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天生肉好吃是不是一種罪?

對於除了人類以外的生物來說,

“好吃”不僅是罪,而且是罪大惡極、株連九族的重罪。

旅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據統計,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之前,北美東大陸可能有超過50億隻旅鴿。

而同一時期,當時全球的人類總共也只有10億左右。

然而不到一個世紀50億旅鴿就被人類吃到滅絕。


旅鴿,顧名思義就是旅行的鴿子。

很多鳥都喜歡成群結隊的出行,旅鴿也是如此,但不一樣的是旅鴿組隊的數量是用“億”來統計的。

為了對抗天敵,它們演化出獨特的抱團習性。

上億隻旅鴿鋪天蓋地的組隊出行,即使碰到天敵只會犧牲少數幾隻,絕大多數都能倖存下來。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旅鴿最大的隊伍估計超過22億隻,鳥群寬2公里,長度估計有數百公里,宛如一個巨大的飛行雲團。它們橫掃整個美洲東大陸,一路尋找食用各種果實、橡子。

曾有冒險家嘗試估算一群旅鴿的數量,結果他頭頂上的旅鴿群川流不息的飛行了超過4個小時,才重新看到了陽光。


早期很多冒險家日誌裡面都有關於旅鴿的描述:

“當時他以為這是一場龍捲風,馬上就要把房屋和地面上的一切摧毀掉了。結果發現,只是旅鴿直接遮蔽了太陽光線。”


然而就是這種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好幾圈的鳥類,在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後,卻迎來了滅頂之災。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殖民者發現這種鳥類肉質鮮嫩可口,而且數量龐大極易捕捉。

本來它們的生存策略是靠數量淹沒捕食者,然而這一點在人類面前反而成了生存劣勢。

與其它鳥類不同,旅鴿固執的相信抱團才能更好的生存,即使其中一些被吃掉也不會四散逃跑。

以往的捕食者在吃飽後都會停止獵殺,但它們不懂得人類的貪婪。

這種抱團的思想卻成了它們滅亡的催命符。


人類為了獲得更多的鴿肉,想出了各種辦法。

比如在它們必經的地方拉出數百米的大網,一網下去就有無數旅鴿被困其中。

再比如點燃灌木、草叢,或者事先準備的硫磺,將經過的旅鴿燻死。

再或者用火藥、炮轟,等等殘忍的方式數不勝數。

最為經典的是誘殺法:將一隻旅鴿眼睛縫上,綁在一根樹枝上,並在它旁邊佈下天羅地網。

這隻瞎眼的旅鴿會本能地撲打翅膀,這樣就能吸引其他旅鴿前來,從而一一落網。

人們完全不費力氣,一次就能捕捉到上千只旅鴿。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終於在1857年,有的學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建議保護旅鴿。

但當地政府果斷拒絕這一建議,他們認為旅鴿數量如此龐大,斷然不可能滅絕。

當時人們變本加厲的捕捉旅鴿,甚至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自身的需求,肉質鮮美的它們開始被加工成飼料,餵養家禽家畜。

甚至還發展出了一種所謂的競技運動,即抓一大群旅鴿,然後一隻只放出來讓參賽者用槍打,比誰打得準。曾經有人創下了一場比賽打死三萬只旅鴿的記錄。


終於,沒過幾年,當地人很少見到成群結隊的旅鴿出現了。

後來在19世紀90年代,人們竟然找不到野生旅鴿了。

這時美國人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開始著手保護旅鴿,禁止捕殺,同時將現有的旅鴿送進保護區人工飼養。

然而悲劇很快到來。

1900年3月22日,俄亥俄州派一個14歲的少年,用氣槍殺死了最後一隻野生旅鴿;

1914年9月1日,全世界最後一隻旅鴿“瑪莎”,也在辛辛那提公園去世。

美味即有罪,這種曾經有50億隻的鳥,僅100年被人類吃到滅絕


從人類開始保護到旅鴿完全滅絕只有短短不到30年的時間。


被人類吃絕種的遠不止旅鴿一種,被吃的原因也不一定是因為好吃。

2017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一種禾花雀鳥的評級從“瀕危”升級為“極危”。

曾經它數量很多,分佈範圍也很大,四、五年前甚至還四處可見!

然而後來有人傳言禾花雀有壯陽作用,沒幾年就被吃到了將近滅絕。


1947年,美國在立懷厄盧辛公園為旅鴿立碑。上面赫然寫著:

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