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如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沪琛策划认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不仅应该通过进口对他国制造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应该通过将本国商品向全球输出,提升其商业价值。很显然,中国电商和实体商业的思考与实践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商品输出,提升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价值,同时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商品进口,升级中国消费,提高中国市场对全球的价值。在这两个方面,中国电商和实体商业都没有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商业还基本上表现为“国内商业”,没有什么全球影响力。


如何建立多赢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商业,当前对客户主要是用营销之名行盘剥之实,对消费者则是以上帝之名行拉拢之实。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长期多赢之信念和模式。


  “还在走向定型和成熟的路上”,这既是对中国商业的整体评估,也是中国商业与发达国家商业之间最本质的差别。


  阿里声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事实上,天下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地难做,即便是阿里自己的生意做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对实体商业来说,进入商超的许多商家已经进退维谷,还没有进入的商家也很难选择进入了。或许它们只能等待进入的机会窗口,尽管并不知道是否会有这样的窗口。


  虽然充满困难,但电商毕竟在积极地引流,而实体商业则几乎是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如何让中国真正成为物美价廉的购物天堂


  中国是世界出口大国,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却因为中国商品而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购物中心,全球都到美国采购商品。这好像是一个颠倒的商业现象,而这种现象毫无疑问根源于中国商业的逻辑。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商业的固有逻辑,中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应会像最典型的中国药品一样,经过层层“加码”,零售价格居高不下。


  中国制造商愿意将商品很便宜地卖给外国商家,而不得不通过“中国特色的价格策略”高价卖给中国商家,却没有卖给外国商家更有利可图。


  电商免除了部分交易成本,实体商业的赢利模式却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综合交易成本。如果不改变营销理念,相信通过线上利益的再平衡之后,电商的交易成本不是向下减少,反而可能向上增长。


  电商也好,实体商业也好,不改变中国的商业生态,就不可能走出恶性循环。其实,让实体商业不堪一击的并非电商的威力,而是自身模式的先天性缺陷。


如何走出狂欢式购物的销售模式


  允许讨价还价是个体商户迅速崛起的法宝;


  通过打折,变个体讨价还价为批量降价是商超迅速崛起的法宝;


  通过越来越复杂的优惠游戏打造狂欢购物,是电商迅速崛起的法宝。


  这些商业竞争手段的核心是争夺顾客,而不是建立一个基于各方利益的商业生态。虽然还不至于是零和博弈,但过程中总是有“受害者”——尽管这本是一个利益再平衡的自然过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步,中国的消费者本应获得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服务、更高品质的生活,但却被各类商家玩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本应是轻松愉快的购物体验,结果却是花钱比挣钱还累,如何购物演变成为一门需要很高智商的学问。所谓的购物狂欢,实际上是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和时间成本的体力活。


  当然,商家也希望能够实现常态化,比如阿里通过“88VIP”整合阿里系会员体系。普通会员无特殊权益,超级会员在购物、娱乐、支付等方面拥有特权,而“88VIP”除拥有超级会员权益外更具有折上折、专属折扣等多项福利。


  阿里希望通过优化体系的相互引流,通过生活服务业、文娱产业与电商业务的会员体系打通,使电商业务与内容实现互通,将流量在体系内流转,拉升流量转化率,结果却可能是同样商品不同价格,一样顾客多种待遇。这种“杀贫济富”式的政策,实际上是与阿里秉持的商业理念相悖的。


如何切实降低交易成本


  比如阿里,流量红利见顶,淘工厂试图联手制造业突破天花板。淘工厂供应链改造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C2M(顾客对工厂)+IOT(物联网)模式。C2M模式颠覆了从工厂到用户的传统零售思维,由用户需求驱动生产制造,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反向订购,消灭工厂的库存成本;而IOT模式则帮助厂商打通机器产能数据与网店销售数据,使得前端出售与后端生产无缝对接,进一步减少库存成本和压力,促使线上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其实,这不仅仅是阿里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商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进而,也是中国所有产业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商业有其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一定是相对的。市场机制是通过商业发挥作用的,商业的规范与否直接关联着市场机制。一个任性的商业系统终将周期性地将经济拖入泥潭。


  商之初,性本善,商之初,也性本恶。人性的弱点在商业领域、在营销领域难免会充分暴露,但人性的边界是任何利己行为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伤及自身。


  后发优势使得中国商业可以少犯许多错误,但与中国制造业相比,中国商业始终表现得精明有余,智慧不足;胆识有余,韬略短视。


  好在,中国商业目前还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张尚未完成的答卷。同时,中国国家营销在制造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商业领域也还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为扩大内需,让消费增长带动经济增长,国家正在以提升供给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一系列政策瞄准供给端短板,精准出击、集中发力。如果中国现有线上、线下龙头商业企业不能借势打造中国商业的春天,那么,未来将不属于它们,会让位于更具战略眼光的后来者。


  中国龙头商企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当中国制造业全力以赴投身到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大环境下,它们必须顺应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变革是什么?


  商业企业的营销功能不仅仅是向顾客销售更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向顾客销售什么产品以及如何销售产品。而只有当中国商业企业开始走进制造企业,与它们一起研究市场营销时,这些问题才可能逐步找到答案。这才是中国电商和实体商业未来竞争的核心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