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富饶千年的土地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在西安建立都城,周文王在这里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后在这里建设镐京,从那开始西安就开始了十几朝都城的历史,后更名长安文明天下。长期以来,关中地区一直是全国的中心,因为位于黄河畔,这里土地肥沃生活富裕,作为政治经济中心,这里又汇聚天下英才,无数王侯将相、儒者大贤、能工巧匠在这里创造一番事业。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关中平原因为受到黄河的滋养,而且占尽地利优势,长期以来一直为英雄建功立业之地,因为这里山川连绵,沟壑纵横,众多高山将这片盆地围在中央,成为用兵者必争之地。秦始皇成功业于此,唐太宗李渊也是以此为根基以争天下。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在关中平原四周的山川之间有着许多关隘,它们扼守着山川险地,如若奋力死守,总有千万人马亦难通过,很多资料上都会提到关中四关,最早春秋战国时期很有名的函谷关,历史课本上的局部地图,图上没几个字,但是临近左下角的位置一个明显的大叉,旁边写着函谷关。秦国死守函谷关以抵御其他诸侯来犯之兵,难以被灭。

曹操曾设潼关,函谷关被废除了,历史上那些战争的故事很多头回提到潼关,破潼关,长安就有如剑在喉之危。还有大散关,此处扼守南北之交通,乃沟通川陕之路,层峦叠嶂,山川相交,地理位置极佳。

武关镇守关中平原的南方,负责侧翼安全,这是当年晋国为了防备楚国所设置,比较起来说,它的地位不如前面所说的潼关,但由此进兵亦可直接威胁关中地区。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最后一个就是萧关,很久以前我们就已经在课本上学过关于萧关的诗句,比如“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在西北边塞,很多诗人曾从这里出塞,所以留下了很多关于萧关的诗,这里雄峰环绕,易守难攻,与长城一起成为一整套的防御体系。

说了这么多不难看出,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且富饶,实为争天下或是兴邦的好地方,可是后来关中平原的地位明显下降了,主要是从宋朝开始,它不再是最富裕点地方,也不再是全国的行政中心了,那么原因何在?

关中平原为何衰落了?

历史上以都城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一直是最富绕的地方,有很多外国商旅来此经商,无数的使节出使来此,只为看一眼关中地区的繁盛,瞻仰一下大国气象。可是从宋朝开始,这里就不再是全国的中心了,而是挪到了中原地区的河南。

其中的原因就很多了,其实早些年就有转移的倾向,宋之前的隋唐时期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就是东都,就是中原大城,十分富足。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历经数千年的时间,全国大多数时间都是稳定的,所以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发展,人口增多,生产力发展等等,关中平原总共就这么大,作为都城常年来人口增加,外来人口也多,这块土地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而且生产力发展,人们的生产和建设能力也很强,那么多人开发这么一块地方,一是劳动力富余,二是资源富余。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相比较而言,除了西面的重重山峦,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建设,因此这里更加富裕,而作为一国之都肯定是要放在最富裕的地方,一是为了主要的资源调动,全国出现灾难就可以快速调动钱粮去接济,二是中央政府要掌握最富裕的地区,不然的话如果富裕之地落在反贼手里,那就很麻烦了。

为什么宋代开始,关中开始不如中原,八百里秦川为什么没用了?

安全形势不一样了,过去都是来自陆上的威胁,经常会有和游牧民族打仗的记录,而后来随着交通的发展,沿海地区也有边患了,所以后来有很多将领抗击海盗和匪患,清末来自西方列强那种就属于交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了,都有其他大洲的人带来的边患了。国都的东移也会提高东部地区的治理能力,各种资源也会从西部转移到东部,这就人为地导致东部发展超过了西部。

刚刚说交通影响着安全形势,交通也影响经济,隋唐修了很多大运河,河运和海运在数千年前远远不及陆上交通,随着技术的发展,水上运输也是必不可少的,越发展显得越重要。所以在各种原因的一并作用下,关中地区在后来已经发展不过东部地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