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學校老師要求家長幫學生批改作業並簽字,如若家長不配合,老師批評家長,這樣做對嗎?

鐵男春秋


學校老師要求家長幫學生批改作業並簽字,如若家長不配合老師批評家長,我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老師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並簽字的目的就是想讓家長先檢查一遍。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能有效監督孩子寫好作業。



但是事實真的有這麼好的效果嗎?

對教師來說,真的輕鬆了嗎?

家長檢查孩子作業之後,肯定正確率提高了,甚至是百分百正確,老師看著挺舒服,每個學生作業都做得那麼好,但是事實上,老師根本沒有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情況,對教師下一步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只有瞭解學情,才能在新的課程中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溫故知新的環節,或者進行有效的知識銜接。


由於教師沒有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再後面的教學中會更加辛苦,覺得教的很辛苦,因此,最終教師不會輕鬆。

對家長而言,無疑增加了過多的負擔。

現在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看孩子寫作業,有的家長甚至都能氣出心臟病。有的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錯誤率極高,改錯題有時候很久都不能搞定,家長就特別焦慮,所以很多家長寧願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也不要自己看孩子寫作業。


對於孩子而言,不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小明寫完作業後總是媽媽檢查作業,於是小明就習慣了這個模式。一天,媽媽沒有檢查作業,小明自己也沒有檢查作業,結果錯題特別多,於是遭到了老師的批評。但是小明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問題,回家後卻抱怨媽媽沒有給他檢查作業。可見,這種做法最終不利於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還容易推卸責任,不能培養對自己負責的良好品質。

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

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因此寫作業並檢查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不要讓父母代替;教師收作業、批作業是本職工作,必須盡職盡責;家長做好監督工作和孩子後期保障和心靈溝通,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助您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關注我,孩子成長更順暢!


中考政治劉老師


作為從教二十餘年的老師,也是孩子的家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在我二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從來沒有讓家長批改過作業。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是不會讓家長批改作業的。

二、最近兩年,我開始讓家長檢查作業並簽字。

但是,我並不是讓所有的家長都檢查作業並簽字。需要家長檢查並簽字的是經常完不成家庭作業的同學。有些學生在學校能完成作業,但是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在和家長溝通後要求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並簽字。

三、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作業經歷了檢查到放任的過程。



孩子上小學低年級時,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重點是檢查書寫習慣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糾正書寫習慣上的錯誤,發現那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即使給孩子講。

孩子上小學高年級時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習慣,就不再每天檢查了,採用抽查的辦法,隔幾天檢查一次。

孩子上到初中,時間抓的緊了,很少再看孩子的作業。

如今,孩子上高中了,住校,三星期回來休息一天,就是想檢查孩子的作業,也沒有時間和能力了。

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家長和老師形成合力是最好的方法,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什麼都不用管了,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小學課堂張老師


我提交倆字答案一一不對。雖然我缺乏系統的科學的教育理論支撐。因為我在廿餘年的原民辦教師崗位上沒有此行為。且教育教學小有成績。認為備課、上課、輔導、批作業、講評是份內事。

但題主的當下是司空見慣的。無論大小城市還是鄉村山莊。抽批(隨心所欲抽出幾本批改)、輪批(今天批單數排明天批雙數排)甚至只批改排組長的,讓排組長批改該排組成員的……我孫子在福州一有百年曆史的名校讀書。也許就他那個班級有一現象讓人難以苟同一一作業或試卷訂正題需家長手抄謄寫,美其名曰一一加強老師家長的溝通聯繫。

家長簽字沒毛病。有益無害。

要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是教師失職。是家庭教育作用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是教師都知道,作業是學生知識掌握的演習場,是教學效果的晴雨表。老師只有通過批改作業的過程才能發現教學活動的長短板,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虛實。從而有的放矢突破瓶頸,提高課堂教學與學生作業的質量與效益。

老師把本應親力親為的職責與勞動轉嫁給參差不齊的家長,不但失去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進而改進提高教學效果的主動權,也必然造成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山高水低,行而不止的後果可想而知。正如教師蒙著雙眼閉門造車。

教師是勤奮人的踏實人的職業。當今教師人中的職業慵懶不可小覷。還有明白人(教師)裝糊塗現象理當廢止。重教尊師的現代,可以大聲疾呼提高薪酬,但不能違背教育規律偷工減料職業操守,那樣有失身份和師道一一學生作業讓家長批改。


daolaodexingfu09


我也是家長,2個孩子的家長,還是老師。我孩子上小學後,也是深有體會,每天忙得要死,上班與學生鬥智鬥勇,每天說很多話,口乾舌燥嗓子沙啞身心疲憊。下班只想躺在沙發上,不想說話,不想動。

可是不行啊,老公在外地工作,家裡就我和兩個孩子,我必須要做晚飯給2個孩子吃,還要輔導2個孩子的作業,該簽字還要簽字。

當時我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作業家長改,要老師有什麼用?”等等這樣的言論時高興的要跳起來,感覺自己終於找到組織找到依靠了。身為中學教師的我也義無反顧的我加入到了討伐大軍,感覺為自己不改孩子作業不輔導孩子找到了堅實的後盾,從此可以心安理得的躺在沙發上,該怎麼愜意怎麼幹。

驚醒我的是一年後兒子一塌糊塗的成績,看著他慘不忍睹的試卷,我大發雷霆,在懟學校懟老師之後,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件事情,發現了很多問題。

