从你开始叫祖!以你为中心叫祖!光宗耀祖!如来当时比燃灯地位低!所以怕燃灯怪罪下来马上就走!但天蓬代表玉帝留他意思是现在佛老是你而燃灯退休!拜谢如来并非跪!三清四帝仅仅拱手而已!后生可畏!面上话而已!如来讲安天大会!意思是西天受天庭调度!保证安定团结的局面!为了与时俱进的承诺回来就整顿佛派内部!所谓取经实为传经!如来承认化胡为佛的说法但留了后路!青出于蓝胜于蓝!老君阻挡取经是因为面子!东天的道经不好吗!舍本逐末的唐僧一根筋!老君收了十八座金山后相当于资源入股!变相强调化胡为佛之重要!不能忘恩负义!不能数典忘祖!西天再多的取经收入都要上供老君!通过如来给佛派内部定规举:一脉相承!玉帝阻挡取经是因为燃灯以前不尊重他的地位!还有如来受玉帝提拨后得意忘形。尽说假话!天安定了但还不团结!五星红旗明白吗!众星拱月!请示少了,汇报少了(山中方七曰世上已千年)又一个燃灯来了!一点不如观音会来事!敲打过后才悔悟!通过同为五老的观音汇报玉帝还不够。让玉帝派人进入队伍方便以后分红!玉帝看重的是位置!看重的是权力!信道者顺其自然没有损失!信佛者案卷留底(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向佛上供之收入还额外回馈道派!只进不出。可怜南瞻部州群众啊不管信不信道都要进贡!哪怕假借雁过拔毛的佛派。天庭只进不出!天庭不相信眼泪!如来得到香火钱输了品牌!佛经不过是贴牌的道经!!!

转自天山无人大哥


练气士周青


这是不可能的事,没文化太可怕,拜献礼物居然理解成下跪了!

在三界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四御,然后才是五方五老了。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中,七仙女对孙悟空说蟠桃会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和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是五方五老,如来虽是五方五老之首,但地位是低玉帝(四御之首),更低于元始天尊(三清之首),元始天尊向如来下跪是不可能的事!

在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太上老君向玉帝说明九转金丹被盗之事,原著写道,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看到没,太上老君驾到,玉帝自已都要出门迎接,元始天尊来应该也是一样。

现在再看看如来与玉帝的关系,如来降服孙悟空,原著这样写道,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从“佛祖闻言,回首瞻仰”,“如来不敢悖”。“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这几句话来看,如来的地位是低于玉帝的。玉帝是宣如来到此,宣字是命令的意思,看出来没?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救驾"一词,多见于臣下救护帝王,用在这里,就是想说明,如来归玉帝管制。而如来呢?自然心知肚明,原著中写道: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如来自已也承认是前去救驾的,证明如来的地位是低于玉帝的。

历来只有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人下跪,没有反过来的可能。之所以有这么一问,估计是安天大会时,原著中写道各位神仙摔得珍宝向佛祖拜献造成的误会。跪和拜是两码事,拱拱手也算是拜,三清四御这个级别的可能连拱手礼都不亲自出手,估计让随从代办了,不然反而是如来要跪着回礼了。论私人关系,如来该叫元始天尊师公,因为如来的师傅燃灯古佛本来就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兼助理,有师公跪徒孙的吗?





焱煌神话


如果从佛教教义来讲就说得通。在《妙法莲华经》讲了个故事,佛祖在为大众说观世音菩萨的事迹时,观世音也在场,当时就有一菩萨解下自己配戴的金项炼对观世音说,愿用此项炼供奉她。为什么同是菩萨,而且那位菩萨并非观世音的弟子而要供奉观世音,这是因为佛教认为,善人的福德可以扩散,比如我们常说,持诵佛可以增长功德。所以在佛教的世界里,不是以你修行有多高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就应当供奉自己,而是以德福人,有德者,神佛也会供奉他。


锕大


首先,史实之中从未发生过此等荒缪之事。元始天尊贵为三清之首,是道教至高无上之神。如果真的跪拜印度神仙,何以振我国威???因此,此等情节只会出现在批判现实系列的小说中。此类小说的代表作,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名著当中的地位,也没有人会说《西游记》哪里写得不好。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传奇性的名著中其实含沙射影地反映了许多当时的社会现象。

《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身上寄托了作者吴承恩的政治理想,吴承恩所处的时期为明朝中叶。当时的明世宗昏庸无能,成天梦想着长生不老,夺在深宫当中炼制“仙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长年不理朝政,将朝廷大权交给了一帮奸臣,结果那群人整天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西游记》中所有神仙名称都只是引用,其中神仙行为的描述作用于小说中投射明朝官场的腐败无能。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个虚构的情节又何以当真?


可以说老子


首先,你有一个不正确的观念,就是你认为的那个元始天尊和如来就是小说里的样子,实际上,在宗教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西游记》的作者是把宗教人物世俗化,事故化,厚黑化,从小说作品的角度来说,这是突显人物特色,但在宗教真实角度来说,这就是编的,假的,《封神演义》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人物名称都是从宗教里拿来就用的,但是跟宗教里的神仙一点不沾边,记住,那只是编的小说,宗教里的神仙不是那样,另外小说里也没有下跪,不知道你从哪看来的。


甲乙同寅卯


第一,作者写西游记的时候,佛教鼎盛于道教,寺庙多于道观,所以作者的权力和实力架构就是如来强于道教的设定,要不然也不会让唐僧去西天取经感化世人(如果不是这样也就没西游记这回事了)。第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世时间比封神演义作者陈忠林要早,也就是西游记完书传播开的时候还没有封神演义,你拿封神演义的人物架构套西游记,是不是脑回路有问题?第三,也可能当时西游记是禁书没能传播开,陈忠林没看到西游记,陈忠林只是写了一本以姜太公辅佐周灭商的华夏传说。所以没必要这样比,西游记里面作者把佛祖架构的就是比道教大佬牛逼,把道教包括天庭一帮人写的很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像佛祖拜献的原因。


平头兄


三清四御五老什么的相当于董事会,三个股份最高的是三清,玉帝是董事会选出的总裁,对董事会负责,孙悟空闹事,总裁没有上阵,让分公司经理就把孙悟空收拾了,挽救了公司,董事会召开庆祝大会,会上董事会股东门纷纷对这次挽救公司的分公司经理表示祝贺,就是这么个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