1.心理學中的“群體極端化”現象

(1)人們的頭腦總是受周圍群體--無論真實還是虛擬群體的影響而出意見趨同的現象。

所以,我們家長下意識的選擇能讓自己更輕鬆的觀點去順從,這也是人的本能。

(2)人們在團體中做冒險決定將覺得比較自在,因為其行動的責任分散至所有成員。

我們家長堅持不改作業不輔導,覺得這個責任是老師的。這實在是是個冒險的決定,因為是團體,感覺責任分散了,所以沒有覺得不對。

到後來,我們發現其實結果很荒謬,孩子的成績完全不能看,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過程中都很自然地選擇順從。

(3)就是有不同觀點的人,也開始不斷省悟發現自己的觀點不像原來所認為的那樣合理,結果也發生了向極端轉移。持不同看法的人寧願三緘其口,也不願犯眾怒。

最後的結果,還是害了孩子,不僅僅是成績,還有責任的推卸行為。

2.懶惰的魔咒

心理學上說過: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儘可能逃避工作,有一部分人有著宏大的目標,也缺乏執行的勇氣。

我們總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都想得少之又少。

把“事情太困難,太花時間,我太累”等種種理由合理化,這要比相信“只要我們更努力,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太多。

對於孩子作業和輔導也是這樣的,我們逃避的理所應當理直氣壯。

3.理智的迴歸

一切為了孩子,我們要理智起來,整天懟這懟那的,沒有任何用處,孩子也被我們教歪了。

古代就有孫權勸學,開始蒙也是辭以軍中多務,後來孫權勸過之後,才有了“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那麼忙,更多是藉口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為培養子女,專門寫了《帝範》《誡皇屬》還收集古今帝王子弟成敗事,編成《自古諸侯王善惡錄》,日理萬機的帝王都能如此用心教育子女,我們又做了什麼呢?又有什麼理由推卸責任呢?

最讓我震撼的是康熙,史料記載,康熙請名師教導胤礽,胤礽3:00起床,讀書背書直到7點,然後7點到9點,康熙會親自來檢查功課,9點到11點學習書法,11點到13點吃飯,13點到15點學習射箭,15點到17點康熙會再次來檢查功課,直到19點才能完成一天的學習,不說胤礽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學習,就說康熙政務如此繁忙,一天之內會兩次檢查功課。

難道我們比康熙還忙?比康熙還累?

孩子的時間不能重來,小學6年,過去了就過去了,教育也不能重來,初中高中學習上管的就少多了,這6年,作為父母我們少說多做吧!與家長們共勉之。


草色遙看近卻雨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家長,因為我面向的是初中生,所以對家長沒要求籤名,批改。同時我也是家長,也要簽名批改,也有常氣到腦梗,但就不是很反對老師的做法,比較大的原因,家長參與了,對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比較瞭解,而不只是看到分數才被嚇了一太跳,因為參與,雖有孩子依賴的負面作用,但也有幫孩子補薄弱環節的作用,可以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基礎打好,以後高年級就不用家長那麼操心了。


夢裡水鄉81256930


現在已經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出臺了,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

如果現在還有老師還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可以向教育局舉報。

事實上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這個水平能為孩子批改作業的。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讓他們批改作業,真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說,學生家長是有權力拒絕老師這種無理要求的。


太極雲飛揚


答案是:不對!記得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老師給學生審閱批改作業是職責,可以系統的總結和歸納學生在作業當中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和個別性的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做好輔導,以便更好的去適應大多數同學的接受能力。

家長對孩子進行督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給他們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如果有能力的家長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給予孩子一定的輔導,也是一種義務,但批改作業,甚至簽字,就有點“越權”或不倫不類了。

老師和家長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想讓孩子們學習進步,但是還是需要把問題的實質弄明白,在老師對學生循序漸進的教育下,家長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行了。

祝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溫茶清風538


現在改作業程序變成:在家家長改,學校組長改,組長把錯了題的學生告訴老師,老師再在班上批評家長不認真不細心。我們家的小孩都很難受了好幾回了,說爸爸改作業怎麼介不仔細,老師在班上都點名了。


用戶6047722262731


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深鑽教材,認真備課,傳授好知識,批解好學生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既然要佈置作業,怎麼能推給家長批解呢?現在農村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陪小孩,要是他們不懂的難道去請別人幫忙批解嗎?我還聽到,本期剛開學,澧縣雷公塔有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孩的家長在家長群裡說,第一個星期假日就佈置了四個作業,一個是畫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二個是消防知識等等。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啥都不懂,怎麼能完成這樣的作業?家長們說,小孩上學夠家長辛苦忙碌的了。幼兒園和一二年級學生是不能佈置作業的。其他年級的家庭作業是絕對不能讓家長批閱的。這是本人的意見。


費月娥315


這個問題角度非常的片面,老師批評家長,這種情況非常的少見。

老師會經常批評那些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老師批評家長這樣的事件幾乎是很少發生。

老師的工作就是把學生教好,班主任主要負責學生整體的在校情況,班主任還需要做好你學校領導和家長溝通的任務,責任非常的重大。

所以班主任是非常希望家長能夠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來促進學生的進步。

試想,如果不是因為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哪個老師願意給家長佈置作業。

這種老師也是本著對學生對家長負責的態度而做出了這種規定。

如果這個老師沒有責任心,對學生對家長持無所謂的態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他才不會找這麻煩事呢!

所以說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讓家長簽字,這是一種對學生非常有利的規定,這也是老師對學生負責的態度。

家長如果能夠配合就儘量配合,實在配合不了就向老師說明情況,相信老師也一定能夠理解。

大家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所以我們就要協調好配合好而不要出現不愉快的事情。

試想家長與老師鬧矛盾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好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